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地区女性骨盆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萍 王月祉 +6 位作者 陈春林 陈兰 周建伟 王建平 廖科丹 唐连 唐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5-638,642,共5页
目的 分析近30年中国南方地区女性骨盆入口形状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844例行盆腔CT检查的汉族女性患者影像数据集,重建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并测量骨盆入口横径和入口前后径,以判断其入口形态并分类。将患... 目的 分析近30年中国南方地区女性骨盆入口形状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844例行盆腔CT检查的汉族女性患者影像数据集,重建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并测量骨盆入口横径和入口前后径,以判断其入口形态并分类。将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第1组20-40岁,第2组41-50岁之间,第3组大于50岁,比较3组间骨盆入口形状大小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⑴844例女性骨盆入口形态分类,不同年龄组骨盆入口形态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1);⑵不同年龄组间骨盆入口横径、入口前后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⑶入口前后径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2,P〈0.001);⑷不同年龄组骨盆入口面积3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近30年中国南方女性骨盆入口形状分布中,骨盆入口横椭圆形逐渐减少,纵椭圆形逐渐增多。同时,骨盆入口面积逐渐增大,其变化趋势有利于经阴道分娩时胎头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测量 骨盆入口形态 女性 CT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多指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龚莉雅 高明璇 +4 位作者 闻俊彦 吴子琪 罗靖雯 靖林林 文戈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通过多种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指标探索年轻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是否与临床指标及认知水平相关。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4名T2DM... 目的通过多种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指标探索年轻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是否与临床指标及认知水平相关。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4名T2DM患者和35名PDM患者以及34名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年龄均小于40岁。所有被试者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并行3.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图像数据经预处理后,分别计算低频振幅指数、局部一致性指数、度中心性指标。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作为协变量进行控制。并分析静息态指标与临床指标及认知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NC组相比,PDM组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增强,例如左侧额叶下回(t=4.710,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同时也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减弱,例如右侧下顶小叶(t=-4.097,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T2DM组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增强,例如左侧额叶下回(t=6.348,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同时也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减弱,例如右侧下顶小叶(t=-5.141,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此外,部分静息态指标与临床指标及认知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例如在PDM组中,右侧额叶中回的ALFF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0,P=0.014)。结论年轻的PDM、T2DM患者的脑功能指标与临床指标如血糖特征指标、甘油三酯-血糖指数及认知水平相关。本研究增强了我们对糖尿病性脑损伤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些潜在的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度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辨率影像诊断显示器对孤立性肺结节识读影响的ROC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勇 蔡裕兴 +5 位作者 陈卫国 陈平雁 张雪林 吴元魁 王刚 刘国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胸部DR影像上孤立性肺结节检出准确率的比较来评价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所应用的不同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CT证实的具有非钙化孤立性肺结节(DR胸片上直径<30mm=100例,多发肺结节(直径<30mm,两肺数目... 目的通过对胸部DR影像上孤立性肺结节检出准确率的比较来评价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所应用的不同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CT证实的具有非钙化孤立性肺结节(DR胸片上直径<30mm=100例,多发肺结节(直径<30mm,两肺数目不超过3个并散在分布24例和疑似病例15例。2位高年资医生(工作经验≥10年)和3位低年资医生(工作经验≤4年)在PACS系统的2种显示器(Barco MGD521 MKⅡ(2560×2048,75Hz)21英寸医用单色RCT和EIZO RadiForce G20(1200×1600,60Hz)21英寸医用单色LCD)上分别使用或不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集中进行4次独立阅片,分别对胸片上是否有肺结节及结节个数进行判断,并记录结节的具体位置,评价的标准采用5分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每次阅片时间间隔为1个月,每位医师每次均可根据需要使用窗宽、窗位调节功能,阅片时间不限。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和比较采用每种显示系统的诊断精确度(用曲线下面积-Az值来表示)。