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脱贫问题的再思考——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虹教授访谈 被引量:3
1
作者 徐虹 王彩彩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F0003,共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并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乡村脱贫的目标。然而目前乡村的空心化、产业的衰败化、环境的污损化等严重制约了乡村脱贫和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徐虹教授看来,要全面理解贫困的多维含义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并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乡村脱贫的目标。然而目前乡村的空心化、产业的衰败化、环境的污损化等严重制约了乡村脱贫和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徐虹教授看来,要全面理解贫困的多维含义以及乡村脱贫的长期艰巨性和复杂性,才能选择正确的脱贫路径并取得脱贫效应。乡村旅游脱贫必须解决人的问题和技术问题,通过乡村创业吸引各类人才到乡村发展、通过数字技术运用提高乡村产业运营效率和效益将有助于乡村脱贫和振兴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区域创新系统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的旅游目的地发展及旅游人才培养--南开大学白长虹教授访谈 被引量:2
2
作者 白长虹 刘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共5页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白长虹教授认为,新时代下的旅游目的地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需要弥补与完善。主要表现为: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白长虹教授认为,新时代下的旅游目的地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需要弥补与完善。主要表现为:要充分应对旅游目的地面临的新挑战,平衡旅游安全及可持续发展;要充分挖掘国际市场,平衡出入境游客规模;要充分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平衡目的地发展人力支撑。本期访谈,白长虹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工作实践,围绕旅游目的地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我国作为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国家,如何进一步发掘欧盟来华旅游的市场潜力;我国作为一个红色旅游目的地国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及促进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旅游人才培养等四方面谈新时代背景下旅游目的地发展及旅游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旅游目的地 中欧旅游发展 红色旅游国际化 旅游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视频的治愈功效——基于多维情绪测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春晓 张宸玮 +1 位作者 李辉 刘红旭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8,共25页
近年来,旅游视频在目的地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而它的社会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文章力图探索旅游视频能否通过影响情绪,继而使那些受到心理疾病影响的弱势群体也能体验到旅游的益处。基于旅游场概念,研究建构了包含不同旅游情境... 近年来,旅游视频在目的地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而它的社会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文章力图探索旅游视频能否通过影响情绪,继而使那些受到心理疾病影响的弱势群体也能体验到旅游的益处。基于旅游场概念,研究建构了包含不同旅游情境的视频,通过人脸情绪识别系统对不同群组进行实时测量后,研究发现:(1)旅游视频可以对人的情绪产生积极作用;(2)不同心理健康状态的群组在情绪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3)新颖型旅游场对心理健康群组的效果更好,特别是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互动性强的旅游活动能带来更好的体验。依恋型旅游场可以有效稳定抑郁状态群组和心理疾病群组的情绪;而新颖型旅游场的部分情境虽然可以增强这两组群体的情绪效价,但会降低情绪稳定性;值得关注的是不同旅游场中的自然元素发挥出良好的治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视频 旅游场 旅游体验 情绪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效应研究--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蔡超岳 唐健雄 陈文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3-469,共17页
厘清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为旅游人地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框架的基础上,该文以旅游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的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结合多源数据并采用PVAR模型、耦合协... 厘清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为旅游人地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框架的基础上,该文以旅游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的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结合多源数据并采用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趋势面等方法探析片区内37个县级区域两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2011—2021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整体水平均取得提升;但县域间旅游城镇化的差距逐渐扩张,且多数县级区域难以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渐趋分化,片区内中西部县级区域显著增加而东、南及西北部边缘区则呈下降趋势.(2)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双向互动关系;短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旅游城镇化的正向效应十分显著,旅游城镇化的反作用相对较弱,但长期来看双方更依赖自身的惯性发展.(3)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协调发展态势,且县域间的差距逐步收敛;在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在东西方向上呈“中部隆起”特征,在南北方向上保持“北高南低”格局;协调发展区呈现以武陵源和永定为核心、自北向南连片扩张的态势,但旅游城镇化相对滞后的问题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VAR模型 耦合协调 武陵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感知的智慧景区旅游者分类研究——以滕王阁景区为例
5
作者 马晓龙 乐子娜 +1 位作者 郭嘉欣 余意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2-470,共9页
游客是智慧景区的核心服务对象,探究不同类型游客对智慧旅游的体验偏好能够从需求视角为景区智慧化建设提供引导.该文以滕王阁景区为例,以游客对景区智慧化程度的感知为依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景区的游客进行类型划分,探究不同... 游客是智慧景区的核心服务对象,探究不同类型游客对智慧旅游的体验偏好能够从需求视角为景区智慧化建设提供引导.该文以滕王阁景区为例,以游客对景区智慧化程度的感知为依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景区的游客进行类型划分,探究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和体验偏好.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滕王阁景区智慧化程度感知包括三个维度,即智慧化基础设施、智慧化旅游服务和智慧化旅游产品,且整体感知度较高.根据游客感知维度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感知模糊型、积极参与型、初级体验型、深度体验型4种类型,且不同类型游客在性别和受教育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游客对智慧旅游需求程度的大小和需求层次的高低是影响其分类的因素,景区应结合游客的需求特征进行精细化游客管理和精准化市场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景区 游客感知 游客体验偏好 市场细分 滕王阁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产业促进旅游者自我发展的路径
