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景鹏 叶振南 +7 位作者 张翔圣 吴凌云 张子焕 陈强 吴伟 茅磊 张鑫 杭春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 SAH患者106例,根据是否发生DCI,将患者分为DCI组(34例)...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 SAH患者106例,根据是否发生DCI,将患者分为DCI组(34例)与无DCI组(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急性脑水肿、早期(出血1~3 d)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血症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CI发生率为32.1%(34/106)。DCI组Hunt-Hess分级≥Ⅲ级、改良Fisher分级≥Ⅲ级、WFNS分级≥Ⅳ级、急性脑水肿、低血红蛋白血症及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无DCI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年龄≥5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低钠血症比例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Hunt-Hess分级≥Ⅲ级、改良Fisher分级≥Ⅲ级、入院WFNS分级≥Ⅳ级、低白蛋白血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WFNS分级≥Ⅳ级(OR=8.02,95%CI:2.41~26.70)、改良Fisher分级≥Ⅲ级(OR=4.44,95%CI:1.38~14.32)、1~3 d低白蛋白血症(OR=5.42,95%CI:1.40~20.76)是a SAH患者发生DC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Hunt-Hess分级≥Ⅲ级不是a SAH患者发生DCI的危险因素(OR=1.86,95%CI:0.39~8.88,P>0.05)。结论 a SAH后低白蛋白血症、入院WFNS分级≥Ⅳ级、改良Fisher分级≥Ⅲ级是患者发生D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清白蛋白 脑水肿 迟发性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期相及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对影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柴学 张龙江 +3 位作者 周长圣 赵艳娥 黄伟 卢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期相,评价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对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7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原始数据先行自动化重建优选出最佳收缩期和最佳舒张期... 目的探讨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期相,评价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对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7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原始数据先行自动化重建优选出最佳收缩期和最佳舒张期的冠状动脉影像,再以R-R间期的5%为固定间隔行多期相重建获得多期相影像,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进行分段。使用多组等级资料的χ2检验对总体及各支血管的多期相影像评分进行统计检验,并评价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47例患者平均心率(110.15±7.95)次/分。总体冠状动脉最佳期相位于自动重建所选的最佳收缩期(86%)、R-R间期的45%(83%)和40%(83%),但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冠状动脉(RCA)的最佳期相为R-R间期的45%(95%),左前降支(LAD)为35%(85%),左回旋支(LCX)为40%(77%)。平均心率与总体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无相关性,与LCX影像质量呈负相关(r=-0.420,P=0.003),与RCA和LAD无相关性(P〉0.05);心率变异性与总体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无相关性,与LAD影像质量呈正相关(r=0.400,P=0.005)。结论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在舒张期难以获得满意的影像,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期相为R-R间期的40%~45%及自动重建所获最佳收缩期,各支冠状动脉的最佳期相不同,集中于R-R间期的35%~45%。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对总体冠状动脉影像无影响,平均心率仅对LCX影像质量有影响,而心率变异性仅对LAD影像质量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对胰岛功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珍 刘春燕 +2 位作者 王昕怡 卢斌 邵加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04-1407,共4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维生素D可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和削弱胰岛α细胞分泌来调控胰岛功能。本文通过阐述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探讨维生素D对... 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维生素D可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和削弱胰岛α细胞分泌来调控胰岛功能。本文通过阐述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探讨维生素D对胰岛功能调控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 2型 受体 骨化三醇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胰岛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专病化门诊管理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凌明 汪春晖 +1 位作者 杨国斌 易学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77-79,共3页
