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观察:一项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1
作者 李永斌 任颖 +5 位作者 程立松 周馨 黎文婷 张伶俐 崔健 姚朱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评估在真实世界中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诊断为AMI的1632例患者中,筛选出104例使... 目的评估在真实世界中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诊断为AMI的1632例患者中,筛选出104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静息心率仍>70次/min的患者,其中男性63例(60.6%)。根据随机数字表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继续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试验组加用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将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出院后3、6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复查超声心动图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记录两组12个月内的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事件。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主要终点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性别、危险因素、Killip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及合并用药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3、6和12个月时试验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出院后3和6个月时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随访12个月内两组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后,加用伊伐布雷定未降低主要终点事件风险(心力衰竭:HR=0.594,95%CI:0.248~1.423,P=0.243;全因死亡:HR=0.527,95%CI:0.168~1.655,P=0.272)。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对于β受体阻滞剂滴定加量后心率仍控制不佳的AMI患者,使用伊伐布雷定可安全有效地控制心率、改善出院早期的左心功能指标,但对出院12个月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Β受体阻滞剂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 真实世界研究 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2025年版)》解读
2
作者 徐曼曼 邹怀宾 +2 位作者 段钟平 韩涛 陈煜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4-850,共7页
202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及营养再生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联合编写了我国首部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该指南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首次提出较为统一的慢... 202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及营养再生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联合编写了我国首部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该指南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首次提出较为统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并针对其诊断、治疗与管理提出指导性建议。本文对指南要点进行解读,旨在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诊断 治疗学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足疼痛发病的Morvan综合征一例
3
作者 陈嫄 赵胜男 +2 位作者 张淼 周玉颖 李攀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561,共6页
患者男性,71岁,受教育年限3年(小学肄业)。因双足疼痛7个月,行走困难渐进性加重3个月,言语混乱2月余,于2022年5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7个月(202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疼痛,呈持续刺痛感,程度剧烈,但可忍受,无头痛,无肢体无力;外... 患者男性,71岁,受教育年限3年(小学肄业)。因双足疼痛7个月,行走困难渐进性加重3个月,言语混乱2月余,于2022年5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7个月(202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疼痛,呈持续刺痛感,程度剧烈,但可忍受,无头痛,无肢体无力;外院头部MRI未见明显异常;腰椎MRI显示腰椎间盘膨出,髓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予布洛芬按需服用止痛,症状未见缓解。入院前4个月(2022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心前区不适、心悸,外院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未予明确诊断,建议休息观察。入院前3月余(2022年2月)出现行走困难,活动时四肢震颤,因双足疼痛加剧,难以入睡,自行服用佐匹克隆(7.50 mg/d)等镇静催眠药,症状未见改善,因双足疼痛难忍,自行“洋铁皮”烫足,双足烫伤,外敷中药(具体成分和剂量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颤搐 肌强直 神经痛 低钠血症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魏颖 杨学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87,共11页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4年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ApoE基因型检测结果分为ApoEε2组45例(...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4年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ApoE基因型检测结果分为ApoEε2组45例(ε2/ε2、ε2/ε3基因型)、ApoEε3组98例(ε3/ε3基因型)、ApoEε4组67例(ε3/ε4、ε4/ε4基因型),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血脂水平及脑氧代谢指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脑氧代谢指标的关系,并分析不同基因型的血脂水平与氧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54)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n=156),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血脂水平及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血脂水平及脑氧代谢指标水平与腹腔镜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剂量反应关系;估算ApoE基因多态性和脑氧代谢指标与腹腔镜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和脑氧代谢指标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交互作用。