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料试验在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误吸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君桂 吴红瑛 +3 位作者 李苑媚 邓水娟 唐影 范建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染料试验在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误吸筛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110例设为实施前组,方法是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护理及防误吸护理,依据患者的症状及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对气管切开患... 目的:探讨染料试验在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误吸筛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110例设为实施前组,方法是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护理及防误吸护理,依据患者的症状及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堵管拔管;将2016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98例设为实施后组,方法为建立染料试验操作规范及流程,对新入科的气管切开患者在入院当日行经口染料试验筛查误吸是否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误吸集束化护理;将染料试验阴性作为首要的气管套管拔管指征,染料试验阴性才启动堵管拔管流程。观察时间为28d。结果:第1周两组CPIS评分≥6的患者例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第2、3、4周实施后组均较实施前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拔管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实施前组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的例数较实施后组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3例患者进行染料试验与"金标准"VFSS检查在误吸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染料试验应用于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误吸筛查,能有利于明确患者误吸的诊断,对临床防误吸护理具有指导意义,将染料试验阴性作为气管套管堵拔管指征之一能降低患者拔管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试验 气管切开 重症康复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及康复效果探讨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君桂 范建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3,共3页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缩短平均住院日,这使得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即转到康复科继续治疗。但患者大部分诊断为颅脑外伤、脑卒中或颈髓损伤,连同从综合ICU及神经内、外科ICU直接转入康复科,患者或昏迷或气管切开,在...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缩短平均住院日,这使得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即转到康复科继续治疗。但患者大部分诊断为颅脑外伤、脑卒中或颈髓损伤,连同从综合ICU及神经内、外科ICU直接转入康复科,患者或昏迷或气管切开,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仍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许多患者甚至需要各种监护措施,打破了传统的康复科收治患者病情相对平稳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模式 卒中单元 康复治疗 危重症患者 颈髓损伤 临床路径 康复护理 气管切开 效果探讨 康复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专科护理小组对改进医院跌倒不良事件管理的效果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君桂 周春兰 +1 位作者 宋慧娟 乔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 :探讨建立专科护理小组对改进医院跌倒不良事件管理的效果。方法 :在老年病专科护理小组领导下成立跌倒不良事件管理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建立并落实医院"患者防跌倒工作制度",在医院推行患者防跌倒护理,建... 目的 :探讨建立专科护理小组对改进医院跌倒不良事件管理的效果。方法 :在老年病专科护理小组领导下成立跌倒不良事件管理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建立并落实医院"患者防跌倒工作制度",在医院推行患者防跌倒护理,建立无惩罚跌倒不良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小组对跌倒事件上报后24小时内进行回访,并帮助科室进行根因分析,书写整改建议,每季度向全院进行跌倒不良事件分析汇报及典型案例分享。结果 :临床护士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的准确率提高。结论 :专科护理小组对跌倒不良事件的专业化管理使临床护士防跌倒护理工作更有成效,也有利于医院防跌倒工作的不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 不良事件 专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康复单元脑外伤患者膀胱功能流程管理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君桂 范建中 +5 位作者 单守勤 周春兰 陈迎 邓水娟 李苑媚 孙嘉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单元(IRCU)脑外伤患者膀胱功能流程管理的模式及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留置尿管常规评估及护理,干预组给予膀胱功...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单元(IRCU)脑外伤患者膀胱功能流程管理的模式及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留置尿管常规评估及护理,干预组给予膀胱功能流程管理,方法包括建立膀胱功能管理工作规范及流程、评估拔管指征、根据残余尿量进行膀胱护理、建立排尿日记等。结果干预21 d后,实验组达到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100 ml的例数较对照组多,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对强化康复单元脑外伤患者进行膀胱功能流程管理,有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强化康复单元 膀胱功能 流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期间实施多模式预康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睿哲 杨龙 陈群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预康复在老年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CRT)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同一纳入及排除标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n CRT后限期手术者作为对照组(n=50),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nCRT联合预康复后限期手术者作为实验组(n=48),比较... 