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动态质量控制图的设计理论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兆军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6-333,共18页
质量控制图是首先由Shewhart于1924年提出的,之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尤其是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经典的质量控制图均假设抽样区间与样本容量是固定的,且控制限也是固定... 质量控制图是首先由Shewhart于1924年提出的,之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尤其是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经典的质量控制图均假设抽样区间与样本容量是固定的,且控制限也是固定的(常用的即为3σ准则),这一点很不适合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于是Reynolds etal(1988)提出了变化抽样区间的均值控制图,并由此形成了动态质量控制图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后来,又有人提出变化样本容量及变化控制限的控制图,并得到了一系列的关于这类动态控制图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十几年来关于动态控制图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些概述,并提出一些还有待研究的问题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质量控制图 设计理论 变化参数 经济设计 抽样区间 样本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饱和设计的构造及其数据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桂宾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3-35,37,共4页
超饱和设计是一类(部分因析)试验次数为n、因子数为k且n<k+1的设计。如果试验中有很多潜在的活跃因子但仅有很少数是活跃的,而试验的目的是探测活跃因子,此时应用所谓的主效应设计(分辨度为3的正交设计)是很浪费的。而超饱和设计可... 超饱和设计是一类(部分因析)试验次数为n、因子数为k且n<k+1的设计。如果试验中有很多潜在的活跃因子但仅有很少数是活跃的,而试验的目的是探测活跃因子,此时应用所谓的主效应设计(分辨度为3的正交设计)是很浪费的。而超饱和设计可以极大地节省资金和时间,但应用超饱和设计的同时,各因子之间正交性的缺失是所要付出的代价。回顾了近年来各种各样的超饱和设计的构造方法,向前回归法、遍历所有子集回归法及各种各样的贝叶斯方法是超饱和设计的主要数据分析手段。但是,在所有这些分析方法中,都仅应用了主效应模型,即忽略了二因子交互作用。而这将导致:(1)显著因子被漏选;(2)不显著因子被错选;(3)估计的因子效应取相反的符号,从而导致错误的因子水平设置。而二水平交互作用模型的引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解决上述各种问题。同时,也将说明如何将二水平交互作用模型和遍历所有子集选择法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饱和设计 二因子交互作用模型 主效应模型 构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分层抽样下有效利用辅助信息及含于层总体大小中的信息的经验似然方法(英文)
3
作者 伍长春 张润楚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1-409,共9页
本文考虑用在分层随机抽样下的经验似然方法来获得有限总体参数的估计量.我们指出,经验似然方法非常自然地结合辅助信息和含于层总体大小中的信息.我们的结果显示,由经验似然方法可获得有效估计.
关键词 经验似然 分层随机抽样 辅助信息 层总体大小 刀切法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估计Clayton模型中关联参数的方法(英文)
4
作者 张巧真 何书元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在右删失情形下,基于二元风险函数的核估计,我们对Clayton模型中的关联参数给出了一种新的估计方法.新的估计量具有相合性和渐近分布,随机模拟也显示这种估计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 右删失 Clayton模型 关联参数 渐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