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离焦分布特征及其与屈光度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曲诗佳 宋芬 +3 位作者 李煜桐 白绍虎 唐颖 王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5-630,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离焦分布特点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24年1—3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270例,年龄18~46岁,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客观验光仪测量球镜度和柱镜度,并计算等效球... 目的探讨成年人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离焦分布特点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24年1—3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270例,年龄18~46岁,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客观验光仪测量球镜度和柱镜度,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采用Pentacam眼前节图像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参数角膜平坦曲率(K1)、角膜陡峭曲率(K2)和平均角膜曲率(Km);采用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眼轴长度(AL)。采用多光谱屈光地形图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53°范围内的视网膜周边离焦;根据视网膜周边离焦数据将其分为半侧翘起型、火山口型、马鞍型和相对平坦型,分析各类型特征及其与屈光度等的相关性。结果各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中,半侧翘起型186眼(占68.63%),火山口型45眼(占16.61%),相对平坦型36眼(占13.28%),马鞍型3眼(占1.11%)。其中,火山口型平均SE最低,为(-6.18±1.50)D;相对平坦型平均SE最高,为(-3.88±0.87)D。不同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间SE、球镜度值和A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69、17.928、3.431,均P<0.05),其中半侧翘起型SE和球镜度显著低于相对平坦型,火山口型SE和球镜度显著低于半侧翘起型和相对平坦型,半侧翘起型AL显著长于相对平坦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眼间CCT、K1、K2和Km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61、1.761、2.603、2.248,均P>0.05)。球镜度值与上方、下方和颞侧周边离焦均呈负相关(r=-0.269,P<0.001;r=-0.176,P<0.01;r=-0.292,P<0.001)。SE与上方、下方和颞侧视网膜周边离焦均呈负相关(r=-0.199,P=0.018;r=-0.221,P=0.009;r=-0.327,P<0.001)。年龄与上方和颞侧视网膜周边离焦均呈正相关(r_(s)=0.213,P<0.001;r_(s)=0.181,P=0.003);与鼻侧视网膜周边离焦呈负相关(r_(s)=-0.138,P=0.023)。结论成人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中半侧翘起型占比最多,火山口型平均SE最低,相对平坦型平均SE最高。上方、下方和颞侧的周边离焦与球镜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防控 屈光度 视网膜周边离焦 多光谱屈光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黑素在视觉发育中的作用
2
作者 王宵(综述) 郝瑞(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7-570,共4页
视黑素是一种G蛋白耦联受体,在光谱中对波长480 nm蓝光敏感,是除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外,哺乳动物的第三类光感受器。视黑素主要位于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树突和胞体,将接收到的视觉信号投射到大脑的非视觉区域。视黑素参与体内昼... 视黑素是一种G蛋白耦联受体,在光谱中对波长480 nm蓝光敏感,是除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外,哺乳动物的第三类光感受器。视黑素主要位于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树突和胞体,将接收到的视觉信号投射到大脑的非视觉区域。视黑素参与体内昼夜节律、调节睡眠、调控褪黑素的释放和警觉性等。在眼部发育中,视黑素在参与瞳孔的对光反射、调节视网膜多巴胺的合成、影响屈光发育和近视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视黑素在抑制近视发展及多巴胺参与视黑素光调节过程的作用目前还尚有争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观察视黑素表达相关的细胞参与视觉发育是否存在不同的调控机制,可为控制近视的进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从视黑素与视觉发育的关系、视黑素与昼夜节律的关系以及视黑素参与调节视网膜多巴胺合成3个方面就近些年来对视黑素在视觉发育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黑素 昼夜节律 多巴胺 视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
作者 王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3-93,共1页
目的在眼病诊断及治疗中开展生物力学研究,为提高诊治的有效性、精准度,提供新的治疗理论与手段。方法采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和理论,在角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结果(1)通过拉伸、膨胀试验,获取人眼角膜基质不同子午... 目的在眼病诊断及治疗中开展生物力学研究,为提高诊治的有效性、精准度,提供新的治疗理论与手段。方法采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和理论,在角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结果(1)通过拉伸、膨胀试验,获取人眼角膜基质不同子午线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GOH模型描述其生物力学行为,优化了软组织材料的本构方程;结合基质内胶原纤维卷曲度分布特性,建立了角膜胶原纤维卷曲本构模型,精确表征角膜超弹性力学行为。(2)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屈光手术后角膜形变及应力的变化,指导手术参数优化;量化生物力学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为屈光术后光学并发症机制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视觉质量 胶原纤维 屈光手术 膨胀试验 应力应变关系 超弹性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芯片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樊倩 王雁 +4 位作者 段学欣 薛茜男 游睿 杨文拓 杨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8-981,共4页