目的:探讨预康复在老年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CRT)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同一纳入及排除标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n CRT后限期手术者作为对照组(n=50),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nCRT联合预康复后限期手术者作为实验组(n=48),比较围手术期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0.88,P> 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下床、肛门排气、开始进食、拔除引流管时间提前,术后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及总费用降低(P <0.05);入院时两组运动、肺功能、白蛋白、PNI、心理评分无差异(P>0.05),但术前1d,术后30d,实验组运动、肺功能、白蛋白、PNI相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1d及术后30d两组心理评分较入院好转,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术前低白蛋白、低FVC、高NRS 2002评分是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营养支持,运动锻炼是并发症保护因素。结论:预康复改善病人功能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预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平衡仪与Berg量表用于评定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王惠娟 张盛全 +3 位作者 刘夏 彭楠 梁衍泉 范建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Pro-KinLine动态平衡仪及Berg量表(BBS)在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50例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41例纳入对照组。由治疗师用BBS及Pro-KinLine动态平衡仪对受试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分析... 目的:探讨Pro-KinLine动态平衡仪及Berg量表(BBS)在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50例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41例纳入对照组。由治疗师用BBS及Pro-KinLine动态平衡仪对受试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分析BBS和动态平衡仪所得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受试者的平均轨迹误差(ATE)及各项稳定指数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偏瘫组BBS得分与ATE、各项稳定指数均呈负相关(-0.226—-0.617,P<0.05);同时ATE与各项稳定指数均呈正相关(0.392—0.813,P<0.05),其中ATE与圆周稳定指数呈高度正相关(r=0.813,P<0.01)。结论:Berg量表和动态平衡仪测试均可反映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且具有相关性,其中动态平衡仪较Berg量表更全面、详细、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平衡仪 Berg量表 平衡功能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se跌倒评估量表中文版在我国住院老年患者中的信度及效度研究 被引量:89
7
作者 周君桂 李亚洁 范建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47,284,共5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在中国住院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信度、效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8月—10月住院老年患者325例,使用中文版MFS对患者进行评估,有效评估319例,使用SPSS13.0软件分... 目的:探讨中文版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在中国住院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信度、效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8月—10月住院老年患者325例,使用中文版MFS对患者进行评估,有效评估319例,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量表的测试者间信度、内部一致性、区分效度。结果:中文版MFS可行性好,测试者间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0.72—0.93(P<0.01),两名测试者测试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区分效度方面有跌倒史组和无跌倒史组MFS总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086,跌倒史、使用行走辅助用具、步态条目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6,其他三个条目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较低,均在0.3以下。结论:中文版MFS应用于我国住院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测试者间信度及区分效度,但内部一致性较低,条目的内容效度不均衡,建议对量表的条目进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se跌倒评估量表 住院老年患者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惠娟 何任红 +3 位作者 江志锦 石真润 杜东 范建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在平衡仪上进行平衡测试时,竖脊肌、腹直肌肌电信号变化的特征,并观察其平衡功能。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脑卒中患者17例(试验组)和健康受试者13例(对照组)在平衡仪上坐位进行三种运动:睁眼/闭眼、平衡仪前后摆...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在平衡仪上进行平衡测试时,竖脊肌、腹直肌肌电信号变化的特征,并观察其平衡功能。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脑卒中患者17例(试验组)和健康受试者13例(对照组)在平衡仪上坐位进行三种运动:睁眼/闭眼、平衡仪前后摆动10°、最大范围前后屈伸躯干。利用表面肌电记录运动时双侧竖脊肌和腹直肌肌电信号的均方根(RMS),记录受试者睁眼/闭眼坐位时质心摆动长度、质心摆动面积、X轴压力中心和Y轴压力中心。结果试验组在闭眼/睁眼坐位、最大范围前后屈伸运动时,竖脊肌RMS健侧与患侧间有显著性差异(t>2.173,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睁眼/闭眼坐位下健侧竖脊肌和腹直肌RMS增加(t>2.175,P<0.05),质心摆动长度及面积均增加(t>2.760,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竖脊肌易出现两侧肌力不平衡,从而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时要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 躯干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情况分析 被引量:60
