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税收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那艺 贺京同 付婷婷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9-159,共21页
在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高直接税比重已成为调整现行税收结构的重要方向。据此,本文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以生命周期跨期选择模型为基本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不同税收结构对居民消费路径与福利水平的影响。实验... 在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高直接税比重已成为调整现行税收结构的重要方向。据此,本文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以生命周期跨期选择模型为基本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不同税收结构对居民消费路径与福利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税收结构中的直接税比重与居民福利水平存在一种类似于倒U型的关系,即较低的直接税比重与较高的直接税比重都会损害居民的长期福利,而当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重相接近时,居民可获得较高福利水平,且这一实验结论未随被试者的学习效应而发生改变。其政策启示是,尽管我国当前的直接税比重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偏低,但在优化税收结构的过程中应把握好直接税比重的提升力度,确保直接税与间接税在整体上维持相对接近的比例范围,从而实现居民福利水平的稳定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结构 直接税 间接税 居民福利 实验宏观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荆克迪 王永兴 +1 位作者 刘宜卓 龙禹玺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60,共11页
本文聚焦于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探寻我国国家治理实践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依据,同时对其他经济学思想进行批判和借鉴。文中对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批判,论证了必须... 本文聚焦于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探寻我国国家治理实践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依据,同时对其他经济学思想进行批判和借鉴。文中对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批判,论证了必须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立足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符合我国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历史传承所需要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全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宏观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乾 李修彪 李竞博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32,共8页
人口年龄结构和老龄化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老龄化水平的加深,研究老龄化对中国创新的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文章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微观行业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方法实证研... 人口年龄结构和老龄化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老龄化水平的加深,研究老龄化对中国创新的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文章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微观行业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老龄化对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老龄化与创新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形关系,随着我国老龄化水平的加深,老龄化将对我国创新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老龄化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明显超过对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创新 倒U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经济停滞理论研究的三次高潮 被引量:2
4
作者 蒋雅文 杨苹苹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9,共17页
经济停滞理论研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范畴,资本主义经济停滞的种种表现往往都表示着资本主义严重经济危机的存在,因此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同样构成对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探究。20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停滞理论研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范畴,资本主义经济停滞的种种表现往往都表示着资本主义严重经济危机的存在,因此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同样构成对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探究。20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严重的经济危机,先后涌现出经济停滞理论研究的三次高潮。第一次研究高潮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主流经济学家从消费与投资角度展开对停滞问题的讨论,而左派学者则从垄断资本主义性质角度认识停滞问题。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时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从供需关系和货币供应量视角认识停滞问题,而左派学者则开启了从“消费不足”视角来解释经济停滞。第三次高潮出现在2008年以来的“大衰退”时期,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停滞的社会因素,而左翼学者则着重探讨了金融化趋向和制度性因素对经济停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停滞 大萧条 滞胀 大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54
5
作者 李双建 李俊青 张云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102,共22页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尝试将社会信任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理论上研究了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接着,通过网路爬虫数据采集技术手工收...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尝试将社会信任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理论上研究了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接着,通过网路爬虫数据采集技术手工收集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并以此刻画企业创新,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并且该结论得到各种稳健性检验结果的支持。进一步通过细分样本分析,发现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对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非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并无显著影响。此外,本文基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究了社会信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渠道,发现商业信用融资在社会信任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存在社会信任→商业信用融资→企业创新的传导路径。本文认为加强社会信任体系建设,塑造良好的社会信任环境,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激励企业创新,这为相关部门思考如何提升企业创新动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商业信用融资 企业创新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公路、人口城市化和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 被引量:16
6
作者 江鑫 黄乾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83,共22页