结果210例经腹腔镜全麻的手术患者中,ε3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占71.67%,ε2与ε4等位基因分别占11.90%、16.43%;ε3/ε3基因型占比最高为46.67%(98/210),其余由高到低分别为ε3/ε4(65/210)、ε2/ε3(40/210)、ε2/ε2(5/210)、ε4/ε4(2/210)。比较不同基因型组血脂水平可知,ApoEε4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ApoEε2组和ApoEε3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ApoEε2组和ApoEε3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不同基因型组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可知,ApoEε4组患者的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氧含量差(DajvO_(2))高于ApoEε2组和ApoEε3组,脑氧摄取率(COER)、颈内静脉球血氧含量(CjvO_(2))、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_(2))均低于ApoEε2组和ApoEε3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C、TG、LDL-C、HDL-C、COER、DajvO_(2)、CjvO_(2)、SjvO_(2)均与ApoEε2型和ApoEε3型无相关关系,而与ApoEε4型存在相关关系。TC、TG、LDL-C、DajvO_(2)与ApoEε4型呈正相关,HDL-C、COER、CjvO_(2)、SjvO_(2)与ApoEε4型呈负相关(均P<0.05)。不同基因型下TC、TG、LDL-C水平与COER、CjvO_(2)、SjvO_(2)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DajvO_(2)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HDL-C水平与COER、CjvO_(2)、SjvO_(2)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与DajvO_(2)呈显著正相关(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在ApoE基因多态性、TC、TG、LDL-C、HDL、COER、DajvO_(2)、CjvO_(2)、SjvO_(2)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TC、高TG、ApoEε4基因型是腹腔镜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COER、高SjvO_(2)是腹腔镜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TC、TG、LDL-C、HDL、COER、DajvO_(2)、CjvO_(2)、SjvO_(2)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TC、TG、LDL-C、DajvO_(2)与腹腔镜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关系,HDL-C、COER、CjvO_(2)、SjvO_(2)与腹腔镜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交互作用分析显示,ApoEε4基因型与COER、DajvO_(2)、CjvO_(2)、SjvO_(2)均有交互作用。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相关,其中ApoEε4基因型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高于ApoEε2型和ApoEε3型,临床应对ApoEε4基因型患者加强术中脑氧监测,并针对患者的基因分型实施更精准的个体化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腹腔镜全麻手术 脑氧代谢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关节突退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及轴性疼痛关系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5
作者 江泽华 崔皓竣 +2 位作者 任志帅 张伯裕 朱如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 通过CT和MR影像探讨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与矢状位序列改变及轴性疼痛的关系。方法 回顾2019年1月~2022年1月就诊我科的颈椎病患者156例,根据颈椎CT,分为观察组(关节突退变组)72例,平均年龄(51.0±12.3)岁,对照组(关节突正常组)8... 目的 通过CT和MR影像探讨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与矢状位序列改变及轴性疼痛的关系。方法 回顾2019年1月~2022年1月就诊我科的颈椎病患者156例,根据颈椎CT,分为观察组(关节突退变组)72例,平均年龄(51.0±12.3)岁,对照组(关节突正常组)84例,平均年龄(48.0±11.4)岁,记录轴性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在颈椎MR上测量C_(2)~C_(7)cobb角,C_(2~7)矢状位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_(1)倾斜角(T_(1)Slope,T_(1)S),胸廓入射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颈倾角(neck tilt,NT),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并记录椎间盘退变评分。结果 轴性疼痛患者观察组65例,VAS(6.4±1.3)分,对照组30例,VAS(3.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椎间盘退变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9±1.1)分和(2.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颈椎矢状位参数测量,关节突退变组T_(1)S为(27.5±5.4)°,对照组为(22.1±4.8)°,差异值5.4°,P=0.00;两组间TK差异值4.1°(P=0.00);两组TIA(P=0.18)、NT(P=0.34)、C_(2)~C_(7)Cobb(P=0.08)、SVA(P=0.08)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颈椎关节突退变与轴性疼痛正相关,T_(1)S和TK增大可能与关节突关节退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关节突关节 矢状位参数 轴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3
6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 赵静 +11 位作者 王欣 高婕 赵艺媛 徐晓霞 曹家燕 马宏文 金艾香 赵洁 张方圆 王舒朗 陈昌连 马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1-895,共15页
目的:制定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指南网站,对相关证据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形成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初稿,组织国内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1轮专家会议,... 目的:制定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指南网站,对相关证据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形成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初稿,组织国内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和1轮专家会议,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对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初稿内容进行修改并达成共识,形成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终稿。结果: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包括对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期间出现的7种常见不良反应(皮疹、手足皮肤反应、口腔黏膜炎、腹泻、疲乏、恶心呕吐及高血压)的评估及干预。结论: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对晚期甲状腺癌病人的靶向治疗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护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自组装多肽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7
