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生态—经济合作机制与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钟茂初 潘丽青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4-47,共4页
以“环京津贫困带”为案例,分析“环京津贫困带”的成因,提出生态-经济合作机制的缺失是制约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提出了京津冀基于生态联系的经济合作的对策:基于正外部性的科斯交易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基于博弈原理建... 以“环京津贫困带”为案例,分析“环京津贫困带”的成因,提出生态-经济合作机制的缺失是制约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提出了京津冀基于生态联系的经济合作的对策:基于正外部性的科斯交易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基于博弈原理建立生态维护与贫困治理相结合的合作机制;基于生态-经济联系,整合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京津贫困带 生态—经济合作机制 生态补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经济中的二元财政测度与分解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秦海林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2,共6页
在界定与二元经济相对应的二元财政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构造了二元财政测度,并对之进行了分解分析。对测算结果的分析表明,中国的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二元财政色彩,然而,这种情况一直处于不断改善之中;同时,其变化可以归因于财政支出结构... 在界定与二元经济相对应的二元财政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构造了二元财政测度,并对之进行了分解分析。对测算结果的分析表明,中国的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二元财政色彩,然而,这种情况一直处于不断改善之中;同时,其变化可以归因于财政支出结构和产值结构变动的综合作用,但是,二者的贡献率在长期内明显受制于经济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 二元财政 二元财政对比度 分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市场化测度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明元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5期103-108,共6页
我国市场化测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综合起来看 ,市场经济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绝对的、统一的标准 ,理论界对市场化概念涵义的理解由于研究角度、资料范围、研究方法、学识水平等的不同而结论各异。对市场化的测度也没... 我国市场化测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综合起来看 ,市场经济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绝对的、统一的标准 ,理论界对市场化概念涵义的理解由于研究角度、资料范围、研究方法、学识水平等的不同而结论各异。对市场化的测度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完全相同的结论 ,从国内外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来看 ,各自的市场化测度结论既有可取之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市场化测度 结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融发展视角下的FDI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兴凯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100,共6页
众多的决策者与学者相信外商直接投资(FDI)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并不明确,主要原因在于FDI效应受到东道国自身环境和条件(即吸收能力)的制约。近几年,金融发展成为东道... 众多的决策者与学者相信外商直接投资(FDI)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并不明确,主要原因在于FDI效应受到东道国自身环境和条件(即吸收能力)的制约。近几年,金融发展成为东道国FDI吸收能力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对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以期为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大经济区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磊 朱彤 郑妍妍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2-66,共5页
利用我国三大经济区中六个省份的出口和GDP变量,检验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是否带动出口。透过单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各经济区不同省份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为增强出口和经... 利用我国三大经济区中六个省份的出口和GDP变量,检验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是否带动出口。透过单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各经济区不同省份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为增强出口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优化产品结构,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经济增长 三大经济区 协整检验 GRANGER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不平等的宏观经济要素解析——基于VEC模型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静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1-56,共6页
本文通过构建VEC模型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和宏观经济要素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失业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最大。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人均实际GDP的冲击会对收入不平等产生同向... 本文通过构建VEC模型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和宏观经济要素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失业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最大。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人均实际GDP的冲击会对收入不平等产生同向作用。由此,本文提出扩大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以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改善收入分配现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宏观要素 VE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两岸经济合作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小衡 《经济前沿》 2006年第2期25-33,共9页
当前台湾经济特点是抵御外部经济波动能力降低、经济调控能力减弱、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两岸经济合作在必然中呈现多种态势。
关键词 两岸 经济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106
8
作者 刘传明 尹秀 王林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09,共13页
本文利用“腾讯互联网+”数字经济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长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运用Kernel核密度和空间Markov链揭示数字经济发... 本文利用“腾讯互联网+”数字经济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长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运用Kernel核密度和空间Markov链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呈逐渐下降趋势,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城市群间差异是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Kernel核密度存在多峰现象,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邻近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本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差异 分布动态演进 区域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19
9
作者 席艳玲 吉生保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1-57,共7页
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地理分布的分析和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1997—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利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规模经济、交通便利度和人力资本因素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产生... 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地理分布的分析和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1997—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利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规模经济、交通便利度和人力资本因素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交通便利度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需要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技术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前者表现出负的外部性,后者则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对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有着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集聚 趋势 影响因素 新经济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晓光 梁晓辉 黄玖立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当前水资源的短缺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不安和关注,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课题。通过运用经济学的观点,从水资源与各产业(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的关系、与经济布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当前水资源的短缺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不安和关注,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课题。通过运用经济学的观点,从水资源与各产业(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的关系、与经济布局的关系、与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对水资源的经济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到水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布局 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所有制结构与技术创新效率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博 李启航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5,共7页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进而构建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考查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对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我国东中...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进而构建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考查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对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我国东中西部的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只有当所有制结构低于门限值水平的时候,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技术创新效率才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进而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效率 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面板门限回归 所有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比较分析:1995-2005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小苍 焦勇兵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4,共5页
