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综合医院建立“强化康复单元”的思路 被引量:15
1
作者 范建中 吴红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8-999,共2页
针对重症患者的临床康复,是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面临的日益重要的一项工作。对此,我们提出了“强化康复单元”的概念,并对其必要性、命名、设施、人员配备及收治对象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康复单元 综合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临床康复 重症患者 人员配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融入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思考——以《习近平用典》为读本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冬冬 刘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3-844,848,共3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康复医学的需求不断提高,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研究生学位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较强思考能力、独立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康复医学人才([1])。其中,思政教育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尤为关键,如...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康复医学的需求不断提高,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研究生学位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较强思考能力、独立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康复医学人才([1])。其中,思政教育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尤为关键,如何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对培养新时代康复医学人才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思考能力 康复医学 临床实践能力 理疗学 专业型 科研能力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训练与人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康复的比较 被引量:23
3
作者 朱静 范建中 +1 位作者 张善纲 尹瑞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兼与人工训练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数种子的方法,将34例入选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工训练组和计算机训练组,其中人工训练组17例,计算机训练组1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计算机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兼与人工训练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数种子的方法,将34例入选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工训练组和计算机训练组,其中人工训练组17例,计算机训练组1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训练内容相同,包括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6个方面,人工训练由治疗师利用图片、器械等工具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训练,计算机训练利用OT-SOFT软件将训练过程由计算机实现,30min/次,1次/d,两训练组分开,避免相互干扰。结果:两组治疗后LOTCA总分及各条目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计算机训练与人工训练相比,其治疗后LOTCA总分的差值及定向测试、视知觉测试、空间知觉测试、动作运用测试、视运动组织测试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思维运作测试方面明显好于人工训练。结论:计算机训练与人工训练均能改善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提高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但与人工训练相比,计算机训练在思维运作测试方面明显好于人工训练,并且具有内容丰富,节约人力等优点,可提高认知训练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计算机训练 人工训练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徒手膨肺联合胸廓震动挤压在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君桂 邓水娟 +1 位作者 吴红瑛 范建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徒手膨肺联合胸廓震动挤压在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重症康复病房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痰技术,干预组采用徒手膨肺联合胸廓震动挤压排痰技术。观察时间为28天,对... 目的:探讨徒手膨肺联合胸廓震动挤压在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重症康复病房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痰技术,干预组采用徒手膨肺联合胸廓震动挤压排痰技术。观察时间为28天,对比两组患者单次排痰量及每周日均排痰总量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徒手膨肺联合胸廓震动挤压排痰量较震动排痰仪单次排痰量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1周统计的两组患者日均排痰总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第2周、第3周、第4周,干预组日均排痰总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科时CP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第1、2周及第3、4周最低CPIS评分干预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徒手膨肺联合胸廓震动挤压应用于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能提高痰液清除效果及降低肺部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手膨肺 胸廓震动挤压 重症康复病房 气管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康复在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2 位作者 漆松涛 王琰 何婧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在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语言组(n=20)和语言认知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语言治疗,语言认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每次治疗30 min,每天1次,共1...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在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语言组(n=20)和语言认知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语言治疗,语言认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每次治疗30 min,每天1次,共1个月。