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3-3σ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HaCat细胞系的建立
1
作者 周美娟 丁振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90-1893,共4页
目的:构建14-3-3σ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建立高表达14-3-3σ的HaCat细胞系。方法:以人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14-3-3σ基因的编码序列,定向插入到pLEGFP-N1质粒中,并在STBL3内进行扩增,刷选阳性克隆,酶切和测序验证后,转染293FT细胞进... 目的:构建14-3-3σ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建立高表达14-3-3σ的HaCat细胞系。方法:以人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14-3-3σ基因的编码序列,定向插入到pLEGFP-N1质粒中,并在STBL3内进行扩增,刷选阳性克隆,酶切和测序验证后,转染293F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扩增、纯化、获取逆转录病毒载体,将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HaCat细胞后Wester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4-3-3σ的表达情况。结果:连接重组后经酶切和测序筛选出pLEGFP-N1-14-3-3σ;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系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荧光,Western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表明14-3-3σ表达明显增强。结论:成功构建了14-3-3σ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构建了其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14-3-3σ 稳定转染的HaCat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分析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凌宝珍 陈利 +5 位作者 张俊 曹新平 叶伟军 欧阳翼 迟峰 丁振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3-779,共7页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4种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为妇科肿瘤三维后装治疗优化方法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CT引导下三维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组织间插植的妇瘤患者110例,依据原始图像重新制定4组计划,...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4种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为妇科肿瘤三维后装治疗优化方法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CT引导下三维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组织间插植的妇瘤患者110例,依据原始图像重新制定4组计划,分别为基于图形优化的正向计划Gro,基于模拟退火逆向优化算法IPSA1、IPSA2(IPSA2是在IPSA1基础上增加体积剂量限值),以及基于混合逆向优化算法HIPO。比较4组计划中CTV的体积剂量参数V_(200)、V_(150)、V_(100)、D_(90)、D_(98)、适形度指数CI,以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_(2cc)、D_(1cc)、D_(0.1cc)剂量参数。结果正向计划优化时间相较于逆向优化时间较长,其次是HIPO优化。剂量学方面对比,逆向优化HIPO计划的HRCTVD_(90)、D_(98)、V_(100)参数优于正向优化和IPSA,逆向优化IPSA1、IPSA2、HIPO三组的HRCTVD_(90)、V_(100)高于正向优化G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计划靶区适形指数CI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方面,HIPO计划的膀胱、直肠D_(2cc)所受剂量低于其他3组,对于膀胱吸收剂量,正向优化Gro与IPSA1、HIP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肠,IPSA1、IPSA2、HIPO组的D_(2cc)、D_(1cc)参数优于G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计划的乙状结肠剂量参数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正向与逆向优化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使用逆向HIPO优化可实现更好的靶区覆盖以及减少膀胱、直肠受量,设计时间也可接受,在计划首次优化时推荐使用,实际临床可结合图形优化人工微调以获得更为个体化的计划剂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后装放疗 逆向优化 IPSA HI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医疗给基层医院带来的机遇及其应对 被引量:12
3
作者 虞勇 李振辉 +1 位作者 丁莹莹 周美娟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2期1368-1370,共3页
远程医疗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保健模式,采用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从而对异地病人实施诊断、治疗、保健、随访,以及对异地医务人员提供教育、咨询等医学服务,为... 远程医疗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保健模式,采用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从而对异地病人实施诊断、治疗、保健、随访,以及对异地医务人员提供教育、咨询等医学服务,为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注入了活力。远程医疗在很多国家都得到了发展,有助于消除医疗基础设施配置不同带来的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为我国基层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仍然存在一定制约因素,需要基层医院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医疗 移动医疗 基层医院 机遇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单个核细胞对肠辐射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宁 李艳菊 +1 位作者 丁振华 郭坤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01-1703,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肠道辐射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57BL/6雄性小鼠的骨髓MSCs,通过诱导其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方法进行鉴定。将受鼠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照射对照组(组Ⅰ)、骨髓单个核细胞组(组Ⅱ...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肠道辐射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57BL/6雄性小鼠的骨髓MSCs,通过诱导其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方法进行鉴定。将受鼠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照射对照组(组Ⅰ)、骨髓单个核细胞组(组Ⅱ)和骨髓MSCs+骨髓单个核细胞组(组Ⅲ),给予60Coγ射线全身致死量照射后,组Ⅰ不做处理,组Ⅱ2h内尾静脉移植C57BL/6雄性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Ⅲ移植骨髓MSCs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各组小鼠4周的生存率、病理切片等指标,并用PCR检测雌性受鼠体内Y染色体的Sry基因,确定供体干细胞的植入情况。结果:组Ⅲ的生存率较其他两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切片显示肠道损伤有明显修复,PCR检测显示修复的细胞来源为供鼠细胞。结论:骨髓MSCs联合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有促进肠道辐射损伤修复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为骨髓MSCs用于修复肠道辐射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单个核细胞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分子miR-24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何英杰 郭玲 丁振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45-1147,共3页
