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对成肌细胞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华 徐达传 +2 位作者 邱小忠 余磊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萎缩骨骼肌组织成分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的性能影响。方法:①获取长期失神经支配肌萎缩模型大鼠的腓肠肌,无菌条件下清洗、剪碎、匀浆、过滤,收集上清液;②收集Schwann细胞的体外培养基;③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系,... 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萎缩骨骼肌组织成分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的性能影响。方法:①获取长期失神经支配肌萎缩模型大鼠的腓肠肌,无菌条件下清洗、剪碎、匀浆、过滤,收集上清液;②收集Schwann细胞的体外培养基;③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系,扩增传代并分组:A.对照组,常规培养,无任何处理因素;B.添加Schwann细胞培养基;C.添加萎缩肌匀浆液。倒置显微镜观察3组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检测C2C12细胞MyoD和Myogenin的差异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各组细胞贴壁良好,A、C组形态无差异,未见分化肌管;B组于培养48h后细胞变纤细,可见肌管形成。荧光染色证实,培养24h后,3组均出现MyoD阳性细胞,C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B组;72h时,3组均可见Myogenin阳性细胞,B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C组阳性细胞数量稀少。结论:长期失神经萎缩肌组织成分能够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但抑制活化成肌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肌萎缩 C2C12成肌细胞 MYOD MYOG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柳柯 刘桂英 +2 位作者 杨洋 吴章林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8-313,317,共7页
目的探寻Notch信号通路对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方法诱导BM-MSCs分化成肝细胞。当BM-MSCs分化至第0、7、11、21天时,反向斑点杂交实验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加入Jagged1上调信号通路的对照组RT-... 目的探寻Notch信号通路对BM-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方法诱导BM-MSCs分化成肝细胞。当BM-MSCs分化至第0、7、11、21天时,反向斑点杂交实验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建立加入Jagged1上调信号通路的对照组RT-PCR技术绘制出BM-MSCs分化状态分子表达谱与正常情况下对比。结果 BM-MSCs分化进行至第21天,反向斑点杂交检测到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第0、7、11天。加入Jagged1后Notch信号通路被激活,导致下游基因Hes1和Hey1的被表达。BM-MSCs分化过程中Albumin未被检测到。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Notch信号通路在BMMSCs分化成肝细胞过程进行调控是必需的,但是分化必须在信号通路下调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 间充在干细胞 定向分化 肝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胃液量用于急诊手术患者呕吐发生的预测 被引量:9
3
作者 曹标 廖华 +3 位作者 黄毅然 王肯纯 陈睿 韩晓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在非创伤条件下,利用超声测量胃窦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并计算胃液量,预测呕吐发生情况。方法 (1)患者取半卧位,使用超声系统,腹部成像模式,换能器C60x/5-2MHz凸阵探头,扫描上腹部(剑突下)旁矢状平面,以肝左叶、腹... 目的在非创伤条件下,利用超声测量胃窦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并计算胃液量,预测呕吐发生情况。方法 (1)患者取半卧位,使用超声系统,腹部成像模式,换能器C60x/5-2MHz凸阵探头,扫描上腹部(剑突下)旁矢状平面,以肝左叶、腹主动脉作为体内标志物,顺时针或逆时针轻微旋转探头,以获得清晰的胃窦图像。在超声图像中测量胃窦部沿身体头尾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最大直径(D1和D2),计算CSA,即CSA=π×D1×D2/4。收集87例急诊手术患者的胃窦部CSA并根据Bouvet回归方程计算胃液量。(2)为进一步判断超声测量胃窦部CSA计算胃液量对呕吐的预测,另收集113例急诊手术患者胃窦部CSA并计算胃液量,按胃液量将患者分为3组:A组:胃液量≤0.4ml/㎏;B组:0.4ml/㎏<胃液量≤0.8ml/㎏;C组:胃液量>0.8 ml/kg。结果超声测量患者胃窦部CSA具有可行性;急诊手术进行麻醉诱导前测量的胃窦部CSA与胃液体积存在正相关,且胃窦部CSA可用于判断围手术期呕吐发生的机率;呕吐误吸危险性标准为胃液残留量>0.8 ml/kg。结论利用超声测量胃窦横截面积(CSA)并计算胃液量,以此来预测呕吐发生是可行的,有望在今后应用于急诊手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液量 呕吐发生 超声测量 急诊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硅对成骨细胞NF-kappa B核内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邱小忠 王永魁 +2 位作者 王乐禹 余磊 王国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6,90,共4页
目的研究离子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NF-kappa B核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终浓度为1 mmol/L和2 mmol/L离子硅(SiO32)-处理MC3T3-E1成骨细胞,处理时间分别为6、12、24和48 h,设置对照组(不加处理因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 目的研究离子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NF-kappa B核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终浓度为1 mmol/L和2 mmol/L离子硅(SiO32)-处理MC3T3-E1成骨细胞,处理时间分别为6、12、24和48 h,设置对照组(不加处理因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计算细胞的增殖指数;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NF-kappa B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量及其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 mmol/L浓度的离子硅处理24 h组和48 h组,MC3T3-E1细胞增殖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 mmol/L浓度的离子硅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p-NF-kappa B表达上升密切相关。