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治理的社会创新: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荟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社会创新在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由于人口新国情与治理现代化之间的限度,中国人口治理的社会创新始终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治理的创新...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探讨社会创新在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由于人口新国情与治理现代化之间的限度,中国人口治理的社会创新始终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治理的创新实践从工具主义导向的偶发性举措创新,到市场驱动下的政策形式创新,再到风险叠加背景下的工具理性创新,最终发展至人口国情下的实质性社会创新。通过构建一个涵盖“横向协调、纵向协同、长远规划”的三维模型,重新建立健全人口发展支撑和服务体系的理论解释框架。该框架的主旨内涵是国家治理的社会创新,要求从整体视角审视人口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国家战略转向为社会行动。即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在未来实践中,将进一步拓展为“发展性—社会包容”“普惠性—社会投资”“基础性—社会动员”“兜底性—社会保护”的治理现代化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 国家治理 社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政策变革:一个认知社会学分析框架的提出
2
作者 柳静虹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9,共16页
变革是政策研究的一个经典议题。本文尝试在认知社会学视域下发展一种解释社会政策变革的认知分析方法,探究变革背后政策的认知过程,明晰政策变革的内在逻辑。长期以来,政策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变革的外生解释,倾向政策的内稳态假设,对变... 变革是政策研究的一个经典议题。本文尝试在认知社会学视域下发展一种解释社会政策变革的认知分析方法,探究变革背后政策的认知过程,明晰政策变革的内在逻辑。长期以来,政策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变革的外生解释,倾向政策的内稳态假设,对变革的内生性根源的思考相对受限。认知社会学为解释政策的变革提供了一个前沿“解题”思路:政策变革基于众多缘由,但变革必然通过政策的认知调整来实现。基于此,本文发展了聚焦政策认知过程的认知分析框架,从理论立场、基本假设和分析要素三方面进行具体的理论提出。政策认知分析框架为政策变革研究提供了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其边际贡献在于将政策变革理论拓展为一种聚焦社会制度反身性的社会理论,阐明社会政策作为社会的认知系统及其对现实赋意的多极建构,揭示了政策变革伴随的政策认知过程动态。本文对政策认知过程的关注,也为理解政策变革与其思想、话语转变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个衔接的理论观点,为发展政策的强认知分析方法提供了一个讨论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革 社会政策 认知分析 认知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政策公平性的理论思考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关信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0,共8页
维护和提高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是社会政策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需要通过社会政策助力共同富裕,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政策的公平性。这是一个既重要又复杂的任务。其重要性体现在公平性是由社会政策... 维护和提高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是社会政策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需要通过社会政策助力共同富裕,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政策的公平性。这是一个既重要又复杂的任务。其重要性体现在公平性是由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公共资源的性质、人民群众的诉求等方面决定的,并且在社会政策水平提升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新要求下公平性显得更加重要。其复杂性则体现在公众对公平性理解的差异、主体责任的复杂、运行机制的多样、社会政策目标与功能泛化以及社会政策公平性标准的复杂等方面。在过去20多年里我国社会政策的公平性有了较大提升,但目前在公共资金支出、服务提供水平和待遇获得水平等方面的均衡性仍存在不足。其原因既包括历史遗留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客观原因,也有对公平性重视不够等主观原因。对此,首先要确定提高社会政策公平性的基本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社会政策的主体责任和资源供给体制,努力缩小社会政策的城乡差异与地区差异,重点加强和提升基础性民生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政策体系整合,通过社会政策各个领域的具体行动去积极提升社会政策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公平性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家庭中祖辈权威资源与代际共育关系 兼论双系有别的复杂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佳 杜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78,共25页
祖辈作为代际共育主体之一,在日常互动中对共育关系进行塑造,但其中的具体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讨论。本文基于祖辈权威资源视角,检验了经济、伦理和心理层面的权威资源对代际共育关系的影响,并尝试探究不同代际共育组合对这些影响的调节作... 祖辈作为代际共育主体之一,在日常互动中对共育关系进行塑造,但其中的具体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讨论。本文基于祖辈权威资源视角,检验了经济、伦理和心理层面的权威资源对代际共育关系的影响,并尝试探究不同代际共育组合对这些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祖辈对父辈的心理控制对代际共育关系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消极影响。相较于心理层面,经济和伦理层面的祖辈权威资源仅对代际共育关系中的特定维度产生积极影响。相较于婆媳共育组合,母女共育组合的代际共育关系大体上更为积极。在不同的共育组合中,祖辈权威资源对代际共育关系的影响存在差异,并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为了增进代际共育关系中的合作与亲密程度,祖辈需要拓展更具文化包容性的权威资源,并与父辈一同围绕文化传统和个体化生活方式进行协商与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共育关系 权威资源 心理控制 孝道伦理 代际共育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