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历史学研究的内在困境与外部危机 被引量:10
1
作者 侯杰 姜海龙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157-161,共5页
对于中国史学界而言 ,目前的繁荣并没有使历史学真正走出困境。历史学的困境与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史学的内在困境与误区 ;二是史学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所谓史学内在的困境与误区 ,主要是指实证研究的过度化、庸俗化与理论... 对于中国史学界而言 ,目前的繁荣并没有使历史学真正走出困境。历史学的困境与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史学的内在困境与误区 ;二是史学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所谓史学内在的困境与误区 ,主要是指实证研究的过度化、庸俗化与理论污染化。所谓史学与现实间的紧张关系 ,首先在于二十余年来社会变革对史学研究的巨大冲击 ,其次是史学与史学研究者相对贫困的物质困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危机 内在困境 实证庸俗化 理论污染 理论模式化 中层理论 现实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家视野中的国际关系--论齐默恩关于国际社会建构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冈原 王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68,共6页
上个世纪20-3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齐默恩就如何建构国际社会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提出了将国联公约作为国际社会的框架,并以国际法与社会意识为基石的理论。这种强调法律机制与倚重社会道德来规范国家行为的论点,是当时自由主义理论的核... 上个世纪20-3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齐默恩就如何建构国际社会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提出了将国联公约作为国际社会的框架,并以国际法与社会意识为基石的理论。这种强调法律机制与倚重社会道德来规范国家行为的论点,是当时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观。梳理齐默恩建构国际社会的学术思想,对理解当今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和追溯国际问题研究的发展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默恩 国际社会 国际法 社会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粟特研究历史回顾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海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0-167,共8页
本文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所关注的关于涉及敦煌的粟特问题研究状况的简要概述。对这些成果,本文分为四个方面来分别论述:一、对敦煌所发现的粟特文文献的研究;二、对敦煌粟特人宗教信仰的研究;三、对敦煌粟特人聚落... 本文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所关注的关于涉及敦煌的粟特问题研究状况的简要概述。对这些成果,本文分为四个方面来分别论述:一、对敦煌所发现的粟特文文献的研究;二、对敦煌粟特人宗教信仰的研究;三、对敦煌粟特人聚落的研究;四、对敦煌粟特人社会活动的研究。通过这一概述,以期对敦煌粟特问题的研究状况有一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粟特 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论天一阁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6
4
作者 来新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8-233,共6页
本文从天一阁的悠久历史、藏书楼建筑的示范性、藏书的特识与文人学者互动关系诸方面以及其定位与走向的估测,进行综合论述以肯定其历史地位。
关键词 天一阁 范饮 藏书楼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品位与口味
5
作者 孙立群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共2页
读史热的兴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知识的需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史学研究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出现了严重的滞后。
关键词 历史知识 口味 品位 人民群众 史学研究 社会大众 官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6
作者 杜家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0-125,共6页
清王朝 (184 0年以前 )时期中国落后于西方尤其是英国 ,主要原因并非清代出现阻滞社会发展的因素 ,而是表现为西方英国经济的加速度式发展 ,清代在经济上比唐宋明王朝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其速度远不如英国 ,因而拉大了发展的差距。中... 清王朝 (184 0年以前 )时期中国落后于西方尤其是英国 ,主要原因并非清代出现阻滞社会发展的因素 ,而是表现为西方英国经济的加速度式发展 ,清代在经济上比唐宋明王朝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其速度远不如英国 ,因而拉大了发展的差距。中国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 ,主要在于传统的影响 ,具有广阔市场的社会性盈利产品及生产技术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而清代政治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消极并存。同时 ,清代在边疆版图、对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英国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宁青历史饥荒统计规律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袁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69-75,共7页
本文采用等级式量化方法,以年为时间单位,以饥荒区域大小为基本依据,将上古至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饥荒史料转化为量化数据,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之进行了频次分析、阶段分析和周期分析,发现了甘宁青地区历史饥荒的一些统计规律。本... 本文采用等级式量化方法,以年为时间单位,以饥荒区域大小为基本依据,将上古至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饥荒史料转化为量化数据,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之进行了频次分析、阶段分析和周期分析,发现了甘宁青地区历史饥荒的一些统计规律。本文所使用的方法对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统计规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宁青地区 饥荒 历史 统计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唐书”文苑与儒林的历史书写及其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维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新旧"唐书"采取两种不同的书写方式来构建唐代的儒林和文苑,《旧唐书》偏重于强调经生和词臣在儒林、文苑中的重要性,没有严格的去区分文苑和儒林的界限。《新唐书》对唐代儒林、文苑的书写则更强调治礼儒士和诗赋之士,对于... 新旧"唐书"采取两种不同的书写方式来构建唐代的儒林和文苑,《旧唐书》偏重于强调经生和词臣在儒林、文苑中的重要性,没有严格的去区分文苑和儒林的界限。《新唐书》对唐代儒林、文苑的书写则更强调治礼儒士和诗赋之士,对于儒林、文苑的分界更加清晰有条理。这是由于到了宋代,道学的萌芽及宋初古文家对唐代古文的传承使其偏重于以本朝之风视前代,于是造成文儒分流的书写模式。对比两种书写模式,一方面可以看出宋代对唐代历史的重构倾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同语境中,书写者对历史的想象往往会导致事实的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 文苑 儒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著述的创新和求实精神——评《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纪事》
