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中晚期产前超声评估外侧裂形态筛查胎儿大脑皮质发育异常
1
作者 陈亚岩 黄慧 +3 位作者 王可 魏英妮 廖佳音 李胜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1-865,共5页
目的观察孕中晚期产前超声评估外侧裂(SF)形态对于筛查胎儿大脑皮质发育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876胎孕中晚期胎儿,基于产前超声评估SF形态是否正常,观察有无大脑皮质及其他结构发育异常;之后定期复查产前超声,随访妊娠结局及出生... 目的观察孕中晚期产前超声评估外侧裂(SF)形态对于筛查胎儿大脑皮质发育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876胎孕中晚期胎儿,基于产前超声评估SF形态是否正常,观察有无大脑皮质及其他结构发育异常;之后定期复查产前超声,随访妊娠结局及出生后生长发育情况。结果876胎中,861胎(861/876,98.29%)SF形态正常;11胎(11/876,1.26%)SF发育迟缓(SF形态正常,但与孕周不符)、4胎(4/876,0.46%)SF形态异常,均合并大脑皮层发育异常和/或颅内外结构畸形,随访显示其中4胎SF形态与孕周相符、4胎SF形态仍与孕周不符、2胎SF形态仍异常。上述15胎中,6胎顺利出生且随访至10~15月龄均发育良好、4胎引产;其余5胎中,3胎SF发育迟缓、1胎SF形态异常,均合并其他严重畸形,1胎SF形态异常,均未接受超声复查而予引产或失访。结论孕中晚期产前超声评估SF形态对筛查胎儿大脑皮层发育异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超声检查 产前 大脑皮质 外侧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M160A2功能缺失性突变可能诱发心房颤动
2
作者 彭钊 张梓铭 +3 位作者 陈松生 叶嘉豪 王鹏珍 张少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30,共10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AF致病基因的研究,有助于AF早期筛查。本文旨在家族性AF人群和散发性AF人群中筛选具有潜在发病意义的易感基因,并对其在AF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首先对4名家族性AF进行全外...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AF致病基因的研究,有助于AF早期筛查。本文旨在家族性AF人群和散发性AF人群中筛选具有潜在发病意义的易感基因,并对其在AF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首先对4名家族性AF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鉴定AF相关基因。然后用Sanger测序在非家族性AF人群和健康人群中证实易感基因突变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其蛋白质表达情况,利用膜片钳技术分析突变基因对外向钾离子电流的影响。家族共有39人,其中有4人发生AF,这4名AF患者存在2个共有的突变基因FAM160A 2(纯合突变,rs77726581 c.1375C>T)和MUC5B(杂合突变,rs199736618 c.12272C>T)。在52例非家族性AF患者中,有5例存在FAM160A2相同位点杂合突变,在健康人群中未发现此突变;而MUC5B在非家族性AF人群和健康人群中均发生杂合突变。FAM160A2蛋白在非家族性AF散发人群和健康人群中表达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FAM160A 2基因突变明显降低外向钾离子电流(与野生型比较,P<0.001)。由此可见,FAM160A 2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可能是AF发生的新分子生物学机制,可用于AF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基因突变 FAM160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大鼠下切牙拔除后牙槽骨吸收曲线的绘制
3
作者 兰泽栋 郑雅心 吴琳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目的:研究去势大鼠下切牙拔除后牙槽骨吸收曲线。方法:6组雄性Wistar大鼠在全麻下去势并拔除右下切牙,分别于0、1、2、4、8、12周处死。用软X线拍摄大鼠下颌骨,测量并计算出颊侧、舌侧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吸收值绘制曲线。结果:0~12周... 目的:研究去势大鼠下切牙拔除后牙槽骨吸收曲线。方法:6组雄性Wistar大鼠在全麻下去势并拔除右下切牙,分别于0、1、2、4、8、12周处死。用软X线拍摄大鼠下颌骨,测量并计算出颊侧、舌侧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吸收值绘制曲线。结果:0~12周颊、舌侧牙槽骨高度吸收值表现为先快速增加后快速下降的曲线;而宽度吸收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该曲线可作为预防牙槽骨吸收的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吸收 去势 拔牙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