9
作者 周君桂 李亚洁 +1 位作者 范建中 黄添容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情况,为临床正确使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提供依据。方法病区护士使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134例年龄≥65岁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将跌倒高风险的患者上报至老年病专科护理小组,老年病专科护...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情况,为临床正确使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提供依据。方法病区护士使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134例年龄≥65岁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将跌倒高风险的患者上报至老年病专科护理小组,老年病专科护理小组派专科护士在24h内到病区对患者进行评估会诊,同时专科护士对会诊科室其他年龄≥65岁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结果病区护士上报跌倒高风险患者45例,而专科护士同期评估存在跌倒高风险患者62例,两者评估患者为跌倒高风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护士的跌倒评估总分及行走辅助、步态、认知状态评分显著低于专科护士(P<0.05,P<0.01)。结论病区护士低估了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且存在漏报跌倒风险患者的现象。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对病区护士进行Morse跌倒评估量表使用的培训,以正确评估患者,保障患者安全,降低院内跌倒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住院患者 跌倒 Morse跌倒评估量表 病区护士 专科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se跌倒评估量表与Berg平衡量表应用于老年患者预测跌倒风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7
10
作者 周君桂 范建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测量并比较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及Berg平衡量表(BBS)应用于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预测效果。方法:两名测试护士使用MFS及BBS分别对161例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是否在此期间跌倒。分析量表不同诊断界值的敏... 目的:测量并比较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及Berg平衡量表(BBS)应用于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预测效果。方法:两名测试护士使用MFS及BBS分别对161例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是否在此期间跌倒。分析量表不同诊断界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结果:MF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P<0.0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在诊断界值为25分时分别为100%和11%,在45分时分别为96%和36%,在50分时分别为96%和52%,在55分时相对平衡,分别为92%和64%。BBS的AUC为0.654(P<0.05),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在诊断界值为45分时分别为72%和40%,在40分时相对平衡,分别为68%和57%。结论:两种量表应用于我国老年患者的预测效果均较好,推荐MFS的诊断界值为55分,BBS诊断界值为40分。MFS较BBS的预测效果好,临床需结合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量表并由临床护士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风险预测工具 老年患者 预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红瑛 范建中 +2 位作者 罗仁 李川 魏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8-599,共2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IGF-1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表达最弱,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中心和半影区IGF-1的表达逐渐增强,...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IGF-1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表达最弱,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中心和半影区IGF-1的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后3d达到高峰(14.83±0.48),7d后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IGF-1表达增强,3d时表达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腰背屈伸肌表面肌电与坐位平衡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惠娟 江志锦 +2 位作者 石真润 何任红 范建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4-1057,1064,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坐位下竖脊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与坐位平衡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15例为试验组,健康人15例为对照组。测试过程:①受试者均在平衡仪(Teconbody,PK245)上进行坐位平衡测试,睁眼30s和闭眼30s,记录平衡仪参数...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坐位下竖脊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与坐位平衡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15例为试验组,健康人15例为对照组。测试过程:①受试者均在平衡仪(Teconbody,PK245)上进行坐位平衡测试,睁眼30s和闭眼30s,记录平衡仪参数(重心摆动长度、面积、X轴压力中心、Y轴压力中心);②受试者坐于平衡仪上,前后最大范围的进行腰背屈伸活动,在此同时用表面肌电(MEGA-6000)对双侧竖脊肌、腹直肌进行测试,通过肌电值原始数据分析计算出测试肌肉的对称指数。