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帅春 封志纯 +2 位作者 汪灏 叶秀桢 张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且置入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ICC...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且置入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ICC致CRBSI的发生率为6.36/1000导管日(32/5028);检出病原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46.9%(15/32),革兰阴性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也较常见;检出的细菌均为耐药菌,真菌尚未见耐药。胎龄〈28周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高于胎龄28~32周及≥32周的早产儿(27.9%对9.9%和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体质量〈1000 g的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高于≥1000 g者(19.2%对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长〈20 d的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低于20~30 d和≥30 d者(2%对20.9%和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极低体质量儿留置PICC时引起CRBSI的多为条件致病菌,且致病菌大多为耐药菌。引起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小、出生体质量轻和PICC管留置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菌血症 感染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