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90年代京津沪城市经济发展与外来人口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姚从容 陈卫民 《西北人口》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文通过比较20世纪90年代京津沪城市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规模,得出结论: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虽然天津明显滞后于北京和上海,但近几年天津经济的后发优势逐渐显现;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京沪,但迁移增长率较低,从趋势上看,京沪净迁移率趋... 本文通过比较20世纪90年代京津沪城市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规模,得出结论: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虽然天津明显滞后于北京和上海,但近几年天津经济的后发优势逐渐显现;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京沪,但迁移增长率较低,从趋势上看,京沪净迁移率趋于上升,天津则陷入停滞;在常住人口增长方面,天津显著落后于其他两个城市,年均增长率约为京沪的一半,其主要原因是天津外来人口增加的规模较小、速度较慢,非户籍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此外,京津沪外来人口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职业分布和年龄结构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外来人口 规模 结构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卫民 张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2,共11页
人口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人口发展的高质量,不是单纯的人口高质量。这既对人口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蕴涵了人口发展目标、本质和路径的新思维。按此新思维,人口发展不仅要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 人口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人口发展的高质量,不是单纯的人口高质量。这既对人口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蕴涵了人口发展目标、本质和路径的新思维。按此新思维,人口发展不仅要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评价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着力提高人口禀赋,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维护人口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则要求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和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要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不断完善与人口发展新常态适配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发掘人口禀赋中蕴涵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以人为本 人口机遇 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被引量:28
3
作者 姚从容 李建民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2期80-87,共8页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与世界其他老年人口比例相当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差;与世界其他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并不是最严重。面对潜在的危机和挑战,需要未雨绸缪,也不能过...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与世界其他老年人口比例相当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差;与世界其他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并不是最严重。面对潜在的危机和挑战,需要未雨绸缪,也不能过于悲观。政府对于当下生育率和老龄问题的态度与作为,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老龄危机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乡城人口迁移机制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再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7,51,共6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乡城人口迁移机制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张再生农村至城镇的人口迁移即乡城人口迁移是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必然要求。城镇人日的增长一般是由三种方式引起的:城镇人... 市场经济条件下乡城人口迁移机制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张再生农村至城镇的人口迁移即乡城人口迁移是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必然要求。城镇人日的增长一般是由三种方式引起的:城镇人口自然增长,乡城人口迁移及城乡行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机制与对策 淄博市 乡城 经济条件下 迁移人口 迁移成本 农业劳动生产率 人口城镇化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红利研究的发展——基于文献综述视角 被引量:7
5
作者 原新 刘绘如 《西北人口》 CSSCI 2019年第5期60-68,共9页
文章旨在归纳国内学者对我国人口红利的研究成果,以“本源——衍生——发展”的思路贯穿以往研究。基于人口红利本源概念,围绕存在性、影响机制、实现机制及持续性等问题分析,通过阐述第二人口红利、人力资本红利及广义人口红利等概念,... 文章旨在归纳国内学者对我国人口红利的研究成果,以“本源——衍生——发展”的思路贯穿以往研究。基于人口红利本源概念,围绕存在性、影响机制、实现机制及持续性等问题分析,通过阐述第二人口红利、人力资本红利及广义人口红利等概念,清晰人口红利衍生概念;总结人口红利的发展研究,主要体现在人口红利再认识、结构分析、区域化分析及契机于经济新常态等方面。与此同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可从新时代人口机会转型、人口红利转型量化分析、构建人力资本红利分析框架及深化分析继续收获人口红利的战略和经济改革决策等四点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第二人口红利 人力资本红利 广义人口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人口科学研究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再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50,共5页
20多年来 ,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成就举世瞩目 ,从国际视角看 ,还存在不少问题。中国人口科学研究只有走出传统“人口学”的桎梏 ,走出“唯计划生育研究”的思路 ,真正与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医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相结... 20多年来 ,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成就举世瞩目 ,从国际视角看 ,还存在不少问题。中国人口科学研究只有走出传统“人口学”的桎梏 ,走出“唯计划生育研究”的思路 ,真正与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医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相结合 ,真正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才能获得新的发展。人口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综合化、微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科学 人口科学研究 国际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基于人口经济学的文献研究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姚从容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2,93,共7页
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面对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系统因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条件而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自然的依存度下降,气候变化对人口变动的直接影响越来越... 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面对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系统因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条件而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自然的依存度下降,气候变化对人口变动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弱,而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却愈演愈烈。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城市化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是导致气候变化更为关键的因素。多因素交织叠加,导致人口变动产生的气候效应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人口变动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吉图地区城市最优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海宁 《农业与技术》 2009年第5期15-19,共5页
