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肩花蝽属雌性交配管的形态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花蝽科) 被引量:5
1
作者 柯云玲 卜文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1-395,共5页
半翅目花蝽科(Anthocoridae)昆虫的种类鉴定通常是以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为主,雌虫的种类鉴定一直是研究中的难点。本文研究了中国肩花蝽属Tetraphleps已知5个种雌虫的交配管,包括黑色肩花蝽T.aterrimus(Sahlberg)、斑翅肩花蝽T.galchanoid... 半翅目花蝽科(Anthocoridae)昆虫的种类鉴定通常是以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为主,雌虫的种类鉴定一直是研究中的难点。本文研究了中国肩花蝽属Tetraphleps已知5个种雌虫的交配管,包括黑色肩花蝽T.aterrimus(Sahlberg)、斑翅肩花蝽T.galchanoidesGhauri、毛肩花蝽T.pilosulusBuetZheng、直长肩花蝽T.parallelusBuetZheng和玉龙肩花蝽T.yulongensisBuetZheng。发现交配管的构造在种内变异小、特征稳定,而在种间差别明显,可作为该属雌虫种类鉴定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花蝽科 肩花蝽属 雌虫 交配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大仰蝽转录组学研究及SSR新标记开发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敏 张丹丽 +3 位作者 李荣荣 雷廷 宋鲜梅 卜文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3,共13页
【目的】中华大仰蝽Notonecta chinensis为中国和日本冲绳分布的重要水生天敌昆虫,可用于蚊虫的生物防治。本研究旨在建立中华大仰蝽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其基因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NextSeq500对中华大仰蝽进行转录... 【目的】中华大仰蝽Notonecta chinensis为中国和日本冲绳分布的重要水生天敌昆虫,可用于蚊虫的生物防治。本研究旨在建立中华大仰蝽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其基因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NextSeq500对中华大仰蝽进行转录组测序、de novo组装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MISA软件基于转录组unigenes数据进行SSR新分子标记筛选。毛细管电泳检测SSR多态性。【结果】总计获得34782282条clean reads(NCBI SRA数据库登录号:SRR13259254),组装成37801条unigenes,N50为913 bp。将unigenes与已知数据库比对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别有36474,32470,27781,35079和5638条序列注释到nr,Swiss-Prot,GO,eggNOG和KEGG数据库。通过GO数据库注释,unigenes的功能可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其中参与细胞、细胞部分及结合功能的unigenes比例较大。eggNOG数据库注释结果显示,37801条unigenes归到25个基因家族,注释到未知功能的最多。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5638条unigenes注释到245个代谢通路,注释到核糖体的数目最多。此外,用MISA软件在转录组测序数据中的37801条unigenes中搜索到3124个SSR位点(占总unigenes的8.26%),发生频率为7.07%。通过PCR筛选出16个SSR位点。7个中华大仰蝽地理种群3个位点NcCF/NcCR,NcKF/NcKR和NcLF/NcLR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70,0.902和0.857,具高度多态性。【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中华大仰蝽转录组数据,为其基因功能分析提供了分子理论基础;SSR新标记的开发为中华大仰蝽遗传多样性分析、隐存种鉴定及基因图谱构建提供了更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仰蝽 转录组 SSR 基因注释 Illumina Next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二星蝽Eysarcoris aeneus的DNA分类学研究(半翅目:蝽科:二星蝽属)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清 李敏 +1 位作者 孙溪 张虎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41-248,共8页
