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分辨率影像诊断显示器对孤立性肺结节识读影响的ROC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勇 蔡裕兴 +5 位作者 陈卫国 陈平雁 张雪林 吴元魁 王刚 刘国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胸部DR影像上孤立性肺结节检出准确率的比较来评价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所应用的不同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CT证实的具有非钙化孤立性肺结节(DR胸片上直径<30mm=100例,多发肺结节(直径<30mm,两肺数目... 目的通过对胸部DR影像上孤立性肺结节检出准确率的比较来评价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所应用的不同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CT证实的具有非钙化孤立性肺结节(DR胸片上直径<30mm=100例,多发肺结节(直径<30mm,两肺数目不超过3个并散在分布24例和疑似病例15例。2位高年资医生(工作经验≥10年)和3位低年资医生(工作经验≤4年)在PACS系统的2种显示器(Barco MGD521 MKⅡ(2560×2048,75Hz)21英寸医用单色RCT和EIZO RadiForce G20(1200×1600,60Hz)21英寸医用单色LCD)上分别使用或不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集中进行4次独立阅片,分别对胸片上是否有肺结节及结节个数进行判断,并记录结节的具体位置,评价的标准采用5分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每次阅片时间间隔为1个月,每位医师每次均可根据需要使用窗宽、窗位调节功能,阅片时间不限。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和比较采用每种显示系统的诊断精确度(用曲线下面积-Az值来表示)。结果①采用放大后处理功能后,各位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在低年资医师更明显,在两种显示器上的Az值增加幅度都明显高于高年资医师(P<0.05);而高年资医师采用2k显示器阅片时,在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前后其Az值基本相同(Az=0.765~0.769,平均P=0.314>0.05)。在各种情况下阅片,高年资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P<0.05)。②2位高年资医师在1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时所获得Az值(平均Az=0.742)都达不到2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时的Az值(平均Az=0.771),之间存在小的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差别(P=0.042<0.05);而3位低年资医师使用1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其平均Az值(Az=0.674)高于2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时的平均Az值(Az=0.651),之间亦存在小的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差别(P=0.044<0.05)。对所有医师而言,使用1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Az=0.702)与2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Az=0.703)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别(P=0.475>0.05)。结论①使用放大功能可以提高影像分辨率,进而提高诊断效能。相比于高年资医师而言,影像分辨率的增加更能改善低年资医师的诊断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低诊断医师个体差别所造成的影响。②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科室可以安排低年资医师使用1k医用显示器完成初步诊断,但是要求常规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高年资医师应使用2k医用显示器以保证最终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低年资医师在处理急诊报告时,仍然应当采用1k医用显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影像识读 显示器 分辨率 ROC曲线 数字化放射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多指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龚莉雅 高明璇 +4 位作者 闻俊彦 吴子琪 罗靖雯 靖林林 文戈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通过多种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指标探索年轻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是否与临床指标及认知水平相关。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4名T2DM... 目的通过多种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指标探索年轻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是否与临床指标及认知水平相关。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4名T2DM患者和35名PDM患者以及34名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年龄均小于40岁。所有被试者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并行3.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图像数据经预处理后,分别计算低频振幅指数、局部一致性指数、度中心性指标。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作为协变量进行控制。并分析静息态指标与临床指标及认知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NC组相比,PDM组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增强,例如左侧额叶下回(t=4.710,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同时也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减弱,例如右侧下顶小叶(t=-4.097,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T2DM组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增强,例如左侧额叶下回(t=6.348,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同时也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减弱,例如右侧下顶小叶(t=-5.141,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此外,部分静息态指标与临床指标及认知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例如在PDM组中,右侧额叶中回的ALFF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0,P=0.014)。结论年轻的PDM、T2DM患者的脑功能指标与临床指标如血糖特征指标、甘油三酯-血糖指数及认知水平相关。本研究增强了我们对糖尿病性脑损伤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些潜在的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度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83
3
