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血管内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夹层致串联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顺
温昌明
+6 位作者
张帅
郭永涛
黄菲虹
陈晶晶
刘玉景
刘新峰
徐格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夹层导致的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4家高级卒中中心诊断为颈内动脉夹层合并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6例,其中东部...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夹层导致的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4家高级卒中中心诊断为颈内动脉夹层合并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6例,其中东部战区总医院32例,南阳市中心医院24例,扬州大学附属医院18例,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2例,诊断均符合颈动脉夹层标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为非血管内取栓组(53例)和血管内取栓组(33例)。非血管内取栓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和(或)药物治疗,血管内取栓组采用Solitaire支架系统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史)等基线资料以及入院NIHSS评分、闭塞血管、住院期间药物治疗、静脉溶栓比例、颅内出血和预后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卒中发生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史、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血管闭塞部位、静脉溶栓、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血管内取栓组患者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非血管内取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15/33)比11.3%(6/53),69.7%(23/33)比45.3%(24/53);均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溶栓治疗和(或)药物治疗,颈内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血管内取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串联性闭塞
颈内动脉夹层
血管内取栓
症状性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管内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夹层致串联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顺
温昌明
张帅
郭永涛
黄菲虹
陈晶晶
刘玉景
刘新峰
徐格林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南京
临床
医学院
(
东部
战区
总
医院
)
神经
内科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
医院
神经
内科
扬州
大学
附属
医院
神经
内科
淮安市第一人民
医院
神经
内科
南京
医科大
学金陵
临床
医学院
(
东部
战区
总
医院
)
神经
内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7-34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1424)
文摘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夹层导致的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4家高级卒中中心诊断为颈内动脉夹层合并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6例,其中东部战区总医院32例,南阳市中心医院24例,扬州大学附属医院18例,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2例,诊断均符合颈动脉夹层标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为非血管内取栓组(53例)和血管内取栓组(33例)。非血管内取栓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和(或)药物治疗,血管内取栓组采用Solitaire支架系统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史)等基线资料以及入院NIHSS评分、闭塞血管、住院期间药物治疗、静脉溶栓比例、颅内出血和预后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卒中发生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史、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血管闭塞部位、静脉溶栓、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血管内取栓组患者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非血管内取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15/33)比11.3%(6/53),69.7%(23/33)比45.3%(24/53);均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溶栓治疗和(或)药物治疗,颈内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血管内取栓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串联性闭塞
颈内动脉夹层
血管内取栓
症状性颅内出血
Key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Tandem occlusion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血管内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夹层致串联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李顺
温昌明
张帅
郭永涛
黄菲虹
陈晶晶
刘玉景
刘新峰
徐格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