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一体化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家庭 王浩然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3,共12页
区域一体化政策有助于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核心技术发展。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视角,探究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 区域一体化政策有助于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核心技术发展。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视角,探究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中发挥了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集聚、协同创新、产业升级在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其中,协同创新效应占比最高。在促进本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国家级城市群建设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城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由此,优化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区域布局,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以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政策 国家级城市群 新一代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电商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来自综合试验区政策的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家庭 刘锦莉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2,共20页
创业活跃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背景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激发创业活跃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00—2021年中国2043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创业活跃度的... 创业活跃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背景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激发创业活跃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00—2021年中国2043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创业活跃度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创业活跃度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及一系列稳健性处理均证实了该效应的存在;就内在机制而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可以通过促进金融服务的深化与创新、加速人口资源的集聚以及强化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共同推动创业活跃度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更倾向于促进服务业、消费相关行业的创业发展,而在资本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及监管严格的行业,政策的作用相对有限。此外,无国际机场城市、距离海港较近区县、一般城市和东部地区政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理解和提升创业活力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活跃度 跨境电商 双重差分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分化的生产网络根源
3
作者 王群勇 杜梅慧 蔡露露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73,共19页
地区的产业分工使得产业关联表现为区域关联。本文将生产网络纳入到生产函数,构建了包含生产网络中心性等网络指标的区域生产函数,探讨了生产网络与区域经济分化的理论机制。本文利用CEADs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区域间生产网络,验证了... 地区的产业分工使得产业关联表现为区域关联。本文将生产网络纳入到生产函数,构建了包含生产网络中心性等网络指标的区域生产函数,探讨了生产网络与区域经济分化的理论机制。本文利用CEADs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区域间生产网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结果表明地区的生产网络中心性越高、后向关联越强,则经济也越发达;Shapley分解显示生产网络解释了区域经济分化的9%~22%,且生产网络的贡献度逐年递增。数字经济弱化了生产网络对区域经济分化的影响;本文利用反事实模拟考察了不同生产网络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网络结构呈现非均衡(偏度>0)、非极化(峰值<10)的特点。本文的结论为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分化 生产网络 Shapley分解 数字经济 反事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握手通道对缩小京津冀城市间经济差距的作用:基于新闻大数据的分析
4
作者 周密 刘力燔 +1 位作者 王道平 沈欣燕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74,共20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以来,三地不断提升协同水平、缩小经济差距,开启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本文对2004—2022年220万条新闻数据进行筛选,使用文本挖掘方法测算京津冀城市间握手通道,重点考察握手通道在缩小城市间经济差距中的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以来,三地不断提升协同水平、缩小经济差距,开启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本文对2004—2022年220万条新闻数据进行筛选,使用文本挖掘方法测算京津冀城市间握手通道,重点考察握手通道在缩小城市间经济差距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握手通道显著缩小了京津冀城市间经济差距。纵向上,程度更深的握手通道具有更大的边际影响与更长的作用时效。横向上,以首都为核心,京津双城引领的握手通道具有更强的作用效果。过小或过大的城市间距离下的握手通道效应都较弱。高校、中央企业及地方机构参与的握手通道更有效。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间异地投资越强,握手通道缩小城际经济差距的作用越强。城际握手通道存在正向锦标赛效应和负向挤占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解读握手通道促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为助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握手通道 共现分析 经济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业政策优势、供应链关系与客户企业创新
5
作者 常露露 方森辉 蒋殿春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90,共20页
区域产业政策通过供应链关系产生的创新溢出效应,对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供应商的区域产业政策优势对客户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供应商的区域产业政策优势显著促进了客户企... 区域产业政策通过供应链关系产生的创新溢出效应,对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供应商的区域产业政策优势对客户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供应商的区域产业政策优势显著促进了客户企业创新。该结论在选择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及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这种促进效应在供应链本国化程度高、供应商关系持续时间较长和专用性投资程度高的客户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供应链关系的关联提升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是供应商区域产业政策优势促进客户企业创新的两条重要机制。本研究不仅拓展了产业政策经济效果和企业创新领域的相关文献,还揭示了区域产业政策互联协同通过纵向供应关系作用于微观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为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制定、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创新战略构想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政策优势 供应链关系 企业创新 关联提升效应 知识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失中的增长:中小城市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收敛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曼琦 卢星宇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9,共13页
