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线教学的思考——兼谈南开大学“大学语文”在线课程建设 |
冯大建
迟宝东
刘子琦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7
|
|
2
|
“内外结合”的有机整体观--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立新教授访谈 |
王立新
欧光安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3
|
从《焚椒录》看辽代文学的发展水平 |
查洪德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新世界文学光谱与韩江获奖的极化现象——郝岚与金在涌教授的对谈 |
郝岚
金在涌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共同体意识、间性文本与体系批评——中国民族文学的实然形态与应然追求 |
傅钱余
刘俐俐
|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韩江与小语种文学的新世界文学困境 |
郝岚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论明清“小说家言”所反映的文学生态 |
陈才训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论魏晋南北朝文学演进中的地图影响 |
丁涵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讲义集中出版现象概说——以中文学科为中心 |
李瑞山
金鑫
|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0
|
历史的“观念”、“叙述”与接受反映——从大学课堂教学看“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编撰问题 |
时世平
张立群
|
《扬子江(评论)》
|
2010 |
2
|
|
11
|
通识教育背景下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探赜 |
宁稼雨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大语言模型在哪里挑战了语言学? |
石锋
|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3
|
试论魏晋文化的总体潮流精神 |
宁稼雨
|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4
|
在联系与“对话”中精准指认新诗——罗振亚教授访谈 |
罗振亚
宋宝伟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海南中和军话、官田军话舌齿音声母的两种链式音变 |
刘春陶
倪博洋
|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论秀水派的诗派建构 |
查洪德
王碧伦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21世纪诗歌的生长趋向 |
罗振亚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文明互鉴论视野中的老舍及其文化价值选择的两端性 |
耿传明
王艺璇
|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汉语“状语+述语+宾语”序列结构的层次切分 |
王红旗
孙停停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学术书评的公共性、前沿性与问题意识——《中国图书评论》的选文思路与栏目分析 |
陈琰娇
石小溪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