6
作者 陈晔 吕瑞雪 赵雪霞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共3页
旅游业作为我国幸福产业,兼具产业经济属性与提升国民幸福水平的社会功能,深刻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2。旅游业发展不仅在宏观上增进社会福祉,同时也作用于微观个体的感知,服务于个体幸福。人的幸福是旅游的目的与要义,也是一... 旅游业作为我国幸福产业,兼具产业经济属性与提升国民幸福水平的社会功能,深刻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2。旅游业发展不仅在宏观上增进社会福祉,同时也作用于微观个体的感知,服务于个体幸福。人的幸福是旅游的目的与要义,也是一切旅游现象的核心,人们主动通过旅游以谋求更好生存、获得幸福感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发展 旅游者 幸福产业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对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兼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
7
作者 刘佳 赵青华 安珂珂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51,共20页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资本对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对社会资本影响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如下。1)社会资本可以显著促进旅游经济...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资本对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对社会资本影响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如下。1)社会资本可以显著促进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在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中部地区更易发挥其对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出益贫性特征。社会网络是影响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键维度,社会规范、社会信任次之。2)社会资本对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门槛效应,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约束下,该影响效应呈现出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即政府和市场的适度干预和调节能够加强社会资本对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某一方力量的过度主导则会产生对社会资本的挤出效应,导致其促进效应减弱,甚至出现抑制效果。3)社会资本对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即提升本地区社会资本水平能够发挥涓滴效应,带动邻近地区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长期来看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该研究科学研判社会资本的益贫效应、门槛效应和涓滴效应,对培育、利用社会资本推动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研究评述与展望
8
作者 万紫微 唐承财 徐虹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57,共17页
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双碳”目标框架下遵循识别-测度-路径的逻辑,从旅游目的地碳源-碳汇体系、碳达峰碳中和预测、“双碳”目标实... 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双碳”目标框架下遵循识别-测度-路径的逻辑,从旅游目的地碳源-碳汇体系、碳达峰碳中和预测、“双碳”目标实现路径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评述。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研究历经3个阶段,研究视角从早期的单一关注旅游目的地碳排放量扩展至全面考量“双碳”目标下的问题,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多聚焦国家、区域层面的宏观、中观尺度,在测量碳排放量、识别影响因素以及预测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节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碳源汇识别与测度方法、“双碳”目标实现的内在机理解释等方面存在不足,微观层面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综合研究框架。文章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应加强基础研究、构建研究框架,强化多学科融合、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深化研究议题,并提出未来值得深入探索的7大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旅游目的地“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旅游目的地 碳达峰碳中和 低碳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 生态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生活“做减法”:基于节奏分析的慢旅游体验研究
9
作者 易柳夙 陈欣欣 陈晔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21,共15页
在社会加速的背景下,慢旅游作为一种减速体验逐渐受到旅游者青睐。文章基于列斐伏尔的节奏分析理论,从时间、空间和关系3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系统地揭示了旅游者通过慢旅游实现身心节奏调适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旅游... 在社会加速的背景下,慢旅游作为一种减速体验逐渐受到旅游者青睐。文章基于列斐伏尔的节奏分析理论,从时间、空间和关系3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系统地揭示了旅游者通过慢旅游实现身心节奏调适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旅游者参与慢旅游的主要动因是逃离日常生活的加速节奏,寻求生活节奏的平衡;第二,在慢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主要通过具身减速、技术减速和情境减速3种方式实现节奏调适;第三,目的地的慢速时空有助于缓解日常生活的加速压力,促进旅游者实现自我关系、人际关系和人地关系的重构。文章的理论贡献在于:首先,从节奏调适的视角拓展了消费者减速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其次,基于节奏分析理论构建的“时间-空间-关系”三维分析框架,为慢旅游体验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此外,节奏分析不仅揭示了时空关系如何塑造慢旅游体验,还为慢旅游体验设计及其营销策略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旅游 节奏分析 节奏调适 消费者减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精益服务模式:概念与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白长虹 刘欢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在游客个性化情感体验需求日益凸显的新时代,如何系统地推动旅游目的地整体服务向更高质量发展,以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成为旅游目的地亟待破解的重要难题。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探索式理论建构,选取3个不同... 在游客个性化情感体验需求日益凸显的新时代,如何系统地推动旅游目的地整体服务向更高质量发展,以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成为旅游目的地亟待破解的重要难题。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探索式理论建构,选取3个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进行跨案例研究,发展出一个旅游目的地精益服务理论模式。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精益服务是由旅游目的地政府主导驱动,以提升游客情感价值为核心,旅游企业和本地居民协同供给的,具有普惠性、可信性、亲善性、易获得性、选择自由等特征的一系列综合服务;旅游目的地精益服务主要有5条实现路径:地方政府直接供给路径、政企协作供给路径、政民协作供给路径、旅游企业服务自觉路径、本地居民服务自觉路径。本研究的发现,为地方政府提升旅游目的地整体服务质量提供了管理框架和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精益服务 地方政府 情感价值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接触:目的地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视角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京传 李天元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3期7-9,共3页