作者 潘春球 武钢 +5 位作者 周望梅 余壁湘 曾灿辉 王达 罗超 胡罢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DS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8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B超、X线平片及DSCT 3种...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DS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8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B超、X线平片及DSCT 3种检查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S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与X线平片(P〈0.001),对梗阻部位的判断正确率也优于超声(P〈0.01)和X线平片(P〈0.001)。DSCT在完成常规肠梗阻检查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双能成像,取得患者的血管信息。结论与超声和X线平片相比,DSCT因其可通过三维重建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更为有效,尽管价格相对昂贵,但是不失为临床医生值得考虑的检查手段。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检查手段,既能快速、准确解决肠梗阻的诊断问题,又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肠道梗阻 三维重建 超声检查 腹部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刚 成官迅 +4 位作者 刘婷 张静 侯玉清 郑华 崔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9-05~2009-1247例1周内同时做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9-05~2009-1247例1周内同时做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金标准"CAG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DSCT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47例中,DSCT显示的冠状动脉节段共有631个,其中595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显示良好可以进行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79.7%(126/158),特异度为96.3%(421/437),阳性预测值为88.7%(126/142),阴性预测值为92.9%(421/453),正确率为91.9%(547/595),DSCT与CAG检查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668)。DSCT对冠状动脉钙化、小分支病变诊断准确性欠佳。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诊断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可作为临床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CAG术前筛查及支架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来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秀玉 张雪林 韩路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3-906,共4页
目的:分析肠道来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肠道间质瘤的CT征象,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15例中起源于十二指肠5例,空肠4例,回肠3例,结肠2例... 目的:分析肠道来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肠道间质瘤的CT征象,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15例中起源于十二指肠5例,空肠4例,回肠3例,结肠2例,累及多节段肠管1例。CT表现为腹腔或盆腔的软组织肿块,肿块最大径约2.7-24cm,〈5cm 5例,其中2例为良性,≥5cm 10例,均为恶性;边界不规整7例;平扫密度不均匀12例,增强后多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肝转移2例,复发2例;术前误诊4例,精确定位6例,粗略定位5例。结论:虽然术前肠道间质瘤的精确定位比较困难,但是通过CT检查可以有效观察肿瘤自身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协助临床与病理,是最终确定肿瘤良恶性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的设计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金丹 王丹 +4 位作者 张元智 张玉忠 相大勇 秦煜 裴国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4-1366,1371,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下胫腓联合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0.0软件,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以AO内固定原则为基础设计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腓骨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及钉道模型,建立与其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数字化虚拟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首先复位下下胫腓联合,将模板准确贴于患侧腓骨远端外侧,利用模板上预先制备的导向孔进行定位和置入螺钉。结果建立了下胫腓联合数字化模型以及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制备出的导向模板具有较好的匹配性,适用于下胫腓联合的固定,在临床初步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及逆向工程技术制备的固定导向模板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三维重建 下胫腓联合 导向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激活与负激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贵锋 黄泳 +4 位作者 唐纯志 赖新生 陈俊琦 单保慈 陈燕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9-272,I000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的激活与负激活,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和疗效作用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以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作为刺激因素。采用Block方法设计...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的激活与负激活,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和疗效作用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以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作为刺激因素。采用Block方法设计刺激程序,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收集脑中枢刺激信号。扫描完毕随即使用针刺感觉量表评价受试对象的感觉,依据感觉量化结果将图像数据分为针刺得气组与无感觉对照组,再在Matlab平台上采用SPM2.0软件包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针刺效应:针刺组有20例以酸麻胀重等得气指征为主,VAS评分4.85±2.47;对照组有15例无感觉,6例轻微刺痛感。(2)脑功能成像结果:以P≤0.01,K>30为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以对照无感觉为基线,针刺外关穴得气同时激活、负激活双侧BA3、左侧BA40;激活双侧BA6、20、40、47、小脑后叶和半月小叶,右侧8、24、37、39、Sub-lobar、尾状核,左侧10、13、21、22、边缘叶、海马、海马旁回、丘脑、中脑红核、脑干、小脑扁桃体;负激活右侧BA4、9、18,左侧BA5、6、7、10、24、小脑前叶和蚓部山顶。结论:针刺外关穴得气激活与负激活的脑区不同,激活脑区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负激活脑区大部分为非任务依赖性,其余负激活脑区亦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针刺的治疗效应与脑中枢的激活及负激活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得气 外关穴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 脑中枢 激活 负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4
8