作者 王美娟 李娇 +1 位作者 李琦 魏丽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0,共6页
目的设计褪黑素(melatonin,Mel)纳米药物并研究其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合成特异性靶向心脏的Mel自组装多肽(Mel-NMs)并用透射电镜对其形态进行表征;随机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el组、NMs组和Mel-NMs组,建立心肌... 目的设计褪黑素(melatonin,Mel)纳米药物并研究其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合成特异性靶向心脏的Mel自组装多肽(Mel-NMs)并用透射电镜对其形态进行表征;随机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el组、NMs组和Mel-NMs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前10 min腹腔注射等体积溶剂、Mel(5 mg/kg)、NMs或Mel-NMs(含Mel 5 mg/kg);再灌注24 h后取材,检测小鼠心脏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水平。结果Mel-NMs微观形貌呈蠕虫状;与模型组相比,Mel组和Mel-NMs组小鼠心功能均升高,LDH、MDA含量下降,GSH-Px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且Mel-NMs组作用效果更好(P<0.05)。结论Mel-NMs可抑制心肌氧化应激和凋亡缓解小鼠MIR损伤,其心脏保护效果优于M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褪黑素 自组装多肽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腰大肌指数与其经R-CHOP化疗后预后的相关性
8
作者 江伟 赵可 +4 位作者 包翠萍 贾永春 李祖贵 张文延 许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腰大肌指数(PMI)与其经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龙(R-CHOP)化学治疗(化疗)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CHOP化疗的148例DLBCL,基于L3椎体横突水平轴位CT勾画双侧...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腰大肌指数(PMI)与其经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龙(R-CHOP)化学治疗(化疗)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CHOP化疗的148例DLBCL,基于L3椎体横突水平轴位CT勾画双侧腰大肌并计算PMI,以其下四分位数为截断值划分肌肉减少组(≤下四分位数,n=37)与对照组(>下四分位数,n=111);比较组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PMI与上述资料的相关性,观察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组间体质量指数(BMI)、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B症状占比、死亡率、3年生存率、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P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LBCL患者PMI与年龄、ECOG评分、IPI、β2微球蛋白及乳酸脱氢酶(LDH)呈负相关(r=-0.126、-0.225、-0.262、-0.232、-0.229,P均<0.05),与BMI及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282、0.376,P均<0.05);且年龄、ECOG评分、IPI及PMI均为DLBCL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PMI为DLBCL经R-CHOP化疗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腰肌 肌少症 预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
9
作者 张联庆 王超 +1 位作者 周起嘉 刘振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比值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并首次接受治疗的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比值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并首次接受治疗的84例LEAS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进行足部CT灌注成像及下肢CT血管成像(CTA)检查,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检测患者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对患者采用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并评估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84例LEASO患者中,1年内再狭窄者39例,畅通者45例。与畅通组患者相比,再狭窄组患者的BF、BV、足背动脉血管内径显著降低,Tmax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LEASO患者的术前血FAR为1.21±0.21,显著高于畅通组患者(1.0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3,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F、BV、足背动脉血管内径、Tmax、FAR联合预测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920(0.852~0.98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和91.1%。结论: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FAR比值与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有关,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内再狭窄 CT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参数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雾化治疗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10
作者 赵琰 唐琼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究给予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雾化治疗后对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26例COPD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列法分到两组中,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治期间对照组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雾化治疗... 目的:探究给予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雾化治疗后对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26例COPD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列法分到两组中,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治期间对照组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雾化治疗,对比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耐量提高程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COPD患者应用呼吸功能锻炼与雾化联合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锻炼 雾化治疗 COPD 肺功能 运动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下前列腺增生病种的地域治疗差异
