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内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70
1
作者 汪敏 高方 +3 位作者 薛耀明 韩亚娟 符霞军 何飞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4-566,共3页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周的口服药物短期强化治疗,观察强化方案的疗效。方法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12周的短期强化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FPG、2 h PG、HbA1c均显...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周的口服药物短期强化治疗,观察强化方案的疗效。方法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12周的短期强化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FPG、2 h PG、HbA1c均显著下降(P<0.01);HOMA-IR下降、HOMA-B升高(P均<0.01);TG、CHOL、LDL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强化治疗 格列美脲 胰岛Β细胞功能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6、hs-CRP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33
2
作者 余芳 薛耀明 +4 位作者 李晨钟 沈洁 高方 余艳红 付霞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在我院产科门诊对孕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24 ̄36周孕妇进行筛查并分组:40例正常孕妇(NGT组)、23例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在我院产科门诊对孕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24 ̄36周孕妇进行筛查并分组:40例正常孕妇(NGT组)、23例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25例孕龄女性(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IL-6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分泌指数HOMA-B。结果(1)GDM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高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但NGT组和对照组两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2)HOMA-IR在GDM组显著高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NGT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OMA-B在GDM组显著低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NGT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BG、FINS、IL-6、hs-CRP与HOMA-IR显著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FINS、FBG、IL-6、hs-CRP是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563、0.992、0.325、0.231,P<0.01)。结论GDM患者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为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提示炎症因子IL-6、CRP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胰岛素抵抗,参与GDM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郊社区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曹瑛 薛耀明 +7 位作者 李晨钟 张蔓丽 高方 谢翠华 曾慧妍 罗祥蓉 李际敏 付霞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2-2124,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城郊社区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郊6个社区18岁以上,居住5年及5年以上的居民共1532人进行糖尿病患病率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完成调... 目的了解广州城郊社区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郊6个社区18岁以上,居住5年及5年以上的居民共1532人进行糖尿病患病率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完成调查1532人,广州城郊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8.48%,糖调节异常患病率为6.59%;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高血压和吸烟均为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城郊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及糖调节异常流行状况严峻,防治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对40岁以上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家族史人群在肥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城郊 社区 糖尿病 糖调节受损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钱毅 薛耀明 +3 位作者 李佳 朱波 潘永华 张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mg·kg-1·d-1灌胃给...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mg·kg-1·d-1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定期OGTT试验,监测各组大鼠摄食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每周称量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于8、32和40周龄时分批宰杀大鼠。检测血浆脂联素、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明显增加。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LETO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OLETF鼠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六味地黄丸早期干预能明显增加OLETF鼠血浆脂联素水平,改善OLETF鼠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六味地黄丸 OLETF鼠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疼痛程度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5