本文以我国1995-2005年的银行数据为样本,比较分析一直以来都让世人所关注的我国不同所有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在介绍国内外有关银行业规模经济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基础上,通过依据大量相关具体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效益... 本文以我国1995-2005年的银行数据为样本,比较分析一直以来都让世人所关注的我国不同所有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在介绍国内外有关银行业规模经济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基础上,通过依据大量相关具体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效益问题进行经验性的判断比较,最后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系数变化不大,但近几年来在规模效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进步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规模经济 ROE R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开放对中国就业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基于跨省面板数据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再检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毛其淋 吕越 《产经评论》 2011年第3期106-118,共13页
文章基于1996—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方法就经济开放对我国国内就业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出口是就业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原因,且长期的拉动效应更大;进口在长... 文章基于1996—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方法就经济开放对我国国内就业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出口是就业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原因,且长期的拉动效应更大;进口在长期和短期对国内劳动力都具有替代效应,且长期的影响弹性较小;外资是就业增加的长期原因但其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很弱;(2)出口、进口和外资对就业变化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12.994%、-4.051%和0.392%,总体的经济开放因素对就业变化的平均贡献度为9.336%,且贡献度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倒"U"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开放 就业 面板数据 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产业区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安虎森 《北方论丛》 CSSCI 1998年第2期21-26,共6页
马歇尔的产业区位理论指出了集聚的外部经济,即因共享区位而相邻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包括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培训劳动力、创新及其扩散在内的“免费服务”。信息时代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各种不确定性导致在制造业中出现柔性专业... 马歇尔的产业区位理论指出了集聚的外部经济,即因共享区位而相邻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包括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培训劳动力、创新及其扩散在内的“免费服务”。信息时代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各种不确定性导致在制造业中出现柔性专业化及其空间组织形式,即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导的、在专业化分的基础上既竞争又联合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区,这种新产业区以本地结网、企业的本地化、企业之间的对称关系为主要内容。新产业区作为“孕育创新过程的区域组织”,是本地化的一种网络结构,行为主体在企业交易过程中的学习和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了创新网络,行为主体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保证了创新的传播、交换和技术文化的更新,以及创新环境本身的互换。新区位理论对依靠内力发展区域经济、中小企业以及它们之间的结网、企业的对称性、企业的本地化的强调,有助于纠正想方设法吸引外来资本而忽略“集成”、过份强调组建企业集团而忽略企业之间结成网络、网络间等级组织的复苏、忽视企业的本地化的偏向,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区 新产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津门夜经济 打造天津经济新的增长点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树春 柳欣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5年第7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夜经济 天津经济 增长点 打造 消费内容 消费方式 人均收入 高收入阶层 收入水平 小康社会 消费水平 生活质量 大众消费 经济活动 微观层面 高消费 夜间 消费者 美元 转化 标志 温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7
16
作者 冷艳丽 杜思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3-10,共8页
基于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可以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水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即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增长,第二产业促进经济... 基于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可以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水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即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增长,第二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2)政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3)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虽然都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二者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彼此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开放、基础设施规模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2
17
作者 毛其淋 《产经评论》 2012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国际贸易和FDI因素的对外开放指标和综合考察4类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规模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8个省份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以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研究基础设施规模、对外开...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国际贸易和FDI因素的对外开放指标和综合考察4类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规模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8个省份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以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研究基础设施规模、对外开放与省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基础设施规模是否提高了对外开放对省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和基础设施规模都显著地促进了省区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和基础设施规模每提高1%,将导致人均实际GDP提高0.379%和0.251%;基础设施规模提高了对外开放对省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基础设施相对发达的地区,其对外开放对省区经济增长的偏效应明显地高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最后从动态过程看,对外开放对各省区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而基础设施规模对省区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在部分地区出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基础设施规模 经济增长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韩企与津企合作 积极打造天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贵 胡晓伟 安虎森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4年第3期20-23,共4页
中韩建交11年,天津与韩国之间有非常广泛的经济接触,双方的经贸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韩国在津企业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积极面对这种现状、适时调整政策导向、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 中韩建交11年,天津与韩国之间有非常广泛的经济接触,双方的经贸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韩国在津企业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积极面对这种现状、适时调整政策导向、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功能,以此加强韩企与津企的合作,对打造天津外向型发展模式和提升城市竞争方,将起到持久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天津 外向型经济 跨国公司 外商直接投资 投资环境 产业结构 外资利用 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地方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永军 陈柳钦 万志宏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4,共4页
就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制度约束以及地方债属性而言,地方债趋同于公司债而非国债。我国在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和相关配套约束制度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 就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制度约束以及地方债属性而言,地方债趋同于公司债而非国债。我国在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和相关配套约束制度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发行制度和市场表现必然趋同于国债。完善我国地方债发行制度的现实路径应分两步走,即先完善地方债发行配套制度支持,后确立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 政治经济学 准国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福特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刚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86-291,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型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新的演变趋势。作为具体的生产方式,福特制的基本特征是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消费的对应,而后福特制的特征则是柔性生产与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的对应。与这一生产组织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型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新的演变趋势。作为具体的生产方式,福特制的基本特征是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消费的对应,而后福特制的特征则是柔性生产与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的对应。与这一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相适应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劳资关系、企业和产业政策以及国际关系等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其中,新自由主义、新公司主义和新国家主义及其创新国家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变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特制 后福特制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