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促进哮喘小鼠气道分泌TSLP和Th2炎症反应 被引量:10
1
作者 夏虎 蔡绍曦 +2 位作者 佟万成 骆利敏 于化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哮喘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泌的影响,以探索RSV对哮喘小鼠Th1/Th2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RSV组、OVA...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哮喘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泌的影响,以探索RSV对哮喘小鼠Th1/Th2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RSV组、OVA/RSV组;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哮喘;无创肺功能检测小鼠气道反应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IL-5、IL-13水平;ELISA法检测气管灌洗液(BALF)TSLP含量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小鼠肺组织病理观察炎症反应,免疫组化观察小鼠气管上皮细胞TSLP表达水平。结果RSV感染促进哮喘小鼠呼吸道分泌TSLP增加,OVA/RSV组小鼠TSLP浓度达(2.13±0.05)ng/ml,高于其他组(P<0.01);同时促进IL-4、IL-5、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并增加IFN-γ分泌;OVA/RSV组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明显增加;无创肺功能检测显示OVA/RSV组小鼠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乙酰甲胆碱浓度达6.25mg/ml时,Penh值(318.66±50.87)明显增加,与其他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观察显示RSV感染明显加重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证实RSV/OVA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量较高。结论RSV感染可以增加小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促进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加重哮喘小鼠肺部Th2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 卵白蛋白 气管灌洗液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树标 蔡绍曦 +6 位作者 张超 赵海金 佟万成 吴碧彤 刘涓涓 叶文慧 陈晓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ARDS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是否院内死亡将入选病例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选取其确诊ARDS24h内的年龄、性别及血气分析结果等25项指标,对各项指...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ARDS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是否院内死亡将入选病例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选取其确诊ARDS24h内的年龄、性别及血气分析结果等25项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检验和因子主成分分析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0例入选病例中,死亡组93例,年龄(48.45±16.88)岁;生存组47例,年龄(41.30±13.86)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的年龄、总住院时间、P(A-aO2)、pH、Glasscow昏迷评分、氧合指数、肺野数目、肺外衰竭器官、血糖水平以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显示:年龄、pH、Glasscow昏迷评分、氧合指数、肺野数目、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六个因素是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综合评价患者病史,加强监测对ARDS患者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因素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TSLP分泌及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夏虎 骆利敏 +2 位作者 于化鹏 邓火金 蔡绍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泌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OVA/RSV组、OVA/RSV/DEX...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泌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OVA/RSV组、OVA/RSV/DEX组;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哮喘,地塞米松1mg/kg肌肉注射;无创肺功能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L-5、IL-13、IFNγ-和气管灌洗液(BALF)TSLP含量;小鼠肺组织病理观察炎症反应,免疫组化观察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水平。结果:无创肺功能检测显示地塞米松抑制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增高,OVA/RSV/DEX组小鼠Penh值明显低于OVA/RSV组(P<0.01);OVA/RSV/DEX组小鼠血清IL-4、IL-5、IL-13、IFNγ-浓度[分别为(86.78±27.04)、(227.66±40.87)、(194.65±73.27)和(17.33±3.06)pg/ml]和BALF中TSLP浓度[(1 873±10)pg/ml],均明显低于OVA/RSV组[分别为(274.2±103.7)、(293.3±46.1)、(330±93.5)、(30.1±5.7)、(2 127±46)pg/ml](P<0.01);病理观察显示地塞米松显著减轻RSV感染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地塞米松抑制RSV感染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结论:地塞米松可以抑制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减轻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IL-4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TLR3和TSLPm 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夏虎 蔡绍曦 +2 位作者 骆利敏 于化鹏 佟万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42-944,946,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对Toll样受体3(TLR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索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对RSV感染16HBE细胞TLR3和TSLP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利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对Toll样受体3(TLR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索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对RSV感染16HBE细胞TLR3和TSLP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利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病毒毒力鉴定;不同浓度人工合成双链RNA(dsRNA)聚肌胞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6HBE细胞TLR3mRNA和TSLPmRNA表达水平变化;RSV感染16HBE细胞试验分组:对照组、RSV感染组(MOI为2的RSV病毒感染16HBE6h)、RSV/IFN-γ组(RSV病毒感染,同时重组人IFN-γ100μg/L加入培养基)、RSV/IL-4组(RSV病毒感染,同时重组人IL-4100μg/L加入培养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