作者 理东丽 许乙凯 +1 位作者 郝鹏 谭相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34-1240,共7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表现。结果:41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幕上31例,呈分叶或浅分叶状31...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表现。结果:41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幕上31例,呈分叶或浅分叶状31例,边界清楚34例。肿瘤信号不均,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10例、等信号21例、高信号10例。21例行DWI扫描,其中肿瘤呈低信号15例、高信号6例。病理分级为Ⅰ级的肿瘤在T2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Ⅱ级和Ⅲ级的肿瘤在T2WI上以等、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显示肿瘤的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其它征象: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27例;病灶与脑膜关系密切22例,其中9例可见脑膜尾征;肿瘤表面及内部有流空血管征28例;可见瘤周水肿28例,主要为轻度水肿;伴颅骨骨质破坏12例。对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征象进行比较,Ⅲ级肿瘤中边界不清的出现率明显多于Ⅰ级和Ⅱ级(P值分别为0.005和0.011);Ⅱ级、Ⅲ级肿瘤的流空血管和瘤周水肿的出现率均明显多于I级(P值均小于0.0167)。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0个月),14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3例伴有颅外转移,2例Ⅱ级SFT/HPC术后复发进展为Ⅲ级。结论:颅内SFT/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分级间的表现也有一定差异,术前MRI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光斌 张雪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特点,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副神经节瘤的CT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副神经节瘤沿交感神经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CT平扫...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特点,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副神经节瘤的CT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副神经节瘤沿交感神经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体积较大的病灶常发生出血坏死,任意平面及容积重建有利于显示病灶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扫描对副神经节瘤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RICKS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曲华丽 张雪林 赵静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血管疾病患者(肿瘤病变10例,血管性病变11例)行常规MRI平扫,注入对比剂后应用TRICKS技术行动态血管造影,最后行常规增强扫描,分...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血管疾病患者(肿瘤病变10例,血管性病变11例)行常规MRI平扫,注入对比剂后应用TRICKS技术行动态血管造影,最后行常规增强扫描,分析全部病例的图像质量和病变显示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或DSA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TRICKS检查,TRICKS图像动态显示了动静脉的充盈情况和动脉结构,肿瘤性病变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血管性病变可以直观显示出畸形或迂曲的血管,所有诊断与DSA和病理诊断相符。结论:TRICKS技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方法,能够在不影响常规增强扫描的情况下动态观察血管情况,对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位胸主动脉变异1例
11
作者 胡罢生 张雪林 +2 位作者 成官迅 昌仁民 林昂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变异 胸部CT 主动脉畸形 主动脉弓 检查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跟骨树型钢板塑型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赵长青 胡罢生 黄美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公司Advantageworkstation工作站,对5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行双侧跟骨三维重建,利用自制的曲线描绘工具,根据健侧跟骨外侧壁形状,等比例描绘出健侧跟骨外侧壁...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公司Advantageworkstation工作站,对5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行双侧跟骨三维重建,利用自制的曲线描绘工具,根据健侧跟骨外侧壁形状,等比例描绘出健侧跟骨外侧壁与树型钢板各分支对应的长度与曲线弧度,塑型出与曲线长度和弧度相一致的铝质模板,用于术前对树型钢板进行弧度塑型。结果:软件中的曲线测量工具可以准确量出健侧跟骨的长度和弧度,据此塑型铝质模板,指导术前选择树型钢板并进行预弯,使树型钢板与复位后的跟骨外侧壁良好吻合。结论:MSCT三维重建健侧跟骨可以指导术前选择树型钢板并对其进行有效预弯,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固定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跟骨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一例
13
作者 吴慧莹 陈燕萍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6期708-708,共1页
关键词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右上腹包块 病例资料 锁骨中线 侧腹部 反跳痛 肋缘下 右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Ⅷ剂量对青少年重型血友病A的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43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蕾 庄金木 +6 位作者 孙雪岩 柳竹琴 周璇 刘昊 周芳 李颖嘉 孙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6-542,共7页
目的运用综合评估手段比较分析不同剂量FⅧ治疗下青少年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表型、关节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方法43例青少年(4~18岁)重型血友病A患者,分为按需组(n=7),低剂量预防组[FⅧ10~15 U/kg,2~3次/周,且≤30 U/(kg·周),n=1... 目的运用综合评估手段比较分析不同剂量FⅧ治疗下青少年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表型、关节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方法43例青少年(4~18岁)重型血友病A患者,分为按需组(n=7),低剂量预防组[FⅧ10~15 U/kg,2~3次/周,且≤30 U/(kg·周),n=17],中剂量预防组[FⅧ15~20 U/kg,2~3次/周,且45~60 U/(kg·周),n=19]。比较分析其24月间临床出血表型[年出血率/年关节出血率/最严重单个关节年出血率]、关节影像评分(超声HEAD-US评分,IPSG MRI评分)、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量表(HJHS)、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FISH)及变化规律。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结果低中剂量组的年出血率较按需组明显减少(P1=0.004,P2=0.000),中剂量较低剂量组减少32.87%。按需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年关节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1,P2=0.000,P3=0.001)。按需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最严重单个关节年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16,P2=0.000,P3=0.005),按需组出血次数渐快增加,低剂量组维持不变,中剂量组则有减缓趋势。3组患者最严重单个关节影像学评分均有进展。低中剂量组的超声评分变化值进展较按需组延缓(P1=0.002,P2=0.000),按需组评分按原速率增长,低、中剂量组均有减缓趋势。低中剂量组的MRI评分变化值进展较按需组均有延缓(P1=0.041,P2=0.000),按需、低剂量组评分增长加快,中剂量组速率保持不变。按需组的HJHS评分变化值较低中剂量组增加(P1=0.003,P2=0.000);按需组保持原有增长速度,低、中剂量组评分均出现负值趋势。按需组FISH评分降低0.29±3.09分,低中剂量组均回升,与按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0,P2=0.000)。结论两年中期随访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低中剂量FⅧ的预防治疗在保护关节结构和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按需治疗,中剂量可能稍优于低剂量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血友病A 青少年 关节结构与功能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