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柽麦蛾属支序生物地理学研究(鳞翅目:麦蛾科)
1
作者 李志强 李后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7-261,共15页
基于对世界柽麦蛾属昆虫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的形态学研究, 选择了66个性状演变系列, 通过PAUP*4b10软件对柽麦蛾属51种昆虫进行了支序系统学分析。分析结果认为 heluanensis 种团并不是一个单系群, 柽麦蛾属被重新作了7个种团的划分。... 基于对世界柽麦蛾属昆虫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的形态学研究, 选择了66个性状演变系列, 通过PAUP*4b10软件对柽麦蛾属51种昆虫进行了支序系统学分析。分析结果认为 heluanensis 种团并不是一个单系群, 柽麦蛾属被重新作了7个种团的划分。在支序系统学分析的基础上, 柽麦蛾属昆虫的14个地理分布区域等级关系被重建, 显示出古地中海地区复杂的历史, 同时说明在该属分布格局中扩散事件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麦蛾科 柽麦蛾属 支序系统学 支序生物地理学 种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MTXO细胞的离体培养和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金生 刘安西 +4 位作者 陈家童 贺秉军 王秀玲 郭世宜 王亦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4-379,407-408,共6页
对河蟹眼柄神经分泌细胞的细胞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河蟹眼柄视神经节终髓X器官 (MTXO)细胞原代培养的实用方法。MTXO神经分泌细胞在添加了谷氨酰胺和常量抗菌素的 L-15培养基中表现出快速的再生生长,细胞生长可保持3... 对河蟹眼柄神经分泌细胞的细胞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河蟹眼柄视神经节终髓X器官 (MTXO)细胞原代培养的实用方法。MTXO神经分泌细胞在添加了谷氨酰胺和常量抗菌素的 L-15培养基中表现出快速的再生生长,细胞生长可保持3—5d,维持存活约18d。在pH6.8- 7.8、温度 20℃-28℃及渗透压 950-1100mOsm条件下,均能存活和生长,但在无 Ca2+或添 加 Ca2+通道阻断剂 CdCl2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依据大小、形态、分布和超微结构特征及体外 生长方式区分出A、B、C三种不同类型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MTXO 神经内分泌 超微结构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氰菊酯异构体对黑胸大蠊神经钠钾通道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安西 宁黔冀 +2 位作者 陈叙龙 黄润秋 陈守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6,共6页
用电生理油间隙、单纤维、电压钳位技术研究了氯氰菊酯顺、反异构体对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ginosa(serville)]中枢神经大轴突钠通道的调节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反式异构体与钾通道的作用关系。结果证明:1.2×10^(-3)mol/L顺式异构... 用电生理油间隙、单纤维、电压钳位技术研究了氯氰菊酯顺、反异构体对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ginosa(serville)]中枢神经大轴突钠通道的调节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反式异构体与钾通道的作用关系。结果证明:1.2×10^(-3)mol/L顺式异构体作用于钠通道,先使其开放,然后抑制。2.出现钠尾电流,表明有更多数量的钠通道处于开放状态。3.5.4×10^(-4)mol/L反式异构体可阻滞迟缓钾通道并降低钾电流I_K的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胸大蠊 氯氰菊酯 钠通道 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在果蝇幼虫外周神经系统的协同毒理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贤进 杜正文 +2 位作者 王荫长 尤子平 赵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运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研究了甲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幼虫神经-肌肉突触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的影响。用甲醚菊酯(1.49×10-8mol/L)处理后引起果蝇E... 本文运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研究了甲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幼虫神经-肌肉突触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的影响。用甲醚菊酯(1.49×10-8mol/L)处理后引起果蝇EJPs的自发释放增加和刺激后的重复后自发释放。而用溴氰菊酯(1.0×10-8mol/L)处理的则无明显影响。这显示甲醚菊酯对果蝇外周神经本要为Ⅰ型毒理作用。而溴氰菊酯则主要为Ⅱ型作用,甲醚菊酯和溴氰菊酯联合应用后,则产生兼具Ⅰ型和Ⅱ型特征的自发释放或诱发EJPs发放。自发释放或重复后自发释放的频率和幅值随联合处理中甲醚菊脂和溴氰菊酯的配比而变化。这些结果说明甲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果蝇幼虫外周神经的毒理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醚菊酯 溴氰菊酯 果蝇幼虫 外周神经系统 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毛球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红外光谱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谢映平 郑乐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9-333,T001-T002,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koreanus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在低龄期的蜡泌物的形态是长丝状 ,到 3龄和成虫期是由湿蜡凝结成不同大小的颗粒 ,块状和片状。雄虫蜡壳...