关键词 微RNAS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颖 郝帅 +1 位作者 周良 丁振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5-270,共6页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小体。外泌体中含有蛋白质、DNA和RNA等,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动态过程,而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影响肿瘤的转移。外泌体不但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小体。外泌体中含有蛋白质、DNA和RNA等,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动态过程,而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影响肿瘤的转移。外泌体不但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力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可以决定肿瘤转移的器官趋向性,参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迁移,以及影响肿瘤转移后的增殖能力,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并且对肿瘤的免疫逃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期外泌体在影响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肿瘤 转移 器官趋向性 转移前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增殖 血管新生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和ERK信号途径在UVB导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美娟 杜华 丁振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探讨p38和ERK信号途径在紫外辐射B(UVB)导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HaCat细胞为实验材料,"MTT"法观察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免疫印迹观察此过程中的可能信号转导通路。结果UVB... 目的探讨p38和ERK信号途径在紫外辐射B(UVB)导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HaCat细胞为实验材料,"MTT"法观察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免疫印迹观察此过程中的可能信号转导通路。结果UVB照射剂量不同,培养时间相同时,随剂量增加,HaCat细胞存活率逐渐减少;照射剂量相同,培养时间不同时,随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下降到最低值后开始恢复;UVB照射5min组的凋亡最高,并且5min照射组在照后培养12h时,凋亡率最高;UVB照射后p38及其下游的p53表达,而P44/42无改变。结论UVB照射,能引起HaCat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且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UVB导致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p38信号途径,而不是ERK信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存活率 细胞凋亡 P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分析miR-376b在UVB照射的人角质细胞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玲 何英杰 +2 位作者 郑莉 吕超 丁振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39-1039,共1页
关键词 微RNAS HACAT细胞 紫外线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损伤对小鼠血清及肝脏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欧程山 江丽红 +1 位作者 叶青 周美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05-1406,共2页
目的探讨辐射损伤后外周血及肝脏NO的变化。方法以9.0Gy电离辐射全身均匀照射NIH小鼠,然后立即置于室温环境中,并分别于照前,照后各不同时间点获取血清和肝细胞匀浆,分别测各自的NO浓度。结果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后,外周血血清和肝细胞... 目的探讨辐射损伤后外周血及肝脏NO的变化。方法以9.0Gy电离辐射全身均匀照射NIH小鼠,然后立即置于室温环境中,并分别于照前,照后各不同时间点获取血清和肝细胞匀浆,分别测各自的NO浓度。结果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后,外周血血清和肝细胞匀浆中NO浓度均升高,但外周血NO浓度值在照后3h开始升高,而肝细胞匀浆在照后6h开始升高。结论电离辐射能引起小鼠外周血及肝脏中NO浓度增加,但不同组织的反应强度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NO 血清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波紫外线致16HBE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超 丁振华 周美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分为不同照射剂量同一观察时间组(剂量分别为0、10、30、50、70、100 J/m2,观察时间为照后12 h)和同一剂量不同观察时间组(剂量为50 J/m2,观察时...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分为不同照射剂量同一观察时间组(剂量分别为0、10、30、50、70、100 J/m2,观察时间为照后12 h)和同一剂量不同观察时间组(剂量为50 J/m2,观察时间为照后2、4、8、12、24 h)以观察UVB对16HBE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接受50 J/m2照射后其DNA的断裂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查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 UVB照射后,可使16HBE细胞的存活率下降;DNA出现明显的"梯状条带";细胞发生S期阻滞以及NF-kB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 UVB照射能引起16HBE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kB蛋白的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16HBE细胞 细胞存活率 NF-KB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通过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诱导HeLa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1
作者 甘露 丁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414-2417,共4页