结果①采用放大后处理功能后,各位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在低年资医师更明显,在两种显示器上的Az值增加幅度都明显高于高年资医师(P<0.05);而高年资医师采用2k显示器阅片时,在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前后其Az值基本相同(Az=0.765~0.769,平均P=0.314>0.05)。在各种情况下阅片,高年资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P<0.05)。②2位高年资医师在1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时所获得Az值(平均Az=0.742)都达不到2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时的Az值(平均Az=0.771),之间存在小的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差别(P=0.042<0.05);而3位低年资医师使用1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其平均Az值(Az=0.674)高于2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时的平均Az值(Az=0.651),之间亦存在小的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差别(P=0.044<0.05)。对所有医师而言,使用1k显示器加用放大功能(Az=0.702)与2k显示器不加用放大功能(Az=0.703)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别(P=0.475>0.05)。结论①使用放大功能可以提高影像分辨率,进而提高诊断效能。相比于高年资医师而言,影像分辨率的增加更能改善低年资医师的诊断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低诊断医师个体差别所造成的影响。②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科室可以安排低年资医师使用1k医用显示器完成初步诊断,但是要求常规使用放大后处理功能,高年资医师应使用2k医用显示器以保证最终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低年资医师在处理急诊报告时,仍然应当采用1k医用显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影像识读 显示器 分辨率 ROC曲线 数字化放射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低颅压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翁思淇 蔡亚男 +6 位作者 何思陈 黄国慧 邓紫惠 陈斌 刘晓军 潘速跃 冀雅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总结自发性或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I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我院诊断为自发性或继发性IHS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总结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结果共入组30... 目的总结自发性或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I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我院诊断为自发性或继发性IHS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总结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结果共入组30例,自发性和继发性IHS患者占比分别为63%(19例)和37%(11例)。临床特征上,直立性头痛最为常见(29例,96.7%),最常累及枕部(12例,40.0%),其次是额顶部(9例,30.0%);头颅影像学特征中,硬脑膜强化出现率最高(17例,56.7%)。CT脊髓造影显示,脑脊液漏最常见的位置是脊柱颈段(10例)和上胸段(9例),其次是下胸段(4例)和腰段(4例)。经保守治疗和靶向硬膜外血贴手术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0%。结论直立性头痛和头颅MRI“硬脑膜强化”对于IHS的定性诊断有强提示作用,CT脊髓造影有助于脑脊液漏点的精确定位,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是保守治疗无效时治愈IH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颅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 头痛 脑脊液漏 核磁共振成像 回顾性分析 CT脊髓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83
5
作者 潘春球 武钢 +5 位作者 周望梅 余壁湘 曾灿辉 王达 罗超 胡罢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DS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8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B超、X线平片及DSCT 3种...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DS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8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B超、X线平片及DSCT 3种检查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S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与X线平片(P〈0.001),对梗阻部位的判断正确率也优于超声(P〈0.01)和X线平片(P〈0.001)。DSCT在完成常规肠梗阻检查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双能成像,取得患者的血管信息。结论与超声和X线平片相比,DSCT因其可通过三维重建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更为有效,尽管价格相对昂贵,但是不失为临床医生值得考虑的检查手段。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检查手段,既能快速、准确解决肠梗阻的诊断问题,又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肠道梗阻 三维重建 超声检查 腹部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现红 陆兵勋 +3 位作者 张雪林 王立新 陆雪松 吕田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管形态学研究,探讨脑水肿发生的病理结构学基础。方法对10例患者血肿周围脑血管组织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及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解局部脑血管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光镜下见高血压性脑出...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管形态学研究,探讨脑水肿发生的病理结构学基础。方法对10例患者血肿周围脑血管组织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及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解局部脑血管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光镜下见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脑血管动脉硬化明显,血管壁增厚,管壁纤维化;透射电镜观察见血管外红细胞、血浆等血液成分广泛存在,细胞间紧密连接受损;原子力显微镜扫描见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内皮表面形态高低不平并存在“空洞样”缺损。