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koreanus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在低龄期的蜡泌物的形态是长丝状 ,到 3龄和成虫期是由湿蜡凝结成不同大小的颗粒 ,块状和片状。雄虫蜡壳是薄蜡片构成 ,表面呈鱼鳞状凹凸。低龄期若虫蜡泌物的红外光谱特征与雌成虫的十分相似 ,说明二者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相同的 ,雄虫和低龄若虫及雌成虫蜡壳萃取物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型基本一致 ,但在 12 40 7cm- 1 处出现一个中等强度的特征峰 ,这充分说明 3种蜡泌物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和结构一致 ,只是雄虫分泌物与另二者比较具有特征官能团 ,从而 ,利用该吸收峰可以区别出雄虫。此外 ,根据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可以知道该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长链脂肪酸、脂肪醇和一些带芳香环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毛球蚧 蜡泌物 超微形态 化学成分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模尖蛾属研究及二新种记述(鳞翅目:尖蛾科)(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后魂 王淑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研究了中国模尖蛾属MeleonomaMeyrick ,其中记述 2新种 :面模尖蛾M .facialisLietWang ,sp .nov .和软颚模尖蛾M .malacognathaLietWang ,sp .nov .。绘制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 ,给出了中国模尖蛾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 研究了中国模尖蛾属MeleonomaMeyrick ,其中记述 2新种 :面模尖蛾M .facialisLietWang ,sp .nov .和软颚模尖蛾M .malacognathaLietWang ,sp .nov .。绘制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 ,给出了中国模尖蛾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中国 模尘蛾属 新种 鳞翅目 尖蛾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淋巴的免疫反应 被引量:21
7
作者 梁子才 程振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本文报道在注射条件下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5龄幼虫血细胞对侵入物的防卫反应。实验采用的侵入物包括大肠杆菌、苏芸金杆菌、酵母菌、白僵菌和人血细胞。实验表明颗粒细胞对异物有吞噬作用,还可与浆细胞共同形成结节进行防卫... 本文报道在注射条件下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5龄幼虫血细胞对侵入物的防卫反应。实验采用的侵入物包括大肠杆菌、苏芸金杆菌、酵母菌、白僵菌和人血细胞。实验表明颗粒细胞对异物有吞噬作用,还可与浆细胞共同形成结节进行防卫;解剖发现,结节可存在于脂肪体表面。注射异物半小时后;虫体内血细胞总数骤然下降,三种主要血细胞中颗粒细胞近乎消失,而浆细胞和小球细胞的数量则有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幼虫 血淋巴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斑织蛾属分类学研究及四新种记述(鳞翅目 :织蛾科 )(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淑霞 李后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75,共8页
系统研究报道了中国斑织蛾属Ripeacma 11个种 ,其中有 4个新种 :角斑织蛾RipeacmatrigoniaWangetLi,sp .nov .,叉斑织蛾RipeacmabicrurisWangetLi,sp .nov.,疣斑织蛾RipeacmaverruculosaWangetLi,sp .nov .和带斑织蛾Ripeacmalatizo naW... 系统研究报道了中国斑织蛾属Ripeacma 11个种 ,其中有 4个新种 :角斑织蛾RipeacmatrigoniaWangetLi,sp .nov .,叉斑织蛾RipeacmabicrurisWangetLi,sp .nov.,疣斑织蛾RipeacmaverruculosaWangetLi,sp .nov .和带斑织蛾Ripeacmalatizo naWangetLi,sp .nov .。提供了该属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 ,绘制了新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学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织蛾科 斑织蛾属 分类学 新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幼雄穗在离体条件下的分化发育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骁才 张玉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2-47,共6页
玉米幼雄穗(1~1.5厘米)离体培养下有三个发育途径:直接出芽(B),非胚性或无形态发生的愈伤组织(SF)和胚性愈伤组织(E-1).结合有关报道在离体条件下的又一发育途径——发育成熟并产生正常花粉(MN),看来这一雄穗离体培养系统适用于研究植... 玉米幼雄穗(1~1.5厘米)离体培养下有三个发育途径:直接出芽(B),非胚性或无形态发生的愈伤组织(SF)和胚性愈伤组织(E-1).结合有关报道在离体条件下的又一发育途径——发育成熟并产生正常花粉(MN),看来这一雄穗离体培养系统适用于研究植物发育的分子生物学.同时,分析了体细胞胚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几种酶的同工酶变化和酶活性变化.提高高体培养细胞中淀粉的积累也许可提高体细胞胚发生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雄穗 分化发育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NFL1基因启动子区的克隆和初步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复权 张艳文 许智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3-267,共5页
The promoter region of NFL1 gene in tobacco was cloned by a novel PCR method,fused with the report gene GUS and transformed tobacco plants.The expression of GUS in the shoot apex of transgenic seedlings was detected.