LR3mRNA和TSLP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经Hep-2细胞培养扩增获得足量Long株RSV病毒;聚肌胞能有效刺激16HBE细胞TLR3mRNA和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并随聚肌胞浓度增加提高;RSV感染16HBE细胞6h,TLR3和TSLP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Th2细胞因子IL-4可以加强RSV感染引起的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Th1细胞因子IFN-γ能抑制RSV感染引起的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TLR3刺激物聚肌胞能有效刺激人呼吸道上皮细胞TLR3mR-NA和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RSV感染16HBE细胞引起TLR3mRNA和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Th2细胞因子IL-4能协同病毒感染增加TSLPmRNA表达水平;Th1细胞因子IFN-γ能抑制RSV感染引起的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3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187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蔡兴俊 蔡绍曦 于纯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07-1208,共2页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 细菌 非典型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儿饮食运动管理方案的构建
6
作者 王为杰 史蕾 +5 位作者 邓瑛瑛 陈美佳 梁清钊 欧阳配 黄佳颖 张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5-49,共5页
目的构建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儿饮食运动管理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循证、半结构式访谈,形成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儿饮食运动管理方案初稿;运用德尔菲法,遴选19名专家对方... 目的构建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儿饮食运动管理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循证、半结构式访谈,形成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儿饮食运动管理方案初稿;运用德尔菲法,遴选19名专家对方案进行2轮函询,完善并确定最终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48%、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90;第2轮函询中,各指标重要性变异系数0.06~0.19,肯德尔和谐系数0.101(P<0.05),各指标可行性变异系数0.10~0.23,肯德尔和谐系数0.122(P<0.05);最终形成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儿饮食运动管理方案。结论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儿饮食运动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专家认可度和可行性,可进一步开展临床验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颅咽管瘤 下丘脑性肥胖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 营养 运动 证据总结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小玲 蔡绍曦 +4 位作者 赵海金 董利民 沈湘波 刘来昱 胡国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予以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每日1次吸入治疗。于研究第1天、第28天检测1s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予以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每日1次吸入治疗。于研究第1天、第28天检测1s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1/FVC等指标及记录症状评分表,记录BODE指数。结果 22例患者使用噻托溴铵1月后FEV1%与使用前对照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t=-1.857,P>0.05);症状评分用药后1月与用药前比较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t=7.091,P<0.001);BODE指数用药后1月较用药前降低(t=2.982,P<0.05)。结论长期规律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能改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BODE指数,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剂 肺功能 BODE指数 症状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AdeABC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马真 蔡绍曦 +2 位作者 佟万成 阮世冲 王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8-1381,共4页
目的从外排泵表型和基因型两个方面探讨外排泵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13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外排泵进行表型检测;荧光定量PCR测定外排泵adeABC在51株鲍曼不动... 目的从外排泵表型和基因型两个方面探讨外排泵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13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外排泵进行表型检测;荧光定量PCR测定外排泵adeABC在5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和美罗培南协同实验的结果显示:138株临床分离菌中,CCCP抑制实验共筛选出泵阳性菌株28株,其中对美罗培南耐药的39株菌中有15株即38.4%的菌株为泵阳性株,对美罗培南敏感的99株菌中有13株即13.1%的菌株为泵阳性株。经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2.477b,P=0.01);荧光定量PCR检测菌株的adeB和16s rRNA后,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adeB表达量差异。经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组的adeB的表达量是0.899±1.172,耐药组的表达量是21.101±21.443,敏感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耐药组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3,P=0.000)。结论主动外排泵机制在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中起作用。adeB基因或者adeABC外排泵机制可能在临床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外排泵 碳青酶烯类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英嵩崧 李旭 +2 位作者 黄茂梁 孟莹 张振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2-733,7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细胞株,分别给予AngⅡ,Ang1-7,AngⅡ+Ang1-7,Ang1-7+A779 10μmol/L处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ock通路中Rock2(Rho...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细胞株,分别给予AngⅡ,Ang1-7,AngⅡ+Ang1-7,Ang1-7+A779 10μmol/L处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ock通路中Rock2(Rhokinase 2)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ngⅡ处理组Rock2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Ang1-7可抑制AngⅡ诱导的Rock2mRNA的表达。AngⅡ可诱导α-平滑肌肌动蛋白水平的变化,Ang1-7可抑制AngⅡ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量。结论Ang1-7可抑制AngⅡ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ROCK2 信号通路 肝星状细胞 Α-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生物敷料对大鼠烧伤创面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英华 董为人 +5 位作者 陈清元 赵冰雷 邹仲之 肖应庆 胡国栋 仇新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21-1626,共6页
