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因子对鱼饵中磷释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臧常娟 黄岁樑 +1 位作者 吴敏 杜胜蓝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2期10-14,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环境因子(上覆水、微生物活动、温度、pH、水动力条件)对鱼饵磷释放特征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鱼饵在去离子水中总磷和正磷酸盐的平衡释放量约是潘家口水库水中的1.58倍和1.76倍;微生物作用有利于鱼饵中磷向...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环境因子(上覆水、微生物活动、温度、pH、水动力条件)对鱼饵磷释放特征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鱼饵在去离子水中总磷和正磷酸盐的平衡释放量约是潘家口水库水中的1.58倍和1.76倍;微生物作用有利于鱼饵中磷向水体释放,前者总磷和正磷酸盐的释放量约为后者的1.55倍和1.28倍;温度升高和水体扰动促进了鱼饵中磷的释放;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鱼饵中磷的释放量高于中性条件下鱼饵中磷的释放量。各环境因子作用下,鱼饵中磷在前3h内的释放速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饵 磷释放 环境因子 水体富营养化 水污染 潘家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霄 唐婷芳子 +1 位作者 黄岁樑 刘学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2-399,共8页
采用人工湿地模拟实验研究了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4种挺水植物,比较它们的最长根长、根体积、株高、生物量等生长特性... 采用人工湿地模拟实验研究了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4种挺水植物,比较它们的最长根长、根体积、株高、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以及氮磷含量、氮磷积累量和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从植物适应性和生存力来看,梭鱼草、芦苇和香蒲明显优于黑三棱;不同植物的最长根长和根体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芦苇的最长根长最长,梭鱼草具有最大的根体积;芦苇和香蒲株高变化较大,分别增加了137.04 cm和120.78 cm;香蒲的生物量有显著增加,收割时的生物量约为栽种时的5倍;4种湿地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的氮磷含量和积累量有显著差异(P<0.05),芦苇和黑三棱的氮磷主要积累在地上部分(茎和叶),香蒲和梭鱼草的氮磷主要积累在地下部分(根);各植物和空白对照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各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显著优于无植物空白(P<0.05),但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挺水植物 生长特性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霄 黄岁樑 +1 位作者 唐婷芳子 刘学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香蒲和梭鱼草两种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吸收富集能力,为深入研究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实验期间,香蒲和梭鱼草均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经过5个月的生长,两种植...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香蒲和梭鱼草两种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吸收富集能力,为深入研究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实验期间,香蒲和梭鱼草均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经过5个月的生长,两种植物的总生物量分别为6.65 kg/m2和10.83 kg/m2,约为栽种前的6倍和7倍。实验前,香蒲和梭鱼草根、茎、叶中TN的分布为叶>根>茎;TP在两种湿地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均为叶>茎>根。实验结束后,香蒲和梭鱼草各组织中的TN、TP含量均明显下降,TN在梭鱼草组织中的分布仍为叶>根>茎,而香蒲组织中TN分布为根>叶>茎;两种植物组织中的TP分布为根>叶>茎。比较而言,梭鱼草具有较高的氮、磷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生长特性 氮磷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人工湿地填料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霄 黄岁樑 刘学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6期16-19,共4页
采用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种人工湿地填料页岩、陶粒和砾石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各填料对磷的吸附特征,各填料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大小依次为页岩(527.992 mg/kg)>陶粒(32... 采用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三种人工湿地填料页岩、陶粒和砾石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各填料对磷的吸附特征,各填料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大小依次为页岩(527.992 mg/kg)>陶粒(328.165 mg/kg)>砾石(129.729 mg/kg);各填料对磷的吸附过程分为快、中、慢3个阶段,三种填料对磷的吸附速率依次为页岩>陶粒>砾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双常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人工湿地填料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但从相关系数来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描述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填料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家口水库热分层期溶解氧垂向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高锐 黄岁樑 孙逸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9,57,共12页
为探究水库热分层对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2019年8月在潘家口水库设置监测平台,分别采用YSI-EXO2监测仪和NISKIN采样器进行监测和水样采集,测定库区水温、溶解氧、pH、浮游植物等水质指标的垂向分布,分析水体热分层期溶解氧垂向分布的... 为探究水库热分层对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2019年8月在潘家口水库设置监测平台,分别采用YSI-EXO2监测仪和NISKIN采样器进行监测和水样采集,测定库区水温、溶解氧、pH、浮游植物等水质指标的垂向分布,分析水体热分层期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因素及溶解氧极小值(MOM)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潘家口水库8月存在显著热分层现象,水温呈混合层-温跃层-滞温层结构。混合层溶解氧浓度大于6.5 mg/L;温跃层受热分层等影响显著,层内出现MOM,梯度明显增大,浓度显著减小;滞温层溶解氧逐渐恢复。相关性分析表明:溶解氧与水温和浮力频率显著相关,热分层是MOM形成的主要物理因素;溶解氧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pH呈正相关,温跃层浮游植物的呼吸作用、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等生物和化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MOM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层 溶解氧 溶解氧极小值 垂向分布 潘家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网络的人工沉床系统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瑶 黄岁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6期24-29,共6页
人工沉床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生态水体原位修复技术,水质净化过程具有非线性与不确定性,传统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难以精确模拟。本文以天津市外环河人工沉床实验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的水质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BP神经网络水质模型,并... 人工沉床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生态水体原位修复技术,水质净化过程具有非线性与不确定性,传统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难以精确模拟。本文以天津市外环河人工沉床实验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的水质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BP神经网络水质模型,并与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水质指标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化学需氧量(CODCr)0.1%,总氮(TN)1%,总磷(TP)0.6%。与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拟合结果相比,平均相对误差更小,BP神经网络模型更适用于人工沉床系统出水水质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人工沉床系统 水质净化 富营养化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C++的化学品泄漏事故信息数据库
7
作者 徐萌 黄岁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6期10-16,共7页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高效快捷的操作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纸质管理。本文针对当前频发的化学品泄漏事故,建立化学品泄漏事故信息数据库,从化学品生产及储存、化学品性质、水基础设施、化学品泄漏事故及结果预测方面...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高效快捷的操作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纸质管理。本文针对当前频发的化学品泄漏事故,建立化学品泄漏事故信息数据库,从化学品生产及储存、化学品性质、水基础设施、化学品泄漏事故及结果预测方面分析数据库的组成,以Visual C++6.0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作为开发平台,采用ODBC技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实现了对化学品泄漏事故信息数据库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及图片查看等功能,初步应用表明开发的数据库具有安全性、实用性及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泄漏事故数据库 Visual C++6 0 SQL SERVER 2000 OD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