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治疗青年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
27
1
作者
康甫
汪青春
叶勇光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异常高流速状态的青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异常高流速状态的青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手法前后椎基底动脉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B组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A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下降,两组间左侧椎动脉流速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后:A、B两组中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流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左右椎动脉流速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在主要表现为高流速状态改变的青年颈性眩晕患者的手法治疗中,穴位推拿对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较旋转扳法明显并可能具有比其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手法
骨科
椎动脉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髌内外侧稳定结构与髌股关节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梁兴森
余正红
+3 位作者
李义凯
姜迎萍
陈先武
黄敏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 :了解髌内外侧稳定结构对髌骨的稳定作用,探讨临床中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的治疗作用及效果,为临床治疗髌骨不稳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6例新鲜膝关节标本,对股四头肌进行加载(模拟肌力正常的情况),在不同屈曲度,对髌骨施加外侧方移...
目的 :了解髌内外侧稳定结构对髌骨的稳定作用,探讨临床中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的治疗作用及效果,为临床治疗髌骨不稳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6例新鲜膝关节标本,对股四头肌进行加载(模拟肌力正常的情况),在不同屈曲度,对髌骨施加外侧方移位载荷,使髌骨外侧半脱位,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1:松解髌内侧支持带(模拟病理状态),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2:在干预1的基础上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模拟手术治疗),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结果:松解髌内侧支持带后,使髌骨半脱位的载荷比支持带完整时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半脱位载荷进一步减小,但与干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内侧支持带在维持髌骨稳定及髌股关节正常运动轨迹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时,应该重视髌内侧支持带的修复重建,单纯松解外侧支持带的方法并非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
髌骨脱位
内侧支持带
外侧支持带
内侧髌股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严重度与髓核突出方式关系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长海
谢贵四
+1 位作者
田涛
汪青春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和髓核突出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9例确诊为LDH患者,测量每例患者与髓核突出方式有关的CT指标(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病理类型、突出位置、髓核疝出...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和髓核突出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9例确诊为LDH患者,测量每例患者与髓核突出方式有关的CT指标(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病理类型、突出位置、髓核疝出的密度、突出物的形状)。通过对患者体检了解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将症状体征严重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再对症状体征严重度和CT指标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突出位置、突出物密度、突出物形状等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类型、突出位置、突出物密度、突出物形状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密切相关,并且随着突出程度加重,LDH患者症状体征严重度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突出
突出方式
症状
体征
严重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的治疗手法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康甫
汪青春
叶勇光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VBA)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VBA)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手法治疗前后VBA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B组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及A组BA流速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间LVA流速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周后,A、B两组LVA、右侧椎动脉(RVA)、BA流速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LVA、RVA流速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疗效优于A组(P<0.05)。结论:在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的治疗手法中,穴位推拿对VBA流速的影响较旋转扳法明显,并可能具有比旋转扳法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治疗手法
经颅超声多普勒
椎基底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正骨手法教学
被引量:
1
5
作者
赵长青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教育技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变革。通过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医正骨手法教学的整合经验,探讨和展望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医伤科学》教改思路。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正骨手法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寰椎椎动脉沟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
4
6
作者
廖立青
李义凯
+1 位作者
赵德强
谭汉旭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研究寰椎椎动脉沟的形态结构,为寰椎相关疾患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成年干燥寰椎标本上,对椎动脉沟和椎动脉沟后结节进行分类,并对椎动脉沟、椎弓根进行相关解剖学测量。结果:椎动脉沟分型,浅沟型占70%,深沟型占12.92%,半...