俗语有曰"要想富,先修路",但建设乡村公路体系真能实现普遍富裕的目标诉求吗?文章在分工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城vs两村"的三部门城乡分工理论模型,分析认为,乡村公路建设有利于提升整个城乡分工结构体系内的... 俗语有曰"要想富,先修路",但建设乡村公路体系真能实现普遍富裕的目标诉求吗?文章在分工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城vs两村"的三部门城乡分工理论模型,分析认为,乡村公路建设有利于提升整个城乡分工结构体系内的交易效率,能够将落后乡村区域纳入到一个由所属城镇主导的完整城乡分工网络体系中,此时当城市人口规模扩张需求旺盛时,构建完善的乡村公路体系,有利于促进乡村间经济增长差距收敛的同时推动乡村整体以间接效用表示的人均真实收入水平的提高,以此实现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的目标。据此,文章构建了一个统一将农村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效益分配效应囊括在内的计量实证分析框架,通过寻找外生工具变量,并经严谨的稳健性检验,证明了上述理论命题。同时发现,在乡村公路体系建设中,如果忽视人口城市化的协调机制,其建设将导致"富庶之地越富,贫乏之地越贫"之困境,因此,为了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诉求,必须充分重视以完善城镇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特征的人口就近城市化。此外,在对乡村公路等级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二和四级公路建设对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前者强于后者,但三级公路则扩大了局部乡村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上述研究,有利于指导政府在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兼顾人口就近城市化的协调作用,以此高效推进实现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路 城市化 包容性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不平等会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吗?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广肃 李沙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1,53,共12页
社会信任是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维度,然而随着消费不平等的扩大,社会信任水平可能受到显著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的数据,研究了消费差距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发现县级层面消费差距的扩大可以显著降低中国居民的信任水... 社会信任是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维度,然而随着消费不平等的扩大,社会信任水平可能受到显著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的数据,研究了消费差距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发现县级层面消费差距的扩大可以显著降低中国居民的信任水平,消费基尼系数每上升0.1,社会信任水平下降2.11个百分点。即使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稳健存在。通过对不同消费差距指标研究,本文发现中下部的消费差距的扩大对信任的负面作用最大。分样本的进一步讨论表明,拥有较低的消费、教育、健康水平以及农村居民的社会信任程度受消费差距的负面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差距 社会信任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性负担与国有企业杠杆率:预算软约束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3
8
作者 倪志良 高正斌 张开志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2-114,共13页
国有企业去杠杆是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重要抓手。分析国有企业杠杆率“居高难下”现象的成因与机理,是国有企业去杠杆的关键。以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基于预算软约束的中介效应视角研究了政策性... 国有企业去杠杆是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重要抓手。分析国有企业杠杆率“居高难下”现象的成因与机理,是国有企业去杠杆的关键。以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基于预算软约束的中介效应视角研究了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杠杆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性负担每增加1个标准差,国有企业杠杆率上升0.03个标准差;(2)政策性负担向国有企业杠杆率传导过程中,预算软约束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3)预算软约束的中介效应在不同规模、不同经济区域国有企业间存在差异。有关政策建议是适度减轻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提高国有企业自生能力;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消除资金使用成本扭曲;加快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策性负担 预算软约束 杠杆率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税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郭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7,共12页
本文以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税负水平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为A的结果起到了减轻企业整体税负的效果,其主... 本文以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税负水平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为A的结果起到了减轻企业整体税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所得税税负,对流转税税负和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并不明显。异质性检验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政策对A级企业“减税”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联合“惩戒激励”双重阶段、重点产业、非国有企业以及税收征管力度大的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影响机制方面,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为A通过增加企业纳税遵从,促进“应收尽收”,同时给予足够的税收和融资等政策优惠,促进“应享尽享”,在二者共同作用下,降低了企业整体税负。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税收征管和企业税负的相关研究,也为推动减税降费,实施精准有效的征管方案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税信用评级 税负水平 税收征管 税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保障提升了居民主观幸福感吗 被引量:14
10
作者 倪志良 李琦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40,67,共11页
养老保障公共转移支付和家庭内部代际支持具有系统互补性,提高民生福祉和个体幸福是宏观调控和微观主体的共同目标。从养老保障政策的外溢性切入,将研究视角推进到养老保障对家庭内部代际支持的作用,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养老保障公共转移支付和家庭内部代际支持具有系统互补性,提高民生福祉和个体幸福是宏观调控和微观主体的共同目标。从养老保障政策的外溢性切入,将研究视角推进到养老保障对家庭内部代际支持的作用,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面板数据,从参与式养老保障和领取式养老保障类型探究养老保障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障的参与和领取显著提升了个体主观幸福感,且因个体异质性该政策效果在城乡、隔代照料方面呈现差异。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和时间代际支持在养老保障幸福效应中存在中介调节机制,代际经济支持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应加强对居民生活水平的感知并兼顾个体异质性,提高制度“人文性”,关注社会保障对家庭代际支持的促进作用,推进“民生倾斜”与“幸福倾斜”的一致性,从“共治老龄化”理念出发,构建养老多元共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障 幸福感 代际支持 中介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转移支付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吗——基于微观参与行为与受益程度的解释 被引量:8
11
作者 倪志良 张开志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共14页
