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族琼 杨银梅 +5 位作者 柯雪梅 任旭琦 周文 陈清 胡静 俞守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2-855,共4页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4年中初次分离的8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和头孢他啶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聚合酶链...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4年中初次分离的8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和头孢他啶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扩增抗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7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ME)。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协同筛选法测定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结果4年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米诺环素0%~9.7%、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2.5%~22.6%、左氧氟沙星12.5%~28.6%、多西环素18.8%~33.3%、复方磺胺甲恶唑18.8%~40%、环丙沙星50%~65.7%、头孢他啶50%~66.7%、阿米卡星54.8%~66.7%、庆大霉素75%~100%、哌拉西林81.3%~100%、氨曲南87.5%~100%和亚胺培南93.5%~100%。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检出率分别是:aac(3)-Ⅰ和ant(4')-Ⅱ未检测到;其余5种基因中,aac(3)-Ⅱ,ant(2'')-Ⅰ,aac(6')-Ⅰ,aac(3)-Ⅲ和aac(3)-Ⅳ的检出率分别是2.3%,5.7%,8%,11.4%和11.4%。产ESBLs菌株占38.6%(34/88);产MBLs菌株占25%(22/88),同时产ESBLs和MBLs的菌株占13.6%(12/88)。结论本研究所检测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耐药机制复杂,临床上应在药敏结果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耐药性 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金属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诱导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适应性耐药发生及其初步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族琼 陈清 +3 位作者 周文 宋灿磊 胡静 俞守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614-2616,共3页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诱导适应性耐药的产生及其机制。方法:利用1×MIC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分别诱导3株试验菌07穗01~031h,再以4×MIC同一抗生素对诱导后试...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诱导适应性耐药的产生及其机制。方法:利用1×MIC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分别诱导3株试验菌07穗01~031h,再以4×MIC同一抗生素对诱导后试验菌杀菌1h,计算杀菌率。对照组只有杀菌过程无诱导过程,计算对照组杀菌率,并比较两组杀菌率。Carlone法提取试验菌诱导后1~9h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OMP的构成成分。结果: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诱导后第5~8小时失去杀菌能力,从第9小时开始恢复杀菌能力。奈替米星诱导后第5~7小时失去杀菌能力,从第8小时开始恢复杀菌能力。电泳显示耐药高峰期试验菌在45000处及60000的OMP表达几乎消失。结论: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奈替米星能诱导SMA产生适应性耐药,OMP的表达变化可能与适应性耐药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诱导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