目的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多沙唑嗪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activator protein-2α,AP-2α)在多沙唑嗪诱导HeLa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HeLa细胞经过多沙唑嗪处理、过表达AP-2α或反义寡核苷酸干扰AP-2... 目的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多沙唑嗪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activator protein-2α,AP-2α)在多沙唑嗪诱导HeLa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HeLa细胞经过多沙唑嗪处理、过表达AP-2α或反义寡核苷酸干扰AP-2α表达后,通过流式分析检测凋亡;以相对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AP-2α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多沙唑嗪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HeLa细胞的凋亡率和总细胞死亡率,上调AP-2α和caspase-3的表达。AP-2α的过表达导致多沙唑嗪诱导的HeLa细胞的凋亡率和总细胞死亡率增加,增强caspase-3的表达;而反义AP-2α却导致多沙唑嗪诱导的HeLa细胞的凋亡率和总细胞死亡率降低,部分地阻断了多沙唑嗪对caspase-3表达的增强效应。结论多沙唑嗪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HeLa细胞凋亡,转录因子AP-2α在多沙唑嗪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中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蛋白-2α α1-肾上腺素拮抗剂 凋亡 宫颈癌 多沙唑嗪 HELA细胞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玲 丁振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1-335,共5页
微小RNA(miRNAs)是最近发现的由18-24个核苷酸组成的RNA,通过对目标mRNA的抑制而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所有已研究的多细胞真核生物表明它们是通过miRNAs来调节细胞基本的生理功能,这些功能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死亡。本文讨论了... 微小RNA(miRNAs)是最近发现的由18-24个核苷酸组成的RNA,通过对目标mRNA的抑制而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所有已研究的多细胞真核生物表明它们是通过miRNAs来调节细胞基本的生理功能,这些功能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死亡。本文讨论了miRNAs在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方面的功能:其中,抗凋亡的miRNAs有miR-17家族、miR-21、bantam和miR-14;促凋亡的miRNAs有let-7、miR-15a和miR-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oⅡα和Ⅱβ抑制剂诱导H460细胞G_2/M周期阻滞的机制分析
13
作者 凌朝辉 丁振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87-2190,共4页
目的探讨TopoⅡα和Ⅱβ抑制剂诱导H460细胞的G2/M周期阻滞时其机制的异同。方法分别以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TopoⅡα抑制剂和一种topoⅡβ抑制... 目的探讨TopoⅡα和Ⅱβ抑制剂诱导H460细胞的G2/M周期阻滞时其机制的异同。方法分别以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TopoⅡα抑制剂和一种topoⅡβ抑制剂都能够诱导H460细胞的G2/M周期阻滞和抑制其生长,都能够诱导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cdc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但是,只有TopoⅡα抑制剂能够诱导H460细胞14-3-3σ的表达。结论14-3-3σ有可能在TopoⅡα、Ⅱβ抑制剂诱导H460细胞的G2/M周期阻滞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需进一步的14-3-3σ功能抑制实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σ XK469 阿霉素 足叶乙甙 TopoⅡ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MicroRNA及其生物学作用
14
作者 王颖慧 刘红霞 丁振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5-298,共4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生物体中广泛表达的非编码调节性小分子RNA,在细胞内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抑制靶mRNA的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新近研究显示,生物体液中存在稳定的miRNA。细胞外miRNA与生物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有...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生物体中广泛表达的非编码调节性小分子RNA,在细胞内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抑制靶mRNA的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新近研究显示,生物体液中存在稳定的miRNA。细胞外miRNA与生物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miRNA的发现、生物体内的转运以及生物学功能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microRNA 细胞间通信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诱导的菌群结构变化研究
15
作者 周宏伟 周美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6-848,共3页
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变化是理解污染物降解行为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了添加混合的多环芳烃后盐沼底泥中的多环芳烃降解菌群的动态过程。通过平板培养法和种群特异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发现样品中存在多样化的降解菌。其中鞘氨醇假单胞... 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变化是理解污染物降解行为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了添加混合的多环芳烃后盐沼底泥中的多环芳烃降解菌群的动态过程。通过平板培养法和种群特异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发现样品中存在多样化的降解菌。其中鞘氨醇假单胞菌属和分支杆菌属分别在三环以及四环多环芳烃的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假单胞菌 分支杆菌 菌群结构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芳烃双加氧酶保守区的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
16
作者 周宏伟 周美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34-1036,共3页