面向家庭和个人的公共转移支付是凸显性较高的公共支出类型,具有改善居民福祉的内在属性。以往文献对公共转移支付的“幸福效应”关注较少,可能低估政策效果。文章基于参与行为与受益程度双重视角,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 面向家庭和个人的公共转移支付是凸显性较高的公共支出类型,具有改善居民福祉的内在属性。以往文献对公共转移支付的“幸福效应”关注较少,可能低估政策效果。文章基于参与行为与受益程度双重视角,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代表性公共转移支付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转移支付整体提升了幸福感,“是否参加公共转移支付项目”的参与行为比“获得公共转移支付数量”的受益程度对幸福感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类型公共转移支付的影响异质性明显,该异质性还表现为城乡、地区等层面的局部政策效果差异。影响机制检验显示,综合社会信任感存在中介调节作用。进一步拓展性分析发现,家庭部门的私人转移支付对公共政策存在正向协同联动效应。公共转移支付制度须兼顾参与行为和受益程度两个维度的幸福感提升,综合考量微观层面的差异化需求、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及家庭部门行为反应所引致的政策溢出效应和系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转移支付 居民幸福感 PSM-DID 参与行为 受益程度 家庭经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基于微观已有企业和新建企业数据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薄文广 崔博博 陈璐琳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57,共21页
本文以288个地级市微观的工业新建企业和已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13)和相关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深入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已有企业和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程度及不同规模等细分数... 本文以288个地级市微观的工业新建企业和已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13)和相关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深入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已有企业和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程度及不同规模等细分数据方面存在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环境规制对已有企业和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中国大多数地级市环境规制强度均低于转折点,且已有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大于新建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和细分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细分结果还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存在着区域、污染程度及规模的异质性特征。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新建企业选址更多发挥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已有企业及中部地区企业选址更多发挥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轻污染企业和大型企业选址发挥促进作用的范围更广,对重污染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选址发挥约束作用的程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企业选址 倒U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与治理机制的转型--基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景宇 张皓月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208,共17页
中国市场治理现代化需要实现从关系型治理向规则型治理的转型。本文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研究社会个体对不同治理机制的选择,并利用义乌小商品市场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不确定性是影响交易者治理机制选择的主要... 中国市场治理现代化需要实现从关系型治理向规则型治理的转型。本文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研究社会个体对不同治理机制的选择,并利用义乌小商品市场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不确定性是影响交易者治理机制选择的主要因素。治理机制转型的实质在于,当不确定性超出了关系型治理有效规约的区间时,新的治理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从而使有效规约的区间范围在整体上不断扩大。研究认为,不能把治理机制的转型看作是规则型治理对其他治理机制的完全替代,当规则型治理的质量不高时,私人外部治理的规约范围要大于规则型治理。中国市场治理的优化需要综合发挥多种治理机制的作用,从而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关系型治理 规则型治理 私人外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产融结合的脆弱性探析--以金城银行投资天字号企业为例
14
作者 李健英 李娟 赵津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5-152,F0003,共9页
抗战前国内银企关系始终若即若离,但在抗战特殊的环境下,内迁企业的资金困难和后方银行的投资需求构成有力的资金供需组合,产融结合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金城银行与天字号企业的合作就是其中的典型范例。产融携手后,银行与企业原先... 抗战前国内银企关系始终若即若离,但在抗战特殊的环境下,内迁企业的资金困难和后方银行的投资需求构成有力的资金供需组合,产融结合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金城银行与天字号企业的合作就是其中的典型范例。产融携手后,银行与企业原先管理团队的矛盾让人始料未及。银行与企业创办人对经营权的争夺,企业生产热情与银行投机阴谋的冲突,甚至政治立场的不同,在战时都成为原则性的问题。资金供需的合拍引发了银企合作的幻想,双方长期目标的不同打破了"合作愉快"的脆弱表象。种种矛盾最终导致银企合作分崩离析,折射出战时特殊环境对企业决策的误导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融结合 金城银行 天字号企业 吴蕴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与共同富裕:基于超边际分工理论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江鑫 黄乾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85,共22页
本文基于超边际分工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包括两种粮食产品、一种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在内的四部门三区域的城乡分工理论模型,探讨了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及其影响机理。超边际一般均衡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公路体... 本文基于超边际分工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包括两种粮食产品、一种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在内的四部门三区域的城乡分工理论模型,探讨了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及其影响机理。超边际一般均衡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有利于将更广大的农村区域融入由城市带动的城乡既有局部分工结构体系内,这能在推动城乡经济增长一体化的同时,提高城乡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城乡公路网络体系差距缩小以及局部分工结构内中间品和自产自销粮食品的固定学习费用越高,分工结构跳跃的交易效率“门槛”值就越低,越有利于由分工来降低固定学习费用的负面影响。此外,针对内在影响机理,本文发现,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带来的交易效率提升,有利于促进平均劳动生产率、部门劳动力需求以及产品市场范围发生正向变化,这均有利于将更广大农村区域纳入到由城市带动的城乡既有局部分工结构体系内,以此形成完全分工的城乡一体化结构体系。本文从分工角度出发,为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有利于指导乡村振兴和农村扶贫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公路 网络化 共同富裕 劳动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仅仅是“政策”之争吗?--方法论视角下“产业政策之争”再回顾
16
作者 葛浩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29,共9页
虽然张维迎和林毅夫的"产业政策之争"热潮已经过去,但是反思这次争论本身,会发现问题本身并未得到解决。本文在梳理双方四个回合辩论的基础上,认为双方在现象层面的"政策"之争,根源在于所持方法论的不同,而这种方... 虽然张维迎和林毅夫的"产业政策之争"热潮已经过去,但是反思这次争论本身,会发现问题本身并未得到解决。本文在梳理双方四个回合辩论的基础上,认为双方在现象层面的"政策"之争,根源在于所持方法论的不同,而这种方法论上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归纳法和演绎法、经验主义和先验主义、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等多个方面。在剖析了双方辩论中各自所体现出的方法论和论证逻辑之后,本文对张维迎的演绎论证命题提出了进一步的反击,并通过将证伪主义的"试错法"置换到林毅夫的命题上,为产业政策的合理性提供了逻辑上的支撑。最后,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和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比较,阐述了新结构经济学GIFF框架对于指导产业政策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之争 方法论 奥地利学派 新结构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