专病化引领了医院未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专病门诊作为专病化在门诊诊疗模式中的体现,无疑将成为医院门诊创新的趋势和热点,对提高医院诊疗水平与患者满意度意义重大。文中对综合性医院专病化门诊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进行介绍,... 专病化引领了医院未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专病门诊作为专病化在门诊诊疗模式中的体现,无疑将成为医院门诊创新的趋势和热点,对提高医院诊疗水平与患者满意度意义重大。文中对综合性医院专病化门诊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了目前我国医院开展专病门诊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在阐述专病门诊2种主要运行模式后,从注重初诊筛查、再造专病诊疗流程、严格准入管理、建立协调机制、优化利益分配5个方面对综合性医院专病化门诊的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制度 专病化 门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昕怡 张珍 邵加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9-962,共4页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对乳腺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对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都应该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用内分泌治疗方法,提高其作为乳腺癌术后...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对乳腺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对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都应该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用内分泌治疗方法,提高其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解救治疗的疗效。本文将对绝经前、绝经后乳腺癌以及特殊情况下如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男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行综述,探讨内分泌治疗抵抗机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受体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8-羟基脱氧鸟嘌呤水平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小珍 杜宏 +2 位作者 陈吉海 陈慧梅 王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氧化应激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32例)和无并发症组(4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TG、TC、LDL-C、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同期检... 目的初步探讨氧化应激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32例)和无并发症组(4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TG、TC、LDL-C、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同期检测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8-OHdG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8-OHd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8±1.33)μg/L vs (0.72±0.93)μg/L,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血8-OHdG据平较无并发症组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3±1.37)μg/L vs (2.67±1.30)μg/L,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TG水平和病程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8-OHdG水平与TG和病程呈正相关(P<0.05),而与TC、LDL-C、HDL-C及HbAlc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病程、血脂关系更密切,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氧化应激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氧化性应激 高血糖症 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L5脊神经切断大鼠痛阈及脊髓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金毅 刘新峰 +3 位作者 贾宏彬 段满林 周志强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L5脊神经切断大鼠机械和热痛阈及脊髓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脊神经损伤rhEPO1 000、3 000、5 000 U/kg组(R1、R2、R3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及假手术...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L5脊神经切断大鼠机械和热痛阈及脊髓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脊神经损伤rhEPO1 000、3 000、5 000 U/kg组(R1、R2、R3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及假手术组(C组),每组10只.术前1 d给药,连续7 d.测定术前当天及术后3、7、14 d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及术后14 d各组大鼠L5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 L5脊神经损伤术后大鼠术侧MWT降低、TWL缩短、脊髓TNF-α和IL-1β的表达增高(P〈0.01).与N组比较,R1组术后各时间点的MWT和TWL无明显改变;R2和R3组MWT增高、TWL延长(P〈0.05);脊髓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腹腔注射rhEPO 3 000或5 000U/kg能缓解L5脊神经切断大鼠的机械和热痛敏,抑制脊髓TNF-α和IL-1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切断术 促细胞生成素 痛觉高敏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并发卒中相关性头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胡伟 肖国栋 +3 位作者 葛颂 杨冀萍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分析卒中相关性头痛(stroke-associated headache,SH)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首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71例,分析录入信息中的人口学因素、卒中危险因素、临床... 目的分析卒中相关性头痛(stroke-associated headache,SH)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首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71例,分析录入信息中的人口学因素、卒中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H危险因素。结果51例患者合并SH,发生率为13·7%;性别、年龄、糖尿病、偏头痛病史、前后循环分布以及中脑位置的梗死在SH组与无SH组对比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然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女性、偏头痛病史、后循环以及中脑位置的梗死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并发S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不但对临床诊疗提供帮助,而且对探讨SH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头痛 腔隙性脑梗死 卒中注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卷积CT灌注成像鉴别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 被引量:4
