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建立斑马鱼肝纤维化模型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坤元 刘莉 +3 位作者 戴文聪 陈小辉 郑新春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7-782,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致中毒性肝损伤的方法构建斑马鱼肝纤维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3月龄野生型斑马鱼120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DEN处理组,分别观察两组斑马鱼生存率及行为学改变,在DEN处理2周、4周和6周末,分别从两组中随机... 目的探讨利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致中毒性肝损伤的方法构建斑马鱼肝纤维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3月龄野生型斑马鱼120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DEN处理组,分别观察两组斑马鱼生存率及行为学改变,在DEN处理2周、4周和6周末,分别从两组中随机抽取等量样本测量肝指数,并制作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Gomori氏网状纤维染色及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方法观察肝纤维化病变。结果 DEN处理组斑马鱼在造模期间未见明显行为学改变,与对照组斑马鱼相比,DEN处理组斑马鱼肝指数在2周、4周和6周末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染色结果显示造模4周末,DEN处理组斑马鱼肝细胞变性坏死,30%斑马鱼肝脏网状纤维合成分泌增多;6周末,DEN处理组斑马鱼结构紊乱,80%斑马鱼肝脏纤维过度沉积,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合成分泌异常增多,可见纤维结节形成。结论采用DEN诱导中毒性肝损伤方法能够成功地构建稳定的斑马鱼肝纤维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肝纤维化 二乙基亚硝胺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点抗原肽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安全性 被引量:7
2
作者 黄静 胡晓云 +3 位作者 陈晓薇 张明霞 陈逢生 郭亚兵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评价多靶点抗原肽自体免疫细胞技术(multiple antigen stimulating cellular therapy,MASCT^(TM))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接... 目的:评价多靶点抗原肽自体免疫细胞技术(multiple antigen stimulating cellular therapy,MASCT^(TM))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接受MASCT^(TM)治疗且治疗前的末次治疗结束最少1个月以上、未接受其他免疫治疗的4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第0天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诱导培养为成熟树突状细胞(muture dendritic cell,mDC),负载14种抗原肽,小部分mDC于第8天经患者腹股沟淋巴结周围区皮下注射;未贴壁细胞第7天与大部分mDC共培养诱导为杀伤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对mDC及CTL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第26天经静脉回输患者体内,分析输注细胞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mDC中CD80^+细胞比例为(98.5±5)%、CD83^+细胞为(88.0±10)%、CD86^+细胞为(98.4±3)%、HLA-DR^+细胞为(98.8±2)%,mDC分泌高水平IL-12[(985±312)pg/ml]、低水平IL-10[(53±10)pg/ml]。CTL中CD3^+CD8^+细胞为(83.0±10)%、CD3^+CD56^+细胞为(24.0±5)%,CTL分泌高水平IFN-γ[(1 222±650)pg/ml]、低水平IL-10[(7±5)pg/ml]。MASCT^(TM)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精神、食欲、睡眠和体力较前好转,有2名(4.4%)患者在输注CTL细胞1 h后出现轻中度发热,未观察到其他严重明显不良反应。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MASCT^(TM)成功诱导培养典型mDC和CTL,行MASCT^(TM)治疗的HCC患者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多靶点抗原肽 免疫细胞治疗 安全性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