器官芯片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前沿科学,它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以模拟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为目标的集成微系统,可以为药物筛选和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估以及其他多种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接近人体真实生理和病理条件的低成本研究模型。器... 器官芯片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前沿科学,它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以模拟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为目标的集成微系统,可以为药物筛选和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估以及其他多种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接近人体真实生理和病理条件的低成本研究模型。器官芯片不仅可以模拟人体目标器官的三维微环境,而且具备样品消耗少、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多功能集成、精度高、自动化和便携等优点,拥有简化采集标本及诊断流程,助力提高医疗效果的巨大潜力。目前,微流控器官芯片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心脏、肾脏、肝脏、肺脏以及血管等全身多个器官组织相关芯片产品陆续研发成功。眼科领域的器官芯片研究目前集中在角膜相关疾病、视网膜及脉络膜疾病等。本文就器官芯片在眼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芯片 眼科 微流控技术 微生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在眼科的研究进展及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颜鑫霖 李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271-2276,共6页
坏死性凋亡是近十几年来细胞死亡领域的重大发现。目前在眼科领域,已经从角膜疾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方向发现了坏死性凋亡通路的激活。除了针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靶点的Necrostatin-1(Nec-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之外,受体相互... 坏死性凋亡是近十几年来细胞死亡领域的重大发现。目前在眼科领域,已经从角膜疾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方向发现了坏死性凋亡通路的激活。除了针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靶点的Necrostatin-1(Nec-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之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抑制剂GSK2399872A(GSK872)和针对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靶点的新型抑制剂TC13172等药物在细胞死亡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坏死性凋亡抑制剂已经在眼科的多种疾病模型中证明了其保护作用。本文重点概述了坏死性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抑制剂在眼科中的研究成果,探讨坏死性凋亡作为眼科疾病治疗新靶点的潜力,并对其在眼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死亡 坏死性凋亡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Nec-1 角膜 青光眼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生物传感器在眼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樊倩 王雁 +4 位作者 段学欣 薛茜男 游睿 杨文拓 杨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4-487,共4页
智能生物传感器是全球柔性电子科学的前沿和研究热点,以集成硅基微电路芯片为生物传感器的研发核心,因在医疗和临床环境中可以实现稳定而持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无线传输,从而参与多种器官和组织疾病的监测、诊断、治疗以及随访等而具... 智能生物传感器是全球柔性电子科学的前沿和研究热点,以集成硅基微电路芯片为生物传感器的研发核心,因在医疗和临床环境中可以实现稳定而持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无线传输,从而参与多种器官和组织疾病的监测、诊断、治疗以及随访等而具有特定优势及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针对眼科领域的相关研究、设计用于眼科疾病的智能生物传感器的种类,包括构成材料、结构布局、组装方法,电源和数据处理等诸方面予以综述,尤其对智能生物传感器在眼科疾病监测、诊断及治疗之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生物传感器 柔性电子 眼科 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像差与人眼客观焦深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明栋 王雁 赵新恒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低、高阶像差与人眼客观焦深的关联性及影响客观焦深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2—4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近视及散光患者76例152眼,其中男41例,女35例。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手动选择3、4、5和6 ... 目的探讨低、高阶像差与人眼客观焦深的关联性及影响客观焦深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2—4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近视及散光患者76例152眼,其中男41例,女35例。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手动选择3、4、5和6 mm 4个扫描直径,对患者的全眼低阶像差和高阶像差进行测量,同时直接测得患者在该瞳孔直径下的客观焦深。