9
作者 左衍海 施鑫 靳激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评价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可行性,分析各灌注参数在鉴别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33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骨肿瘤的患者行64层螺...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评价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可行性,分析各灌注参数在鉴别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33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骨肿瘤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获得肿瘤和附近正常肌肉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和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灌注参数。恶性骨肿瘤患者24例为恶性组,良性骨肿瘤患者9例为良性组,24例患者的正常肌肉组织作为对照组。对三组间灌注参数基础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的TDC明显不同,前者上升缓慢,走行自然;后者上升速度快,或形成明显平台期或缓慢下降;三组间BF、BV和PS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但TTP值无统计学意义(P=0.883);两两比较:恶性组和良性组BF、BV和P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和P=0.001,P=0.000,P=0.001),但TTP无统计学意义(P=0.638和P=0.850),恶性组BF、BV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0.009,P=0.038),但二者的TTP和PS值无统计学意义(P=0.795,P=0.624)。结论:CTPI能够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可以利用TDC和BF、BV值鉴别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灌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在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小珍 邵加庆 王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2,共3页
花生四烯酸对胰岛β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是双向的,即生理浓度的花生四烯酸对β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有促进作用,而超生理浓度的花生四烯酸对β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起抑制作用。此外,花生四烯酸还能预防软脂酸和硬脂酸诱导的β... 花生四烯酸对胰岛β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是双向的,即生理浓度的花生四烯酸对β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有促进作用,而超生理浓度的花生四烯酸对β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起抑制作用。此外,花生四烯酸还能预防软脂酸和硬脂酸诱导的β细胞毒性作用及胰岛素抵抗,其代谢产物亦能影响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本文就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在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代谢产物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在Graves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小珍 王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免疫调节分子,给予适当刺激后部分细胞可产生透明质酸、炎症递质和自身抗体,部分细胞可分化为脂肪细胞,这些是Graves眼病自身免疫的主要靶细胞。因此,抑制细胞因子的活性... 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免疫调节分子,给予适当刺激后部分细胞可产生透明质酸、炎症递质和自身抗体,部分细胞可分化为脂肪细胞,这些是Graves眼病自身免疫的主要靶细胞。因此,抑制细胞因子的活性、减少B细胞以抑制抗体产生、抑制眼眶成纤维细胞的脂肪分化等可作为Graves眼病治疗的新靶点。现就成纤维细胞在Graves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成纤维细胞 免疫疗法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特异性阻断胰岛局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对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12
作者 易秋艳 刘艳清 +3 位作者 张珍 刘春燕 卢斌 邵加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1-676,共6页
目的:观察RNA干扰技术阻断胰岛局部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表达后db/db小鼠胰岛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分离db/db和db/m小鼠的胰岛并检测AT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构建针对小鼠AT1R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 目的:观察RNA干扰技术阻断胰岛局部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表达后db/db小鼠胰岛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分离db/db和db/m小鼠的胰岛并检测AT1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构建针对小鼠AT1R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Ad-siAT1R)及含对照序列的重组腺病毒(Ad-siControl)。将分离培养的db/db小鼠胰岛细胞分为三组:Ad-siAT1R感染组、Ad-siControl感染组、空白对照组。腺病毒感染后继续培养胰岛细胞72 h。检测各组AT1R、GLUT-2及葡萄糖激酶(GCK)的表达,并用胰岛灌流系统检测胰岛素动态分泌。结果 db/db小鼠胰岛中AT1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db/m小鼠胰岛高2倍左右(P〈0.05)。腺病毒感染后,Ad-siAT1R组较Ad-siControl组胰岛AT1R mRNA表达水平下降7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65%,而GLUT-2及GCK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90%、121%(均P〈0.05)。胰岛灌流显示:空白对照组和Ad-siControl组小鼠的胰岛素第一相分泌显著下降,仅为基础水平的1.8倍;而Ad-siAT1R组在高糖负荷后1~2 min即达到最高峰值140 mU/L,为基础水平的2.8倍,表明第一相胰岛素分泌明显改善。结论 RNA干扰特异性阻断胰岛局部AT1R表达可上调GLUT-2及GCK表达,恢复第一相胰岛素分泌,这可能是AT1R阻滞剂改善胰岛分泌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 第一相胰岛素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