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新理论与新方法”(笔谈)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朝光 金以林 +4 位作者 李金铮 周晓光 肖永明 沙武田 赵云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共32页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来,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相关议题引起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积极推进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新时代中国历史学发展...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来,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相关议题引起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积极推进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新时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本刊特邀汪朝光、金以林、李金铮、周晓光、肖永明、沙武田、赵云波七位教授总结各自研究领域的新视野、新理论与新方法,展出有关建构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深度思考,希望能引起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对话,为新时代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开拓创新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历史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情境与现实关怀——我与中国近世卫生史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新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2,20,共5页
一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中国生活了40余年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在其有关中国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中国人丝毫不像受压迫的民族,世界上再没有比他们更不受官方干扰的了。你可以在中... 一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中国生活了40余年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在其有关中国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中国人丝毫不像受压迫的民族,世界上再没有比他们更不受官方干扰的了。你可以在中国的镇子上住上好些天也不会看见警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现实关怀 历史情境 卫生 美国传教士 丁韪良 回忆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理论争鸣及其演进(上) 被引量:5
3
作者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175-18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史学兴起。新社会史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6年为第一阶段,1997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关于什么是社会史,主要有专史说、通史说、视角说三种看法,近来不断出现整合这些说法并加以创新的论...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史学兴起。新社会史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6年为第一阶段,1997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关于什么是社会史,主要有专史说、通史说、视角说三种看法,近来不断出现整合这些说法并加以创新的论述,不妨称之为"社会史新说"。社会史应该借鉴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社会史研究者的共识,讨论比较多的则是社会史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文化史、人类学、地理学、区域史的关系。就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史理论探讨的演进看,对社会史的学术定位有一个从比较考虑研究对象到兼顾研究视角再到"问题"的过程,它始终同反省历史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社会史理论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读法——以《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尔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9,共7页
拙著《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是专讲人物传记史料的。历史表明,古人讲求的高尚道德情操、做事本领、事业贡献,成为后人前进的精神力量。人物传记所记录的传主事迹和精神世界,读者会因与传主社会价值观、性格、气... 拙著《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是专讲人物传记史料的。历史表明,古人讲求的高尚道德情操、做事本领、事业贡献,成为后人前进的精神力量。人物传记所记录的传主事迹和精神世界,读者会因与传主社会价值观、性格、气质、职业、经历的某种类似,产生共鸣以及爱与憎,有亲近感,甚而融为一体,自然地从传主历史得到人生启示,获取智慧,明白做人道理,认识社会趋向,去创造美好的人生。为了读好传记,需要全面了解人物,警惕先入为主,陷入盲目状态,影响知识的获取;对历史人物既要有爱憎感情,也要有超然态度;同时关注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明了个人行为的产生与对社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传记 传记价值 感染力 传记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理论争鸣及其演进(下) 被引量:4
5
作者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67-172,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史学兴起。新社会史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6年为第一阶段,1997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关于什么是社会史,主要有专史说、通史说、视角说三种看法,近来不断出现整合这些说法并加以创新的论...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史学兴起。新社会史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6年为第一阶段,1997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关于什么是社会史,主要有专史说、通史说、视角说三种看法,近来不断出现整合这些说法并加以创新的论述,不妨称之为"社会史新说"。社会史应该借鉴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社会史研究者的共识,讨论比较多的则是社会史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文化史、人类学、地理学、区域史的关系。就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史理论探讨的演进看,对社会史的学术定位有一个从比较考虑研究对象到兼顾研究视角再到"问题"的过程,它始终同反省历史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社会史理论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形成、演进及其时代特征——立足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先明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9,共16页
20世纪的“新史学”是伴随时代革命而兴的一个学术朝向。自20世纪初梁启超揭橥新史学旗帜始,直至20世纪30年代之后新史学建构才基本完成。在以通史和专门史所构成的新史学学科的基本格局中,能够贯穿始终并持久地构成其主体性内容者,则... 20世纪的“新史学”是伴随时代革命而兴的一个学术朝向。自20世纪初梁启超揭橥新史学旗帜始,直至20世纪30年代之后新史学建构才基本完成。在以通史和专门史所构成的新史学学科的基本格局中,能够贯穿始终并持久地构成其主体性内容者,则又非社会史莫属。在新史学建构的百年行程中,不同话语体系的碰撞、交锋和交错递进,为现代学术史描绘出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学术研究取径上不同的话语体系,在相互碰撞和交锋中形成了相互摄取、相互融含和共进的景象。近代民族主义为20世纪中国的“新史学”披染了浓重的时代特色,这也是其与旧史学——皇族或王朝史学的根本性分野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社会史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与田野的融合:历史人类学与当代中国乡村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家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52-58,共7页