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评估不同瞳孔直径下客观焦深与低、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程度近视和散光人群及不同瞳孔直径、眼别、性别间的客观焦深进行比较。结果客观焦深与总低阶像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380、0.317、0.385、0.519,均P<0.01)。客观焦深与离焦(近视度)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377、0.323、0.403、0.512,均P<0.01),与像散(散光度)仅在瞳孔直径为6 mm时呈正相关(r_(s)=0.255,P<0.05)。3、4、5、6 mm瞳孔直径下不同近视程度组客观焦深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440、7.370、9.990、16.930,均P<0.05),其中不同瞳孔直径下高度近视组客观焦深均明显高于低度近视组,6 mm瞳孔直径下高度近视组客观焦深高于中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客观焦深与总高阶像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911、0.807、0.733、0.677,均P<0.001)。在各项高阶像差中,客观焦深与总彗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727、0.557、0.620、0.487,均P<0.001);与垂直彗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439、0.405、0.553、0.400,均P<0.001);与水平彗差在瞳孔直径为5 mm和6 mm时均呈正相关(r_(s)=0.308、0.308,均P<0.01);与三叶草像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344、0.443、0.316、0.330,均P<0.01);与球差在瞳孔直径为4、5和6 mm时均呈正相关(r_(s)=0.321、0.310、0.428,均P<0.01)。3 mm与4 mm、5 mm与6 mm瞳孔直径下客观焦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4)。不同散光程度之间及不同性别、不同眼别之间客观焦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眼客观焦深大小主要与高阶像差中垂直彗差和三叶草像差以及低阶像差中离焦量具有较强关联性,水平彗差和球差仅在瞳孔直径较大时与客观焦深相关性较强;此外,瞳孔直径较小(3 mm)或较大时(6 mm)明显影响客观焦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像差 视觉质量 客观焦深 低阶像差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对豚鼠屈光系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宵 栾长霖 +4 位作者 孙一帆 杨诗巧 王凯磊 郝瑞 张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研究蓝光对镜片诱导近视(LIM)豚鼠的眼屈光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周龄的三色豚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白光LIM组、蓝光LIM组(420 nm LED灯,照度700 lx),后两组豚鼠右眼配戴-10.00 D镜片诱导近视。所有豚鼠均处于12 h光照/12 h黑暗周... 目的研究蓝光对镜片诱导近视(LIM)豚鼠的眼屈光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周龄的三色豚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白光LIM组、蓝光LIM组(420 nm LED灯,照度700 lx),后两组豚鼠右眼配戴-10.00 D镜片诱导近视。所有豚鼠均处于12 h光照/12 h黑暗周期。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4周测量所有豚鼠屈光度、眼轴长度、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干预4周时对豚鼠行角膜荧光染色以及视网膜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干预前至干预2周时(0-2周变化量),白光LIM组豚鼠向近视漂移(-2.22±1.28)D,眼轴延长(0.40±0.05)mm,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薄,分别变化(-7.42±7.04)μm和(-6.29±4.66)μm;与白光LIM组相比,蓝光LIM组豚鼠向远视漂移(0.48±1.16)D,眼轴长度延长(0.20±0.10)mm(均为P<0.05),视网膜增厚(1.36±7.46)μm,脉络膜增厚(8.05±8.08)μm(均为P<0.05)。在干预2周至干预4周时(2-4周变化量),与对照组相比,白光LIM组和蓝光LIM组豚鼠屈光度均向近视发展,分别变化(-4.64±0.50)D和(-2.11±2.02)D(均为P<0.05),白光LIM组豚鼠的眼轴长度延长,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仍变薄,分别变化(0.44±0.06)mm、(-7.35±5.87)μm、(-4.84±2.61)μm;但此时蓝光LIM组豚鼠的脉络膜厚度停止增加并变薄,并且视网膜厚度减少,分别变化(-0.33±5.95)μm、(-4.78±4.96)μm。角膜荧光染色和视网膜HE染色结果表明,长时间蓝光照射可导致角膜和视网膜细胞的损伤。结论蓝光可能通过脉络膜相关机制影响近视的发展,但其抑制效果并不与时间呈单纯的正相关,长期的蓝光照射会损伤角膜和视网膜,从而降低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蓝光 屈光发育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剥夺对小鼠大脑不同区域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9
作者 孙一帆 王宵 +6 位作者 杨诗巧 王凯磊 王雪纯 陈亚敏 张孝然 吕盼盼 郝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研究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剥夺(MD)对小鼠上丘、海马、视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和MD组,每组各9只,在12 h/12 h昼夜循环环境中饲养。CON组不做处理,MD组小鼠在生后27 d右眼... 目的研究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剥夺(MD)对小鼠上丘、海马、视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和MD组,每组各9只,在12 h/12 h昼夜循环环境中饲养。CON组不做处理,MD组小鼠在生后27 d右眼行MD,7 d后取材。