语言功能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进行评定,认知功能采用中文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电脑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CRRCAE中的各项指标分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CRRCAE中除听写(P>0.05)外,语言认知组治疗后其他指标分值均高于单纯语言组(P<0.05)。失语症患者CRRCAE及LOTCA中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听理解与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及思维运作均存在相关性。结论认知康复可改善颅脑损伤后失语症的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失语症 认知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甄君 欧建英 +2 位作者 张雷 杨艳杰 范建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4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4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醒脑开窍 针刺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甄君 王俊峰 +2 位作者 范建中 韩蓉蓉 耿建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9期865-867,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治疗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56%(P<0.0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声医学运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川 范建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7-569,共3页
次声波是频率为低于20Hz的弹性波,它是由物质的机械振动产生,通过各种介质分子做成稀疏或紧密的交替波向四周传播,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产环境、工作环境及生物体内。次声本质上与可听声、超声一样同为机械波,但由于频率低,在介质... 次声波是频率为低于20Hz的弹性波,它是由物质的机械振动产生,通过各种介质分子做成稀疏或紧密的交替波向四周传播,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产环境、工作环境及生物体内。次声本质上与可听声、超声一样同为机械波,但由于频率低,在介质传播过程中能量不易被吸收,具有传播远、穿透性强、衰减小等特性。次声最早由法国科学家加夫洛(Gavreau)于1966年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波 医学 传播过程 机械振动 生产环境 生物体内 自然界 穿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磁场对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的影响及IGF-1对功能康复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成宪 范建中 +2 位作者 吴红瑛 魏轶 甄健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88-2290,2294,共4页
目的研究脉冲磁疗对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及IGF-1变化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65例脑损伤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 目的研究脉冲磁疗对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及IGF-1变化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65例脑损伤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部脉冲磁场治疗(20~40mT,50Hz,20min/次,1次/d,共14d);对照组除未给予脉冲磁场治疗外,余治疗均与试验组基本相同。所有患者均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入组后第1天和第14天行腰椎穿刺检查,留取脑脊液2ml,并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定以了解患者的ADL能力,IGF-1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经脉冲磁场治疗14d后,试验组脑脊液中IGF-1含量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脊液中IGF-1含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Barthel指数较前均明显改善(P<0.01),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IGF-1的变化与BI变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283,P=0.022)。结论脉冲磁场可以使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GF-1含量升高,并且IGF-1的升高可以促进患者的ADL能力的恢复,说明脉冲磁场在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磁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脑损伤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康复病房患者气管切开状态下呼吸训练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君桂 邓水娟 +1 位作者 李苑媚 周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8-923,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康复病房患者气管切开状态进行呼吸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某两家医院重症康复病房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115例,采取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干预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切开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讨重症康复病房患者气管切开状态进行呼吸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某两家医院重症康复病房住院的气管切开患者115例,采取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干预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切开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方法,包括堵管训练、缩唇呼吸、呼吸控制、呼吸训练器训练及咳嗽训练5项。通过呼吸训练器记录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统计两组患者成功拔管例数;观察两组患者堵管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状况。结果:干预组经过呼吸训练,较对照组拔管例数增加、肺部感染例数减少,干预组康复训练后FVC及IC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患者在常规人工气道康复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能改善促进患者肺康复,加快患者拔除气管套管、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重症康复 呼吸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性关节病康复治疗1例报道
11
作者 郁可 张建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4期309-309,共1页
关键词 血友病 血友病性关节病 康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上) 被引量:146
12