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血管组织的结构受损是脑水肿发生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脑水肿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指导血管内介入插管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春林 陈兰 +5 位作者 唐雷 刘萍 李鉴轶 陈斌 段慧 王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利用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与髂总动脉长度的关系,从而指导血管内介入插管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腹盆腔CTA检查患者439例,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 目的利用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探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与髂总动脉长度的关系,从而指导血管内介入插管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腹盆腔CTA检查患者439例,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患者腹盆腔血管及腰骶椎数字化三维模型,Mimics软件联合Geomagic软件对左右髂总动脉间分叉角度和左右髂总动脉长度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所对应椎体。通过统计学软件对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与其对应椎体位置及左右髂总动脉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439例患者腹盆腔血管和腰骶椎三维模型,均清楚显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及分叉开口位置。439例患者中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为平均(49.1±12.4)°,分叉开口位于L3-4有38例,L4上1/3有63例,L4中1/3有89例,L4下1/3有135例,L4-5有114例。左右髂总动脉平均长度分别为(45.6±15.6)mm和(43.3±15.4)mm。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角度与其分叉开口位置高度存在负相关关系(r=-0.172,P〈0.05),该分叉角度与左右髂总动脉长度也存在负相关关系(左侧:r=-0.171,P〈0.05;右侧:r=-0.164,P〈0.05)。结论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开口位置越低,其角度越大,相应髂总动脉长度越短,经股动脉行对侧髂内动脉直接插管距离短、易操作,成功率高;反之,插管路径就延长,直接插管难度增加,需用成襻插管技术,或进一步结合髂内外动脉分叉角度,评估是选择对侧还是同侧髂内动脉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盆腔血管 数字化 三维模型 测量 介入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三维体积预测足月胎儿体重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萍 廖科丹 +3 位作者 陈春林 陈翠华 王建平 王月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足月胎儿体重与分娩方式、围产期母婴病亡率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利用MRI三维体积预测足月胎儿体重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对2013年11月—2016年3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MRI及超声检查后1周内分娩的61例胎儿进行MRI三维重... 目的足月胎儿体重与分娩方式、围产期母婴病亡率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利用MRI三维体积预测足月胎儿体重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对2013年11月—2016年3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MRI及超声检查后1周内分娩的61例胎儿进行MRI三维重建并测量体积。超声预测体重采用Haldlock方程,MRI预测体重采用Baker方程,比较2种方法预测值与出生体重的误差。结果 61例孕妇完成检查并成功构建胎儿体表MRI三维模型及计算体积,其中1例胎儿运动频繁,影响体积计算,最后共纳入60例胎儿数据分析。MRI预测胎儿体重与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显著(r=0.927,P<0.05);其随机误差略低于超声(3.4%比5.0%,P>0.05),平均绝对误差绝对值小于超声[(172±114)g比(227±171)g,P<0.05];MRI相对误差≤10%的比例较超声高(95.0%比78.3%,P<0.05);90.0%的MRI预测值低于胎儿出生体重。结论利用胎儿MRI三维体积预测足月胎儿体重是可行的,其预测准确度高于超声,但呈低估体重趋势,可将其运用于需明确胎儿体重而超声检查受限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体重估计 体积 磁共振成像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型与高血压脑出血关系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现红 邓伟民 +3 位作者 邹立 黄小让 陆兵勋 张雪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21-2522,2525,共3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高血压脑出血与血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市南方医院高血压脑出血425例临床资料,对其不同血型的发病情况及其与高血压脑出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中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O型血患高血压... 目的探讨广州市高血压脑出血与血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市南方医院高血压脑出血425例临床资料,对其不同血型的发病情况及其与高血压脑出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中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O型血患高血压脑出血比例最高(P=0.001),AB型血患病比例最低(P=0.027)。各血型构成与我国汉族人口血型构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型因素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具有一定影响作用,O型血与脑出血有一定关联,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易感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型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MRI评价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肛提肌改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硕臻 刘萍 +8 位作者 陈春林 陈兰 彭程 黄璐 龚时鹏 苏桂栋 乔文俊 唐连 陈金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0-725,共6页