作者 曹瑛 薛耀明 +4 位作者 沈洁 高方 罗祥蓉 付霞军 李际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04-210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痛域及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6例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采用McGill疼痛评分分为轻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痛阈测定并行动态血糖监测,计算24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最大幅...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痛域及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6例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采用McGill疼痛评分分为轻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痛阈测定并行动态血糖监测,计算24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最大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重度病变组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最大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且与疼痛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组间平均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糖波动与痛性神经病变疼痛程度有关,积极控制血糖波动有助于对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痛性神经病变 血糖波动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1
6
作者 周春兰 刘颖 +3 位作者 甄莉 朱木兰 罗祥蓉 吴艳妮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8期25-29,共5页
目的了解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伤口相关疼痛经历评估表对192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7.5%慢性伤口患者存在伤口基础疼痛;不同类型慢性伤口基础疼痛评... 目的了解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伤口相关疼痛经历评估表对192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7.5%慢性伤口患者存在伤口基础疼痛;不同类型慢性伤口基础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下肢动脉溃疡患者疼痛评分最高;镇痛药、分散注意力和采取舒适体位是减轻基础疼痛比较有效的措施。94.3%慢性伤口患者存在换药相关疼痛;慢性伤口不同换药阶段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清洗伤口和清创时疼痛评分最高;换药过程中短暂休息、分散注意力和换药时有支持关系存在等是缓解换药相关疼痛有效的措施。结论慢性伤口患者普遍存在基础疼痛和换药相关疼痛,医务人员需要在全面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疼痛 基础疼痛 换药相关疼痛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合并骨髓炎创面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莺 曹瑛 +5 位作者 邹梦晨 李文霞 罗祥蓉 蒋娅 薛耀明 高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2-1786,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骨髓炎的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372例糖尿病足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有无合并骨髓炎分为有骨髓炎(OM)组(54.6%)及无骨髓炎组(Non-OM)组(45.4%)... 目的探讨合并骨髓炎的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372例糖尿病足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有无合并骨髓炎分为有骨髓炎(OM)组(54.6%)及无骨髓炎组(Non-OM)组(45.4%),比较组间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骨髓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OM组以革兰阴性(G-)菌感染为主(53.7%),而Non-OM组以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占优势(56.7%)(P=0.001)。G+菌以葡萄球菌属最常见(35.1%),OM组中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64.9%、68.5%)显著高于Non-OM组(29.2%、32.6%)(P〈0.05)。G-菌以肠杆菌为主(62.4%),OM组中肠杆菌对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30.1%、38.6%)显著高于Non-OM组(15.1%、2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创面大于4 cm2是糖尿病足患者发生骨髓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合并骨髓炎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可根据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选择覆盖G-菌的抗生素,对于感染多重耐药菌及伤口面积〉4 cm2的患者应警惕骨髓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骨髓炎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在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61
8
作者 周春兰 刘颖 罗祥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3461-3466,共6页
目的评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在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2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PH... 目的评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在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2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PHQ-9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已知族群效度、内部一致性及重测信度;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4版)》(DSM-IV)临床定式访谈(SCID)抑郁量表对PHQ-9的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并确定重性抑郁的诊断临界值。结果 PHQ-9共包括9个条目,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分别为1.00、1.00、1.00、0.83、1.00、1.00、0.83、1.00、1.00,总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6。