11
作者 胡焕钢 石晓阳 +3 位作者 张姣姣 高伟政 丁福荣 赵振营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60-1869,共10页
目的通过大数据技术研究经济水平、地域差异、医疗政策等因素对前列腺增生病种医疗费用和治疗行为的影响。方法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集中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结构分析等分析方法,探究前列腺增生病种不同地域的差异... 目的通过大数据技术研究经济水平、地域差异、医疗政策等因素对前列腺增生病种医疗费用和治疗行为的影响。方法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集中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结构分析等分析方法,探究前列腺增生病种不同地域的差异情况及原因。结果某省会城市前列腺增生病种次均医疗费用(19502元)显著高于该省某地级市(16526元),差异达2976元(+18%),且费用分布更离散:该省会城市[8370~26344]元vs.地级市[9687~21974]元;但在住院效率方面,该省会城市次均住院时间9.24 d,明显短于该地级市10.21 d(-10.5%)。上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付方式影响术式选择,术式选择上该省会城市43.99%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无应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HOLEP)的患者。而该地级市22.71%患者应用PKRP和19.19%患者应用HOLEP。抗菌药物使用差异显著,该省会城市最常用抗菌药物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9.96%),而该地级市以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为主(21.11%)。注射用厄他培南在该省会城市使用较多,但该地级市几乎未使用,可能与药物价格因素有关(P<0.05)。解痉药物选择存在地域偏好,针对术后症状管理,该地级市80%病例使用间苯三酚注射液;而该省会城市主要选择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该药在该地级市使用较少(P<0.05)。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使用两地虽均以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为最主要用药,但该地级市使用率(80.11%)显著高于该省会城市(49.17%)。非那雄胺片在该省会城市使用率(39.03%)明显高于该地级市(14.14%)(P<0.05)。结论经济水平、医疗政策、不同医疗机构等对临床决策和医疗费用影响较大。医院应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医保政策改革需多角度、多层次推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地域差异 按病种分值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精细化管理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美国胃肠病学院临床指南:肝病的营养不良与营养建议》摘译
12
作者 周耘辉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3-1055,共3页
营养不良是肝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在疾病晚期,其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美国胃肠病学院于2025年发布了肝病的营养不良与营养建议临床指南,内容涵盖肝病相关营养不良的定义、原因、评估方法与干预策略,为肝病的营养管理提供循证基... 营养不良是肝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在疾病晚期,其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美国胃肠病学院于2025年发布了肝病的营养不良与营养建议临床指南,内容涵盖肝病相关营养不良的定义、原因、评估方法与干预策略,为肝病的营养管理提供循证基础上的指导。本文对该指南中的推荐意见和核心观点等内容进行摘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营养不良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京津冀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互认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天津市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推进
13
作者 宋磊 张文潇 +2 位作者 李彬 薛琛 崔桅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9-995,共7页
医学伦理审查建设是加强医学科技伦理治理的基础性保障,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是加速伦理审查建设的重要方式。基于京津冀三地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京津冀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在天津市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推进的探索,... 医学伦理审查建设是加强医学科技伦理治理的基础性保障,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是加速伦理审查建设的重要方式。基于京津冀三地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京津冀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在天津市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推进的探索,对天津市30家有临床试验资质的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研。通过各单位2021—2023年临床试验情况、伦理委员会情况和伦理互认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到影响京津冀伦理审查结果互认工作推动的规律性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深化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加速推动区域伦理互认工作提供天津地区的参考依据,推进医学伦理审查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临床试验 伦理委员会 伦理审查结果互认 审查质量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离焦分布特征及其与屈光度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曲诗佳 宋芬 +3 位作者 李煜桐 白绍虎 唐颖 王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5-630,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离焦分布特点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24年1—3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270例,年龄18~46岁,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客观验光仪测量球镜度和柱镜度,并计算等效球... 