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这一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历史人类学抑或田野历史学作为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趋向,既是历史学与人类学学科相互融合与渗透的结果,又有力地推动着这两大学科的发展。我们需要在学科本位意识与学科融合趋势的张力中... 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这一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历史人类学抑或田野历史学作为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趋向,既是历史学与人类学学科相互融合与渗透的结果,又有力地推动着这两大学科的发展。我们需要在学科本位意识与学科融合趋势的张力中,推动文献与田野研究方法相融合、历史与现实解读视野相结合的历史人类学的发展。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注重对乡村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深度理解,实现当代中国乡村研究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研究 历史人类学 田野历史学 文献 田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和团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后义和团”的文本类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先明 李尹蒂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7-139,共13页
20世纪初义和团硝烟渐散,然于此事件的文本记载经历了"拳匪"话语和"英雄"话语的历史转化,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承载义和团历史记忆的文本历史地传递着变迁的轨迹与深植其中的意义、价值,以文本形式出... 20世纪初义和团硝烟渐散,然于此事件的文本记载经历了"拳匪"话语和"英雄"话语的历史转化,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承载义和团历史记忆的文本历史地传递着变迁的轨迹与深植其中的意义、价值,以文本形式出现的义和团,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事件,它更多地表现为一个被叙述的符号,成为历史文化象征,甚成为历史重构中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 义和团文本 历史记忆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反思及展望(笔谈) 被引量:4
9
作者 朱英 陈谦平 +2 位作者 徐勇 江沛 张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2-256,共15页
抗战大后方是与根据地、沦陷区相对应的战时中国的三大政治版图之一,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新时期值得深化研究。在很长时期内,整个史学界对抗战时期商人和商会的研究都比较欠缺,战时商会的命运与作用的发挥同样很值得研究。抗... 抗战大后方是与根据地、沦陷区相对应的战时中国的三大政治版图之一,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新时期值得深化研究。在很长时期内,整个史学界对抗战时期商人和商会的研究都比较欠缺,战时商会的命运与作用的发挥同样很值得研究。抗战大后方的意义,需要透过对“后抗战时代”以及更长历史时段进行考察,才能获得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抗战大后方”的历史研究,应该有一个整体的历史架构。结合现代物理学概念,有助于深化抗战大后方研究。同时,目前的抗战史研究对于战时大后方的财政体系、工业进步的研究仍较为薄弱,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吸收多领域新知识与新思想,有助于改进思维方法,维护并促动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开放格局,以争取新的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战大后方 “后抗战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信仰与社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荣明 代国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中国传统信仰是多样化的。有为社会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如所谓的"儒教";有为个人健康服务的生命信仰,如佛教和道教;还有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既为政治秩序服务也为个人生命服务的混合形态的信仰,如三一教。中国传统信仰的多样性表... 中国传统信仰是多样化的。有为社会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如所谓的"儒教";有为个人健康服务的生命信仰,如佛教和道教;还有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既为政治秩序服务也为个人生命服务的混合形态的信仰,如三一教。中国传统信仰的多样性表明,在一个发达的文化系统中,信仰世界也像生物世界一样,存在一个多样化的系统,信仰多样性的原因在于社会本身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道教 佛教 三一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调查材料的发现及其价值——档案史料与根据地乡村社会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先明 韩振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4,共8页
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的调查资料是其中较为优秀者。这批资料后来去向不明,学术界一直认为这些材料多已遗失或销毁。我们在山西省档案馆阅读所藏相关档案时发现,"延安农村工作... 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的调查资料是其中较为优秀者。这批资料后来去向不明,学术界一直认为这些材料多已遗失或销毁。我们在山西省档案馆阅读所藏相关档案时发现,"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调查的部分材料依然存在。这批材料对深入研究抗日根据地史和乡村社会史极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 调查材料 乡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族谱资料的整理、研究和数字化建设 被引量:14
12
作者 常建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中国族谱资料的整理工作,在编目、提要、选编、汇编、影印、考释几个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还不太完善。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90年间,海内外的学者对中国族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利用,大致可以分成奠基、复兴与拓新几个阶段,各个阶段... 中国族谱资料的整理工作,在编目、提要、选编、汇编、影印、考释几个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还不太完善。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90年间,海内外的学者对中国族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利用,大致可以分成奠基、复兴与拓新几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代表性的研究。近十几年,学术研究更加多元化,受社会史、文化史、生活史的影响,族谱研究具有从地方文献与民间文献视角探讨的特色。族谱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初见成效。中国族谱资料的整理、研究和数字化建设的推进,有赖于专门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谱 地方文献 民间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事实陈述的主要途径——涉及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与视角的治学心得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分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5,共6页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一批影响极为广泛的学术观点竟然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因而有必要在完善事实陈述的基础上,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具有一定颠覆性的重建。研究争鸣的各种理据、分析思想的内在理路、剖析文本的理论体系、拓展史料的取材...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一批影响极为广泛的学术观点竟然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因而有必要在完善事实陈述的基础上,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具有一定颠覆性的重建。研究争鸣的各种理据、分析思想的内在理路、剖析文本的理论体系、拓展史料的取材范围等,有助于形成结构、逻辑、要素、过程相对完整的事实陈述,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研究方法 事实陈述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族谱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4,共7页