背景已有报道显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盆底支持结构改变与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密切相关,但目前就术后盆底支持主要结构——肛提肌发生了何种改变尚无报道。目的采用动态MRI及三维重建的方法观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肛提肌的形态变化... 背景已有报道显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盆底支持结构改变与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密切相关,但目前就术后盆底支持主要结构——肛提肌发生了何种改变尚无报道。目的采用动态MRI及三维重建的方法观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肛提肌的形态变化特点,为临床了解术后盆底障碍性疾病(PF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研究标准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并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3例,收集并对比其术前2周内和术后1年静态和最大屏气用力状态下MRI数据,三维重建出骨盆及肛提肌,利用二维MRI图像观察髂尾肌、耻骨直肠肌和肛提肌耻骨联合附着处形态的变化,利用三维模型检测肛提肌体积、肛提肌板角度、肛提肌裂孔横径和前后径、耻骨肌耻骨附着处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结果术后11例(33.3%)髂尾肌发生"漏斗状"改变,10例(30.3%)耻骨直肠肌形态发生"U型""O型""不规则型"改变,19例(57.6%)肛提肌耻骨附着处发生"波浪形"和"缺损"改变。三维模型显示,术后肛提肌体积缩小了3.81 cm^2,肛提肌板角度增大了4.13°,耻骨肌耻骨附着处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增大0.94 mm,肛提肌裂孔横径、前后径无明显变化。结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部分与肛提肌支持力密切相关的形态和参数发生改变,术后肛提肌发生了趋向于盆底松弛改变的形态变化,可为临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肛提肌 三维重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女性盆腔结构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萍 陈兰 +6 位作者 李鉴轶 陈春林 唐雷 段慧 孔祥雪 陈若兰 陈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25-1229,共5页
目的:基于CT数据集获取盆腔结构表面轮廓信息,结合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探讨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盆腔结构的方法及其在妇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例妇科患者的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angiography,CTA)数据集,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 目的:基于CT数据集获取盆腔结构表面轮廓信息,结合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探讨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盆腔结构的方法及其在妇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例妇科患者的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angiography,CTA)数据集,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各组织三维模型,再利用Z510型号3D打印机按照1∶1比例进行3D打印。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出患者的腰骶椎、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外静脉、输尿管、子宫及子宫动脉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并利用3D打印技术1∶1打印出完整的3D模型。结论:3D打印模型不仅具有数字化三维模型一样的三维视觉功能及个体化特点,还具有可手动触摸、标记重要解剖结构的功能,为医学教学、临床、科研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三维重建 3D打印 妇产科 盆腔结构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心脏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志坚 陈玉英 +6 位作者 杨芳 石瑾 何艳红 朱晓雯 曹艳文 陈淑滢 陈瑞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构建胎儿心脏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因"心脏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引产的胎儿4例,从脐静脉注射混合有造影剂和铸型剂的灌注剂后行CT扫描获取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 14.0软件构建胎儿心脏数字化三... 目的探讨构建胎儿心脏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因"心脏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引产的胎儿4例,从脐静脉注射混合有造影剂和铸型剂的灌注剂后行CT扫描获取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 14.0软件构建胎儿心脏数字化三维模型。结果构建的胎儿心脏三维模型三维效果逼真,用不同颜色标记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升主动脉及其分支、主肺动脉及其分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可显示单一或多个结构,可在三维空间任意缩放、平移、任意旋轴任意角度旋转。此外,还可对各个血管进行管径测量。结论基于CT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可构建出理想的胎儿心脏模型,对临床教学和解剖教学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心脏 数字化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刚 成官迅 +4 位作者 刘婷 张静 侯玉清 郑华 崔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9-05~2009-1247例1周内同时做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9-05~2009-1247例1周内同时做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金标准"CAG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DSCT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47例中,DSCT显示的冠状动脉节段共有631个,其中595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显示良好可以进行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79.7%(126/158),特异度为96.3%(421/437),阳性预测值为88.7%(126/142),阴性预测值为92.9%(421/453),正确率为91.9%(547/595),DSCT与CAG检查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668)。