目的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敷料内层,复合包裹药物虎杖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载体,制备一种双层复合生物材料,研究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探讨将其作为烧伤敷料的可行性。方法(1)将在体内具有慢(Z)、中(B)、快(F)三种吸收速度的人... 目的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敷料内层,复合包裹药物虎杖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载体,制备一种双层复合生物材料,研究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探讨将其作为烧伤敷料的可行性。方法(1)将在体内具有慢(Z)、中(B)、快(F)三种吸收速度的人发角蛋白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1mm×1mm的网格,与从牛跟腱中抽提I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放入模具,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制成海绵状膜(作复合内层敷料),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2)用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再与药物虎杖一同成膜,制备药物缓释载体膜(作复合外层敷料),紫外光谱仪测定其释药度。(3)用SD大鼠制备深Ⅱ°烧伤动物模型,并于烧伤后2~5d内清除坏死组织,保留部分变性真皮组织。清创后将用与创面相同大小的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敷料覆盖创面,已用于临床的戊二醛猪皮作为阳性对照组。术后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标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计算第7、14、21天愈合率。(4)分别于覆敷料后1、2、4、6、8周切取整个创面及其周围组织(每组每个时间点取6个标本),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作3组的愈合时间及第7、14、21天的愈合率比较。结果胶原海绵膜为孔径为50~300μm的三维立体状结构。经测定在0~48h内药物虎杖从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膜内不断释出。深Ⅱ°烧伤治疗实验结果:实验组创面覆盖后渗出明显减少且保持一定湿度,而对照组创面较干燥;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提前;创面在第7、14、21天的愈合率均较阴性对照组高,且实验组在第14天的愈合率较阳性对照组高。结论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虎杖复合生物敷料可促进深Ⅱo烧伤实验大鼠创面的愈合,起到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目的。通过控制合成工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膜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发角蛋白 胶原海绵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烧伤 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熏联合脂多糖气管内滴注建立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慢性肺阻塞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常辉 陈燕 +3 位作者 李婷 李维 蔡绍曦 孟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41-1346,共6页
目的通过单纯烟熏法和烟熏联合气管内滴入脂多糖法建立符合慢性肺阻塞(COPD)病人病理生理特点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COPD模型,比较两种方法复制COPD模型的效果。方法将15只原发性高血压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通过单纯烟熏法和烟熏联合气管内滴入脂多糖法建立符合慢性肺阻塞(COPD)病人病理生理特点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COPD模型,比较两种方法复制COPD模型的效果。方法将15只原发性高血压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他两组分别为单纯烟熏(CS)组和脂多糖联合烟熏(LPS+CS)组建立COPD模型组。八周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测量大鼠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组织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A(SP-A)、核蛋白NF-κB、Histone、胞浆蛋白p-Iκ-Kα/β、Iκ-Kα/β、IκB-α蛋白表达;qRT-PCR检测TNF-α和IL-6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两个模型组大鼠消瘦,伴有间歇咳嗽和气促。有创肺功能检测CS组气道阻力(RI)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峰流速(PE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PS+CS组PEF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S组,而RI较对照组和CS组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HE染色显示两个模型组大鼠均具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典型病变,CS组和CS+LPS组平均肺泡数(MAN)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肺组织平均内衬间隔(ML I)和肺泡破坏指数(D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LPS组ML I和DI值较CS组明显升高,MAN值较CS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肺组织中,SP-A和IκB-α表达水平在CS+LPS组和CS组中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CS+LPS组较CS组明显减少(P<0.05);而NF-κB表达水平及Iκ-Kα/β的磷酸化水平表达在CS+LPS组和CS组中表达较Control组明显增加(P<0.05),CS+LPS组较CS组明显增加(P<0.05)。CS和CS+LPS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组和IL-6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且CS+LPS组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较CS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烟熏加气管注内毒素及单纯熏香烟,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上可复制较理想的COPD模型,但烟熏加气管注内毒素较单纯熏香烟建立的COPD大鼠模型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阻塞 动物模型 高血压大鼠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异烟肼胸腔积液浓度测定及胸膜透过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媛 张庆 +4 位作者 张军峰 黄国华 朱顺芳 刘思佳 李国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浆中异烟肼浓度,并评价异烟肼从血液经胸膜的透过性。方法收集15名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第1天晨服300 mg异烟肼后2 h的胸腔积液,并采集第3天服药后2 h的血样和胸腔积液,建立H...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浆中异烟肼浓度,并评价异烟肼从血液经胸膜的透过性。