作者 倪莹莹 王首红 +21 位作者 宋为群 李百强 陈建良 冯珍 郭兰 何志捷 黄怀 姜丽 寇秋野 刘宏亮 刘惠宇 陆晓 邱炳辉 石广志 万春晓 王于领 卫小梅 吴军发 许媛 杨翃 曾嵘 周君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4,共8页
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 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提供参照。本共识由国内康复、重症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讨论,以循证医学研究为证据;历时10个月,经过多次分组座谈讨论和互审修改,最终完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康复 专家 中国 抢救成功率 工作模式 医疗行为 医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中) 被引量:121
13
作者 倪莹莹 王首红 +21 位作者 宋为群 李百强 陈建良 冯珍 郭兰 何志捷 黄怀 姜丽 寇秋野 刘宏亮 刘惠宇 陆晓 邱炳辉 石广志 万春晓 王于领 卫小梅 吴军发 许媛 杨栩 曾嵘 周君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第三部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1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是指患者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刺激的觉醒感知能力不同程度降低或丧失。意识障碍根据觉醒障碍程度分为:嗜睡(somnolence)、... 第三部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1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是指患者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刺激的觉醒感知能力不同程度降低或丧失。意识障碍根据觉醒障碍程度分为:嗜睡(somnolence)、昏睡(stupor)、昏迷(coma),根据意识内容障碍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康复 专家 中国 意识障碍 觉醒障碍 感知能力 环境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机械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偏瘫手功能训练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璐 陈晓峰 +4 位作者 范建中 郭毅 边颖 唐海俪 王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81-1584,共4页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爆发[1],形成全球大流行趋势,医疗卫生系统受到极大冲击,给其他疾病的诊治带来新挑战。偏瘫的主要原因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我国致死的首要原因,也是我国致残的第一大因素[2]。在...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爆发[1],形成全球大流行趋势,医疗卫生系统受到极大冲击,给其他疾病的诊治带来新挑战。偏瘫的主要原因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我国致死的首要原因,也是我国致残的第一大因素[2]。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系统 脑卒中偏瘫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 神经系统功能 肺炎 康复治疗 临床应用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跌倒史老年人坐立运动过程中的肌肉协同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瑞平 钱蕾 +5 位作者 刘燕燕 万心竹 陈春艳 王镱凝 于宛琪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有跌倒史的老年人坐立运动中肌肉募集机制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招募17名健康年轻人、17名健康老年人及9名有跌倒史的老年人,采集右下肢16块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和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使用Falls Efficacy Scale-Internatio... 目的探讨有跌倒史的老年人坐立运动中肌肉募集机制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招募17名健康年轻人、17名健康老年人及9名有跌倒史的老年人,采集右下肢16块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和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使用Falls Efficacy Scale-International(FES-I)评估跌倒风险,通过非负矩阵分解(NNMF)提取肌肉协同。结果3组在肌肉协同数量上无显著差异。有跌倒史老年人坐立运动初期,提前激活腘绳肌和踝关节跖屈肌,在运动的后期,这种提前激活转变为额外的肌肉活动,与健康组形成对比。此外,COP偏移量和FES-I评分显著增加,指示运动稳定性不足。结论坐立运动中有跌倒史老年人腘绳肌和踝关节跖屈肌的异常激活可能影响下肢稳定和肌肉募集策略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 坐立运动 肌肉协同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背核心肌群在等速旋转运动中力矩和表面肌电的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夏 王惠娟 +2 位作者 吴红瑛 杜东 范建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5-318,355,共5页
目的:收集腰背核心肌群在等速旋转运动中的肌力矩和表面肌电图肌电信号,加以处理分析,研究受试者背阔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在脊柱等速旋转运动中的改变,揭示其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健康男性受试者24名,分别收集其在30°/s... 目的:收集腰背核心肌群在等速旋转运动中的肌力矩和表面肌电图肌电信号,加以处理分析,研究受试者背阔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在脊柱等速旋转运动中的改变,揭示其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健康男性受试者24名,分别收集其在30°/s、60°/s、120°/s速度下脊柱旋转运动中的旋转力矩,以及双侧背阔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的肌电信号。结果:等速旋转运动中,左右侧等速旋转力矩均随着速度的增大略微减小,但无显著性意义,各速度下左旋/右旋力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左右侧等速旋转过程中背阔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肌电振幅的均方根值(RMS)亦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少,30°/s与120°/s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肌肉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其中以腹外斜肌激活最为明显;速度与肌肉间存在交互效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等速旋转运动中,正常人负责产生旋转动作的肌肉主要是对侧腹外斜肌、同侧背阔肌和腹内斜肌,尤以腹外斜肌为主;左旋/右旋时峰力矩值及背阔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的RMS均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等速 轴性旋转 核心肌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17
作者 蔡永林 郑裕明 +7 位作者 王伟 魏轶 申雪翔 成积儒 吴英松 高健全 钟伟铭 李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46-2748,共3页