关键词 烟草 NFL基因启动子 克隆 基因表达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皱鞘天牛属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凯 郑乐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7-379,共3页
记述采自海南的沟胫天牛亚科皱鞘天牛属ParapolytrechusBreuning一新种 :黄跗皱鞘天牛P .flavotarsusWangetZheng ,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鞘翅目 天牛科 皱鞘天牛属 新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圆织蛾属研究(鳞翅目:织蛾科)(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淑霞 李后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8,共6页
在检查所有模式标本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世界圆织蛾属EonymphaMeyrick共 6种 ,其中记述 2个新种 :梵净圆织蛾Eonymphafanjingshanasp .nov .和突圆织蛾Eonymphabasiprojectasp .nov .;报道了 1新组合Eonymphahesperanthes (Meyrick) ;提... 在检查所有模式标本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世界圆织蛾属EonymphaMeyrick共 6种 ,其中记述 2个新种 :梵净圆织蛾Eonymphafanjingshanasp .nov .和突圆织蛾Eonymphabasiprojectasp .nov .;报道了 1新组合Eonymphahesperanthes (Meyrick) ;提供了新种和新组合种的成虫和外生殖器特征图 ;给出了该属世界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织蛾科 圆织蛾属 新种 新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似动蜉属及一新种记述(蜉蝣目:扁蜉科)(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长发 郑乐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5-760,共6页
似动蜉属Cinygmina是我国常见扁蜉科类群 ,分布广泛。本文对该属我国已知 4种 (湖南似动蜉C .hunanensis,斜纹似动蜉C .obliquistrita ,红斑似动蜉C .rubromaculata ,宜兴似动蜉C .yixingensis)和一新种 (叉似动蜉Cinygminafurcatasp .n... 似动蜉属Cinygmina是我国常见扁蜉科类群 ,分布广泛。本文对该属我国已知 4种 (湖南似动蜉C .hunanensis,斜纹似动蜉C .obliquistrita ,红斑似动蜉C .rubromaculata ,宜兴似动蜉C .yixingensis)和一新种 (叉似动蜉Cinygminafurcatasp .nov .)的鉴别特征作了对比和图示 ,并确认海南似动蜉C .hainanensis是红斑似动蜉C .rubromaculata的同物异名 (新异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蜉蝣目 扁蜉科 似动蜉属 新种 新异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毛突摇蚊属二新种及一新纪录种记述(双翅目:摇蚊科)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新华 郑乐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43-246,共4页
拟毛突摇蚊属Paratrichocladius Santos Abreu 1918隶属于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nae,迄今全世界已知十余种。Hirvenoja(1973)对本属进行了整理。本文的记载为此属在我国的首次记录。 属征:复眼小眼面间密生细毛,触角比(AR)通常大于1;... 拟毛突摇蚊属Paratrichocladius Santos Abreu 1918隶属于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nae,迄今全世界已知十余种。Hirvenoja(1973)对本属进行了整理。本文的记载为此属在我国的首次记录。 属征:复眼小眼面间密生细毛,触角比(AR)通常大于1;翅无大毛,腋瓣是多数缘毛;肩陷中等大小,背中鬃多数;无肛尖,抱器基节具一明显的上内突。 本文记述了采自吉林、四川省的2个新种和1个新纪录种。模式标本存南开大学生物学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毛突摇蚊属 新种 新纪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虫的营养强化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易 刘风岐 孙广明 《内陆水产》 1999年第4期4-6,共3页
卤虫作为水产养殖业饵料的营养价值,可以通过用富含必需脂肪酸,特别是(N_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强化得到加强。本文介绍了英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卤虫营养强化技术及强化饵料,并对营养强化卤虫在水产养殖上的... 卤虫作为水产养殖业饵料的营养价值,可以通过用富含必需脂肪酸,特别是(N_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强化得到加强。本文介绍了英国、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卤虫营养强化技术及强化饵料,并对营养强化卤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强化营养 脂肪酸 水产养殖 饵料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叶柄管状分子离体次生壁的扫描电镜研究
