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再思考:基于变量结构变化的多元VAR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梁琪 滕建州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37,共8页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认识到研究变量间关系时考虑经济中结构变化的重要性。本文采用结构断点单位根检验对我国银行发展、股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季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发现所有指标均为围绕着多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进而,本文采用多元Ne...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认识到研究变量间关系时考虑经济中结构变化的重要性。本文采用结构断点单位根检验对我国银行发展、股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季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发现所有指标均为围绕着多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进而,本文采用多元Near-VAR分析了消除趋势后的指标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银行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源泉,而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很弱。脉冲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亦证实了上述结论。股市发展的替代度量指标是分段趋势平稳以及股市发展尚未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源泉的研究结论对于实施政策主导下的长期股市发展战略和短期股市稳定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结构断点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金融协同的视角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永钢 李政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94,共13页
本文在金融协同的视角下,采用新近发展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考察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不管是整体保险市场还是人身险和财险分市场,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都存在明显的机制转移特征,其影响不是一成... 本文在金融协同的视角下,采用新近发展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考察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非线性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不管是整体保险市场还是人身险和财险分市场,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都存在明显的机制转移特征,其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赖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整体保险和人身险与银行业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财险市场与银行业之间的互补和竞争关系无特别突出的一方。整体保险市场、人身险市场和财险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互补依赖关系占主导,协同效应得到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发展 经济增长 金融协同 非线性 面板平滑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损失、经济复苏与金融结构比较——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更能摆脱危机 被引量:7
3
作者 范小云 肖立晟 方斯琦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24,共9页
本文从比较分析视角出发,研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不同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利用57个国家从1960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结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经... 本文从比较分析视角出发,研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不同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利用57个国家从1960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结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体选择市场导向的金融结构时,才能降低金融危机的损失,提高经济复苏速度,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的最佳选择则是银行导向的金融结构。最后,本文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金融危机 经济复苏 金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效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志辉 张晓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26,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转变,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开发性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开发性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对缩小区域差异...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转变,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开发性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开发性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对缩小区域差异的作用不明显,但通过分析认为,开发性金融是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有效政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支持 区域经济 面板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融结构的法律制度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文霞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80,共6页
本文分析法律环境对不同结构的金融体系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中国健全法律制度,以发挥金融体系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结构 法制制度 经济增长 影响 法律环境 金融体系 实证研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于长秋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33,共8页
金融资产按大类可分为银行金融资产和非银行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及其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以便进一步改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按大类可分为银行金融资产和非银行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及其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以便进一步改善金融资产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结构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资本市场 保险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改革与前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继祖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9,25,共8页
东盟国家自1997—1998年经济金融危机之后,经过金融机构和公司的治理结构改革,在1999—2000年形成了V型复苏,2000年后半年到2001年受到美日经济放慢与衰退的影响,经济复苏受到打击,又呈下降趋势,形成W型经济。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及新经济... 东盟国家自1997—1998年经济金融危机之后,经过金融机构和公司的治理结构改革,在1999—2000年形成了V型复苏,2000年后半年到2001年受到美日经济放慢与衰退的影响,经济复苏受到打击,又呈下降趋势,形成W型经济。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及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单纯的依赖发达国家的出口导向战略将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必须进一步采取新的均衡发展战略——发展内需及区域经济,进行经济结构和技术革新,才能取得新的发展机会,再创“东亚经济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国家 金融危机 经济改革 东盟国家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出口导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测度与监管——基于边际风险贡献与杠杆率的研究 被引量:160
8
作者 范小云 王道平 方意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0,共18页