基于2010-2020年的中小城市面板数据,从“城-城”劳动力流动视角探讨技能人口流迁及回流对中小城市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使用人口普查和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小城市既存在大量技能人口的迁出,也存在高比例人口回流,且二者存在正相关... 基于2010-2020年的中小城市面板数据,从“城-城”劳动力流动视角探讨技能人口流迁及回流对中小城市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使用人口普查和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小城市既存在大量技能人口的迁出,也存在高比例人口回流,且二者存在正相关;理论模型表明,技能人口流动与来自发达地区的人口回流将促进迁出地经济向迁入地收敛。基于面板双向固定效应和空间计量的实证模型验证了理论推断,并发现技能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通过人口回流促进了本地城镇化率的提高和生产效率改善,进而提升了经济增长率。最后给出建议,中小城市应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当地企业的培植;在对外部人才的招引中,应选择和本地生产率相匹配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人口流动 中小城市 人口回流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与外商投资结构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袁博 刘玉海 刘秉镰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64,共19页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实现外商投资结构优化则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商务部外商投资管理平台公布的外资企业设立信息与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地区经济增长...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实现外商投资结构优化则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商务部外商投资管理平台公布的外资企业设立信息与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等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经济增长目标对其外商投资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增长目标对外商投资结构优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会促使该地区引进外资中的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东部地区和服务业的外资结构优化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则存在显著的负向阻碍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从增加传统要素供给的视角来看,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下,地方政府扩大土地供给会促使制造业外资结构优化,但对服务业外资结构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从促进优质要素形成的视角来看,财政支出扩张引致的教育和科技支出增加对吸引高技术外资和促进外资结构优化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新发展格局下优化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体制和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外商直接投资 外资结构优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调整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常露露 方森辉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5,共10页
本文以“五年规划”文件对鼓励行业的调整为政策冲击,构建基于残差法衡量产业政策调整的因果识别策略,采用PSM-DID方法考察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主要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集中于创新数量上的提效和创新质量上的增... 本文以“五年规划”文件对鼓励行业的调整为政策冲击,构建基于残差法衡量产业政策调整的因果识别策略,采用PSM-DID方法考察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主要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集中于创新数量上的提效和创新质量上的增值,不但通过企业事前创新经验影响其创新决策,而且沿着纵向供应链对客户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在多个维度呈现异质性表现,而金融市场的信号传递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是两条重要渠道。这一结论意味着产业政策实现企业创新的“提效增值”,打通资金链与人才链协同赋能创新的通道,推动供应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上述发现客观准确地评估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深入探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联动效应,对我国产业政策调整及实现政策联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企业创新 信号传递效应 人才集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观察机制和自愿投票能促进公平建议吗?——基于行为实验的研究
9
作者 尉孟星 李建标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0-244,共15页
建议通常存在于决策制定过程中,那么,当决策与他人利益相关时,建议能否公平?决策能否公平?本研究在纳入对建议者有惩罚的修正独裁者博弈框架(决策者-建议者-利益相关者系统)下率先探讨这一问题,并设计利益相关者可观察(或监督)建议者提... 建议通常存在于决策制定过程中,那么,当决策与他人利益相关时,建议能否公平?决策能否公平?本研究在纳入对建议者有惩罚的修正独裁者博弈框架(决策者-建议者-利益相关者系统)下率先探讨这一问题,并设计利益相关者可观察(或监督)建议者提出的建议及利益相关者可自愿投票选择建议者的机制,进一步考察这两种机制对建议或决策的公平性促进作用。我们的基准实验和2×2被试间实验的结果显示:决策者的分配决策不受建议影响,可观察和自愿投票机制也未改变分配决策;可观察和自愿投票机制均可边际促进公平建议,但两种机制交互对公平建议无显著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决策者的惩罚不低于对建议者的惩罚;可观察和自愿投票机制中公平建议增多导致对建议者惩罚降低;利益相关者在不公平分配(建议)下惩罚决策者(建议者)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建议 可观察(或监督)机制 自愿投票机制 利益相关者 博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中的集权式管理和非正式惩罚——一项实验研究
10
作者 徐雪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86,共20页
既往的实验研究表明,由单一的管理者所实施的集权式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困境中的合作。本研究探讨了当同时考虑非正式惩罚可能性的时候,尤其是存在团队其他成员报复管理者的机会时,集权式管理及管理下的公共品贡献水平会受到何种影响... 既往的实验研究表明,由单一的管理者所实施的集权式管理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困境中的合作。本研究探讨了当同时考虑非正式惩罚可能性的时候,尤其是存在团队其他成员报复管理者的机会时,集权式管理及管理下的公共品贡献水平会受到何种影响。具体来说,我们研究了两种具有财富再分配权的管理者类型——没有机会贪污的和有机会贪污的。没有机会贪污的管理者只能在其他成员之间再分配财富,而有机会贪污的管理者拥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有机会在再分配的过程中侵占团队财富。实验结果表明,在管理者没有机会贪污的情况下,尽管非正式惩罚的存在降低了集权式管理的强度,却并没有显著降低公共品的贡献水平。在管理者有机会贪污的情况下,非正式惩罚的存在显著降低了公共品的贡献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非正式惩罚挤出了管理者的责任感,从而使得管理者不愿意履行其促进合作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权式管理 非正式惩罚 公共品博弈 贪污 实验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殿春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9,共6页