16
作者 孙建华 王金忠 +1 位作者 张燕珠 张金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本文首次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莲叶柄管状分子离体次生壁,发现了一些新的精细结构。莲叶柄管状分子次生壁的第二级构架包括两类“垂直线系统”:一类较细,结构简单,为次生壁物质在螺旋细丝之间固定位置上的简单填充;第二类“垂直... 本文首次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莲叶柄管状分子离体次生壁,发现了一些新的精细结构。莲叶柄管状分子次生壁的第二级构架包括两类“垂直线系统”:一类较细,结构简单,为次生壁物质在螺旋细丝之间固定位置上的简单填充;第二类“垂直线系统”较粗,其间有若干条细的垂直线,结构也较复杂,并且在第一级构架(螺旋加厚)和第二级构架(垂直线系统)交汇处形成带有孔洞的特殊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柄 管状分子 离体细胞壁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蝽类昆虫破卵器扫描电镜观察
17
作者 任树芝 郭淑华 周杏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蝽类昆虫破卵器属于脱落型额部破卵器。对我国半翅目异翅亚目陆栖组其中10科30余属50多种蝽类卵的破卵器在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观察比较。陆栖组蝽类卵的破卵器可分为蝽型、缘蝽型及臭虫型三种类型。本文就前两种类型破卵器形态及细微构造... 蝽类昆虫破卵器属于脱落型额部破卵器。对我国半翅目异翅亚目陆栖组其中10科30余属50多种蝽类卵的破卵器在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观察比较。陆栖组蝽类卵的破卵器可分为蝽型、缘蝽型及臭虫型三种类型。本文就前两种类型破卵器形态及细微构造特征对比,研究了破卵器在属、种间的差异,为系统分类、胚胎发育及细微形态特征方面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蝽类昆虫 破卵器 扫描电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垫瘿蚊属研究(双翅目:瘿蚊科)(英文)
18
作者 李军 卜文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1-225,共5页
记述了双翅目瘿蚊科一中国新记录属垫瘿蚊属ConaretePritchard的 4种 ,其中包括 2新种 :短须垫瘿蚊C .brevipalpaLietBu ,sp .nov.(模式产地 :海南尖峰岭 )和葫茎垫瘿蚊C .sicyoideaLietBu ,sp .nov .(模式产地 :海南尖峰岭 ) ;另外 2... 记述了双翅目瘿蚊科一中国新记录属垫瘿蚊属ConaretePritchard的 4种 ,其中包括 2新种 :短须垫瘿蚊C .brevipalpaLietBu ,sp .nov.(模式产地 :海南尖峰岭 )和葫茎垫瘿蚊C .sicyoideaLietBu ,sp .nov .(模式产地 :海南尖峰岭 ) ;另外 2种为在中国首次记录的种 :米垫瘿蚊C .mihijamensisGrover (分布 :海南尖峰岭 )和印垫瘿蚊C .indorensisGrover (分布 :陕西周至板房子 )。文中给出了垫瘿蚊属与近缘的短角瘿蚊属AnareteHaliday的区别特征和中国种类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南开大学生物学系昆虫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垫瘿蚊属 双翅目 瘿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蛀果蛾属研究及三新种记述(鳞翅目 :粪蛾总科 ,蛀果蛾科 )
19
作者 李后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92,共7页
本文记录世界弧蛀果蛾属Commatarcha昆虫 11种 ,其中中国有 7种 ,包括 3个新种 :窄弧蛀果蛾C .angustipterasp .nov .,梵净弧蛀果蛾C .fanjingshanasp .nov .和桂弧蛀果蛾C .guangxiensissp .nov .。
关键词 鳞翅目 粪蛾总科 蛀果蛾科 弧蛀果蛾属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血淋巴中酚氧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程振衡 梁子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24-429,共6页
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简称PO)大量存在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的血浆中,血细胞中甚少。该酶的活力与幼虫的发育期相关,在蜕皮和化蛹前后活力达高峰。PO可以粘附在酵母菌细胞表面,但未发现具有调理作用。以Sephadex G-... 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简称PO)大量存在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的血浆中,血细胞中甚少。该酶的活力与幼虫的发育期相关,在蜕皮和化蛹前后活力达高峰。PO可以粘附在酵母菌细胞表面,但未发现具有调理作用。以Sephadex G-200层析,对PO进行了部分纯化,比活力可提高56倍。试虫感染酵母菌后,活体内血浆PO活力即刻下降;体外证明,感染血浆可抑制正常血浆PO活力,以胰蛋白酶和昆布多糖测试以及行耐温实验,表明该抑制物为蛋白质性质。对PO的防卫作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酚氧化酶 血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