9
作者 李希硕 《江汉论坛》 1987年第3期78-79,共2页
在历史著作的编撰中如何贯彻创新精神,是当前最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萧致治、杨卫东编著的《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纪事》一书(以下简称《纪事》),恰在这方面打开了我们的思路.首先,该书选题新颖.对历史研究工作者来说,... 在历史著作的编撰中如何贯彻创新精神,是当前最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萧致治、杨卫东编著的《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纪事》一书(以下简称《纪事》),恰在这方面打开了我们的思路.首先,该书选题新颖.对历史研究工作者来说,选择研究课题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它需要对研究的领域有客观的认识,了解各种信息和掌握一定的资料.而只有那种意义重大又对宏观研究有开拓性的课题,才为人们啧啧称许.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历时三百余年.它不仅为近代中西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与鸦片战争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如果不探讨这一时期的中外交往,许多事情是讲不透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研究明清史者不大注意这一时期中西关系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关系 鸦片战争前 历史研究 鸦片战争后 思想文化 近代史 政治倾向 西方殖民者 大事记 求实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家玲 崔艳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6,共8页
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32 4— 145 3年 )曾经较好地保存了古典时期的历史遗产 ,成为中世纪地中海上首屈一指的大国 ,但终于没有摆脱最后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的命运。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历史中 ,军区制的兴衰和其政体内部存在的问题是起... 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32 4— 145 3年 )曾经较好地保存了古典时期的历史遗产 ,成为中世纪地中海上首屈一指的大国 ,但终于没有摆脱最后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的命运。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历史中 ,军区制的兴衰和其政体内部存在的问题是起主要的、根本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灭亡 原因 军区制兴衰 传统和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健清 刘庆楚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6-60,共5页
“思想改造”这个词,近10年来很少听到,这当然不是说人们的思想不需要改造。人类社会的进步同人的自我改造紧密相关,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人应该而且必须把自己看成是可以改造的,这样才能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
关键词 知识分子政策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建国初期 自我改造 中国共产党 个人主义 群众运动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小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民间力量与公共领域——近年中美关于近世市民社会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4
12
作者 余新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7-123,共7页
80年代以来 ,美国的一些学者援用西方的市民社会 /公共领域这对概念和理论对中国近世社会历史进行了新的实证性研究 ,并就其是否适用于中国史研究展开了论辩。近年来 ,受此和国内市民社会研究热潮的影响 ,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在中国史学... 80年代以来 ,美国的一些学者援用西方的市民社会 /公共领域这对概念和理论对中国近世社会历史进行了新的实证性研究 ,并就其是否适用于中国史研究展开了论辩。近年来 ,受此和国内市民社会研究热潮的影响 ,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在中国史学界逐渐兴起。与美国学者希望借助这一概念与理论来表明中国近世社会存在着其内在发展理路不同 ,中国的研究者大多想借此勾勒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轨迹。本文认为 ,在中国史的研究中引入西方的理论和概念 ,有利于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改进研究方法 ,是可取的。但引进不是套用 ,其目的也不是为了以中国比附西方 ,而是要在尽可能发掘本土资源的基础上 ,以西方理论为参照系 ,探索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公共领域 民间力量 中国近代 第三领域 历史解释模式 中国社会 实证性研究 社会转型 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公报》与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文化变迁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杰 秦方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89-96,共8页