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两组小鼠上丘、海马、视皮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上丘、海马、视皮层GFAP蛋白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两组小鼠上丘、海马、视皮层GFAP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共定位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结果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MD组小鼠上丘、海马(锥体细胞1区、锥体细胞3区、齿状回区)、视皮层GFAP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MD组小鼠上丘、海马(锥体细胞1区、锥体细胞3区、齿状回区)、视皮层GFAP和S100β共定位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对小鼠进行MD导致其上丘、海马、视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剥夺 视皮层 上丘 海马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清蛋白阳性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诗巧 郝瑞 张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大脑的复杂功能有赖于其内在神经元及神经网络系统的相互作用,而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生后视觉系统的发育存在“关键期”,此时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影响视觉可塑性。视觉环境的变化... 大脑的复杂功能有赖于其内在神经元及神经网络系统的相互作用,而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生后视觉系统的发育存在“关键期”,此时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影响视觉可塑性。视觉环境的变化会使视皮层之间的神经联系和突触结构发生适应性调整,细胞外基质中的神经周围网在这个过程中被证实发挥重要作用,而其主要包裹的小清蛋白阳性抑制性中间神经元(PV^(+)INs)亦参与了视觉发育关键期可塑性调控。PV^(+)INs为一类表达小清蛋白的中间神经元,存在于大脑各部分。尤其近年来研究发现,特异性调控这类神经元不仅解释了弱视、抑郁症以及自闭症等疾病的潜在治疗机制,还为这些疾病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法。现对PV^(+)INs从起源到视觉发育关键期结束过程中各类调控因素,以及其参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视皮质可塑性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视皮层 可塑性 关键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早期圆锥角膜智能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萱(综述) 王雁(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3-1168,共6页
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已被证明在维持角膜的正常结构、检测扩张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青光眼筛查、屈光手术的评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目前,圆锥角膜诊断标准不一,早... 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已被证明在维持角膜的正常结构、检测扩张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青光眼筛查、屈光手术的评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目前,圆锥角膜诊断标准不一,早期圆锥角膜的发现和诊断更为困难,对眼科医师,尤其是屈光医师的临床诊治提出了挑战。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圆锥角膜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对近年来基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智能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基于眼反应分析仪诊断早期圆锥角膜、基于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诊断早期圆锥角膜和基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应用人工智能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研究进展等,旨在使临床医师深入了解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提高早期圆锥角膜诊断效率等方面的潜在价值,以期辅助提高早期圆锥角膜的智能化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人工智能 圆锥角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K抑制剂Y-27632在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紫外线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娉 姜志昕 +2 位作者 郝朋 赵堪兴 李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ROCK抑制剂Y-27632在兔角膜内皮细胞(rabbi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RCECs)紫外线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角膜,显微镜下撕除角膜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原代RCECs。选取第2... 目的探讨ROCK抑制剂Y-27632在兔角膜内皮细胞(rabbi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RCECs)紫外线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角膜,显微镜下撕除角膜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原代RCECs。选取第2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RCECs分为三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RCECs为常规培养液培养;B组为紫外线照射组,RCECs经紫外线照射20 s制备细胞损伤模型,常规内皮细胞培养液培养;C组为紫外线照射+Y-27632组,在细胞损伤模型中加入终浓度10μmol·L^(-1)的Y-27632细胞培养液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Br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运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黏附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CDKN1B)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Cyclin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2)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B组细胞的活性(80.61±3.40)%低于A组(100%)和C组(92.55±4.