中国族谱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族谱学史、族谱工具书与资料整理、族谱介绍与族谱史料价值研究、族谱意义的讨论、族谱资料的利用、少数民族族谱研究等方面。族谱意义的讨论颇具新意,利用族谱开展北方宗族研究进展明显,历史人口学... 中国族谱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族谱学史、族谱工具书与资料整理、族谱介绍与族谱史料价值研究、族谱意义的讨论、族谱资料的利用、少数民族族谱研究等方面。族谱意义的讨论颇具新意,利用族谱开展北方宗族研究进展明显,历史人口学的研究提出新问题,移民史的研究持续进行,族谱的发现推动了对武术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谱 谱谍学 宗族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中国思想史研究探索与反思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荣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8,共9页
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思想史研究孕育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第二阶段,中国思想史学科初步创立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第三阶段,中国思想史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明确了思想史研究内部各分支之间... 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思想史研究孕育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第二阶段,中国思想史学科初步创立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第三阶段,中国思想史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明确了思想史研究内部各分支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和内容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学界对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进行反思,推动着中国思想史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中国哲学史 历史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体系与近代中国区域社会变动——胶济铁路与沿线烟草业的发展(1913—1937)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学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26-133,共8页
1898年青岛港的开埠便利了土洋货的进出口,是近代山东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的表现,而胶济铁路拓宽了青岛港的腹地范围。其沿线美烟的种植结构、生产布局则是对国内外市场对美烟需求做出的反应。胶济铁路作为现代交通方式沟通和促进了美烟... 1898年青岛港的开埠便利了土洋货的进出口,是近代山东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的表现,而胶济铁路拓宽了青岛港的腹地范围。其沿线美烟的种植结构、生产布局则是对国内外市场对美烟需求做出的反应。胶济铁路作为现代交通方式沟通和促进了美烟的生产、销售两大环节,引起了美烟种植的区域化、专业化和销售的外向型。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这种以路港互动为代表的现代交通网络,对近代区域社会历史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济铁路 烟草业 潍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研究
17
作者 王凛然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39,共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④,教学目标为"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④,教学目标为"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⑤。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它更需要求真、求善,需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历史素养 外来侵略 教学与研究 反动统治 教学目标 治国理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强到自省:近代中国历史的文化取向——聚焦于“经世文编”演进脉络的一个思考
18
作者 王先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146,287,共13页
鸦片战争之后,从洋务新政到戊戌新政乃至革命重建,在“师夷”的历史惯性中一路求变,形成了中国历史选择的路向,绘就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取向的基线。道咸以及同光之后“经世文编”、续编、三编、四编以至新编踵起接续,从一个“切面”具... 鸦片战争之后,从洋务新政到戊戌新政乃至革命重建,在“师夷”的历史惯性中一路求变,形成了中国历史选择的路向,绘就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取向的基线。道咸以及同光之后“经世文编”、续编、三编、四编以至新编踵起接续,从一个“切面”具体而真切地标示了文化演进的趋向。民国之后,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选择为之一变,与当初求西学以自强的诉求相反,开始诉诸于文化自省,以建设本位文化为取向。由《民国经世文编》呈现出的这一文化取向的变动,着实代表着一代文化人的自觉与反省。这一历史方位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提,也是30年代之际“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论争高潮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强 西学 经世文编 文化自省 五四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异”与“融通”:近代以来社会学与历史学关系变迁
19
作者 王凛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39-50,共12页
19世纪,社会学具有强烈的历史取向,历史学对社会学则兴趣匮乏。20世纪前半叶,历史学开始向社会学寻求合作,主流社会学却走向具象经验化研究。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社会学界倡导"历史转向",历史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得以... 19世纪,社会学具有强烈的历史取向,历史学对社会学则兴趣匮乏。20世纪前半叶,历史学开始向社会学寻求合作,主流社会学却走向具象经验化研究。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社会学界倡导"历史转向",历史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得以再兴。同一时期,社会学取向的历史研究虽偶有波折,依旧方兴未艾。通过对学科关系史与相关理论的对读,我们发现:两门学科关系发展受制于学科组织关系;两门学科关系因各自学科研究目的、对象、方法而变化;两门学科关系受外部环境影响;两门学科关系被学科发展时序差所左右。四重逻辑并置导致了西方社会学与历史学百余年来的交异与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历史学 学科发展史 学科组织关系 学科时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学者与中国的相遇:卜凯农村调研的西学意识与比较意识
20
作者 李金铮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286,共22页
卜凯所主持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和研究,在同时代同类成果中处于较高水平。基于美国的社会背景、教育背景和学科背景,卜凯具有浓厚的美国立场、意识和视角,其调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方法直接来源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尤其是美国的农业经济学... 卜凯所主持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和研究,在同时代同类成果中处于较高水平。基于美国的社会背景、教育背景和学科背景,卜凯具有浓厚的美国立场、意识和视角,其调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方法直接来源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尤其是美国的农业经济学、农场管理学。在此思想指导下,卜凯以欧美的优越感对中国与美国的农家经营进行了详细比较,得出中国农家经济落后的结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良中国农业的建议。不过,卜凯对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也并非完全予以否定,而是认为有其合理之处,这一合理部分应该继续延续。尽管其调查研究曾受到国内一些学者的批评,但也不能不说,中国学者也基本接受了西方农业经济学的方法,他们一道为中国农村经济学的本土化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凯 农村 调查 西方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