PHQ-9的平均总得分为(11.7±6.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得分间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因子分析共获得2个公因子,分别为认知-情感因子、躯体症状因子,可共同解释量表62.1%的变异量。不同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自理能力、Wagner分级、足溃疡疼痛评分(NRS)以及有无截肢/趾史或风险患者的认知-情感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自理能力、足溃疡NRS以及有无截肢/趾史或风险患者的躯体症状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量表、认知-情感维度、躯体症状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8、0.86、0.70,重测信度分别为0.87、0.89、0.8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PHQ-9用于筛查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抑郁情况有统计学意义〔曲线下面积(AUC)=0.914,95%CI(0.862,0.967),P<0.05〕,10分为重性抑郁的诊断临界值,灵敏度为0.928、特异度为0.804。结论PHQ-9在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较好,10分为重性抑郁的诊断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建议应用于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抑郁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住院病人 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慧 高方 +1 位作者 薛耀明 钱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7-390,395,共5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0例),采用ELIS...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GDF-15水平。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GDF-15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均&lt;0.01),分别为1773.9(1099.1-2357.4)pg/ml、864.0(636.1-994.3)pg/ml和704.5(548.8-975.8)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GDF-15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gt;0.05),且在肾功能轻度受损(60≤肾小球滤过率&lt;90 ml/min/1.73 m2)时GDF-15浓度即有增加,为999.5(769.2-1372.1)pg/ml。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GDF-15与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素氮(BUN)及肌酐(sCr)呈正相关(r=0.246,0.493,0.390,0.471,P均&lt;0.05),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浆白蛋白(Alb)呈负相关(r=-0.438,-0.397,P均&lt;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较高水平的GDF-15为mAlb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肾功能受损(eGFR&lt;90 ml/min/1.73 m2)的诊断中,GDF-15和mAl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和0.717,GDF-15曲线下面积大于mAlb(P&lt;0.05)。当733.78 pg/ml作为GDF-15诊断肾功能受损的临界值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佳,分别为88.1%和58.1%。结论GDF-15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不但与mAlb、eGFR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是mAlb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测其疾病转归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肾病 生长分化因子-15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的生物力学特点:303例报告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文霞 曹瑛 +6 位作者 邹梦晨 黄莺 胡萍 罗祥蓉 蒋娅 薛耀明 高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0-1416,共7页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步态、足型、足轴角度、足底压力等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2013.12~2015.03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足底被分为10个区域,第1趾(T_1)、2~5趾(T_2~5)、第1跖骨(M1)、第2跖骨(M2)、第3跖骨...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步态、足型、足轴角度、足底压力等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2013.12~2015.03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足底被分为10个区域,第1趾(T_1)、2~5趾(T_2~5)、第1跖骨(M1)、第2跖骨(M2)、第3跖骨(M3)、第4跖骨(M4)、第5跖骨(M5)、中足(MF)、足跟内侧(HM)、足跟外侧(HL)。收集一般资料及使用Foot Scan步态系统收集压力峰值、足轴角度、足弓指数、支撑时相数据。按照不同因素进行分组,比较组间的足底压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左足底各区域压力大小排序:M3>M2>M4>HM>HL>M1>M5>T_1>ML>T_2-5;右足底各区域压力大小排序:M3>M2>HM>M4>HL>M1>M5>T_1>ML>T_2-5。比较左右足各区域的足底压力,右足的M1的压力峰值较左足高(4.90±2.64 vs 5.58±2.86,P<0.05),左足M3、M4、M5、MF的压力峰值均比右足高(12.61±4.12 vs 10.46±3.20;9.73±4.00 vs 7.74±2.96;4.58±2.50 vs 3.68±1.91;2.75±1.26 vs 2.51±1.18,均P<0.05)。将总足底压力≥70 N/cm^2定义为高危足,则左足高危足占34%,右足为17.7%。除外右足过轻组,随着BMI增大高危足比例显著增加;(2)支撑相的整足接触阶段延长,离地阶段缩短;与右足对比,左足弓指数大(28.1±3.9 vs 24.5±3.7,P<0.05),低弓足多(49.5%vs 11.55%,P<0.05),正常足弓少(46.53%vs 74.58%,P<0.05),高足弓少(3.96%vs 11.55%,P<0.05)。与正常足弓对比,左侧高弓足组的总足底压力升高(49.5%vs 11.55%,P<0.05);右足足轴角度比左足大(18.1±9.2 vs 22.5±10.4,P<0.05);(3)男性双侧总足底压力均比女性大(左,67.6±13.8 vs 61.5±12.5;右:62.5±11.9 vs 56.7±10.5,P<0.05)(P<0.05)。