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B组迁移细胞数目(39.3±4.4)个/高倍视野较A组(77.0±6.7)个/高倍视野和C组(54.3±3.4)个/高倍视野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5)。Br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B组细胞光密度值(0.24±0.05)较A组(0.35±0.08)和C组(0.30±0.07)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5)。细胞黏附实验结果显示,B组细胞黏附性(0.183±0.010)较A组(0.541±0.010)和C组(0.353±0.030)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的CyclinD1 mRNA相对表达量(0.49±0.10)下降,CDKN1B mRNA相对表达量(1.25±0.20)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2);C组Cyclin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0.80±0.12)比B组(0.49±0.10)增加,C组CDKN1B mRNA的相对表达量(0.90±0.16)比B组(1.25±0.20)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2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组CyclinD1、Cdk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1±0.09)和(0.38±0.10),均低于A组(0.43±0.12)、(0.6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05);C组CyclinD1、Cdk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4±0.11)和(0.51±0.14),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02)。结论ROCK抑制剂Y-27632能增强紫外线损伤的RCECs活性,促进细胞迁移、黏附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ROCK抑制剂 增殖 黏附性 细胞周期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晶 尹双 +2 位作者 刘丽昆 赵帅 马忠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2-455,46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36眼),...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36眼),其中,双焦点IOL组23例(34眼),景深延长型IOL组21例(33眼),三焦点IOL组17例(30眼),单焦点IOL组24例(39眼)。测量四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远、中、近视力及矫正远、中、近视力,并绘制四组患者IOL离焦曲线,同时问卷调查四组患者的视觉满意度及脱镜率。结果同一时间点,四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及术后矫正远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同一时间点,四组患者术后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景深延长型IOL组和三焦点IOL组患者术后裸眼中视力均优于双焦点IOL组和单焦点IOL组(均为P<0.05),单焦点IOL组与双焦点、三焦点以及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景深延长型IOL组与双焦点和三焦点IOL组患者术后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焦点和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视觉干扰情况少于双焦点和三焦点IOL组,双焦点和三焦点IOL组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均少于单焦点和景深延长型IOL组,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少于单焦点IOL组,双焦点、三焦点和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视力主观感受优于、配戴老视眼镜情况均少于单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植入双焦点、三焦点、景深延长型IOL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的全程视力,植入三焦点IOL和双焦点IOL术后部分患者存在轻度视觉不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与调制传递函数测量SMILE矫治近视术后有效光学区的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侯杰 雷玉琳 +2 位作者 饶丰 张静 王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使用角膜地形图和调制传递函数(MTF)测量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治近视术后有效光学区(EOZ)的大小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的近... 目的使用角膜地形图和调制传递函数(MTF)测量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治近视术后有效光学区(EOZ)的大小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的近视患者62例62眼。使用角膜地形图曲率差异图取值方法及MTF方法分别测量并计算SMILE术后6个月EOZ的大小。采用克隆巴赫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采用Bland-Altman法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EOZ变化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使用角膜切向曲率差异图测量的EOZ平均值的克隆巴赫系数和ICC均>0.9,重复性较好。2种方法测量的EOZ差值平均为(0.20±0.35)μm,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一致性界限为-0.49~0.89μm。SMILE术后6个月,使用切向曲率差异图测得的EOZ为(5.32±0.25)mm,较预计光学区缩小了(1.18±0.25)mm;MTF法计算的EOZ为(5.07±0.32)mm,较角膜地形图获取的值小(0.20±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7,P<0.01)。角膜地形图EOZ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364,P=0.004),与角膜曲率变化值及Q值变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7、0.514,均P<0.01)。结论使用角膜地形图切向曲率差异图测量的EOZ数据重复性好,与MTF法的计算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SMILE术后EOZ显著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光学区 飞秒激光 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角膜地形图 调制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阈值下半导体激光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惠靖雯 陈伟 +2 位作者 季中琨 李晋齐 赵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7-600,共4页