方法收集15名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第1天晨服300 mg异烟肼后2 h的胸腔积液,并采集第3天服药后2 h的血样和胸腔积液,建立HPLC方法进行样品检测,并计算异烟肼的胸膜透过率。结果第1天异烟肼在胸腔积液中的平均浓度是(1.156±1.190)μg/ml;第3天异烟肼在胸腔积液中的平均浓度是(1.920±1.294)μg/ml,在血浆中的平均浓度是(2.445±1.463)μg/ml;异烟肼从血浆进入胸腔积液的平均透过率是86.0%。结论大多数初治患者异烟肼的胸腔积液透过性较高,连续口服异烟肼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对于非耐药结核性胸膜炎不需要胸腔内单独注射异烟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异烟肼 胸腔积液 透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燕华 袁小玲 +5 位作者 缪卓峰 郭伟洪 刘来昱 朱顺芳 蔡绍曦 邹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入选符合入选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4例、健康对照20例,根据有无合并细菌感染将哮喘患者分为两组: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资料,并完成...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入选符合入选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4例、健康对照20例,根据有无合并细菌感染将哮喘患者分为两组: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资料,并完成肺功能、胸片、血常规、血清CRP、SAA检测,比较3组间SAA及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SAA判别有无合并细菌感染的判别效率。结果:SAA在两组哮喘患者中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SAA判别有无合并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当SAA取界值36.67 mg/L时,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8.2%。结论:SAA在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显著升高,在合并细菌感染时升高更显著,是哮喘非特异性炎症及判别有无合并细菌感染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哮喘急性发作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1、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宫静 罗雅玲 +2 位作者 张旃 王慰盈 李俊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2-745,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21(IL-21)、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变化,探讨地塞米松对小鼠肺组织IL-21、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BALB/C雌性小鼠3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 目的研究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21(IL-21)、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变化,探讨地塞米松对小鼠肺组织IL-21、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BALB/C雌性小鼠3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1只。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程度;免疫组化法观察IL-21和p-STAT3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分析小鼠肺组织中IL-21、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组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明显增加(P<0.01);哮喘组小鼠肺组织IL-21蛋白、p-STAT3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IL-21蛋白、p-STAT3蛋白的表达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抑制了慢性哮喘小鼠模型IL-21、p-STAT3的表达,IL-21/STAT3细胞信号通路可能为地塞米松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细胞介素21 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Th17细胞因子IL-1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斯明 罗雅玲 +1 位作者 赖文岩 陈培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Th17细胞因子IL-17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各10只。采用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IL-17水平... 目的初步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Th17细胞因子IL-17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各10只。采用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IL-17水平;HE染色评价各组小鼠气道炎症程度;RT-PCR检测肺组织IL-17、RORγt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RORγ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RORγt、IL-17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RORγt、IL-17 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RORγt表达,阻止Th17的分化,从而减少IL-17的分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IL17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夏虎 骆利敏 +1 位作者 于化鹏 蔡绍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因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病毒毒力鉴定;试验分6组:对照组、RSV组、RSV/anti-TLR3组、RSV/IFN-γ组、RSV/IL-4组、...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因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病毒毒力鉴定;试验分6组:对照组、RSV组、RSV/anti-TLR3组、RSV/IFN-γ组、RSV/IL-4组、RSV/地塞米松组,感染复数(MOI)为2的RSV病毒液吸附感染1h,不同处理因素分别加入培养基共培养;培养6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TSLPmRNA表达水平变化,培养24h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TSLP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经Hep-2细胞培养扩增获得足量RSV病毒;RSV感染16HBE细胞6h,可使细胞TSLPmRNA表达水平增高(是对照组的1.63±0.08倍)(P<0.001);加入anti-TLR3阻断TLR3受体,细胞TSLPmRNA表达量下降(P=0.034);加入重组人IFN-γ,细胞TSLP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01);加入重组人IL-4,TSLP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25);加入地塞米松,细胞TSLP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01)。RSV感染后细胞TSLP蛋白表达量升高,约为对照组的1.9倍(P<0.001),TLR3抗体阻断TLR3受体可使TSLP表达降低,但与RSV感染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14),IFN-γ降低TSLP表达升高(P=0.020),IL-4协同RSV感染引起的TSLP表达升高(P=0.014),地塞米松显著抑制RSV感染细胞TSLP表达(P<0.001)。