目的:研究寰椎椎动脉沟的形态结构,为寰椎相关疾患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成年干燥寰椎标本上,对椎动脉沟和椎动脉沟后结节进行分类,并对椎动脉沟、椎弓根进行相关解剖学测量。结果:椎动脉沟分型,浅沟型占70%,深沟型占12.92%,半环型占13.75%和全环型占3.33%。椎动脉沟后结节分型,突起型占27.59%、平坦型占16.81%和隆起型占55.60%。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分别为(8.50±1.39)mm、(7.44±1.18)mm。寰椎椎弓根厚度(4.14±0.96)mm;椎弓根最小宽度3.33mm。在所有标本中,仅有6侧骨桥尖锐利。结论:椎动脉沟均能容纳大于4mm的椎动脉,骨桥尖并不都锐利。因此,诊断沟环症不能仅凭沟环的存在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动脉沟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跟骨各分部损伤程度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尘
廖立青
李义凯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77-479,I0002,共4页
目的:观测跟骨各分部的损伤程度,更好地理解跟骨各部位骨折损伤机制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589例跟骨,按解剖学特点分为前部、体部、结节部、载距突部、丘部,划分无损、轻度、中度、重度4个损坏等级,结合观测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无...
目的:观测跟骨各分部的损伤程度,更好地理解跟骨各部位骨折损伤机制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589例跟骨,按解剖学特点分为前部、体部、结节部、载距突部、丘部,划分无损、轻度、中度、重度4个损坏等级,结合观测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无损的可能性排序为载距突部>体部>丘部>结节部>前部;轻度坏损可能性为丘部>前部>载距突部;中度坏损可能性为前部>结节部>体部>丘部;重度坏损可能性为结节部>丘部>体部。结论:跟骨分部与坏损程度发生率有相关性,前部坏损可能性最大,载距突部坏损可能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跟骨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治疗青年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
27
1
作者
康甫
汪青春
叶勇光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骨伤教研室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4期270-272,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异常高流速状态的青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手法前后椎基底动脉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B组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A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下降,两组间左侧椎动脉流速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后:A、B两组中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流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左右椎动脉流速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在主要表现为高流速状态改变的青年颈性眩晕患者的手法治疗中,穴位推拿对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较旋转扳法明显并可能具有比其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
眩晕
手法
骨科
椎动脉
随机对照试验
Keywords
Vertigo
Manipulation,orthopedic
Vertebral arte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分类号
R441.2 [医药卫生—诊断学]
R4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髌内外侧稳定结构与髌股关节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梁兴森
余正红
李义凯
姜迎萍
陈先武
黄敏
机构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
学院
骨伤
推拿
教研室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4期364-367,共4页
文摘
目的 :了解髌内外侧稳定结构对髌骨的稳定作用,探讨临床中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的治疗作用及效果,为临床治疗髌骨不稳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6例新鲜膝关节标本,对股四头肌进行加载(模拟肌力正常的情况),在不同屈曲度,对髌骨施加外侧方移位载荷,使髌骨外侧半脱位,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1:松解髌内侧支持带(模拟病理状态),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2:在干预1的基础上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模拟手术治疗),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结果:松解髌内侧支持带后,使髌骨半脱位的载荷比支持带完整时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半脱位载荷进一步减小,但与干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内侧支持带在维持髌骨稳定及髌股关节正常运动轨迹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时,应该重视髌内侧支持带的修复重建,单纯松解外侧支持带的方法并非最佳选择。
关键词
髌股关节
髌骨脱位
内侧支持带
外侧支持带
内侧髌股韧带
Keywords
Patellofemoral joint
Patellar dislocation
Medial patellar retinaeulum
Lateral patellar retinaeulum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分类号
R322.73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严重度与髓核突出方式关系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长海
谢贵四
田涛
汪青春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骨伤教研室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和髓核突出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9例确诊为LDH患者,测量每例患者与髓核突出方式有关的CT指标(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病理类型、突出位置、髓核疝出的密度、突出物的形状)。通过对患者体检了解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将症状体征严重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再对症状体征严重度和CT指标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突出位置、突出物密度、突出物形状等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类型、突出位置、突出物密度、突出物形状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密切相关,并且随着突出程度加重,LDH患者症状体征严重度有加重的趋势。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突出