芳烃双加氧酶是芳环类污染物在微生物降解途径中发挥起始作用的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双加氧酶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并选取其中的主要保守区序列。聚类分析表明该保守区能够代表全长序列的聚类信息。通过对应该序列设计的聚... 芳烃双加氧酶是芳环类污染物在微生物降解途径中发挥起始作用的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双加氧酶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并选取其中的主要保守区序列。聚类分析表明该保守区能够代表全长序列的聚类信息。通过对应该序列设计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能够从土壤分离的降解菌中扩增相应的基因产物。测序及聚类结果揭示,除传统的nahAc基因类型外,phnA1a和phnA1b是新的广泛存在于鞘氨醇单胞菌属细菌中的双加氧酶基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化合物 保守区 双加氧酶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144例血尿酸、白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宇 欧璇 +3 位作者 阎艺然 卢晓翠 李梅 周美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52-2654,共3页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尿酸、白蛋白水平,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旨在探讨血尿酸水平,能否反映肝癌患者病情与营养状况。方法:选取广州某社区医院收治的144例肝癌患者,及在该院体检的86例健康对照人员,测量其血清尿酸(SUA)和血清白蛋白(SALB...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尿酸、白蛋白水平,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旨在探讨血尿酸水平,能否反映肝癌患者病情与营养状况。方法:选取广州某社区医院收治的144例肝癌患者,及在该院体检的86例健康对照人员,测量其血清尿酸(SUA)和血清白蛋白(SALB)值。结果:144例肝癌患者的SUA、SABL水平低于正常人(P<0.05)。肝癌患者SUA、SALB浓度均随病情加重而降低(P<0.05)。营养不良的肝癌患者SUA、SALB浓度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或超重肥胖组,超重肥胖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肝癌患者血尿酸水平在低分位点比在高分位点病情严重程度的比例也更高。血清尿酸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393,P<0.05)。结论:提示血清尿酸水平可以反映肝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尿酸 白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DNA的损伤效应以及白藜芦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红霞 周良 丁振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822-3825,共4页
目的:研究紫外辐射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DNA断裂损伤的影响和白藜芦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彗星电泳研究照射剂量为0~90mJ/cm。时,紫外辐射对DNA的损伤效应以及不同浓度(0.1、1.0、10.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 目的:研究紫外辐射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DNA断裂损伤的影响和白藜芦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彗星电泳研究照射剂量为0~90mJ/cm。时,紫外辐射对DNA的损伤效应以及不同浓度(0.1、1.0、10.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的保护作用。结果:在0~90mJ/cm2照射剂量范围内,未检测到UVA对DNA的损伤效应。UVB和UVC组,彗星电泳图和5个检测指标(TailDNA%、TailLength、CometLength、TailMoment、OliveTailMoment)均显示随照射剂量增加对DNA损伤加重的量效关系,且相同剂量UVC造成的损伤〉UVB。0.1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可明显减轻紫外辐射引起的DNA损伤。结论:在0~90mJ/cm2剂量范围内,紫外辐射可引起DNA断裂并存在量效关系。白藜芦醇可保护DNA免于紫外辐射所造成的DNA断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人角质细胞 DNA损伤 彗星电泳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促进皮肤鳞癌的发生和发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姗姗 周良 +2 位作者 高琳 王颖慧 丁振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皮肤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皮肤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收集55例皮肤鳞癌样本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样本,采用qRT-PCR与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ALAT1在皮肤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皮肤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皮肤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收集55例皮肤鳞癌样本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样本,采用qRT-PCR与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ALAT1在皮肤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皮肤鳞癌细胞株A431中,采用siRNAs(si NC,si MALAT1-1,si MALAT1-2)和Lipofectamine2000进行细胞转染来敲减基因,采用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实验,CCK增殖实验检测皮肤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运动能力和增殖能力。采用qRT-PCR方法检测A431中MALAT1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样转化相关因子(E-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的变化;明确其关系。结果相比正常组织,皮肤鳞癌组织的不同分化水平上(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MALAT1的表达率均升高(P<0.001)。在皮肤鳞癌细胞A431中,转染MALAT1 siRNAs下调其表达后,与对照相比,其增殖能力(P<0.001),迁移能力(P<0.01),侵袭能力(P<0.01),细胞划痕运动能力均下降(P<0.01)。且EMT相关因子中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升高(P<0.01),间质表型分子vimentin表达降低(P<0.01)。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可以为皮肤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MALAT1 皮肤鳞癌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在皮肤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琛 戴钰 周美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3-1346,共4页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包含多种miRNA结合位点—miRNA反应元件(MREs)的圆形闭环结构,主要通过作为miRNA海绵在基因转录及转录后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其在结直肠癌和肺癌等许多疾病中存在差异表达,也有部分文献报道circRNA牵涉...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包含多种miRNA结合位点—miRNA反应元件(MREs)的圆形闭环结构,主要通过作为miRNA海绵在基因转录及转录后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其在结直肠癌和肺癌等许多疾病中存在差异表达,也有部分文献报道circRNA牵涉到皮肤肿瘤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本文对近年来皮肤相关疾病和损伤与circRNA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以后皮肤疾病和损伤中circRNA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解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miRNA海绵 miRNA反应元件 皮肤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