按年龄分组,<50组、50~60组、61~70组、>70组各组总足底压力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不同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和足轴角度分组间的总足底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生物力学明显改变,这些因素与足底压力异常相关,其中支撑相的整足接触阶段延长,离地阶段缩短,足型畸形率明显增加,足轴角度较大。另外,超重及肥胖的患者高危足比例增加。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减压时应充分考虑糖尿病患者多方面生物力学特点。超重及肥胖患者进行减压的同时减轻体重有利于预防溃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生物力学 足底压力 步态 足型 足轴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s高通量测序分析糖尿病足骨髓炎感染骨组织中的病原微生物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萍 邹梦晨 +5 位作者 曹瑛 潘彦伶 罗祥蓉 蒋娅 薛耀明 高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糖尿病足骨髓炎(DFO)感染骨组织中病原微生物特点,为临床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及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收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于本科室住院的16例DFO患者清创术中获取的感染骨标本,分别利用16... 目的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糖尿病足骨髓炎(DFO)感染骨组织中病原微生物特点,为临床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及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收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于本科室住院的16例DFO患者清创术中获取的感染骨标本,分别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血培养分析仪进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分析16s rRNA测序结果中DFO的菌群特点,并与培养结果相比较。结果 16s rRNA测序显示DFO骨组织病原微生物多样性较大,分布较为均匀,共获得优势菌属20种,占所有菌属的87.00%,其中Prevotella是丰度最大的菌属。两种鉴定方法结果均显示DFO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与培养法相比,16s rRNA测序阳性率较高(100%vs 88.24%),平均每个样本病原菌数较多(12.56 vs 1.50),革兰氏阴性菌所占的比例较高(67.16% vs 50.00%)。此外,16s rRNA测序结果覆盖了除Escherichia coli、Serratia marcescens及Enterobacter cloaca外的所有培养病原菌结果,甚至有高达13种菌属不存在于培养结果,其中Anaerococcus、Veillonella、Bacteroides、Fusobacterium、Porphyromonas、Finegoldia、Prevotella、Peptostreptococcus、Parvimonas、Peptoniphilus和Bulleidia均为专性厌氧菌或严格厌氧菌,而培养结果中并无厌氧菌的出现。但培养结果显示,DFO中多重耐药菌的比例高达58.33%。结论 16s rRNA高通量测序能较好展示DFO骨组织中菌群微生态的多样性及丰度特点。DFO骨组织病原微生物多样性大,分布均匀,但优势菌属分布离散,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与培养法相比,16s rRNA测序对病原菌的鉴定简单而准确,尤其在对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鉴定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可快速而准确地指导DFO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骨髓炎 16s RRNA基因 高通量测序技术 培养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慧 钱毅 +2 位作者 薛耀明 高方 张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无肾病、20例有微量蛋白尿、30例有大量蛋白尿)的血浆VEGF和ES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1)大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无肾病、20例有微量蛋白尿、30例有大量蛋白尿)的血浆VEGF和ES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1)大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和ES水平均高于无肾病组和微量蛋白尿组(均P<0.05);微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和ES水平高于无肾病组(均P<0.05)。(2)血浆VEGF和ES水平均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呈正相关(r=0.226,P<0.01;r=0.491,P<0.01),均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237,P<0.05;r=-0.620,P<0.01)。(3)无肾病组和微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水平均与ES呈正相关(r1=0.633,P1<0.01;r2=0.532,P2<0.05),而大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与ES不相关(r3=0.175,P3>0.05)。结论:血浆中VEGF和ES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分期有中不同程度的增高,并与mAlb、eGFR密切相关,且VEGF和ES的平衡失调可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瑛 张倩 +4 位作者 薛耀明 曾慧妍 朱波 谢翠华 罗祥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1次/d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2次/d注射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口服抗糖尿病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1次/d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2次/d注射这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口服抗糖尿病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睡前注射一次来得时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B组2次/d注射诺和灵30 R注射液。两组均以空腹血糖为调整剂量的依据和目标直至出院。院外继续该方案治疗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以及治疗后HbA1c和C肽的变化。