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三维条件下人胚胎干细胞向内皮细胞的分化及功能 被引量:2
1
作者 苏位君 王宝玉 +5 位作者 宋祥和 王丽娜 刘艳华 周曼倩 童玲玲 李宗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9-54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三维分化无血清方法,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内皮细胞进行分化,并对这种方法得到的人胚胎干细胞来源内皮细胞(hESC-ECs)进行功能检测。方法在低附着培养皿中培养未分化的H9 hESCs12 d,使其形成类胚体(EBs),12 d后将...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三维分化无血清方法,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内皮细胞进行分化,并对这种方法得到的人胚胎干细胞来源内皮细胞(hESC-ECs)进行功能检测。方法在低附着培养皿中培养未分化的H9 hESCs12 d,使其形成类胚体(EBs),12 d后将已形成的EBs收集起来,用浓度为1.5 mg/ml的Ⅰ型鼠尾胶原重悬,加入六孔板中,在37℃待胶原凝固后加入EGM-2培养基培养3 d,获得出芽类胚体后用0.25%胶原酶Ⅰ和0.56 U/ml LiberaseBlendzyme消化芽生类胚体各20 min,采用流式技术分选出其中CD31阳性的细胞,并用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摄取实验和成管实验验证这部分细胞的内皮细胞功能。结果建立了一种基于胶原培养环境的三维分化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将hE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效率提高到18%,最终获得的hESC-ECs具有和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相似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并在乙酰化LDL吞噬实验和血管新生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内皮细胞功能。结论建立的改良三维分化方法能够明显提高hESCs向内皮细胞的分化效率,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分化方法,同时无血清培养方法为将来hESC-EC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内皮细胞 三维分化法 CD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G蛋白偶联受体的肽类药物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雁杰 苏位君 李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7-846,共10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大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家族,具有7次跨膜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编码约800种不同类型的GPCRs,广泛参与了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的病理过程,使之成为药物研发的热...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大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家族,具有7次跨膜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编码约800种不同类型的GPCRs,广泛参与了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的病理过程,使之成为药物研发的热门靶点。肽是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物质,由两个至几十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是涉及生物体内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迄今为止,研究者已鉴定出7000余种天然肽,分别作为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离子通道配体和抗生素等发挥功能。肽类药物因具有作用机制明确、安全性好、生产成本低等多重独特优势及其在空间结构上近乎无限的可能性而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基于对GPCR结构的理解不断深入,靶向GPCR的肽类药物发展迅猛,新药不断上市。目前为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上市近50种靶向GPCR的肽类药物,用于治疗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肽类药物的研发经历了人体肽开发、天然肽开发和生物技术开发3个阶段。目前,已上市的靶向GPCR肽类药物大多是对人体天然内源性多肽类配体的改造与修饰。本文归纳了近年来研发成功已上市的靶向GPCR肽类药物,并简要总结了目前肽类药物的研发策略及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更多靶向GPCR肽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肽类药物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