激光光凝治疗已经在多种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已成为眼底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微脉冲阈值下半导体激光(subthreshold diode micropulse laser,SDM)是近年来激光治疗中研究较热门的一种,目前SDM在多种视网膜疾病引起的... 激光光凝治疗已经在多种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已成为眼底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微脉冲阈值下半导体激光(subthreshold diode micropulse laser,SDM)是近年来激光治疗中研究较热门的一种,目前SDM在多种视网膜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的治疗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且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SDM的概念、治疗原理以及其对视网膜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并就其在多种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阈值下半导体激光 视网膜疾病 激光治疗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眼像差补偿特性与视觉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新恒(综述) 王雁 张琳(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人眼波前像差是客观视觉质量的一种评价指标。近年来人眼波前像差之间的补偿作用与视觉质量的关系受到关注。各像差之间、角膜像差与眼内像差之间、角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存在相互补偿关系,视觉神经系统会对人眼像差做出补偿。像差... 人眼波前像差是客观视觉质量的一种评价指标。近年来人眼波前像差之间的补偿作用与视觉质量的关系受到关注。各像差之间、角膜像差与眼内像差之间、角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存在相互补偿关系,视觉神经系统会对人眼像差做出补偿。像差补偿特性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不同分析区域下像差补偿特性也不相同。屈光手术及角膜接触镜等视觉矫正方式会改变人眼的像差补偿关系,其导致的像差补偿关系改变可能会对视觉质量产生影响,了解人眼的像差补偿特性与人眼视觉质量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不仅要基于现有像差,还要了解人眼像差的补偿特性对像差进行个性化矫正,以提高矫正后的视觉质量。本文将人眼像差补偿特性与视觉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差测量 视觉 波前像差 补偿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角膜生物力学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一 王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22-322,共1页
目的分析年龄、眼压及屈光状态与学龄期儿童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随机选取2019年9月就读于天津市和平区某小学的儿童202人(359眼)行眼科健康筛查,年龄7~12(9.96±1.42)岁,使用电脑验光仪采集计算受试... 目的分析年龄、眼压及屈光状态与学龄期儿童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随机选取2019年9月就读于天津市和平区某小学的儿童202人(359眼)行眼科健康筛查,年龄7~12(9.96±1.42)岁,使用电脑验光仪采集计算受试者球镜度、柱镜度,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采集其中央角膜厚度(CCT)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儿童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生物力学 电脑验光仪 屈光状态 横断面研究 天津市和平区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线图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爽(综述) 王雁(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角膜屈光手术由于其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矫正近视、散光等。精准医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角膜屈光手术的精准性要求也随之提高,直接影响患者满意度。列线图作为屈光手术中的设计十分关键,需要手术前结合多个重要预测因素... 角膜屈光手术由于其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矫正近视、散光等。精准医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角膜屈光手术的精准性要求也随之提高,直接影响患者满意度。列线图作为屈光手术中的设计十分关键,需要手术前结合多个重要预测因素来量化个体风险。不同手术方式需要不同的列线图。本文对角膜表层手术、板层手术、模型算法和患者性别、年龄、预期矫正量、角膜曲率值、术前等效球镜度等可能因素对其预测值产生的影响分别进行阐述。同时,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列线图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和对列线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参考,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精准性,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角膜屈光手术 精准医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ppa角大小对SMILE手术前后全眼像差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邵婷 王雁 +2 位作者 郝维婷 张佳媚 崔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5-532,共8页
