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丽君 王海涛 +3 位作者 刘木朋 方玮 刘春霞 周国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614-617,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入组后采取阿...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入组后采取阿司匹林、注射血栓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进行评分比较。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在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结果:两组经治疗后针对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下降,而SOD水平则相对升高。观察组血清指标包括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经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而NIHSS评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则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和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穴位敷贴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的解剖学发现——筋膜学新理论 被引量:31
2
作者 白宇 原林 +12 位作者 黄泳 吴金鹏 王军 戴景兴 王春雷 姜雪梅 李东飞 杨春 余美春 杨会营 陶晖 沙鸥 姚大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并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并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显示出与中医经络记载走行接近的影像结构,提示全身的结缔组织均与经络密切相关。结论: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是人体筋膜支架;经络的组织学结构为的非特异性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穴位是筋膜上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提出一种新的解剖学分科方法和学术研究领域:筋膜解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穴位 部学 筋膜学 结缔组织 筋膜 支持与储备系统 功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灸对肌筋膜激痛点TGF-β1/Smad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景亚军 陈美雄 +1 位作者 曹磊 袁仕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19-3022,3110-3112,共5页
目的:探讨温和灸扳机点干预对局部组织TGF-β1和Smad4表达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模型对照)和C组(模型干预)3组,每组18只;每组又均分3小组(A0-A2、B0-B2和C0-C2)。B、C两组建立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并分别给... 目的:探讨温和灸扳机点干预对局部组织TGF-β1和Smad4表达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模型对照)和C组(模型干预)3组,每组18只;每组又均分3小组(A0-A2、B0-B2和C0-C2)。B、C两组建立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并分别给予C1组和C2组温和灸干预。分批处死大鼠,扳机点部取材,制片并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RT-PCR对TGF-β1mRNA及Smad4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GF-β1、Smad4在正常组织中弱表达,B组和C组强表达;C0组与B0组间TGF-β1mRNA、Smad4mRNA表达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1组与B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1组较B1组显著下降;C2组与C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2组较C1组显著下降。结论:温和灸法干预能够下调TGF-β1和Smad4的表达,可能间接调节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基因表达,从而改善扳机点局部肌组织的病理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扳机点 TGF-Β1 SMAD4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穴诊疗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丹 郭义 +32 位作者 周国平 周智梁 岳颖 金军 高旸 张赛 涂悦 程世翔 丁晶 陈泽林 郭永明 潘兴芳 王秀云 马岩璠 任秀君 姚凯 徐放明 徐汤苹 徐枝芳 余楠楠 高靓 卢轩 赵雪 蒋丽元 张洁 张静莎 屈超超 陈宇岑 姜小秋 赵烨 刘宝虎 李博 杨家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633-1642,共10页
井穴是位于人体四肢末节的腧穴。观察或检测井穴的相关变化可协助诊断疾病。刺灸井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井穴刺络放血,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现代临床也将该疗法用于急救内科疾病、中毒和外伤导致的昏迷,并从多角度阐... 井穴是位于人体四肢末节的腧穴。观察或检测井穴的相关变化可协助诊断疾病。刺灸井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井穴刺络放血,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现代临床也将该疗法用于急救内科疾病、中毒和外伤导致的昏迷,并从多角度阐释了其相关作用机制。井穴的临床运用还进一步扩展至其他领域,如预防保健等。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团队多年来在井穴诊疗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综合国内外有关井穴的研究,系统介绍了井穴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井穴刺络,通调脑络”“刺激井穴,健脑启智”“十二井穴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重要部位”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穴 诊断和治疗 昏迷 启智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清热方对阴虚内热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喜平 范瑞强 +4 位作者 赖梅生 陈明春 余捷凯 朱晓浚 许德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方对SLE阴虚内热证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滋阴清热含药血清与阴虚内热型SLE患者的PBMC共孵育,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测检测孵育后PBMC蛋白表达谱。结果...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方对SLE阴虚内热证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滋阴清热含药血清与阴虚内热型SLE患者的PBMC共孵育,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检测检测孵育后PBMC蛋白表达谱。结果:滋阴清热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比较,3个蛋白峰表达有统计学差异;滋阴清热含药血清和大鼠空白血清比较,1个蛋白峰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滋阴清热含药血清对阴虚内热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具有影响,SELDI-TOF-MS是寻找SLE患者PBMC表达差异蛋白的有效方法,结果对SLE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蛋白表达谱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含药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短肽K237为配体的靶向脂质体超声造影剂构建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洁 杨莉 +5 位作者 李颖嘉 孙学刚 刁建新 李传刚 宾建平 龚渭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以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主要受体KDR特异性结合的短肽K237(P)为配体制备靶向脂质体超声造影剂(P-Bio-Av-Bio-Mbs)的方法。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构建P-Bio-Av-Bio-Mbs,流式细胞术筛选最佳配体适配剂量,光镜及荧... 目的探讨以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主要受体KDR特异性结合的短肽K237(P)为配体制备靶向脂质体超声造影剂(P-Bio-Av-Bio-Mbs)的方法。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构建P-Bio-Av-Bio-Mbs,流式细胞术筛选最佳配体适配剂量,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靶向微泡与KDR强阳性表达的人大肠癌LOVO细胞结合情况,计算花环形成率。分别以5、50、99ml/h速率水流冲刷,光镜观察靶向微泡与LOVO细胞结合情况。结果 不同亲和素剂量下(0、2、6、10、30μg),微泡表面亲和素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vidin=6μg时,携带率增长达平台期;不同短肽剂量下(0、30、40、50、60、70、100μg),微泡表面短肽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MK237=50μg时,微泡表面短肽携带率增长达平台期。光镜下KDR强阳性表达的LOVO细胞周围花环形成率高达90.52%,荧光显微镜下微泡外壳发出明亮绿色荧光。随冲刷速度增加,靶细胞周围黏附的靶向微泡减少,在99ml/h冲刷速度下,靶细胞周围仍可见花环结构。结论 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连作用,短肽K237被有效装配在P-Bio-Av-Bio-Mbs表面,体外具有靶向特异性及一定稳定性。流式细胞术是筛选靶向微泡配体适配剂量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