本文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证明北二星蝽Eysarcoris aeneus和尖角二星蝽E.parvus为同一个种。通过扩增中国二星蝽属的4个种,尖角二星蝽E.parvus,北二星蝽E.aeneus,二星蝽E.guttigerus和广二星蝽E.ventralis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片段(约560b... 本文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证明北二星蝽Eysarcoris aeneus和尖角二星蝽E.parvus为同一个种。通过扩增中国二星蝽属的4个种,尖角二星蝽E.parvus,北二星蝽E.aeneus,二星蝽E.guttigerus和广二星蝽E.ventralis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片段(约560bp),共获得28条序列。计算其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并基于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推断法(BI)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同时,解剖这些种的生殖节发现,尖角二星蝽和北二星蝽之间的生殖节差异远小于与本属内其他种间的生殖节差异,因此,基于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分析以及生殖节形态差异的结果均显示北二星蝽和尖角二星蝽之间的差异远小于这两个种与属内其他种之间的差异。我们得出(1)北二星蝽和尖角二星蝽为同一种;(2)DNA分类学可以利用线粒体COI基因解决有争议的分类学问题,同时综合利用形态和分子数据能够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蝽科 二星蝽属 北二星蝽 DNA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纹长腹扇蟌胸部色斑变异研究
4
作者 宁馨 程铖 +1 位作者 于昕 卜文俊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6-573,共8页
不同种群的雄性黄纹长腹扇蟌胸部色斑存在较大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前胸背板斑纹的有无、合胸背面及侧面斑纹的面积大小、形状及数量等方面。本文通过几何形态学方法,以及对前胸背板斑纹的观察比较,对34个地里样点共319头雄性黄纹长腹扇蟌... 不同种群的雄性黄纹长腹扇蟌胸部色斑存在较大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前胸背板斑纹的有无、合胸背面及侧面斑纹的面积大小、形状及数量等方面。本文通过几何形态学方法,以及对前胸背板斑纹的观察比较,对34个地里样点共319头雄性黄纹长腹扇蟌的胸部斑纹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几何形态学分析显示,依据合胸斑纹轮廓形状可将黄纹长腹扇蟌划分为东南(Southeast)与西北(Northwest)两群组,且在分布重叠区的种群中同时存在两种特征的个体;对前胸背板斑纹的观察统计显示,几乎所有分布于西北群组的样本前胸背板具一对蓝色斑纹,而东南群组的样本几乎都缺失这对斑纹。本研究使用的两方面证据所揭示的变异趋势相吻合,均证明雄性黄纹长腹扇蟌胸部斑纹随地理分布存在明显的变异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雄性黄纹长腹扇蟌胸部斑纹存在明显变异多样性,几何形态学可用于蜻蜓目昆虫色斑变异规律的研究,也为该物种的演化与地理格局的形成等后续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纹长腹扇蟌 几何形态学 主成分分析 变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蛛缘蝽科物种DNA条形码研究
5
作者 伊文博 王师君 +2 位作者 王树景 张海光 卜文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67-137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DNA条形码对中国蛛缘蝽科(半翅目:缘蝽总科)物种界定的适用性。【方法】对中国蛛缘蝽科13属23种207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DNA条形码序列进行扩增,并扩增稻缘蝽属Leptocorisa 3个物种的31条内转录间隔区1(ITS-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DNA条形码对中国蛛缘蝽科(半翅目:缘蝽总科)物种界定的适用性。【方法】对中国蛛缘蝽科13属23种207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DNA条形码序列进行扩增,并扩增稻缘蝽属Leptocorisa 3个物种的31条内转录间隔区1(ITS-1)序列作为辅助标记。使用MEGA 11软件计算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Kimura 2-parameter,K2P);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进行物种聚类分析;利用中介邻接网络算法构建单倍型网络图。【结果】基于线粒体COI DNA条形码序列得出测试的中国蛛缘蝽科所有23个种的种内平均K2P距离在2%以下,种间K2P距离在0.98%~23.98%之间(平均17.50%)。多数物种彼此能够被较好地分开,且支持率较高。其中,中稻缘蝽Leptocorisa chinensis和大稻缘蝽L.oratoria共享部分COI单倍型,造成COI条形码无法区分二者,可通过ITS-1序列在单倍型网络分析中将二者区分。【结论】本研究得出的中国蛛缘蝽科中绝大部分物种的DNA条形码数据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的分类单元一致。然而,对于其中亲缘关系极近的物种,单靠线粒体数据尤其是COI条形码序列无法进行准确界定,需引入其他DNA序列或其他类型数据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异翅亚目 蛛缘蝽科 DNA条形码 COI 物种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上的瘿蚊科害虫 被引量:4