突出方式
症状
体征
严重度
相关性
Keyword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Nucleus pulposus herniation
Symptom
Sign
Severity
Correlation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的治疗手法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康甫
汪青春
叶勇光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骨伤教研室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27-2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对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VBA)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76例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组(A组,38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8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手法治疗前后VBA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B组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及A组BA流速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间LVA流速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周后,A、B两组LVA、右侧椎动脉(RVA)、BA流速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LVA、RVA流速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疗效优于A组(P<0.05)。结论:在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的治疗手法中,穴位推拿对VBA流速的影响较旋转扳法明显,并可能具有比旋转扳法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治疗手法
经颅超声多普勒
椎基底动脉
Keywords
Cervical vertigo
Manipulation
Transcranial Doppler
Vertebrobasilar artery
分类号
R681.5.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正骨手法教学
被引量:
1
5
作者
赵长青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骨伤教研室
出处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1期133-135,共3页
文摘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教育技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变革。通过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医正骨手法教学的整合经验,探讨和展望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医伤科学》教改思路。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正骨手法
教学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ar integration
bone-setting skill
teaching
分类号
G642.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寰椎椎动脉沟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
4
6
作者
廖立青
李义凯
赵德强
谭汉旭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
学院
骨伤
科
教研室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
医院惠侨医疗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
学院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67-570,共4页
文摘
目的:研究寰椎椎动脉沟的形态结构,为寰椎相关疾患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成年干燥寰椎标本上,对椎动脉沟和椎动脉沟后结节进行分类,并对椎动脉沟、椎弓根进行相关解剖学测量。结果:椎动脉沟分型,浅沟型占70%,深沟型占12.92%,半环型占13.75%和全环型占3.33%。椎动脉沟后结节分型,突起型占27.59%、平坦型占16.81%和隆起型占55.60%。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分别为(8.50±1.39)mm、(7.44±1.18)mm。寰椎椎弓根厚度(4.14±0.96)mm;椎弓根最小宽度3.33mm。在所有标本中,仅有6侧骨桥尖锐利。结论:椎动脉沟均能容纳大于4mm的椎动脉,骨桥尖并不都锐利。因此,诊断沟环症不能仅凭沟环的存在与否。
关键词
寰椎
椎动脉沟
解剖学
Keywords
atlas
vertebral artery groove
anatomy
分类号
R322.7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跟骨各分部损伤程度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尘
廖立青
李义凯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
学院
临床医学系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
学院
骨伤
科
教研室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77-479,I0002,共4页
文摘
目的:观测跟骨各分部的损伤程度,更好地理解跟骨各部位骨折损伤机制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589例跟骨,按解剖学特点分为前部、体部、结节部、载距突部、丘部,划分无损、轻度、中度、重度4个损坏等级,结合观测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无损的可能性排序为载距突部>体部>丘部>结节部>前部;轻度坏损可能性为丘部>前部>载距突部;中度坏损可能性为前部>结节部>体部>丘部;重度坏损可能性为结节部>丘部>体部。结论:跟骨分部与坏损程度发生率有相关性,前部坏损可能性最大,载距突部坏损可能性最小。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跟骨
解剖学
Keywords
calcaneal fracture
calcaneus
anatomy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旋转扳法和穴位推拿治疗青年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
康甫
汪青春
叶勇光
《中国骨伤》
CAS
2008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髌内外侧稳定结构与髌股关节稳定性实验研究
梁兴森
余正红
李义凯
姜迎萍
陈先武
黄敏
《中国骨伤》
CAS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严重度与髓核突出方式关系探讨
李长海
谢贵四
田涛
汪青春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青年高流速型颈性眩晕的治疗手法研究
康甫
汪青春
叶勇光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正骨手法教学
赵长青
《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寰椎椎动脉沟的解剖学观测
廖立青
李义凯
赵德强
谭汉旭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跟骨各分部损伤程度的观测分析
陈尘
廖立青
李义凯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