DSCT对冠状动脉钙化、小分支病变诊断准确性欠佳。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诊断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可作为临床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CAG术前筛查及支架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和CT数据的女性泌尿系统三维建模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兰 陈春林 +6 位作者 刘萍 陈瑞莹 李彩霞 唐连 廖科丹 姜文轩 梁诗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6-1061,共6页
目的探索女性泌尿系统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就诊患者的MRI及CT影像数据,选取采用妇科常用扫描序列进行扫描的MRI及CT数据集各10套,利用Mimics19.0软件对不同数据集的女性泌尿系统进行三... 目的探索女性泌尿系统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就诊患者的MRI及CT影像数据,选取采用妇科常用扫描序列进行扫描的MRI及CT数据集各10套,利用Mimics19.0软件对不同数据集的女性泌尿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联合工程学软件,探索对膀胱尿道可进行测量的指标。结果10套MRI数据集均成功构建膀胱及尿道,而10套CT数据集成功构建双肾、输尿管及膀胱。联合工程学软件,诸多膀胱尿道相关的几何参数可被测量,本研究中膀胱尿道后角:151.1±17.9°、β角:137.3±14.0°、尿道耻骨角:47.8±12.1°、尿道倾斜角:21.5±7.3°、α角:83.8±13.8°、耻骨后间隙:15.3±3.0 mm、尿道横纹肌厚度:2.6±0.6 mm。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直观再现人体泌尿系统三维解剖形态,提供女性泌尿系统精细解剖的三维研究的平台,通过多项径线和角度的测量,可为将来研究不同人群泌尿系统精细解剖及功能的差异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CT血管造影 双肾 膀胱 尿道 三维 重建 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在体足月胎儿体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萍 廖科丹 +3 位作者 陈春林 钟梅 王艳 昌仁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胎儿体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资料与方法选择3例有强烈自然分娩愿望并自愿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下腹盆腔MRI检查的足月孕妇,用二维稳态快速采集成像序列进行扫描,采集其原始Dicom数据集... 目的探讨利用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胎儿体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资料与方法选择3例有强烈自然分娩愿望并自愿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下腹盆腔MRI检查的足月孕妇,用二维稳态快速采集成像序列进行扫描,采集其原始Dicom数据集并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中行胎儿数字化三维重建。结果在二维图像上,胎儿体表组织呈低信号,羊水及肺、膀胱、脑脊液等含水多的器官呈高信号,胎盘及子宫壁呈中等偏低信号,胎儿体表边界清晰;成功构建出在体胎儿体表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可以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胎儿整体体表解剖结构,并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胎儿的形态及胎儿宫内姿势。结论基于MRI数据集可以构建在体胎儿体表数字化三维模型,具有立体感强、视野大、可任意角度观察等优点,为后期胎儿的形态学分析、生物测量及生长发育评估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的设计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金丹 王丹 +4 位作者 张元智 张玉忠 相大勇 秦煜 裴国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4-1366,1371,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下胫腓联合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0.0软件,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以AO内固定原则为基础设计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腓骨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及钉道模型,建立与其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数字化虚拟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首先复位下下胫腓联合,将模板准确贴于患侧腓骨远端外侧,利用模板上预先制备的导向孔进行定位和置入螺钉。结果建立了下胫腓联合数字化模型以及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制备出的导向模板具有较好的匹配性,适用于下胫腓联合的固定,在临床初步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及逆向工程技术制备的固定导向模板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三维重建 下胫腓联合 导向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激活与负激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贵锋 黄泳 +4 位作者 唐纯志 赖新生 陈俊琦 单保慈 陈燕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9-272,I000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的激活与负激活,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和疗效作用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以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作为刺激因素。采用Block方法设计...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的激活与负激活,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和疗效作用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以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作为刺激因素。采用Block方法设计刺激程序,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收集脑中枢刺激信号。