6
作者 焦克龙 卜文俊 +1 位作者 王学利 牛春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8,148,共6页
苹果的果实和植株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而苹果上的害虫需要得到重视。本文为国内首次详细介绍苹果上的瘿蚊科害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并编写世界已知4种苹果瘿蚊的雄性成虫形态特征检索表,以期使读者较全面地... 苹果的果实和植株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而苹果上的害虫需要得到重视。本文为国内首次详细介绍苹果上的瘿蚊科害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并编写世界已知4种苹果瘿蚊的雄性成虫形态特征检索表,以期使读者较全面地了解这类害虫的经济重要性,为进一步鉴定、检疫和防治这类瘿蚊科害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浆瘿蚊 苹果叶瘿蚊 苹果铗瘿蚊 眼雷瘿蚊 瘿蚊科 双翅目 经济害虫 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草长蝽Ubx基因克隆及多转录本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晓轩 谢强 卜文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0-396,共7页
针对非完全变态类昆虫发育关键基因的研究相对匮乏,尤其缺少Hox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和序列信息。为了研究Hox基因家族成员之一的Ubx基因在非完全变态类昆虫中的结构特点,本实验选取乳草长蝽Oncopeltus fasciatus(Dallas,1852)为代表,应用... 针对非完全变态类昆虫发育关键基因的研究相对匮乏,尤其缺少Hox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和序列信息。为了研究Hox基因家族成员之一的Ubx基因在非完全变态类昆虫中的结构特点,本实验选取乳草长蝽Oncopeltus fasciatus(Dallas,1852)为代表,应用RACE和RT-PCR技术,对其Ubx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进行克隆。结果显示:乳草长蝽Ubx基因(Of-Ubx)开放阅读框全长888bp,推测的完整蛋白含有295个氨基酸。Southern blot证实Ubx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且含有内含子。在Of-Ubx的YPWM基序和同源异型结构域之间存在选择性剪接位点,可产生3种不同转录本。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发现乳草长蝽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Meigen,1830)的Ubx基因拥有相似的剪接位置、剪接体组合和边界序列,提示它们很可能具有相似的剪接机理。这是Ubx基因的多转录本现象在昆虫纲中果蝇属以外类群中的首次详尽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草长蝽 Ubx基因 克隆 开放阅读框 多转录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楔盲蝽属二新种及叶盲蝽族五新记录种记述(半翅目,盲蝽科,叶盲蝽亚科)(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明 刘国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4,共7页
本文首次记述了红楔盲蝽属在中国的分布,并描述了该属2新种:矛红楔盲蝽Rubrocuneocoris lanceussp.nov.和武定红楔盲蝽Rubrocuneocoris wudingensis sp.nov.。报道了叶盲蝽族中国5新纪录种:小圆头盲蝽Decomia tytthos Schuh,1984 ,黄薄... 本文首次记述了红楔盲蝽属在中国的分布,并描述了该属2新种:矛红楔盲蝽Rubrocuneocoris lanceussp.nov.和武定红楔盲蝽Rubrocuneocoris wudingensis sp.nov.。报道了叶盲蝽族中国5新纪录种:小圆头盲蝽Decomia tytthos Schuh,1984 ,黄薄盲蝽Moissonia importunitas(Distant ,1910) ,新几内亚薄盲蝽Moissonia novoguinensis(Schuh,1984) ,齿单突盲蝽Opuna ryandi Schuh,1984及北方囊鞘盲蝽Sacculifer rufinervis(Jakovlev,1880)。提供了成虫体背面观照片及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叶盲蝽亚科 红楔盲蝽属 新种 新纪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四属■果瘿蚊害虫比较及中国种类形态检索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浩 周小义 +4 位作者 焦克龙 王远宏 韦德卫 于永浩 卜文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6-171,共6页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的果实和植株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而杧果上的害虫需要得到重视。