本文测度了我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以及危机前后对金融系统的边际风险贡献程度。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危机时期,我国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边际风险贡献较大;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风... 本文测度了我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以及危机前后对金融系统的边际风险贡献程度。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危机时期,我国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边际风险贡献较大;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风险贡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危机期间较大、危机前后相对较小。因此,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减少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的外部性和顺周期性,应加强对那些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风险贡献 杠杆率 系统性风险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基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统计回归 被引量:33
9
作者 郭曦 郝蕾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40,46,共8页
集群作为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态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测评和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有着理论与现实的重大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应国情的集群竞争力分层次框架。文章将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归结为外... 集群作为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态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测评和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有着理论与现实的重大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应国情的集群竞争力分层次框架。文章将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归结为外围层、嵌入层、网络层、节点层四个层面。基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统计数据,在以上框架内通过计量模型评价各因素对竞争力影响程度,并验证层次框架构造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产业集群 集群竞争力 中国 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测度——基于DGC-GARCH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方意 赵胜民 王道平 《金融监管研究》 2012年第11期26-42,共17页
本文利用DCC-GARCH模型及随机模拟法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②进行了测度,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其一,我国金融机构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波动剧烈,三个部门的波动率保持稳定关系,其中... 本文利用DCC-GARCH模型及随机模拟法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②进行了测度,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其一,我国金融机构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波动剧烈,三个部门的波动率保持稳定关系,其中证券公司的波动率最大,保险公司居中,商业银行最小;其二,我国金融机构的动态相关性在危机期间波动剧烈,整个样本期间相关性水平较高,凸显系统性风险隐患;其三,边际期望损失由波动率决定,其排序与波动率排序相同;其四,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具有最高的系统性风险及系统重要性,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较高,城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较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水平最低;其五,系统性风险水平由资产规模、杠杆率及边际期望损失决定,且与这三个因素成正相关,在本文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定义下,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差异主要源于它们的杠杆率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测度 DCC-GARCH模型 边际期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指标的演进逻辑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薄洋 牛凯龙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5,共7页
金融发展指标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金融发展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金融发展指标演进的内在逻辑。依据国际通行的金融发展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作者构造并分析了衡量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一系列指... 金融发展指标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金融发展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金融发展指标演进的内在逻辑。依据国际通行的金融发展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作者构造并分析了衡量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一系列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出了能够较为全面代表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几个重要指标,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金融 金融发展理论 指标 演进逻辑 发展水平 经济增长 基本分析 重点分析 作者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不一致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改革——基于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君潞 田岗 金铁鹰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7,共8页
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首次以利益不一致划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改革为四个阶段:初始约束条件——利益不一致的形成阶段;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外部人干预——内部人控制”格局形成并不断强化阶段;转轨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初... 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首次以利益不一致划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改革为四个阶段:初始约束条件——利益不一致的形成阶段;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外部人干预——内部人控制”格局形成并不断强化阶段;转轨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初始前提条件形成阶段;当前试点方案中的“俘获行为”阶段。多元利益集团是指中央政府及其代表(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的内部人,他们都是具有自利动机的主体,本文通过一个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阐释了在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内部人控制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形成而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过程,最后给出了改革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评价现行试点方案,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一致 经济学视角 农村信用社改革 内部人控制 新政治经济学 未来发展方向 形成阶段 前提条件 试点方案 监管部门 地方政府 主体多元化 不完全信息 约束条件 转轨过程 中央政府 利益集团 农业银行 博弈模型 资产形成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DFS)模式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志辉 李萌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80,共13页
本文基于开发性金融原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DFS)的机理、经济效用和运作流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潜在外部利润、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边界、减轻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缓解... 本文基于开发性金融原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DFS)的机理、经济效用和运作流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潜在外部利润、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边界、减轻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 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组织增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pley Value方法的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风险评估研究——以光大集团和中信集团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志辉 李源 李政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50,共19页