扫描完毕随即使用针刺感觉量表评价受试对象的感觉,依据感觉量化结果将图像数据分为针刺得气组与无感觉对照组,再在Matlab平台上采用SPM2.0软件包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针刺效应:针刺组有20例以酸麻胀重等得气指征为主,VAS评分4.85±2.47;对照组有15例无感觉,6例轻微刺痛感。(2)脑功能成像结果:以P≤0.01,K>30为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以对照无感觉为基线,针刺外关穴得气同时激活、负激活双侧BA3、左侧BA40;激活双侧BA6、20、40、47、小脑后叶和半月小叶,右侧8、24、37、39、Sub-lobar、尾状核,左侧10、13、21、22、边缘叶、海马、海马旁回、丘脑、中脑红核、脑干、小脑扁桃体;负激活右侧BA4、9、18,左侧BA5、6、7、10、24、小脑前叶和蚓部山顶。结论:针刺外关穴得气激活与负激活的脑区不同,激活脑区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负激活脑区大部分为非任务依赖性,其余负激活脑区亦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针刺的治疗效应与脑中枢的激活及负激活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得气 外关穴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 脑中枢 激活 负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舟关节在体运动与足内侧纵弓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文军 金丹 +6 位作者 李鉴轶 张玉忠 罗吉伟 王钊 宋柯 郭小磊 陀永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通过数字化技术探讨距舟关节的在体运动特点及其对足内侧纵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5名健康志愿者(4男1女)9例足部在进行内翻内收背伸运动时初始体位(中立位)和终末体位(最大内翻内收背伸位)的足部CT影像,利用mimics和geomagic逆向... 目的通过数字化技术探讨距舟关节的在体运动特点及其对足内侧纵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5名健康志愿者(4男1女)9例足部在进行内翻内收背伸运动时初始体位(中立位)和终末体位(最大内翻内收背伸位)的足部CT影像,利用mimics和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结合刚体运动学原理,计算出距舟关节在足部这一运动过程中的三维空间6个自由度的变化及其与足内侧纵弓变化之间关系。结果足内翻内收背伸运动时,距舟关节发生了内翻内收跖屈运动,其内翻幅度:(38.82±5.98)°,内收幅度:(19.71±6.33)°,跖屈幅度:(-5.09±6.89)°;距舟关节运动中足舟骨向内侧移位与足内弓顶角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数字化技术解决了距舟关节在体三维运动测量的难题,通过这一技术的测量与分析发现:距舟关节虽然是一个杵臼状关节,但其主要进行绕矢状轴旋转,距舟关节的运动是引起足内侧纵弓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舟关节 三维运动 足内侧纵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功能正常的未育青年女性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的三维解剖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兰 陈春林 +6 位作者 刘萍 冯婕 王建平 唐连 廖科丹 姜文轩 梁诗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研究正常青年未育女性静息状态膀胱尿道的三维精细解剖结构。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妇科就诊患者的MRI影像及一般资料,选取满足入选要求的45例青年未育女性静息状态下MRI数据集,利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联... 目的研究正常青年未育女性静息状态膀胱尿道的三维精细解剖结构。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妇科就诊患者的MRI影像及一般资料,选取满足入选要求的45例青年未育女性静息状态下MRI数据集,利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联合UG软件对膀胱尿道与耻骨联合间的精细解剖参数进行三维测量和分析。结果45个数据集均可构建盆底器官三维模型,含骨盆、膀胱、尿道、子宫、阴道和直肠。测得膀胱尿道相关精细解剖参数如下:膀胱尿道后角(146.3±16.6)°,β角(144.5±14.1)°,尿道耻骨角(47.9±15.2)°,尿道倾斜角(18.5±9.2)°,α角(87.2±15.1)°。尿道横纹肌厚度(2.58±0.60)mm。耻骨后间隙(15.96±3.52)mm,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连线距离(23.66±3.97)mm。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直观再现人体膀胱尿道三维解剖形态,提供膀胱尿道精细解剖的三维研究平台,通过多项径线和角度的测量,反映正常状态下膀胱尿道及周围支持结构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膀胱 尿道 三维 解剖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理东丽 许乙凯 +1 位作者 郝鹏 谭相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34-1240,共7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表现。结果:41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幕上31例,呈分叶或浅分叶状31...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表现。结果:41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幕上31例,呈分叶或浅分叶状31例,边界清楚34例。肿瘤信号不均,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10例、等信号21例、高信号10例。21例行DWI扫描,其中肿瘤呈低信号15例、高信号6例。病理分级为Ⅰ级的肿瘤在T2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Ⅱ级和Ⅲ级的肿瘤在T2WI上以等、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显示肿瘤的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其它征象: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27例;病灶与脑膜关系密切22例,其中9例可见脑膜尾征;肿瘤表面及内部有流空血管征28例;可见瘤周水肿28例,主要为轻度水肿;伴颅骨骨质破坏12例。对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征象进行比较,Ⅲ级肿瘤中边界不清的出现率明显多于Ⅰ级和Ⅱ级(P值分别为0.005和0.011);Ⅱ级、Ⅲ级肿瘤的流空血管和瘤周水肿的出现率均明显多于I级(P值均小于0.0167)。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0个月),14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3例伴有颅外转移,2例Ⅱ级SFT/HPC术后复发进展为Ⅲ级。结论:颅内SFT/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分级间的表现也有一定差异,术前MRI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