本文为国内首次详细介绍世界已知四属杧果瘿蚊害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并进行比较,同时编写世界杧果瘿蚊害虫分属种检...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的果实和植株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而杧果上的害虫需要得到重视。本文为国内首次详细介绍世界已知四属杧果瘿蚊害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并进行比较,同时编写世界杧果瘿蚊害虫分属种检索表以及中国杧果瘿蚊分种形态特征检索表,以期使读者较全面地了解这类害虫的经济重要性,为进一步研究、鉴定、检疫和防治这类瘿蚊科害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瘿蚊 桥瘿蚊 杧花叶瘿蚊 杧花毛瘿蚊 中国 杧果害虫 检索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的异翅亚目臭腺分泌物化学分类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嫣 夏炎 +1 位作者 陈企发 卜文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0-888,共19页
【目的】探讨异翅亚目(Heteroptera)昆虫不同类群间臭腺分泌物化学组分的差异,为该类昆虫寻找新的分类特征并为各类群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我们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偶联气相色谱-质谱仪(GC-... 【目的】探讨异翅亚目(Heteroptera)昆虫不同类群间臭腺分泌物化学组分的差异,为该类昆虫寻找新的分类特征并为各类群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我们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偶联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采自中国的异翅亚目8个总科32个种的臭腺分泌物进行了测定分析;采用典型判别分析法、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法、典型变量分析法进行了高级阶元分泌物的化学分类学分析。【结果】典型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异翅亚目,尤其是蝽次目中不同总科间的臭腺分泌物具显著差异性,可作为总科间的分类特征;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支持臭腺分泌物在总科间的显著差异性;结合典型判别分析结果和典型变量分析的结果找到划分异翅亚目8个总科32个种的主要特征性化合物有6类共30种,包括酸类[己酸(hexanoic acid)、丁酸(butanoic acid)、2-己烯酸(2-hexenoic acid)],醇类{2-丁基-1-辛醇(2-butyl-octan-1-ol)、2-己基-1-辛醇(2-hexyl-octan-1-ol)、2-己炔-1-醇(2-hexyn-1-ol)、3,7-二甲基-2-辛烯-1-醇(3,7-dimethyl-2-octen-1-ol)、4,8-二甲基-1-壬醇(4,8-dimethyl-1-nonanol)、2-癸烯-1-醇(2-decen-1-ol)、1-己醇(1-hexanol)、高蒎醇(cis-pinene hydrate)、2-茨醇(borneol)、冰片(2-bornanol)、丙二醇甲醚(1-methoxy-propan-2-ol)、2-乙基1-己醇(2-ethyl-hexan-1-ol)、(6 Z,9Z)-十五烷-1-醇[(6 Z,9Z)-pentadecadien-1-ol]、(E)-9-十六碳烯-1-醇[(E)-9-hexadecen-1-ol]、(S)-3-乙基-4-甲基-1-戊醇[(S)-3-ethyl-4-methyl-pentan-1-ol]、异葑醇(isofenchol)、斯巴醇(spathulenol)},醛类{(E)-2-辛烯醛[(E)-2-octenal]、十二醛(dodecanal)、(Z)-3-己烯醛[(Z)-3-hexenal]、(E)-2-癸烯醛[(E)-2-decenal]、(E,E)-2,4-癸二烯醛[(E,E)-2,4-decadienal]},烷类[2-甲基己烷(2-methyl-hexane)、2,21-二甲基二十二烷(2,21-dimethyl-docosane)],环类[糠醛(furfural)]和萜类[二氢香芹醇(neodihydrocarveol)、二氢松油醇(dihydroterpineol)]。【结论】本研究从异翅亚目8个总科32个物种臭腺分泌物中鉴定的30种特征性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异翅亚目总科级阶元的分类特征并为其相互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翅亚目 化学分类学 臭腺 分泌物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种稻缘蝽名称订正(半翅目:蛛缘蝽科) 被引量:1
11
作者 伊文博 卜文俊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0-463,共4页