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风险评估是审慎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微观层面上运用Shapley Value方法,评估了光大集团和中信集团等金融控股公司的金融子公司对整个集团的重要性程度,探讨了金融集团内部的风险结构,并对影响金融子公司重要性程... 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风险评估是审慎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微观层面上运用Shapley Value方法,评估了光大集团和中信集团等金融控股公司的金融子公司对整个集团的重要性程度,探讨了金融集团内部的风险结构,并对影响金融子公司重要性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规模因素是影响金融子公司重要性程度的关键性因素,而规模调整重要性程度可以作为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综合经营投资决策的依据。本文将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评估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推进了一步,提出了一套与实际数据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控股公司 综合经营 风险评估 ShapleyVal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房地产市场周期与金融稳定——基于随机游走滤波的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郭娜 梁琪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7,共10页
本文采用随机游走滤波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周期进行了界定,并通过相关度分析研究了房地产市场周期的影响因素以及房地产市场周期与金融稳定的关系。本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周期的波动幅度剧增,且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 本文采用随机游走滤波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周期进行了界定,并通过相关度分析研究了房地产市场周期的影响因素以及房地产市场周期与金融稳定的关系。本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周期的波动幅度剧增,且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周期与银行信贷周期之间的密切关系预示着不断累积的房地产行业风险可能成为威胁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其结论对理解房地产市场运行规律以及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等具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周期 金融稳定 随机游走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性金融:政府增信理论的开创性应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和视角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志辉 李萌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2,共5页
开发性金融是指具有政府赋权法定政府信用的金融机构,以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融资推动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以实现政府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资金融通方式,是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的主流趋势。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政府增信理论在实践中的天... 开发性金融是指具有政府赋权法定政府信用的金融机构,以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融资推动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以实现政府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资金融通方式,是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的主流趋势。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政府增信理论在实践中的天然载体,实施政府增信,发挥政府在市场和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符合国际惯例,也是解决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缺陷的必然选择,伴随我国未来城市化、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大趋势,政府增信将在开发性金融的各创新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 政府增信 政策性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性金融理论问题研究——弥补政策性金融的开发性金融 被引量:41
17
作者 李志辉 王永伟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5,45,共14页
本文分析了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运作方式,利用模型对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下政府、银行和企业行为的效率进行了对比。通过挑选企业和监督企业的过程,说明了在开发性金融的融资模式下,融资效率更高。开发性金融有别于政策性金融,... 本文分析了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运作方式,利用模型对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下政府、银行和企业行为的效率进行了对比。通过挑选企业和监督企业的过程,说明了在开发性金融的融资模式下,融资效率更高。开发性金融有别于政策性金融,它是一种独立的金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 政策性金融 融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基于美国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学峰 张舰 白婷 《财贸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94-100,共7页
在我国着手建设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之际,借鉴国际发达资本市场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美国二板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主板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 在我国着手建设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之际,借鉴国际发达资本市场的经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美国二板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主板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实际经济增长与二板市场、主板市场的市值水平和流动性水平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板市场 主板市场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亚洲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澜飚 范小云 彭砚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6,共14页
《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银行系统资本监管的标准,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对于一国的宏观经济是否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这一问题在最近的十年中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借助于Peek和Roseng... 《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银行系统资本监管的标准,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对于一国的宏观经济是否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这一问题在最近的十年中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借助于Peek和Rosengren的测算方法,通过计算和分析亚洲各国(地区)在经历金融危机后加强资本管制、提高资本充足率对该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时发现,这样的举措在经济低迷时期不但不会改善宏观经济状况,反而会恶化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充足率 资本管制 金融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金融并购十年回顾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雪莲 张运鹏 安辉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59,共6页
近年来金融并购十分盛行,并购的数量和结构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衰并购?传统的理论认为并购能提高企业的效率,但众多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并不能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对近十年的金融并购的特点作一小结,然后分析了金融并购... 近年来金融并购十分盛行,并购的数量和结构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衰并购?传统的理论认为并购能提高企业的效率,但众多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并不能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对近十年的金融并购的特点作一小结,然后分析了金融并购的动因,以及对企业效率和系统性风险、货币政策、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并购 宏观经济影响 企业效率 系统性风险 金融业 特征 成本 技术进步 政府管制 金融机构 金融系统风险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