作为大众传媒的《大公报》,在晚清时期为开发民众智识作出了许多切实的努力和贡献,同时反映并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其中,它对于白话文的提倡,对于阅报社的推广以及对于休闲娱乐等社会文化新变化的记录与宣扬,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 作为大众传媒的《大公报》,在晚清时期为开发民众智识作出了许多切实的努力和贡献,同时反映并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其中,它对于白话文的提倡,对于阅报社的推广以及对于休闲娱乐等社会文化新变化的记录与宣扬,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或留下来一份丰富而有独特价值的历史纪录,值得深刻探讨和仔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晚清时期 社会文化 白话文 阅报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黄兴的军人品格与尚武精神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喜所 田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本文认为,青少年时代的黄兴务实上进,重实行,轻宣言,埋头苦干,仁厚而坚强,文武双全但尚武成性。这些品格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个人天赋,一方面和湖南的人文景观、家庭的培养和其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1902年的留学日本,尤其是... 本文认为,青少年时代的黄兴务实上进,重实行,轻宣言,埋头苦干,仁厚而坚强,文武双全但尚武成性。这些品格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个人天赋,一方面和湖南的人文景观、家庭的培养和其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1902年的留学日本,尤其是拒俄运动的实践,使黄兴的军人风范基本形成,为其投笔从戎奠定了基础。在对中国传统的军事理论和西方新兴的军事学说钻研的基础上,黄兴形成了早期的军事思想。青年黄兴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对军事的探讨,左右了其一生的职业选择,使其步入了近代军事家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国民教育会 留学生 两湖书院 军事思想 尚武精神 军人 辛亥革命 中国军事 留日学生 弘文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后50年间留日学生的日本观及其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喜所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108,共8页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将日本视为最佳学习榜样。中国留日生的日本观反映出他们对日本的印象从总体上讲是很好的。当时日本是欧美新思想传入中国的一座带有中介意义的“桥”,而留日生则充当了真正的架桥铺路人。
关键词 留日生 日本观 日本留学生 留日学生 甲午战后 郁达夫 甲午战争 中国留学生 《东游日记》 文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五权宪法论”特质之我见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永祥 石毕凡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7,128,共7页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不同于清末民初对欧美宪政的机械模仿与简单移植。它力图超越欧美和苏俄的宪政体制 ,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自身的特色。
关键词 宪政 五权分立 权能分治 均权主义 民主主义集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辫子问题”与辛亥革命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喜所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5-121,共7页
“辫子问题”和清朝的建立与灭亡紧密联系在一起。清军入关 ,以惨无人道的留辫运动建立了在全国的绝对权威 ,进一步使中国专制社会传统的泛政治文化的思维方式广泛传播。反清的政治集团和政治派别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辫子问... “辫子问题”和清朝的建立与灭亡紧密联系在一起。清军入关 ,以惨无人道的留辫运动建立了在全国的绝对权威 ,进一步使中国专制社会传统的泛政治文化的思维方式广泛传播。反清的政治集团和政治派别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辫子问题”上大做文章。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 ,“辫子问题”成了革命党人推进民主革命的有力武器。民初涉及全国的剪辫风暴 ,则成了辛亥革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和追求个性解放、推进民主共和不自觉地联系在了一起。和清廷的留辫运动相比 ,民初剪辫风暴的最大特点是相对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子 泛政治文化 剪辫风潮 剪辫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炎黄观念与帝统和道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泽华 侯东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8-93,共6页
经过战国中后期诸子对黄帝,神农的宣扬,汉代炎黄观念趋向成熟,并与政治紧密地结合,二者互相推助,形成了以黄帝为宗的道统与帝统观念,为官方和诸子所认同。汉代黄帝形象的主要特征是:以黄老宗师的面目出现,又多与符和图谶联系在... 经过战国中后期诸子对黄帝,神农的宣扬,汉代炎黄观念趋向成熟,并与政治紧密地结合,二者互相推助,形成了以黄帝为宗的道统与帝统观念,为官方和诸子所认同。汉代黄帝形象的主要特征是:以黄老宗师的面目出现,又多与符和图谶联系在一起。这两方面都在某种程度上得副了统治者的支持,故推动了汉代诸子炎黄观念的发展和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炎黄 汉代诸子 官方 战国 统治者 道统 黄老 认同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会盟问题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二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8,共8页
先秦时期的会盟问题张二国会盟问题,是先秦史领域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自清以降,中外学者在该课题上花费了大量心血,著述颇丰,举其要者,如:(1)清姚彦渠《春秋会要》①、秦蕙田《五礼通考》②、《皇清经解》及《古今图书集... 先秦时期的会盟问题张二国会盟问题,是先秦史领域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自清以降,中外学者在该课题上花费了大量心血,著述颇丰,举其要者,如:(1)清姚彦渠《春秋会要》①、秦蕙田《五礼通考》②、《皇清经解》及《古今图书集成》③等书,都对春秋时期的会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左传》 春秋时期 卿大夫 盟礼 盟会 诸侯国 甲骨文 《春秋》 春秋会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苏对华时局干预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关系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永祥 秦立海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25,共7页
本文认为,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能够召开,是当时国内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国际上美苏对华时局的干预则是政协最终得以召开的主要因素。当时,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条款以及由此产生的《中苏条约》所确立起来的两... 本文认为,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能够召开,是当时国内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国际上美苏对华时局的干预则是政协最终得以召开的主要因素。当时,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条款以及由此产生的《中苏条约》所确立起来的两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并通过 1945年底的三国外长会议,对战后国共两党围绕政治协商会议所进行的长时间的激烈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最终促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苏联 对华政策 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 雅尔塔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