结论RSV感染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合成TSLP增加;IFN-γ、anti-TLR3和地塞米松能抑制RSV感染引起的16HBE细胞TSLP合成,而IL-4能协同RSV感染促进TSLP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 TLR3抗体 干扰素-Γ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组织IL-21及其受体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宫静 任敦强 +3 位作者 罗雅玲 赖文岩 李俊红 王慰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IL-21与IL-21受体(IL-21R)表达的变化,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小鼠肺组织IL-21与IL-21R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BALB/c雌性小鼠3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1只。卵清白蛋白(OVA)致敏... 目的研究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IL-21与IL-21受体(IL-21R)表达的变化,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小鼠肺组织IL-21与IL-21R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BALB/c雌性小鼠3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1只。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程度;测量支气管壁厚度及平滑肌厚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分析小鼠支气管肺组织中IL-21蛋白与IL-21R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支气管壁厚度及平滑肌厚度较对照组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支气管壁厚度与平滑肌厚度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小鼠肺组织IL-21蛋白与IL-21R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IL-21蛋白与IL-21R蛋白表达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哮喘小鼠肺组织IL-21与IL-21R的表达增强,地塞米松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IL-21与IL-21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哮喘 地塞米松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冷凝液中亚硝酸盐在判定哮喘严重程度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巫翠华 蔡绍曦 +1 位作者 赵海金 宋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亚硝酸盐(NO2-)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实验共纳入60名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其中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23、21、16名)和23名健康非吸烟者,哮喘患者就诊或入院初检测并记录肺功能;用EBC收集...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亚硝酸盐(NO2-)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实验共纳入60名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其中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23、21、16名)和23名健康非吸烟者,哮喘患者就诊或入院初检测并记录肺功能;用EBC收集仪器采集标本,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及分光光度法测定EBC中NO2-的浓度;采用瑞氏染色计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对NO2-浓度与诱导痰中Eos%、呼出50%肺活量时流速(MEF50%)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患者EBC中NO2-浓度和诱导痰中Eo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情越重,两指标数值越高。哮喘患者EBC中NO2-浓度与诱导痰中Eos%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与MEF50%及FEV1%呈显著负相关(r=-0.806,P<0.01;r=-0.724,P<0.01)。结论哮喘患者EBC中NO2-能作为评估急性哮喘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呼出气冷凝液 亚硝酸盐 诱导痰 嗜酸粒细胞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CarO的原核表达、纯化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真 蔡绍曦 +3 位作者 佟万成 耿穗娜 卢健聪 赵海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带多聚组氨酸(6×His)标签的鲍曼不动杆菌杆菌外膜蛋白CarO(-binding protein)融合蛋白并制备抗CarO多克隆抗体,为研究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ET23d-CarO重组表达质粒,转入... 目的表达和纯化带多聚组氨酸(6×His)标签的鲍曼不动杆菌杆菌外膜蛋白CarO(-binding protein)融合蛋白并制备抗CarO多克隆抗体,为研究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ET23d-CarO重组表达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以IPTG诱导6×His-CarO融合蛋白表达,经镍离子金属螯合树脂纯化后,用纯化出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印迹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出高水平表达的His-CarO融合蛋白,经亲和树脂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高特异性的抗CarO抗血清。结论成功构建pET23d-CarO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出目标蛋白,制备出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外膜蛋白 融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信号通路参与ET-1诱导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黎振兴 罗雅玲 +3 位作者 赖文岩 徐健 任敦强 赵燕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研究Rho激酶信号通路在内皮素-1(ET-1)诱导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迁移及细胞骨架变化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ASMCs,改良的Boyden小室检测ASMCs的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 目的研究Rho激酶信号通路在内皮素-1(ET-1)诱导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迁移及细胞骨架变化中的作用。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ASMCs,改良的Boyden小室检测ASMCs的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ET-1刺激不同时间后Rho激酶底物肌球蛋白磷酸酶目标亚单位1(MYPT1)的磷酸化水平。结果ET-1在0.1、1、10、100nmol/L浓度具有趋化ASMCs的迁移能力,10nmol/L的ET-1趋化ASMCs迁移的能力最强(与对照组相比,P<0.01)。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ET-1趋化的ASMCs跨膜迁移,与ET-1组相比,10μmol/L的Y-27632显著抑制了ASMCs迁移(P<0.01);ET-1(10nmol/L)刺激后ASMCs细胞骨架和形态改变,伪足生成,应力纤维形成增多,Y-27632可显著抑制ET-1诱导的上述改变;ET-1刺激15、30min后p-MYPT1表达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p-MYPT1表达下降(P>0.05)。结论Rho激酶信号通路在ET-1诱导的ASMCs迁移和细胞骨架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气道平滑肌细胞 内皮素-1 迁移 细胞骨架 RHO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