目的探讨成年人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离焦分布特点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24年1—3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270例,年龄18~46岁,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客观验光仪测量球镜度和柱镜度,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采用Pentacam眼前节图像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参数角膜平坦曲率(K1)、角膜陡峭曲率(K2)和平均角膜曲率(Km);采用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眼轴长度(AL)。采用多光谱屈光地形图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53°范围内的视网膜周边离焦;根据视网膜周边离焦数据将其分为半侧翘起型、火山口型、马鞍型和相对平坦型,分析各类型特征及其与屈光度等的相关性。结果各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中,半侧翘起型186眼(占68.63%),火山口型45眼(占16.61%),相对平坦型36眼(占13.28%),马鞍型3眼(占1.11%)。其中,火山口型平均SE最低,为(-6.18±1.50)D;相对平坦型平均SE最高,为(-3.88±0.87)D。不同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间SE、球镜度值和A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69、17.928、3.431,均P<0.05),其中半侧翘起型SE和球镜度显著低于相对平坦型,火山口型SE和球镜度显著低于半侧翘起型和相对平坦型,半侧翘起型AL显著长于相对平坦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眼间CCT、K1、K2和Km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61、1.761、2.603、2.248,均P>0.05)。球镜度值与上方、下方和颞侧周边离焦均呈负相关(r=-0.269,P<0.001;r=-0.176,P<0.01;r=-0.292,P<0.001)。SE与上方、下方和颞侧视网膜周边离焦均呈负相关(r=-0.199,P=0.018;r=-0.221,P=0.009;r=-0.327,P<0.001)。年龄与上方和颞侧视网膜周边离焦均呈正相关(r_(s)=0.213,P<0.001;r_(s)=0.181,P=0.003);与鼻侧视网膜周边离焦呈负相关(r_(s)=-0.138,P=0.023)。结论成人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中半侧翘起型占比最多,火山口型平均SE最低,相对平坦型平均SE最高。上方、下方和颞侧的周边离焦与球镜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防控 屈光度 视网膜周边离焦 多光谱屈光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与莫西沙星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15
作者 孙雪梅 赵振营 +4 位作者 王玉喜 陈佩佩 李紫璇 张敏 于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肝微粒体代谢与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变化,探讨盐酸多奈哌齐与盐酸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时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构建并优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建立盐酸多奈哌齐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和盐酸莫西沙星的高... 目的通过体外肝微粒体代谢与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变化,探讨盐酸多奈哌齐与盐酸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时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构建并优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建立盐酸多奈哌齐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和盐酸莫西沙星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比较体外大鼠肝微粒体和大鼠体内两药单用及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代谢特征。结果在体外肝微粒体系中,与盐酸多奈哌齐组相比,联合给药1组盐酸多奈哌齐半衰期(T_(1/2))延长了29.892%(P<0.01),内在清除率(CL_(int))降低了23.194%(P<0.01)。与盐酸莫西沙星组相比,联合给药2组盐酸莫西沙星的代谢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研究结果显示,与盐酸多奈哌齐组相比,联合给药1组盐酸多奈哌齐AUC_(0~t)和AUC_(0~∞)分别升高了44.259%、44.496%,最大血药浓度(C_(max))升高了117.723%,T1/2延长了98.063%,CL_(int)降低了35.2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体外研究结果一致。结论盐酸莫西沙星与盐酸多奈哌齐联用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盐酸莫西沙星可促进盐酸多奈哌齐吸收,抑制其代谢,减缓其CL_(int),增加了多奈哌齐在体内的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莫西沙星 联合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影响口腔鳞癌进展的功能研究
16
作者 徐潇奕 王斌 +1 位作者 杨檬檬 沈军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人OSCC组织芯片中CD68及M2型巨噬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1型巨噬细胞促进SCC-15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M2型巨噬细胞则作用相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OSCC中浸润密度,与肿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1型巨噬细胞抑制OSCC进展,M2型巨噬细胞则促进OS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在口腔癌中的促癌机制
17
作者 徐潇奕 王斌 +1 位作者 杨檬檬 沈军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83-790,共8页
口腔癌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吸烟、饮酒、HPV感染等已被证实为主要致病因素。肿瘤微环境可能通过免疫细胞的激活、细胞因子的分泌等途径在口腔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近年来,口腔癌肿瘤微环境在其进展中... 口腔癌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吸烟、饮酒、HPV感染等已被证实为主要致病因素。肿瘤微环境可能通过免疫细胞的激活、细胞因子的分泌等途径在口腔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近年来,口腔癌肿瘤微环境在其进展中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包括口腔癌在内的实体肿瘤微环境中最常见的免疫细胞之一,与人类80%以上的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AMs在口腔癌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系统综述TAM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微环境中的表型特征、临床病理关联及其分子调控机制,重点围绕其促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信号通路及免疫逃逸机制展开深入探讨,旨在系统构建靶向TAMs治疗策略的理论框架,为临床转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调节PD-1/PD-L1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