跨国公司在华的经营活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变化、产业政策的调整、全球供应链的变动等。此外,也受信息技术革命、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区位优势的变化,外资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这既是国... 跨国公司在华的经营活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变化、产业政策的调整、全球供应链的变动等。此外,也受信息技术革命、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区位优势的变化,外资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这既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基于当前区位优势的战略选择。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我国作为全球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依然强劲。未来,随着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与科技创新,我国经济将与全球跨国公司携手共进,共创更加辉煌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供应链 外商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机会差异研究
12
作者 王家庭 靳淑敏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52,共19页
依据Roemer的机会差异理论和Bourguignon的参数化方法,使用CEPS基线数据分地区测算了我国基础教育机会差异系数,并分析其产生机制。通过回归识别出教育结果的决定因素,控制可能的遗漏变量,借鉴Hayek本地信息思想衡量教育质量,并检验其... 依据Roemer的机会差异理论和Bourguignon的参数化方法,使用CEPS基线数据分地区测算了我国基础教育机会差异系数,并分析其产生机制。通过回归识别出教育结果的决定因素,控制可能的遗漏变量,借鉴Hayek本地信息思想衡量教育质量,并检验其有效性。发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教育机会差异度更低,教育资源的扩张可能会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引入城市行政级别,发现在非省会地级市存在着“贫困的公平”,即升学率低、教育资源差异度低、学生基础教育机会差异低的并存;Shapley值分解结果显示: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更多来自学校,即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较发达地区的差异更多来自家庭背景,即大城市对高学历家长的选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机会差异 教育资源配置 城市级别 家庭背景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净土地占用”计划和实践:欧洲经验与中国借鉴
13
作者 江曼琦 钟抒慧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2,共12页
2010年代欧洲推行的“零净土地占用”计划,通过“土地占用”和“再自然化”的转换杠杆,动态平衡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保育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顺应了更加绿色和可持续性的时代发展要求。本文在分析“零净土地占用”计划产生的时代背景基础... 2010年代欧洲推行的“零净土地占用”计划,通过“土地占用”和“再自然化”的转换杠杆,动态平衡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保育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顺应了更加绿色和可持续性的时代发展要求。本文在分析“零净土地占用”计划产生的时代背景基础上,阐释了“土地占用”“再自然化”等“零净土地占用”核心概念以及控制人工化土地的新增和扩大城市土地再自然化规模两条关键实施思路,并引介了欧洲国家立法、税收、财政和综合平衡的机制与制度创新等实施工具。通过分析中国实施“零净土地占用”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因地制宜推行“零净土地占用”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推进相关财税改革和各项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净土地占用” 再自然化 空间治理 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用地结构对生产空间利用效率影响研究——基于用地比价失衡与产业升级视角
14
作者 江曼琦 赵佩佩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82,共21页
城市产业用地结构本应派生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但是中国产业用地结构脱离产业结构变动已成为难以忽视的事实,尤其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不完全背景下,不合理用地比价引发的产业用地结构失衡问题已对生产空间利用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城市产业用地结构本应派生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但是中国产业用地结构脱离产业结构变动已成为难以忽视的事实,尤其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不完全背景下,不合理用地比价引发的产业用地结构失衡问题已对生产空间利用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产业用地是引致需求角度出发,阐明用地比价、产业结构、产业用地结构之间的关联,建立起产业用地结构影响生产空间利用效率的理论框架。利用影响渠道分析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实证探究中国城市合理的服务业生产用地与工业用地结构关系。研究表明,产业用地结构与生产空间利用效率间存在倒U形关系,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服务业生产用地与工业用地面积比值尚未达到合理拐点;政府干预下过高的服务业生产用地与工业用地比价会抑制合理用地结构形成,并通过企业选择机制影响用地效率;用地结构通过产业结构对空间利用效率施加影响存在“门槛效应”,目前大多数城市未迈过门槛值,仍需同步提升服务业占经济比重和服务业生产用地比重。因此,优化城市生产空间利用效率应向产业用地结构寻求“红利空间”,在持续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形成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联动发展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用地结构 生产空间利用效率 产业用地比价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规模、城市创新与城市群
15
作者 江曼琦 薛丹青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0-109,共10页
以人口集聚的拥挤效应为切入视角,研究人口规模与城市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城市群概念分析城市群域内城市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人口规模与城市创新产出的关系呈倒“U”型,适度的集聚促进创新,但过度集聚则产生负... 以人口集聚的拥挤效应为切入视角,研究人口规模与城市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城市群概念分析城市群域内城市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人口规模与城市创新产出的关系呈倒“U”型,适度的集聚促进创新,但过度集聚则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实证结果验证了拥挤效应的存在,人口仍有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形成了“拥挤效应”与“人口流动”之间的悖论;城市群的合理规划能够有效缓解核心城市的拥挤效应,并促进周边城市的创新产出,这种影响效应在南北方城市群间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不同,对人口规模与城市创新产出关系的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城市创新 拥挤效应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与国内大循环——规模、结构与网络演化
16