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体质量指数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两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10.0 mmol/L曲线下面积所占百分比、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显著升高;甘精胰岛素组效果显著优于预混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较预混胰岛素组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体质指数均无显著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其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较预混胰岛素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预混胰岛素 安全性评价 治疗方案 疗效 口服降糖药物 甘精胰岛素 血糖控制不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佳 薛耀明 +3 位作者 钱毅 朱波 潘永华 张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大鼠胰腺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预防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 目的通过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大鼠胰腺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预防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 mg.kg-1.d-1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定期OGTT试验。于8、32和40周龄时分批宰杀大鼠。分离胰腺。HE染色观察胰岛结构;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胰岛纤维化程度。结果随着周龄的延长,对照组大鼠胰岛逐渐出现纤维化,萎缩;干预组的胰岛结构保存明显好于对照组。通过Masson染色,可见干预组胰岛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同周龄对照组。LETO组大鼠胰腺结构随着周龄延长无明显变化。干预组从30周龄开始出现糖尿病,至40周糖尿病发病率28.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早期干预能明显保护OLETF大鼠胰岛结构减少其纤维化,可能是其预防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六味地黄丸 OLETF鼠 胰腺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小智 薛耀明 +1 位作者 朱波 沙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35-1938,1942,共5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干预结肠癌细胞株SW-480,MTT法比较其生长曲线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二甲双胍对SW-480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测定CyclinD...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干预结肠癌细胞株SW-480,MTT法比较其生长曲线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二甲双胍对SW-480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测定CyclinD1的表达,用TRAP银染法观察其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示二甲双胍可以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PBS对照组与5mmol/L二甲双胍干预组72h后的细胞G0/G1期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5.81±0.63,63.38±0.99;S期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1.11±3.05,25.29±1.64;G2/M期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3.09±3.00,11.33±2.60。Westernblotting示5mmol/L二甲双胍干预组72h后CyclinD1的表达较PBS对照组明显减弱。TRAP银染法检测示5mmol/L二甲双胍干预SW-480细胞72h后可以显著抑制端粒酶活性。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其主要机制可能与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下调CyclinD1的表达及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SW-480细胞 细胞周期 CYCLIND1 端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种简易感觉检查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24
16
作者 韩亚娟 朱波 +4 位作者 高方 薛耀明 曾艳梅 李际敏 孟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667-3670,共4页
目的:评价多种简易感觉检查方法(EST)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真实性、可靠性。方法:对18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及EST检查,包括10g尼龙丝压力觉、40g针头刺痛觉、温度觉、振动感觉阈值检查。以NCV检查作为&qu... 目的:评价多种简易感觉检查方法(EST)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真实性、可靠性。方法:对18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及EST检查,包括10g尼龙丝压力觉、40g针头刺痛觉、温度觉、振动感觉阈值检查。以NCV检查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各检查方法诊断DPN的约登指数及κ值。结果:各检查方法与NCV检查均呈正相关(P=0.000)。压力觉检查约登指数、κ值分别为44.67%、0.465;针头刺痛觉检查分别为40.66%、0.399;温度觉检查分别为26.13%、0.278;振动感觉阈值检查分别为19.29%、0.208;压力觉联合痛觉检查分别为47.76%、0.461;压力觉联合温度觉检查分别为54.70%、0.555;压力觉联合振动觉检查分别为46.89%、0.482;痛觉联合温度觉检查分别为41.16%、0.402;温度觉联合振动觉检查分别为30.48%、0.323;痛觉联合振动觉检查分别为38.72%、0.379。结论:10g尼龙丝压力觉联合温度觉检查真实性、可靠性最好,推荐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筛查DPN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CT检查发现的939例肾上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范存霞 张嘉君 +5 位作者 蔡迎迎 吴春艳 邹少洲 许乙凯 薛耀明 关美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4-1059,共6页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发现的肾上腺病变的检出率、病因构成、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行腹部CT检查报告提示肾上腺有异常改变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 目的探讨腹部CT检查发现的肾上腺病变的检出率、病因构成、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行腹部CT检查报告提示肾上腺有异常改变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影像特征、生化检验、临床诊断、治疗方式、术后病理、发现病变的原因等。