18
作者 胡永进 李凤娥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65-1969,共5页
目的:探究槲皮素(QUE)调节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QUE(0~160μmol//L)作用于胃癌细胞HGC-27,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佳药物浓度;将HGC-27细胞随机分为HGC... 目的:探究槲皮素(QUE)调节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QUE(0~160μmol//L)作用于胃癌细胞HGC-27,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佳药物浓度;将HGC-27细胞随机分为HGC-27组、QUE低浓度(QUE-L)组、QUE中浓度(QUE-M)组、QUE高浓度(QUE-H)组、QUE-H+pcDNANC组(过表达PD-1阴性对照)和QUE-H+pcDNA-PD-1组(过表达PD-1);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各组均与NK细胞进行共培养,构建HGC-27共培养组、QUE-L共培养组、QUE-M共培养组、QUE-H共培养组、QUE-H+pcDNA-NC共培养组和QUE-H+pcDNA-PD-1共培养组,检测NK细胞杀伤率,采用ELISA测定TNF-α、IL-2和IFN-γ表达水平。结果:相比HGC-27组,QUE-L组、QUE-M组和QUE-H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量以及细胞中PD-1和PD-L1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并且QUE-L共培养组、QUE-M共培养组和QUE-H共培养组NK细胞杀伤率及相细胞培养基中IL-2、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较HGC-27共培养组也逐渐升高(P<0.05);在高浓度QUE处理HGC-27细胞的基础上过表达PD-1则逆转了以上指标的变化趋势(P<0.05)。结论:QUE可能通过下调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逃逸 槲皮素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模型构建
19
作者 申亚峰 薛德友 +1 位作者 徐浩祥 焦德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90-700,共11页
目的构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且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 目的构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且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或3级]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根据血管内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和无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卒中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影像学资料包括责任血管(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梗死核心体积、低灌注体积、梗死核心与低灌注区不匹配体积、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手术相关资料包括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成功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mTICI分级、术后24 h内并发症(发热、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将两组间比较P<0.05且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方差膨胀因子≥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构建预测无效再通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共纳入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187例,男101例,女86例,年龄42~85岁,平均(70±6)岁,治疗后90 d mRS评分0分21例(11.23%),1分37例(19.79%),2分28例(14.97%),3分46例(24.60%),4分31例(16.58%),5分24例(12.83%),6分0例;有效再通组86例,无效再通组101例。(1)两组年龄、心房颤动、梗死核心体积、入院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均<5,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1,95%CI:1.046~1.158,P=0.037)、梗死核心体积(OR=1.350,95%CI:1.202~1.517,P<0.01)、入院NIHSS评分(OR=1.501,95%CI:1.213~1.858,P<0.01)、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OR=0.039,95%CI:0.009~0.179,P<0.01)、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OR=6.015,95%CI:1.625~22.257,P=0.007)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3)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构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特异度为0.970,敏感度为0.895,精确率为0.916,召回率为0.970,曲线下面积为0.979(95%CI:0.962~0.996,P<0.01);校准曲线的绝对平均误差为0.008,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一致性较好,不存在过拟合现象(χ^(2)=4.830,P=0.776)。结论年龄、梗死核心体积、入院NIHSS评分、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预测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无效再通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黑素在视觉发育中的作用
20
作者 王宵(综述) 郝瑞(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7-570,共4页
视黑素是一种G蛋白耦联受体,在光谱中对波长480 nm蓝光敏感,是除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外,哺乳动物的第三类光感受器。视黑素主要位于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树突和胞体,将接收到的视觉信号投射到大脑的非视觉区域。视黑素参与体内昼... 视黑素是一种G蛋白耦联受体,在光谱中对波长480 nm蓝光敏感,是除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外,哺乳动物的第三类光感受器。视黑素主要位于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树突和胞体,将接收到的视觉信号投射到大脑的非视觉区域。视黑素参与体内昼夜节律、调节睡眠、调控褪黑素的释放和警觉性等。在眼部发育中,视黑素在参与瞳孔的对光反射、调节视网膜多巴胺的合成、影响屈光发育和近视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视黑素在抑制近视发展及多巴胺参与视黑素光调节过程的作用目前还尚有争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观察视黑素表达相关的细胞参与视觉发育是否存在不同的调控机制,可为控制近视的进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从视黑素与视觉发育的关系、视黑素与昼夜节律的关系以及视黑素参与调节视网膜多巴胺合成3个方面就近些年来对视黑素在视觉发育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黑素 昼夜节律 多巴胺 视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