目的探讨Kappa角大小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前后全眼高阶像差(HOA)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98例98眼,均选取... 目的探讨Kappa角大小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前后全眼高阶像差(HOA)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98例98眼,均选取右眼进行研究。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球镜度及柱镜度;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术前Kappa角大小;采用WaveScan波阵面像差仪测量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全眼像差。比较手术前后UCVA、屈光度及各项HOA;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Kappa角大小与各项HOA之间的关系。根据Kappa角的范围及分布情况,将Kappa角位移距离≥0.20 mm的34眼作为较大Kappa角组,在位移距离<0.20 mm的64眼中随机选取34眼作为较小Kappa角组,比较不同Kappa角组手术前后各项HOA的差异。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患者U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06±0.23、-0.03±0.07和-0.05±0.07,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330,P<0.001),其中术后1个月及3个月UCVA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眼手术前后球镜度、柱镜度和等效球镜度(SE)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7.811、127.786、1191.266,均P<0.001),其中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球镜度、柱镜度和SE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手术前后总HOA、球差、彗差、第3阶像差(S3)、第4阶像差(S4)、第5阶像差(S5)、第6阶像差(S6)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915、78.231、66.186、64.521、97.161、36.623、28.852,均P<0.001),其中术后各时间点总HOA、球差、彗差、S3、S4、S5和S6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Kappa角大小与总HOA、彗差、S3均呈正相关(总HOA:r=0.357、0.363,均P<0.001;彗差:r=0.310、0.341,均P<0.01;S3:r=0.343、0.371,均P<0.01)。手术前后不同大小Kappa角组患者总HOA、彗差、S3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3.363、4.277、4.029,均P<0.05),其中术后1个月及3个月,较大Kappa角组总HOA、彗差及S3均大于较小Kappa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较大的Kappa角在SMILE术中可能会引入更多的高阶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手术 角膜手术 激光 角膜波前像差 飞秒激光 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波前像差 KAPPA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前房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耀花 王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01-906,共6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前房形态的变化特点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观察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4―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1例59眼,分别于SMILE术...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前房形态的变化特点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观察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4―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1例59眼,分别于SMILE术前和术后1、3和6个月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前房形态参数,包括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和水平位前房角度(ACA)等,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并比较各参数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中央角膜厚度(CC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8.625,P<0.001),其中术后1、3和6个月CCT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CCT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达到稳定状态。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PCE)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49,P<0.001),其中术后1、3和6个月顶点处PCE与术前相比,角膜顶点略向后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ILE术前和术后1、3和6个月ACD分别为(3.33±0.25)、(3.31±0.25)、(3.30±0.25)和(3.30±0.25)mm,ACV分别为(217.46±31.55)、(214.71±33.09)、(211.14±33.65)和(210.08±32.19)mm 3,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ACD、ACV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477、12.205,均P<0.001),其中术后1、3和6个月ACD均较术前减小,术后3个月和6个月AC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1、3和6个月ACD与ACV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870、0.893、0.886、0.884,均P<0.001);术前ACD与CCT间呈负相关(r=-0.286,P<0.05)。结论SMILE术后ACD变浅,术后6个月内基本稳定在(3.30±0.25)mm,满足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要求的ACD条件,ACD这种稳定状态对于SMILE术后继发圆锥角膜检测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前房深度 前房容积 前房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