服务接触是指顾客与服务传递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既包括顾客与服务人员之间的互动,也包括顾客与设施设备、服务环境以及其他顾客等所有可感知服务要素的接触。基于此,关注服务接触环节,并以其相关要求来制定服务规范、设置服务... 服务接触是指顾客与服务传递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既包括顾客与服务人员之间的互动,也包括顾客与设施设备、服务环境以及其他顾客等所有可感知服务要素的接触。基于此,关注服务接触环节,并以其相关要求来制定服务规范、设置服务设施、配置服务人员、供给服务要素是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服务接触 目的地 旅游 服务传递系统 服务人员 服务要素 交互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天津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属性分类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晶 刘红旭 王文鸽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2期64-71,共8页
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在散客旅游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持和辅助服务作用,其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以及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非对称性关系也随之受到重视。TetraClass模型根据各服务要素对满意度不同的影响方式将其分类,将服务要素划分为加... 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在散客旅游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持和辅助服务作用,其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以及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非对称性关系也随之受到重视。TetraClass模型根据各服务要素对满意度不同的影响方式将其分类,将服务要素划分为加分属性、关键属性、次要属性和基本属性,并以散点图形式进行直观表现。文章以天津为例,借助Tetra-Class模型对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要素进行属性划分,最后据此提出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满意度 非对称性关系 旅游公共服务 Tetra-Clas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排队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兼析餐厅服务员的最优配置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凌云 《社会科学家》 1988年第1期47-54,共8页
排队现象在旅游业中随处可见,有些排队是有形的。例如,旅游者在餐厅就餐时的等候点菜、在饭店前厅登记和结帐时的排队、在出租汽车营业处的候车、在风景点门口的等待买票等,还有些排队是无形的,例如宾馆电话总机接到的电话呼叫,贵重旅... 排队现象在旅游业中随处可见,有些排队是有形的。例如,旅游者在餐厅就餐时的等候点菜、在饭店前厅登记和结帐时的排队、在出租汽车营业处的候车、在风景点门口的等待买票等,还有些排队是无形的,例如宾馆电话总机接到的电话呼叫,贵重旅游纪念品的进货与销售等等。不合理的排队不仅会影响到旅游业的服务质量,而且还会失去可能获得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如果安排的服务人员过多的话,虽然可消除排队现象,但又会出现人浮于事,服务员过于松闲、劳动力费用增加,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因此,分析和研究各种排队现象,合理安排服务人员的规模和结构,对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队论 服务员 旅游业 经济效益 排队现象 经济收益 服务人员 出租汽车 旅游纪念品 旅游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服务认知特征的演进及营销策略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玮 于海波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9期111-116,共6页
文章通过整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出旅游服务认知特征演变的三个阶段,并且在不同的演进阶段下,通过实证研究识别出现代旅游服务认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较,现代旅游服务较为突出的四个认知特征分别为:服务公平性、信息化... 文章通过整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出旅游服务认知特征演变的三个阶段,并且在不同的演进阶段下,通过实证研究识别出现代旅游服务认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较,现代旅游服务较为突出的四个认知特征分别为:服务公平性、信息化、参与性和迁移性,且这些特征对旅游满意有不同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旅游者认知差异;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为旅游目的地管理机构和旅游企业提出了有效的服务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服务 服务特征 演进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测度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晶 乌铁红 +1 位作者 韩秋晨 伊如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499,共11页
为有效识别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趋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和新增长点,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法,对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沿黄九省区旅... 为有效识别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趋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和新增长点,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法,对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潜力水平存在显著差距,而相邻省区差距较小,质量效益潜力、动力保障潜力水平除个别省区出现较低和较高值外,其余省区差距较小,各省区经济结构潜力水平均较低且差距较小;(2)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和不均衡的分异特征,只有综合潜力和经济结构潜力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局部集聚水平较低;(3)上游和中下游发展潜力影响因素差异较大,上游的动力来源主要为质量效益,中下游发展潜力影响因素较全面且只有环境保障因素不显著。该研究可为挖掘沿黄九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九省区 旅游经济 潜力测度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恢复与营销创新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晔 王璐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0,共2页
一、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总体上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据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38亿人次。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 一、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总体上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据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38亿人次。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19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了1.45亿人次。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入境旅游遭遇巨大冲击,几乎进入停滞状态。2023年,随着世界各国陆续放开跨境旅游市场,我国入境旅游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市场 营销创新 市场基本情况 跨境旅游 统计公报 国家旅游局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 停滞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我国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基于新流动视域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虹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8-101,共4页
