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李新瑜
熊伟
韩路军
张雪林
邱士军
李绍林
-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室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华瑞医院影像科
-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59-1263,共5页
-
文摘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6人行肝脏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依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正常组(n=9)、轻度纤维化(n=5)、中重度纤维化(n=7)及肝硬化(n=15)共4组。获取门静脉、肝、脾的TIC,评价峰高、TTP、信号上升最大斜率(MSI)和信号下降最大斜率(MSD)等TIC量化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评价TIC斜率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力。结果各ROI的TIC曲线的峰高、MSI、肝脾的MSD均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r为-0.446~-0.800),TTP与之呈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P<0.05,r>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轻度肝纤维时,各斜率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47~0.783,其中脾MSD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中度以上纤维化(S≥3)时,AUC为0.728~0.877,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脾MSI、脾MSD;诊断肝硬化时,AUC为0.742~0.821,由小到大对应的指标依次为门静脉期肝MSI、肝MSD、动脉期肝MSI、门静脉MSI、动脉期脾MSI、脾MSD。结论 MR动态增强TIC能反映肝纤维化进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
Keywords
liver fibrosis
liver cirrhosis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ime-signalintensity curve
-
分类号
R575.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