本文以托达罗二元经济模型以及布坎南俱乐部理论为基础,在我国现有的二元经济体制下,利用贯序博弈对劳动力迁移和城市人口规模控制进行讨论分析。政府先行通过政策法规来控制迁移者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迁移者在既定政策下决定迁移数量... 本文以托达罗二元经济模型以及布坎南俱乐部理论为基础,在我国现有的二元经济体制下,利用贯序博弈对劳动力迁移和城市人口规模控制进行讨论分析。政府先行通过政策法规来控制迁移者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迁移者在既定政策下决定迁移数量,最终得到最优人口规模。文章最后论述了模型对于长吉图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规划、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及人才引进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控制 博弈理论 人才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与空气质量需求——基于2005-2021CGSS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聂倩 庞志 +1 位作者 李建民 胡晓明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200,共19页
本文通过匹配2005—2021年CGSS微观调查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采用生活满意度法对居民环境支付意愿进行测度,分析和预测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社会总环境质量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居民愿意为一单位API、SO_(2)、PM_(10)和NO_(2)浓度下降... 本文通过匹配2005—2021年CGSS微观调查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采用生活满意度法对居民环境支付意愿进行测度,分析和预测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社会总环境质量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居民愿意为一单位API、SO_(2)、PM_(10)和NO_(2)浓度下降的年均环境质量分别支付736.4元、807.7元、639.5元和922.4元。②在年龄效应上,环境支付意愿与年龄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形分布,其峰值出现在50岁~70岁;在出生队列效应上,年轻一代的环境支付意愿要显著强于年老一代。③基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预测结果,年龄效应和出生队列效应将共同驱动社会整体空气质量改善需求显著增强。到2035年,居民针对API、SO_(2)和PM_(10)的边际环境支付意愿将达到人均家庭收入的5.02%、11.54%和6.13%,分别较2015年上升24.9%、24.7%和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空气质量需求 环境支付意愿 生活满意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口数量经济理论到人口质量经济理论的演进——对西方学者关于人口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回顾与评述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向志强 孔令峰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共5页
人口经济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由数量经济理论向质量经济理论的演进过程。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重视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人口数量 人口质量 演进 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来自京津沪三城市的实证结果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建民 王金营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3-17,24,共6页
本研究以“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依据,对1980 ~1997 年期间京津沪三大直辖市人才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旨在对人才资源在各市经济增长诸要素中地位及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 本研究以“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依据,对1980 ~1997 年期间京津沪三大直辖市人才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旨在对人才资源在各市经济增长诸要素中地位及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做出科学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才资源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与大城市发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原新 万能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8-33,共6页
流动人口快速增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以农民工为主的大多数流动人口并没有获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国民待遇",从就业形态来看,是典型... 流动人口快速增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以农民工为主的大多数流动人口并没有获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国民待遇",从就业形态来看,是典型的"非正规"就业,严重阻碍了他们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城市地区尤其是大城市,由于长期的低生育率,在未来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危机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城市的发展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变农民工为市民,相应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农民工 非正规就业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施美程 陈卫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2,共8页
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有利于外向型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限制了服务业比重的提高。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因素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将从过去的抑制作... 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有利于外向型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限制了服务业比重的提高。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因素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将从过去的抑制作用转为促进作用。老龄化将通过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作用机制促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迎来快速上升期。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人口老龄化 服务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压力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通屏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对人口压力进行界定、对传统评价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把人口与无形资源的状况纳入评价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成人识字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及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等项指标,构建了衡量... 在对人口压力进行界定、对传统评价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把人口与无形资源的状况纳入评价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成人识字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及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等项指标,构建了衡量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探讨了定量研究人口压力的方法、步骤,并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压力进行了赋值与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压力 人口压力总指数 定量方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经济与生育研究在理论上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竞能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13,共5页