作者 王家庭 姜铭烽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4,共17页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 基于我国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数据,以全国范围内共计11个国家级城市群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循环的影响,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经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了中间品和最终品的省际流动;(2)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中间品和最终品省际流动的一个经济机制是降低省份间市场分割水平,另一个经济机制是缩小省份间市场制度差异;(3)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有利于增加民间消费品循环和三大产业消费品循环,但对政府消费品循环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省际中间品和最终品流动网络的演化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区域统一市场构建,并充分释放民间生产与消费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城市群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创新对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17
作者 王家庭 刘锦莉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30,152,共11页
绿色创新通过环保技术和资源优化,减少污染并提升社会责任与治理透明度,从而显著提升其ESG表现。本文基于2012—2022年2664家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绿色创新和制造业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融资约束和企业规模的机... 绿色创新通过环保技术和资源优化,减少污染并提升社会责任与治理透明度,从而显著提升其ESG表现。本文基于2012—2022年2664家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绿色创新和制造业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融资约束和企业规模的机制效应。研究发现:绿色创新可以有效促进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提高;机制研究表明,绿色创新可以促进融资约束的缓解,从而提高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提升,随着企业规模的提高,绿色创新对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绿色创新对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三个维度——环境(E)、社会(S)和治理(G)均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对环境(E)和社会(S)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这表明绿色创新更侧重于直接激励企业在环保投入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改进;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创新对经过四大审计、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制造业企业ESG表现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与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基于城际专利转移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贵 孙晨晨 黄旭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3,共15页
以公共数据开放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1年110万余条专利转移数据构建城市间面板数据,探究公共数据开放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推动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通过消除信息壁垒、打破行... 以公共数据开放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1年110万余条专利转移数据构建城市间面板数据,探究公共数据开放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推动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通过消除信息壁垒、打破行政壁垒、削减贸易壁垒实现。在城市互动结构方面,“中心—外围”和“外围—外围”城市组合分别借助“辐射效应”和“互补效应”推动技术流动,缩小城市间创新差距,且对高质量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地理与文化距离会抑制政策效果。据此,应通过制度化手段提升政府透明度并降低交易成本,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布局以缓解空间摩擦,依托公共数据平台促进不同层级城市间的技术协同,推动技术要素高效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 专利转移 数据要素市场化 区域创新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经济学研究内容嬗变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3
19
作者 江曼琦 李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9,共13页
中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讨论,一方面源于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与西方的城市经济学研究相比,中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主要以城市化为核心,从广义城市经济学角度... 中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讨论,一方面源于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与西方的城市经济学研究相比,中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主要以城市化为核心,从广义城市经济学角度展开,重点关注城市的经济增长。在面临数量型城市化基本结束、城市发展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提升到“决定性”的新形势下,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未来需要加强城市内部结构优化和重构问题研究,从关注城乡与城市间的讨论转向关注城市内部;加强城市公共产品特性研究,从重点关注经济发展转向强化对城市居民共同富裕和生态环境改善研究;加强城市聚集性和空间性研究,关注城市聚集经济的动态演变和空间资源的高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学 中外文献比较 城市化 空间性 聚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导致了“机器换人”吗?——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视角
20
作者 程伟 周京奎 丁珂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8,共12页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重构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已开始向“全链渗透”演进,但“机器换人”与“稳就业”矛盾凸显,亟需厘清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从微观企业...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重构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已开始向“全链渗透”演进,但“机器换人”与“稳就业”矛盾凸显,亟需厘清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从微观企业和中观行业双重视角,系统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影响。研究发现,在企业层面,智能制造渗透显著降低了劳动力需求,引致了“机器换人”;在行业层面,智能制造渗透提高了劳动力需求,形成了“人机共生”形势。机制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企业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最强,创造效应和生产力效应较弱,对行业劳动力的创造效应与生产力效应更强,替代效应更弱,从而使得微观和中观层面出现异质性结果。进一步探究企业和行业层面劳动力需求的差异发现,企业智能制造升级挤出的劳动力被同行业的新增企业吸收,智能制造促进了行业竞争、扩大了行业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 劳动力需求 机器换人 人机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