结果(1)本院1年内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共19 004例,检查提示存在肾上腺病变的患者共939例,检出率为4.9%。其中男性560例(59.6%),女性379例(40.4%),平均就诊年龄为53.2岁。肾上腺占位在总体肾上腺病变中所占比例随年龄递增呈有上升趋势。行内分泌功能评估的患者有270例(28.8%),无功能性病变占38.9%,功能性病变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比例最高,占16.3%;库欣综合征和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各占4.1%和7.0%;嗜铬细胞瘤占7.0%。(2)共发现肾上腺意外瘤191例,检出率为1.0%,其中良性腺瘤占70.3%,肾上腺皮质癌和肾上腺转移癌的比例分别为2.4%和0.5%。只有76例(39.8%)患者进行了内分泌功能评估,其中无功能瘤34例,占44.7%;功能性病变以嗜铬细胞瘤最常见,占22.4%,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各占9.2%和6.6%。结论我院所有腹部CT检查中肾上腺病变的检出率达4.9%,肾上腺意外瘤的检出率1.0%。虽然大多数肾上腺病变为良性无功能病变,但仍有部分具有内分泌功能或为恶性病变。临床上约有60%的肾上腺意外瘤患者未进行内分泌功能的评估,功能亢进的病变极易被漏诊。临床医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肾上腺意外瘤的认识并规范其诊疗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病变 肾上腺意外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库欣综合征 嗜铬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endin-4通过调控Sirt1/PGC1α延缓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 被引量:8
18
作者 蔡迎迎 邹少洲 +5 位作者 范存霞 吴春艳 方舒 李萍 薛耀明 关美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0-526,共7页
目的探讨exendin-4对2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Con)和糖尿病组(DM),Con组小鼠正常饮食,DM组小鼠利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的2型糖尿病小鼠分Exendin-4干预(DM+Ex-4)和... 目的探讨exendin-4对2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Con)和糖尿病组(DM),Con组小鼠正常饮食,DM组小鼠利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的2型糖尿病小鼠分Exendin-4干预(DM+Ex-4)和糖尿病对照组(DM-Con)。DM+Ex-4组小鼠每天给予1 nmol/kg体质量的exendin-4腹腔注射,干预8周。DM-Con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记录各组小鼠血糖、体质量等生理指标,RT-PCR检测心肌肥大、纤维化指标以及PGC1α、NRF、Cyto C等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Western blot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以及Sirt1/PGC1α通路表达情况,HE病理染色观察心肌结构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DM-Con组的血糖、血脂均显著升高(P<0.001),心肌组织ANP、BNP、TGFβ1、Cyto C1、NOX1显著升高(P<0.05),而Sirt1、PGC1α、NRF、SOD1显著降低(P<0.05)。Exendin-4干预后,与DM-Con组相比,DM+Ex-4组小鼠血糖、血脂明显下降(P<0.05),心肌组织ANP、BNP、TGFβ1、Cyto C1、NOX1明显下降(P<0.05),Sirt1、PGC1α、NRF、SOD1表达升高(P<0.05)。结论 Exendin-4通过调控心肌组织Sirt1/PGC1α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氧化应激,从而缓解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ENDIN-4 糖尿病心肌病 Sirt1/PGC1α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耀明 罗仁 +3 位作者 朱波 张燕 潘永华 李晨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堆积的影响。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预防组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mg/kg每天1次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堆积的影响。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预防组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mg/kg每天1次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监测体质量,定期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分批宰杀分离并称量腹部脂肪。结果随病程进展,OLETF鼠内脏脂肪/体质量逐渐高于LETO组(P<0.05),在40周龄六味地黄丸预防组内脏脂肪/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有效减少OLETF鼠内脏脂肪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脂肪 六味地黄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组织结构影响的剂量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杰龙 沈洁 +2 位作者 刘帅 范艳飞 谢翠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6-1068,107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镜下组织结构影响的相关性,从组织学探讨厄贝沙坦剂量相关性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55mg/kg)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组)、25mg/kg厄贝沙坦...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镜下组织结构影响的相关性,从组织学探讨厄贝沙坦剂量相关性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55mg/kg)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组)、25mg/kg厄贝沙坦组(I25组)、50mg/kg厄贝沙坦组(I50组)和200mg/kg厄贝沙坦组(I200组),同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造模4周后采用灌胃法给药8周,计算肾脏质量指数;ELISA法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肾小球体积。结果给药8周后,各药物干预组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脏质量指数、肾小球体积均显著降低,以I50和I200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