近期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在国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和网络媒体助推下持续火热,在入境游客量大增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客观认识入境游发展的新作用与新困境、探寻促进我国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推动入... 近期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在国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和网络媒体助推下持续火热,在入境游客量大增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客观认识入境游发展的新作用与新困境、探寻促进我国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可结合跨境旅游流动中消费者行为发生规律,重点在文化认知、心理认同和行为认购上实现良性循环和更大的创新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流动性 入境旅游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型村庄食品安全治理的结构特征与体系构建——以陕西袁家村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储德平 王兰兰 +1 位作者 陈长兴 潘纪晓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109,共23页
食品安全是乡村旅游消费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效能的提升对于推动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旅游型村庄的农业生产经营分散,供应链复杂且标准不一,农民安全意识薄弱和监管不足,加剧了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乡村旅游消费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效能的提升对于推动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旅游型村庄的农业生产经营分散,供应链复杂且标准不一,农民安全意识薄弱和监管不足,加剧了食品安全风险的滋生与扩散,导致治理难度显著增加。文章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和“三治融合”治理模式,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构建“主体-结构-目标-行动”分析框架,深入探讨了旅游型村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袁家村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充分发挥内外嵌入主体的协同作用,治理主体通过激活社会资本将个体与集体的治理目标紧密联系,以社会网络、社会规范、人际信任推进旅游食品安全治理,通过利益参与、规制完善和道德氛围营造等手段实现治理目标。此外,袁家村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的组合方式,形成了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规范自治,自治和法治共同支持德治,德治和自治维护法治的良性互动机制,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和管理效能。文章为旅游型村庄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推进村庄内生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食品安全治理 社会资本理论 治理能力现代化 旅游型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互联时代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出游决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华成钢 白长虹 韦鸣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65,共15页
移动互联时代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及其应用程序深刻改变了旅游业,并建立了围绕游客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信息服务,使出游变得更加容易计划和方便管理,成为当今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制定旅游决策、协助旅游活动的首选服务。然而,伴随着信息技... 移动互联时代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及其应用程序深刻改变了旅游业,并建立了围绕游客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信息服务,使出游变得更加容易计划和方便管理,成为当今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制定旅游决策、协助旅游活动的首选服务。然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信息过载、技术过度设计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不仅直接地影响了旅游者的信息服务体验,而且对旅游者的出游意愿、决策制定等行为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综合考量出游意愿、决策质量等影响因素,整合了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的重要维度,通过对国内外专家进行咨询并预调研等方法,提出了技术感知易用性与内容感知有用性两个体验维度与使用倾向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以及出游意愿、决策质量之间关系的相关假设,构建了旅游信息服务体验与出游决策影响的结构模型。研究验证了移动旅游信息服务体验对该服务的使用倾向态度以及感知行为控制的积极作用,证实了内容感知有用性体验对出游意愿和决策质量的正向影响,发现了旅游信息服务体验与旅游者出游意愿、决策质量的作用机理和相关关系等重要研究结论,并就未来相关研究、企业信息化战略和旅游信息服务开发改进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旅游信息服务 旅游信息服务体验 出游决策 决策质量 旅游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概念模型、驱动因素与行为过程--以杭州市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为例 被引量:37
20
作者 韦鸣秋 白长虹 华成钢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85,共14页
与商业服务领域相似,旅游公共服务近年来也经历了由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演变的过程,由公共服务供需双方共创价值的实践现象已经出现。文章以杭州市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为案例,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性地提出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 与商业服务领域相似,旅游公共服务近年来也经历了由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演变的过程,由公共服务供需双方共创价值的实践现象已经出现。文章以杭州市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为案例,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性地提出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概念,剖析了由政府、企业、居民、游客等不同社会主体参与的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现象,识别了制度保障、增权激励、信息透明、技术摄入、文化契合是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驱动因素与前提条件。而不同主体间耦合形成的服务生态系统,其内部各要素的互动与整合是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实现的中介要素。此外,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行为过程包括价值主张提出、共创环境营造、社会成员嵌入、社会价值共识、公共价值创造和社会影响输出。文章拓展了价值共创理论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揭示了共创的内部机理与行为规律,为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发展与供给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 扎根理论 服务生态系统 驱动因素 行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