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体制健全与能力提升 被引量:7
1
作者 关信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3,共9页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专业社会工作体系,在服务群众和缓解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着体制不顺、能力不强的问题。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以及党委社会工作部体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专业社会工作体系,在服务群众和缓解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着体制不顺、能力不强的问题。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以及党委社会工作部体制的建立,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健全体制和提升能力的要求。为此,应该从加强党的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坚持专业化方向、扩展服务内容和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体制健全 能力提升 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爱德与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医务社会工作——兼谈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端与早期发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赖志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8-28,50,共12页
医务社会工作伴随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兴建北平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由美国传入中国。浦爱德特殊的成长经历、跨文化立场以及在麻省综合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学习经历,形成了其以个案工作方法为主,以病人为中心与运用传统和现代资源,共... 医务社会工作伴随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兴建北平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由美国传入中国。浦爱德特殊的成长经历、跨文化立场以及在麻省综合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学习经历,形成了其以个案工作方法为主,以病人为中心与运用传统和现代资源,共同解决病人的社会问题的医务社会工作理念。在浦爱德的领导下,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建制化运行,输送出中国首批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人员和教研人员,对医务社会工作中国化进行了探索,为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早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限于医务社会工作教育滞后和二十世纪上半叶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国早期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不足,发展停滞不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爱德 北平协和医院 社会服务部 医务社会工作 发端 早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中的“赋权陷阱”:识别与行动策略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帆 吴佩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0,共11页
赋权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社会工作的认识论基础和实践框架,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广泛使用。然而,由于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局限和现实条件约束,导致赋权实践出现低效、无效甚至去权的情况,经常落入"赋权陷阱"。研究提出CRE模型,... 赋权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社会工作的认识论基础和实践框架,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广泛使用。然而,由于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局限和现实条件约束,导致赋权实践出现低效、无效甚至去权的情况,经常落入"赋权陷阱"。研究提出CRE模型,即"情境—关系—体验"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对H社区为老服务个案为期3个月的观察,对如何识别赋权陷阱和相应的行动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旨在构建一个解释性框架,提升社会工作者赋权实践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赋权 赋权陷阱 CR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需要、内容及主要领域 被引量:33
4
作者 关信平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4期91-99,共9页
在近年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农民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不仅是深化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动力。但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在近年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农民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不仅是深化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动力。但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专业如何介入农民工服务方面还存在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难题。本文依据具体的经验调查,分析了当前农民工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需要状况,当前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服务农民工的主要内容,以及加强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农民工 社会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元素的解析与嵌入:对社会工作理论的适应性和本土化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帆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8-22,共5页
主要源自美国和英国的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嵌入了理论形成的社会情景、文化结构、制度环境和历史背景等社会现实要素,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情境与现实需求有解释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本研究基于本土化的修正路径与构建路径,通过文献研究,对... 主要源自美国和英国的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嵌入了理论形成的社会情景、文化结构、制度环境和历史背景等社会现实要素,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情境与现实需求有解释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本研究基于本土化的修正路径与构建路径,通过文献研究,对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社会工作理论适应性思考的三个关键性步骤:一是深入解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产生的现实情境,二是准确嵌入中国的现实情境,三是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境和社会工作实践构建本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论 本土化 适应性 嵌入 解析 社会工作实践 中国情境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社会工作评估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钟林 吴伟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5-27,共3页
评估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基础性步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助人活动的最终成效。本文对国外社会工作评估的基本要点、理论取向与实施模式作了较为系统的剖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评估实施模式在教育、实务和理论三个领域上的桥梁性作用。
关键词 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评估 理论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职业风险:社会工作中的自我同情与自我关怀 被引量:9
7