本文梳理了我国常见水稻重要害虫稻缘蝽属3个物种中文名称使用混乱问题,对其常见种中文名称做出如下订正:Leptocorisa acuta(Thunberg,1783)中文名为异稻缘蝽;Leptocorisa chinensis Dallas,1852中文名为中稻缘蝽;Leptocorisa oratoria(... 本文梳理了我国常见水稻重要害虫稻缘蝽属3个物种中文名称使用混乱问题,对其常见种中文名称做出如下订正:Leptocorisa acuta(Thunberg,1783)中文名为异稻缘蝽;Leptocorisa chinensis Dallas,1852中文名为中稻缘蝽;Leptocorisa oratoria(Fabricius,1794)中文名为大稻缘蝽,以便于名称的统一和规范,并提供了修订后的中国稻缘蝽5个已记录种的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缘蝽属 分类 中国 中文名称 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粉和非传粉榕小蜂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差异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建霞 周怡 +3 位作者 信召哲 赵丹 肖金花 黄大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9-489,共11页
【目的】目前关于榕小蜂类群的线粒体基因组报道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粉和非传粉榕小蜂两个群体的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差异。【方法】以15种榕小蜂的线粒体基因组(其中11种的线粒体基因组为新测定)数据为基础,采用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方... 【目的】目前关于榕小蜂类群的线粒体基因组报道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粉和非传粉榕小蜂两个群体的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差异。【方法】以15种榕小蜂的线粒体基因组(其中11种的线粒体基因组为新测定)数据为基础,采用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方法,分析榕小蜂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进化特征。【结果】本研究新测定的11个榕小蜂物种的近全长线粒体基因组的长度范围为12768~17060 bp,AT含量均大于80%,除了非传粉榕小蜂Philotrypesis tridentata外,其余物种的AT偏斜为负,GC偏斜为正。榕小蜂线粒体基因重排事件很丰富,并且重排情况可能会对该类群的系统发育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进一步的选择压力分析显示,榕小蜂线粒体基因组中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的ω值均远远小于1,表明这些基因经历了纯化选择,传粉榕小蜂线粒体基因组中的大部分基因比非传粉榕小蜂积累了更多的非同义突变。此外与非传粉榕小蜂相比,传粉榕小蜂的线粒体基因组还具有更丰富的基因重排、更高的核苷酸多态性和更高的氨基酸替换率。【结论】传粉榕小蜂比非传粉榕小蜂的线粒体基因组进化更快,这可能与两个群体显著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进化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小蜂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重排 核苷酸多态性 纯化选择 氨基酸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曼蝽属(Menida Motschulsky)记述(半翅目:蝽科)
13
作者 李秀荣 范中华 刘国卿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2-22,共11页
记述中国曼蝽属(Menida)18种,简要描述了其形态特征,编制了曼蝽属中国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并提供了雄虫阳茎侧叶及阳茎结构图.研究标本除注明外均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关键词 半翅目 蝽科 曼蝽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番石榴上两种瘿蚊害虫的区分
14
作者 王芳 焦克龙 +2 位作者 龙鸿 王远宏 卜文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草莓番石榴原产巴西,其果实、叶片和植株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热带地区的重要果树,目前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已有栽培。番石榴单须瘿蚊Elachypalpus psidii Maia&Nava和巨叶瘿蚊Dasineura gigantea Angelo&Maia是仅知的两种在... 草莓番石榴原产巴西,其果实、叶片和植株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热带地区的重要果树,目前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已有栽培。番石榴单须瘿蚊Elachypalpus psidii Maia&Nava和巨叶瘿蚊Dasineura gigantea Angelo&Maia是仅知的两种在南美洲严重为害草莓番石榴的害虫,在我国需要被考虑列为潜在的重要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昆虫。本文在国内首次详细描述了这两种瘿蚊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为害特点等,以期为这两种番石榴害虫的鉴定提供依据,并使读者了解其经济重要性,为这类害虫的进一步研究、检疫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单须瘿蚊 巨叶瘿蚊 鉴定 检疫 形态特征 经济害虫 瘿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