家庭经济与生育的关系是生育经济学,也是微观人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80年代以来,它日益受到中国人口学者的重视,家庭经济状况特别是家庭收入水平与生活方式,已被看作是家庭生育行为和孩子生产抉择的决定因素之一。随着人口研究国际学术... 家庭经济与生育的关系是生育经济学,也是微观人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80年代以来,它日益受到中国人口学者的重视,家庭经济状况特别是家庭收入水平与生活方式,已被看作是家庭生育行为和孩子生产抉择的决定因素之一。随着人口研究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加强,许多西方人口经济学说逐渐被用于解释中国现实存在的人口问题,尤其是生育问题。在家庭经济和生育方面,经常被提到的西方人口经济学观点主要有:哈维·莱宾斯坦(H.Leibens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经济 家庭生育行为 应当注意 政策机制 孩子数量 传统社会 生育率 小家庭 育研究 中国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的转变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建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4,共10页
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快速转变之后,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由于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序结构,人口经济关系兼具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特征。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刘易斯拐点"的显现、人口红利... 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快速转变之后,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由于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序结构,人口经济关系兼具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特征。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刘易斯拐点"的显现、人口红利的过早终结等增加了经济减速的风险。从更长远的时期看,我国将迎来人口减少、老年抚养比大幅提高的局面,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人口形态,在这样的人口形态中如何避免陷入长期停滞,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对于我国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经济 抚养比 劳动力供给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制度经济学看中国的人口转变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军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3,27,共5页
制度经济学指出 ,当个人行为产生负外部性时 ,需要政府制订制度 ,使社会成本内部化 ,实现集体理论 ,但是 ,制度必须符合个人理性且必须内部化 ,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中国的人口转变是在政府干预下进行的 ,所以 ,判断中国的人口转变是否完... 制度经济学指出 ,当个人行为产生负外部性时 ,需要政府制订制度 ,使社会成本内部化 ,实现集体理论 ,但是 ,制度必须符合个人理性且必须内部化 ,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中国的人口转变是在政府干预下进行的 ,所以 ,判断中国的人口转变是否完成 ,必须考察在人口中是否完成了生育文化和生育观念的变革。笔者认为 ,我国的人口转变尚未完成 ,因为生育率稳定在低水平的内在机制尚未形成 ,只有在生育主体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达到稳定低生育水平 ,才能说完成了人口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 人口转变 中国 政府干预 生育文化 生育观念 生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与经济:从历史到现实的认识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孔令锋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14,,共8页
人口与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 ,也是人口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对自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建立以来的有代表性的人口经济理论进行了回顾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 :马尔萨斯人口论与悲观主义人口经济理论 ;长期停滞论和乐观... 人口与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 ,也是人口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对自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建立以来的有代表性的人口经济理论进行了回顾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 :马尔萨斯人口论与悲观主义人口经济理论 ;长期停滞论和乐观主义人口经济理论 ;低水平均衡陷井论和临界最小努力命题 ;适度人口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以及人力资本论与新增长理论。在此基础上 ,对人口经济理论演进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研究内容与不同时代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紧密相关 ;研究领域日益宽泛 ;研究视野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范围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进步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人口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城市化与全球变暖——基于气候变化与人口变动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9
作者 姚从容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92,共5页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其总体效应是引起气候变暖。工业化时代,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而且更取决于人口的社会变动。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一种乘数效应,包括人口规模...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其总体效应是引起气候变暖。工业化时代,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而且更取决于人口的社会变动。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一种乘数效应,包括人口规模增加产生的气候效应、人口空间集聚产生的气候效应、人口生产方式变化导致的气候效应、人口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气候效应。与人口规模、结构相比,人口空间分布和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人口城市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人口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团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姚从容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1期35-39,共5页
经济和社会领域频繁出现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使人们开始反思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社团等草根组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逐渐意识到“结团成社”的力量,发现个人不仅可以利用集体的行动来维护共同利益,而且个人的努力也不再... 经济和社会领域频繁出现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使人们开始反思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社团等草根组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逐渐意识到“结团成社”的力量,发现个人不仅可以利用集体的行动来维护共同利益,而且个人的努力也不再微不足道,人人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经济市场化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为个人充分发挥其潜力捉供了更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部门 非营利组织 社团 产生 发展 经济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