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山稔子油敷剂修复小鼠缺血性压疮的效果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靖林林
刁建新
+5 位作者
徐一华
曾志云
邱婷婷
吴秀琼
孙学刚
项小军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38-41,46,共5页
目的观察山稔子油敷剂对缺血性压疮小鼠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60小鼠随机分成山稔子油敷剂组、模型组、安尔碘组,每组20只,均采用磁铁夹背法制备缺血性压疮模型,建模后分别在创面局部涂抹山稔子油敷剂、生理盐水与安尔...
目的观察山稔子油敷剂对缺血性压疮小鼠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60小鼠随机分成山稔子油敷剂组、模型组、安尔碘组,每组20只,均采用磁铁夹背法制备缺血性压疮模型,建模后分别在创面局部涂抹山稔子油敷剂、生理盐水与安尔碘Ⅱ型皮肤消毒剂,2次/天;另选择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观察建模的三组小鼠分组处理14 d的皮肤创面大体情况、创面面积及组织病理变化;分组处理7、14 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可见创面大面积肌纤维坏死溶解,肌原纤维排列疏松,周围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山稔子油敷剂组及安尔碘组创面面积明显减小,肌纤维覆盖增加,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减少,但山稔子油敷剂组变化更明显。分组处理7、14 d,模型组、安尔碘组、山稔子油敷剂组小鼠同一时间点创面面积依次降低,两组间比较P均<0.05。分组处理7、14 d,模型组、安尔碘组、山稔子油敷剂组、正常对照组小鼠同一时间点血清IL-6水平依次降低、IL-10水平依次升高,两组间比较P均<0.05。相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Ⅲ、bFGF、TGF-β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分组处理7 d,山稔子油敷剂组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Ⅰ、COL-Ⅲ、bFGF、TGF-β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安尔碘组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Ⅰ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分组处理14 d,山稔子油敷剂组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Ⅲ、bFGF、TGF-β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安尔碘组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Ⅲ、TGF-β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山稔子油敷剂组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Ⅲ蛋白表达均高于安尔碘组(P均<0.05)。结论山稔子油敷剂可提高缺血性压疮小鼠皮肤组织VEGF、COL-Ⅰ、COL-Ⅲ、bFGF、TGF-β蛋白表达,其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及胶原蛋白合成、降低炎症反应等机制促进缺血性压疮小鼠的皮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压疮
山稔子油敷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2
作者
高其庆
李卓虹
+1 位作者
周浩
彭劼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10期946-950,共5页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导致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高,其常见的临床现象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是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的评分项目之一,与脓毒症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血小板在机体炎症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也越来...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导致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高,其常见的临床现象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是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的评分项目之一,与脓毒症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血小板在机体炎症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故进一步了解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分子机制极其重要,这对脓毒症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活化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稔子油敷剂修复小鼠缺血性压疮的效果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靖林林
刁建新
徐一华
曾志云
邱婷婷
吴秀琼
孙学刚
项小军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
医院
手术室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38-41,46,共5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A1515012253)。
文摘
目的观察山稔子油敷剂对缺血性压疮小鼠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60小鼠随机分成山稔子油敷剂组、模型组、安尔碘组,每组20只,均采用磁铁夹背法制备缺血性压疮模型,建模后分别在创面局部涂抹山稔子油敷剂、生理盐水与安尔碘Ⅱ型皮肤消毒剂,2次/天;另选择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观察建模的三组小鼠分组处理14 d的皮肤创面大体情况、创面面积及组织病理变化;分组处理7、14 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可见创面大面积肌纤维坏死溶解,肌原纤维排列疏松,周围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山稔子油敷剂组及安尔碘组创面面积明显减小,肌纤维覆盖增加,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减少,但山稔子油敷剂组变化更明显。分组处理7、14 d,模型组、安尔碘组、山稔子油敷剂组小鼠同一时间点创面面积依次降低,两组间比较P均<0.05。分组处理7、14 d,模型组、安尔碘组、山稔子油敷剂组、正常对照组小鼠同一时间点血清IL-6水平依次降低、IL-10水平依次升高,两组间比较P均<0.05。相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Ⅲ、bFGF、TGF-β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分组处理7 d,山稔子油敷剂组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Ⅰ、COL-Ⅲ、bFGF、TGF-β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安尔碘组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Ⅰ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分组处理14 d,山稔子油敷剂组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Ⅲ、bFGF、TGF-β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安尔碘组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Ⅲ、TGF-β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山稔子油敷剂组皮肤创面组织VEGF、COL-Ⅲ蛋白表达均高于安尔碘组(P均<0.05)。结论山稔子油敷剂可提高缺血性压疮小鼠皮肤组织VEGF、COL-Ⅰ、COL-Ⅲ、bFGF、TGF-β蛋白表达,其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及胶原蛋白合成、降低炎症反应等机制促进缺血性压疮小鼠的皮肤创面愈合。
关键词
缺血性压疮
山稔子油敷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小鼠
Keywords
ischemic pressure ulcer
Fructus rhodomyrti oil dress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ollagenⅠ
collagenⅢ
mice
分类号
R64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2
作者
高其庆
李卓虹
周浩
彭劼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
内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出处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10期946-950,共5页
文摘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导致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高,其常见的临床现象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是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的评分项目之一,与脓毒症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血小板在机体炎症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故进一步了解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分子机制极其重要,这对脓毒症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活化
多器官功能衰竭
分类号
R515.3 [医药卫生—内科学]
R63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山稔子油敷剂修复小鼠缺血性压疮的效果及机制分析
靖林林
刁建新
徐一华
曾志云
邱婷婷
吴秀琼
孙学刚
项小军
《山东医药》
CAS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高其庆
李卓虹
周浩
彭劼
《临床荟萃》
CAS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