作者 郭锦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42,共15页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服务过程的情感性,社会工作者较其他职业群体面临着更突出的倦怠、同情疲劳、继发性和替代性创伤等风险,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是两种有效的个体能力,分别从心理和行动上激发从业者进...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服务过程的情感性,社会工作者较其他职业群体面临着更突出的倦怠、同情疲劳、继发性和替代性创伤等风险,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是两种有效的个体能力,分别从心理和行动上激发从业者进行自我保护,但二者在当今中国职业情境中存在概念混淆使用的情况,同时缺乏研究和实践层面的关注。基于对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概念缘起和发展的追溯,结合二者在社会工作视野中所呈现的共通之处、相互关系和应用性差异,提出干预自我同情的心理过程和提供自我关怀的具体实践两条应对社会工作职业风险的干预路径。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作为个体能力,其可习得性指明社会工作教育应纳入情感维度并建构具有关怀取向的教育体系,建议通过显性课程设置和隐性环境营造双重途径加以实现,以应对职业风险,促进社会工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职业化 自我同情 自我关怀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医患纠纷: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双刃剑” 被引量:7
8
作者 苑晓美 赖志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8-162,共5页
医务社会工作对其功能有自身的专业定位,而政府则将其功能定位为介入医患纠纷。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纠纷可以发挥预防纠纷发生、降低冲突烈度与弥合医患裂痕的作用,是医务社会工作获得政府和社会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承认以获取快速发展的... 医务社会工作对其功能有自身的专业定位,而政府则将其功能定位为介入医患纠纷。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纠纷可以发挥预防纠纷发生、降低冲突烈度与弥合医患裂痕的作用,是医务社会工作获得政府和社会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承认以获取快速发展的现实捷径。但介入医患纠纷将使医务社会工作者陷入角色冲突与伦理困境而丧失专业自信,同时因在现有医疗卫生体制下作用有限而丧失自我承认,从而阻碍医务社会工作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者 医患纠纷 促进 阻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回顾与省思——兼论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 被引量:7
9
作者 尹新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25,共14页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后发展国家学科发展的必经阶段,对其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社会工作学者对本土化的涵义及意义存在多种观点与争论,加大了本土化概念与意义的模糊性和流变性。同时,社会工作学科后...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后发展国家学科发展的必经阶段,对其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社会工作学者对本土化的涵义及意义存在多种观点与争论,加大了本土化概念与意义的模糊性和流变性。同时,社会工作学科后发展国家社会工作本土化模式和路径的探索体现了不同国家的国情和传统。对他们而言,源生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价值伦理如何与本土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助人体系相契合,发展具有文化相关性的社会工作实践和教育模式成为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的重要议题。在此期间,随着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扩展、服务人群的扩大化,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也由社会工作学科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工作学界普遍关注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本土化 土生化 文化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情境合法性获得的实践逻辑与机制分析——以C社工站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先令 王思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68,124,共17页
探讨社会工作的合法性要打破横向不同维度分类的桎梏,要建立起区分总体社会和具体社会的纵向分类框架。本文将社会工作合法性区分为总体合法性和情境合法性,重点讨论后者的相关议题,并搭建起“正当性—有效性—关系性”的分析框架。文... 探讨社会工作的合法性要打破横向不同维度分类的桎梏,要建立起区分总体社会和具体社会的纵向分类框架。本文将社会工作合法性区分为总体合法性和情境合法性,重点讨论后者的相关议题,并搭建起“正当性—有效性—关系性”的分析框架。文章描述了C社工站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对象和基层政府面前角色转换过程中,获得情境合法性的实践案例。基于该案例,文章分析得出社会工作获得情境合法性的实践逻辑为“对象化角色建构”,具体表现为“分类分步、成效凸显”的路径。研究发现,情境合法性获得的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外部机制是在“向上负责”的官僚体制下,将国家专业制度建设赋予的总体合法性转化为进入实践场域的正当性;内部机制是社会工作实践行动凸显出的有效性,及其彰显出符合社会共同价值观的专业价值理念;隐性机制是建立起与合法性赋予主体的人际信任关系和专业信任关系产生了对服务有效性的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情境合法性 服务成效 对象化角色建构 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从思辨哲理到折衷方法——兼论“存在—整合”的评估框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锦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74,共16页
存在主义作为社会工作哲理基础之一,在社会工作的教科书中常有一席之地,但在推动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作用甚微。实际上,源于思辨哲理的存在主义提供了一种联系自由与责任、苦难与意义的积极视角,延展了社会工作的世界观。本... 存在主义作为社会工作哲理基础之一,在社会工作的教科书中常有一席之地,但在推动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作用甚微。实际上,源于思辨哲理的存在主义提供了一种联系自由与责任、苦难与意义的积极视角,延展了社会工作的世界观。本文通过追溯存在主义哲学集大成者萨特和海德格尔的核心思想,以及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先驱克里尔的理论观点,揭示存在主义提供的价值指引、行动逻辑及其与社会工作相融合发展出的一种折衷方法。本文认为,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与服务对象保持真实且自由的关系,在积极对话的基础上不断向服务对象提供被他们认知所固化、痛苦所掩盖的现实。折衷方法表现为理论融合和维度平行整合的倾向,并形成了一种应用于老年群体的整合性评估框架。该方法存在的实务困境值得进一步探讨,但在帮助社会工作者审视自身、诠释意义和理解服务对象人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应被正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社会工作 折衷主义 自由 意义 关系 评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重大转型及其对中国社会政策的启示 被引量:51
12
作者 张伟兵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5,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预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怎样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1)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社会政策 全球化 社会风险 社会投资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社会政策建构和发展的若干理论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关信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5,共8页
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社会政策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条件。在新时期中,面对新的社会条件,要求我国社会政策有新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新的制度建构和运行机制,以及新的管理思路。为此,本文在分析新... 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社会政策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条件。在新时期中,面对新的社会条件,要求我国社会政策有新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新的制度建构和运行机制,以及新的管理思路。为此,本文在分析新时期我国社会政策新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新时期社会政策的政府责任及社会参与、社会政策的价值基础、制度建构、运行机制,以及社会政策的法制化和管理体制建构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政策的"新福利国家"理论要点,讨论了社会公平价值基础的意义,提出并分析了建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条件下社会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模式,最后提出了我国社会政策制度建构的一些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新时期 “新福利国家”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 被引量:20
14
作者 彭华民 宋祥秀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8-153,共16页