目的评价VCA/IgA、EA/IgA、Rta/IgG和EBNA1/IgA等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11例初治鼻咽癌和203例相似症状的非鼻咽癌病例的血清,采用免疫酶法检测VCA/IgA及EA/Ig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ta/IgG和EBNA1/Ig... 目的评价VCA/IgA、EA/IgA、Rta/IgG和EBNA1/IgA等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11例初治鼻咽癌和203例相似症状的非鼻咽癌病例的血清,采用免疫酶法检测VCA/IgA及EA/Ig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ta/IgG和EBNA1/IgA。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各抗体检测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复合阳性判断方法评价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采用复合阳性判断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单项抗体的指标基本上均有提高。VCA/IgA+Rta/IgG+EBNA1/IgA组合的敏感度(98.1%)较其它3种组合高,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7%、93.5%、0.868、90.0%;而EA/IgA+Rta/IgG+EBNA1/IgA组合的特异度(95.1%)、准确度(94.9%)、约登指数(0.899)及阳性预测值(95.2%)最高,敏感度为94.8%,显示其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可能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四抗体组合有最高的敏感度(98.6%),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2%、93.5%、0.868、89.7%。结论抗立即早期抗原Rta/IgG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A抗体、抗晚期抗原VCA/IgA和抗潜伏期抗原EBNA1/IgA抗体联合检测可更大范围地反映EB病毒溶解感染期及潜伏感染期的抗原表达,具有很好的互补作用,是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合适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 抗体 血清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和BAEP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2 位作者 漆松涛 彭楠 薛大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从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常规组,电刺激组20例,常...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从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常规组,电刺激组20例,常规组20例,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及BAEP,观察电刺激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常规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异常的比例为75%(30/40例),以VB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BAEP异常的比例为77.5%(31/40例),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组比较,电刺激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改善,与常规组相比,电刺激组Ⅴ波的峰潜伏期(PL)、Ⅲ-Ⅴ和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椎动脉型颈椎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及磁场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氧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嘉利 范建中 +1 位作者 张建宏 尹瑞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71-972,984,共3页
目的:探讨红外线及磁场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氧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管型石膏伸直位固定右后肢的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成年白兔复制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6周后将24只兔子全部解除石膏固定,并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 目的:探讨红外线及磁场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氧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管型石膏伸直位固定右后肢的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成年白兔复制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6周后将24只兔子全部解除石膏固定,并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红外线治疗组(红外组)、磁疗组及红外线和磁场联合治疗组(联合组)。解除石膏后,即开始处理。分别于治疗开始后1、2、3周处死白兔,每组每周处死2只,处死前先行测量每只兔子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然后留取血清及关节灌洗液标本以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结果:与其他各组比较,联合组兔OA模型的ROM有显著提高(P<0.05),其关节灌洗液中MDA的含量降低而SOD的含量增加(P<0.05),但血清SOD和MDA的含量却无明显变化(P>0.05);两个单纯性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红外线和磁场对于提高兔膝关节OA的ROM和关节局部的抗氧化能力有较好疗效,其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单一物理因子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红外线 磁场 关节活动度 超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在评估偏瘫患者肘关节肌张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明远 张建宏 +1 位作者 王惠娟 范建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sEMG)特征与偏瘫患者肘关节肌张力的关系。方法同一治疗师对37例脑损伤后偏瘫患者的患侧肘关节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同时用sEMG记录被动活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经S... 目的探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sEMG)特征与偏瘫患者肘关节肌张力的关系。方法同一治疗师对37例脑损伤后偏瘫患者的患侧肘关节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同时用sEMG记录被动活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经Spearman相关分析,被动屈肘时,肱二头肌(r=0.651)、肱三头肌(r=0.912)、肱三头肌+肱二头肌(r=0.905)、肱三头肌-肱二头肌(r=0.903)的均方根值(RMS)与MAS相关(P<0.001);被动伸肘时,肱二头肌(r=0.848)、肱三头肌(r=0.518)、肱三头肌+肱二头肌(r=0.850)、肱二头肌-肱三头肌(r=0.711)的RMS与MAS相关(P<0.001)。结论 sEMG能检测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肌电活动,对临床肌张力评估和痉挛的治疗提供量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肌张力 肘关节 改良Ashworth量表 被动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