结果:在睁眼和闭眼坐位及坐位下前后最大范围运动时,脑卒中患者竖脊肌的对称指数比健康人的对称指数大,且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而腹直肌的对称指数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平衡仪参数与肌电信号的对称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脑卒中患者坐位下躯干肌两侧存在不平衡性,但是竖脊肌、腹直肌肌电信号激活的程度对坐位平衡功能无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表面肌电 坐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齐志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9期752-753,共2页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4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5 min1、d和7 d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浮针治疗后15 min疼痛已开始减轻(P<0.05),常规...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4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5 min1、d和7 d应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浮针治疗后15 min疼痛已开始减轻(P<0.05),常规组在治疗1周后疼痛减轻(t=2.554,P<0.05)。与常规治疗比较,浮针治疗在治疗后15 min(t=2.623,P<0.05)及1 d(t=2.351,P<0.05)止痛效果显著。结论浮针对腰三横突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三横突综合征 浮针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磁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胰岛素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红瑛 范建中 +2 位作者 罗仁 魏轶 李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9-701,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脉冲磁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脉冲磁场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做右侧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不做右侧大脑... 目的:观察脉冲磁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脉冲磁场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做右侧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不做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栓塞。脉冲磁场组在造模结束后2h给脉冲磁场处理,磁场强度为0—0.01T,频率为50Hz,20min/次,1次/d,7d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F-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IGF-1的表达增多;脉冲磁场组与模型组相比,IGF-1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脉冲磁场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GF-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磁场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胰岛素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评定量表向中文计算机软件评测系统转化的趋势 被引量:9
15
作者 郁可 范建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认知功能 评定 量表 计算机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钾血症患者的肠电图表现及其意义(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俊忠 邓爱文 徐嘉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患者的肠电图表现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微机智能胃肠电图仪描记20例血钾正常者和24例低钾血症患者的肠电图,比较低钾血症患者在补钾治疗前后的肠电图变化。结果低钾血症患者肠电图的频率和振幅均显著低于血钾正常者(P<...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患者的肠电图表现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微机智能胃肠电图仪描记20例血钾正常者和24例低钾血症患者的肠电图,比较低钾血症患者在补钾治疗前后的肠电图变化。结果低钾血症患者肠电图的频率和振幅均显著低于血钾正常者(P<0.05);低钾血症患者在补钾治疗前后肠电图的频率、振幅、频率变异系数及振幅变异系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肠电图也许可作为低钾血症疗效判断及肠运动功能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对低钾性肠麻痹的预测和诊断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血症 肠电图/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干肌在不同速度等速运动中的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景洲 石真润 范建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分析健康人群躯干屈肌和伸肌在等速运动中的力学变化。方法 2018年3月至9月,选取27例健康受试者,收集其在30°/s、60°/s和90°/s角速度下躯干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结果受试者躯干屈曲和伸展峰力矩随着速度的增大略微减小... 目的分析健康人群躯干屈肌和伸肌在等速运动中的力学变化。方法 2018年3月至9月,选取27例健康受试者,收集其在30°/s、60°/s和90°/s角速度下躯干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结果受试者躯干屈曲和伸展峰力矩随着速度的增大略微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F <2.070, P> 0.05)。30°/s和60°/s时,伸展峰力矩明显大于屈曲(t> 3.138, P <0.01);90°/s时,屈曲与伸展峰力矩无显著性差异(t=-0.946, P> 0.05)。屈曲和伸展峰力矩在30°/s和60°/s时比值均约为0.79∶1。相同速度下第2次和第10次收缩时峰力矩比较,屈曲峰力矩均下降,但只有30°/s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159, P <0.01);伸展峰力矩均增加,但只有60°/s时有显著性差异(t=-2.142, P <0.05)。结论等速运动角速度在60°/s以下时,躯干屈肌和伸肌肌力存在差异,且在30°/s和60°/s角速度下,两者比值约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运动 躯干肌 脊柱 峰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