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双碳”目标框架下遵循识别-测度-路径的逻辑,从旅游目的地碳源-碳汇体系、碳达峰碳中和预测、“双碳”目标实...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双碳”目标框架下遵循识别-测度-路径的逻辑,从旅游目的地碳源-碳汇体系、碳达峰碳中和预测、“双碳”目标实现路径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评述。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研究历经3个阶段,研究视角从早期的单一关注旅游目的地碳排放量扩展至全面考量“双碳”目标下的问题,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多聚焦国家、区域层面的宏观、中观尺度,在测量碳排放量、识别影响因素以及预测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节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碳源汇识别与测度方法、“双碳”目标实现的内在机理解释等方面存在不足,微观层面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综合研究框架。文章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应加强基础研究、构建研究框架,强化多学科融合、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深化研究议题,并提出未来值得深入探索的7大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旅游目的地“双碳”目标的实现。展开更多
文摘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双碳”目标框架下遵循识别-测度-路径的逻辑,从旅游目的地碳源-碳汇体系、碳达峰碳中和预测、“双碳”目标实现路径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评述。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研究历经3个阶段,研究视角从早期的单一关注旅游目的地碳排放量扩展至全面考量“双碳”目标下的问题,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多聚焦国家、区域层面的宏观、中观尺度,在测量碳排放量、识别影响因素以及预测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节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碳源汇识别与测度方法、“双碳”目标实现的内在机理解释等方面存在不足,微观层面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综合研究框架。文章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应加强基础研究、构建研究框架,强化多学科融合、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深化研究议题,并提出未来值得深入探索的7大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旅游目的地“双碳”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