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影像网格中影像文件的动态复制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严静东 张雪林 郭文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9-811,共3页
目的解决医院内部和各医院之间数据、服务资源的共享和高效访问。方法分析医院影像访问的特点,将网格技术应用到影像网络系统中,研究影像网格中针对不同访问模式的影像文件动态复制策略。结果根据影像访问特点,提出动态首问复制策略和... 目的解决医院内部和各医院之间数据、服务资源的共享和高效访问。方法分析医院影像访问的特点,将网格技术应用到影像网络系统中,研究影像网格中针对不同访问模式的影像文件动态复制策略。结果根据影像访问特点,提出动态首问复制策略和合计访问数的复制策略。结论合理的副本复制策略可以提高了医院影像访问效率,减少了网络带宽占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网格 副本 复制策略 DI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输血管理护理子系统的设制与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彭道波 郭叔珍 +2 位作者 周宏珍 赖福才 谢新鹏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3-15,共3页
目的利用信息化管理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流程,完善输血护理管理。方法设计临床输血管理护理子系统,在43个住院病区护理单元使用,分析输血申请与取血后输血相关护理操作。结果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临床38 210例次输血申请中21 556例次(56... 目的利用信息化管理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流程,完善输血护理管理。方法设计临床输血管理护理子系统,在43个住院病区护理单元使用,分析输血申请与取血后输血相关护理操作。结果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临床38 210例次输血申请中21 556例次(56.41%)需要配血标本,其中标本布置15 397例次(71.43%);发放血液115 479 U/42 540袋,进行输血确认和输血反馈11 769袋(27.67%)和8 992袋(21.14%)。结论临床输血管理护理子系统的应用有效优化了临床输血护理流程;但标本布置、确认和反馈率低;需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护理 信息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慧 严静东 +2 位作者 陈涛 雷贞妮 陈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多数位于侧脑室前角、体部或孟氏孔区,均...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多数位于侧脑室前角、体部或孟氏孔区,均伴有一侧或双侧侧脑室扩张积水。其中11例行CT检查,28例行MRI检查,4例行~1H MRS检查。CT平扫呈等或稍高不均匀密度,内含多发囊变、坏死及钙化灶,4例病灶内见出血。磁共振T1WI呈不均匀等、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稍高信号,内多发囊变、坏死,囊变呈"皂泡样"或"丝瓜瓤样"。DWI实性部分呈高或稍高信号,囊变、坏死部分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多呈轻中度强化,内见血管穿行。经1H MRS检查的4例肿瘤均出现Cho峰明显升高,Cr峰及NAA峰降低。免疫组化测定中,大多数肿瘤显示Neu-N,Syn,GFAP和低水平Ki-67的阳性表达。结论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具有典型的影像表现,综合CT及MR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和鉴别侧脑室其他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51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涛 严静东 雷贞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PS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20例仅行CT检查,11例仅行MRI检查,9例仅行X线检查,5例行CT+MRI+X线检查,6例行MRI+X线检查。结果:51例UPS中,... 目的:探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PS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20例仅行CT检查,11例仅行MRI检查,9例仅行X线检查,5例行CT+MRI+X线检查,6例行MRI+X线检查。结果:51例UPS中,位于四肢及皮下软组织31例,肝脏4例,腹膜后、肾脏及骨盆各2例,肠系膜、甲状腺、盆腔、脾脏、胃底贲门、上颌窦、肺部、下颌骨、肋骨及椎体各1例。经CT检查的25例肿瘤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密度多不均匀,其中18例见囊变坏死,1例见钙化。经MRI检查的22例肿瘤在T1WI上主要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或混杂信号,DWI上呈高信号,其中伴囊变坏死15例,出血4例,5例T2WI上显示低信号分隔样结构。经X线检查的20例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四肢长管状骨,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形成,骨膜反应少见。结论:虽然UPS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误诊率高,但综合CT、MRI及X线影像学表现能够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MS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彩云 陈涛 +2 位作者 严静东 李文菲 陈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UPS)的MS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UPS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UPS)的MS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UPS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6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肝右叶及左叶各3例;除1例外余5例形态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周围见假包膜;6例平扫均呈不均匀低密度,内见囊变坏死区。增强后动脉期5例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周围均可见供血血管;静脉期及延迟期5例强化程度减低,1例强化程度增高。病理示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梭形或类圆形,胞浆丰富红染,核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分析示6例Vim呈阳性,5例CD68及Mac387呈阳性,3例CD31、CK7及CK19呈阳性,1例AAT、S-100及Ki-67呈阳性。结论:肝脏原发性UPS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增强后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周围见供血血管或假包膜;但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