结论骨材料中释放的微量的硅不会引起成骨细胞损伤,相反,微量的硅酸盐可能通过激活NF-kappa B诱导成骨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修复 成骨细胞 NF-KAPPA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脂肪源干细胞移植对耐力训练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会营 陶晖 +7 位作者 余美春 杨春 曲戎梅 曾文钦 段富华 余磊 戴景兴 原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从筋膜学角度观察同种异体移植脂肪源干细胞(ADSCs)对耐力训练大鼠体内某些血清生化指标活性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游泳训练照组(模型组)、安静移植细胞组(实验对照组)和游泳... 目的从筋膜学角度观察同种异体移植脂肪源干细胞(ADSCs)对耐力训练大鼠体内某些血清生化指标活性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游泳训练照组(模型组)、安静移植细胞组(实验对照组)和游泳移植细胞组(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进行力竭游泳训练。力竭游泳训练1周后,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经尾静脉输入ADSCs。游泳训练结束后,记录各组大鼠游泳力竭的时间以及检测血清尿素(BUN)、乳酸脱氢酶(LDH)、血乳酸(BLa)和血红蛋白(Hb)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b水平显著降低,血清BUN、LDH、BL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力竭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Hb显著提高(P<0.01),而BUN、LDH、BL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力竭时间有较大提高(P<0.01)。结论移植ADSCs可有效延缓了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提高了大鼠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干细胞 同种异体移植 力竭游泳 筋膜学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修复中Schwann细胞与轴突间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巧莲 秦建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关键词 SCHWANN细胞 轴突生长 修复过程 分子机制 周围神经 间作 神经营养因子 分裂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兔腰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汤嘉军 杨宇超 +1 位作者 陈国荣 张忠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利用兔腰椎骨性结构测量数据建立一种稳定的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模型,为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标准化的模型参考。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2.5 kg)44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n=10)用于解剖进行腰椎椎体测量,B组(n=12)... 目的利用兔腰椎骨性结构测量数据建立一种稳定的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模型,为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标准化的模型参考。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2.5 kg)44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n=10)用于解剖进行腰椎椎体测量,B组(n=12)行L4/5椎体间椎骨融合术加内固定;C组(n=12只)行L4/5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未进行内固定,D组(n=10)行单纯显露加横突破坏。B、C、D 3组造模后4周行X线检查,术后12周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生物力学及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 B组仅出现1例因固定螺钉进入椎管导致脊髓损伤造成双下肢瘫痪。手触法检测B组融合率为100%(12/12),C组融合率为75%(9/12),D组标本未见椎间盘损伤及间隙破坏。影像学B组植入骨块位置明显优于C组,融合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组织学提示B、C两组椎体间融合部位均可见新生软骨,C组中可见植骨块脱出后形成软组织空腔。生物力学显示B组最大载荷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在兔腰椎解剖基础上进行兔腰椎间植骨融合模型制作是安全、可靠的。内固定装置可以为椎间植骨块提供稳定的融合空间,防止植骨块脱离融合位置,有助于提高该模型的融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解剖 腰椎间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检生 赵婷婷 +2 位作者 宋小萍 余磊 邱小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进行羧基化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SWCNT进行血液相容性研究。方法利用浓硫酸与浓硝酸(3:1,v/v)将SWCNT氧化成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COOH),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马尔文激光粒径仪进行材料表征。...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进行羧基化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SWCNT进行血液相容性研究。方法利用浓硫酸与浓硝酸(3:1,v/v)将SWCNT氧化成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COOH),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马尔文激光粒径仪进行材料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修饰前后的SWCNT对红细胞聚集和形貌的影响。采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修饰前后的SWCNT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利用化学氧化法成功地将SWCNT表面进行羧基化处理。10mg/ml的SWCNT-COOH引起红细胞聚集和形貌变化。0.01 mg/ml SWCNT和0.001 mg/ml SWCNTCOOH促进了凝血因子的活化。结论用浓硫酸和浓硝酸氧化法可有效地制备SWCNT-COOH。通过红细胞形态观察和凝血实验,揭示了SWCNT和SWCNT-COOH的血液相容性,为SWCNT-COOH的优化设计和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 血液相容性 红细胞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