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逻辑、统合实践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
24
1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有紧密的互补性、统一性和同向性的内在逻辑关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精神养料,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方向指引,二者在有机统合中,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精神文化面向与认同意识面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有紧密的互补性、统一性和同向性的内在逻辑关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精神养料,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方向指引,二者在有机统合中,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精神文化面向与认同意识面向的重要构件。结合天津市的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统合的实践机制主要在于,围绕“主体对象-传承方式-产业转化-空间区域”四维度,通过锚定各族青少年群体、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深挖民族文化性旅游、扎根民族互嵌式社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化育功能,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在有机统合的实践机制基础上,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协同性,应当依循“认知—认可—认同”三层次路径,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及性与系统性,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与大众性,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民族性与先进性,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逻辑、统合实践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
24
1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机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民族事务研究中心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共9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协同推进研究”(23JZD032)阶段成果。
文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有紧密的互补性、统一性和同向性的内在逻辑关联。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精神养料,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方向指引,二者在有机统合中,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精神文化面向与认同意识面向的重要构件。结合天津市的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统合的实践机制主要在于,围绕“主体对象-传承方式-产业转化-空间区域”四维度,通过锚定各族青少年群体、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深挖民族文化性旅游、扎根民族互嵌式社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化育功能,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在有机统合的实践机制基础上,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协同性,应当依循“认知—认可—认同”三层次路径,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及性与系统性,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与大众性,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民族性与先进性,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Key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cultural identity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逻辑、统合实践与协同路径
高永久
杨龙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