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的背景下,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超越构想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首先解构了后传统社会,由此而提出了六个面向社会框架的超越构想;其次,吉登斯将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嵌入到社会框架中,界定了外部风险和... 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的背景下,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超越构想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首先解构了后传统社会,由此而提出了六个面向社会框架的超越构想;其次,吉登斯将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嵌入到社会框架中,界定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由此而提出了消极福利转化到积极福利的超越构想。借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本文反思中国社会政策,提出了中国社会政策的新社会框架,即责任提倡、多元部门发展、社会政策议题对话等,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模式转化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 积极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关信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2,共5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三个重要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应对性改革阶段;从80年代后期到20世纪末的制度转型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的发展阶段。文章分析了各个阶段的背景、主要行动和特点,勾画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三个重要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应对性改革阶段;从80年代后期到20世纪末的制度转型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的发展阶段。文章分析了各个阶段的背景、主要行动和特点,勾画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策应对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而逐步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政策面临的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改革开放 制度转型 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内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保障覆盖——欧盟的经验 被引量:14
16
作者 关信平 吴伟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0-63,44,共5页
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议题,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影响。为了应对共同体范围内劳动力转移就业所带来的社会保障缺失问题,欧盟建立了欧盟公民资格制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渐进覆盖、参保期累计、比例分担等政策原则... 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议题,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影响。为了应对共同体范围内劳动力转移就业所带来的社会保障缺失问题,欧盟建立了欧盟公民资格制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渐进覆盖、参保期累计、比例分担等政策原则,给转移就业的成员国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就业 欧盟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资源禀赋结构中的女性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吴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9,共8页
研究从相对资源禀赋性别结构的视角,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构建了衡量女性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的平等指标体系,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对家庭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配偶相比较... 研究从相对资源禀赋性别结构的视角,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构建了衡量女性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的平等指标体系,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对家庭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配偶相比较,已婚妇女自身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职业发展状况的提高都有利于女性家庭地位的改善和平等感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禀赋 女性社会地位 女性家庭地位 性别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站分离”实践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被引量:35
18
作者 王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6,共6页
"居站分离"意在通过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减负,培育社区自治力。在制度变迁实践中,"居站分离"却出现了两个走向:社区工作站行政工具化和居委会边缘化;以及社区工作站准市场化。形塑"居站分离"实践走向的力... "居站分离"意在通过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减负,培育社区自治力。在制度变迁实践中,"居站分离"却出现了两个走向:社区工作站行政工具化和居委会边缘化;以及社区工作站准市场化。形塑"居站分离"实践走向的力量是基层社区参与者之间的主体互动。"居站分离"在实践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城市基层社区行政化垂直整合所产生的"体制障碍",而如何协调基层社区中两种居民自治组织的利益关系却成为一个全新的议题。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点不在于社会自治能力的行政培育,而在于基层社区行政管理政治体制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层社会 居站分离 居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前我国转变社会发展方式 被引量:11
19
作者 关信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34,共8页
在最近十来年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社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逐渐提高,但社会发展不仅仅需要有足够的投入水平,而还需要有适合国情的发展方式。我国过去社会发展缓慢,不仅仅是因为对社会发展的投入不够,而且还因为社会发展方式... 在最近十来年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社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逐渐提高,但社会发展不仅仅需要有足够的投入水平,而还需要有适合国情的发展方式。我国过去社会发展缓慢,不仅仅是因为对社会发展的投入不够,而且还因为社会发展方式中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在提高投入的前提下,还需要转变社会发展的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样,我国转变社会发展方式也会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行动体系,它要求决策者、研究者和全社会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都行动起来。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含义和意义;在对我国传统社会发展方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以及在社会发展的理念、体制、资源分配、运行机制等方面转变方式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转变社会发展方式 体制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分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层社会秩序建构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2,共3页
单位制解体后,在利益分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中,"控制"命题已经逐渐让位于"利益整合"命题。代表"国家"的制度化行政管理网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利益分化,这使基层社区权责型参与者之... 单位制解体后,在利益分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中,"控制"命题已经逐渐让位于"利益整合"命题。代表"国家"的制度化行政管理网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利益分化,这使基层社区权责型参与者之间产生了行动不一致。代表"社会"的居民或居民自治组织也并非是完全团结的,相互间的利益冲突常使"社区自治"陷入需要权责型参与者重新介入才能达成的尴尬境地。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秩序建构中的"悖论事实"要求我们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与理论都必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分化 城市社会管理 基层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