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水乙醇提高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射频消融治疗效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亚琼 金壮 +5 位作者 张颖 姜波 阎琳 田晓琦 张明博 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前向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内注射少量无水乙醇对提高RFA治疗效率的价值。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根据标准纳入98例(98个结节)病理确诊为良性的实性结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乙醇消融(EA)联合RFA...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前向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内注射少量无水乙醇对提高RFA治疗效率的价值。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根据标准纳入98例(98个结节)病理确诊为良性的实性结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乙醇消融(EA)联合RFA组(EA+RFA组)和RFA组,每组49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时间、消融能量、消融功率、术后结节体积缩小率(VRR)、症状评分(SS)及外观评分(CS)、甲状腺功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A+RFA组平均RFA时间[(441.30±243.31)s比(790.70±349.82)s;t=4.403,P=0.000]、平均消融能量[(3.92±2.01)kJ比(5.15±2.12)kJ;t=2.709,P=0.009]和平均消融功率[(6.07±1.44)W比(7.30±1.29)W;t=3.612,P=0.006]均显著低于RFA组。术后3、6、12个月,EA+RFA组VRR分别为(57.73±11.07)%(t=-3.16,P<0.001)、(64.40±10.56)%(t=-5.45,P<0.001)、(77.29±8.48)%(t=-10.46,P<0.001),RFA组分别为(55.44±13.01)%(t=-1.76,P<0.001)、(65.28±11.33)%(t=-5.09,P<0.001)、(75.17±9.84)%(t=-8.93,P<0.001),均较术前明显缩小;EA+RFA组和RFA组间术后1(t=3.41,P=0.33)、3(t=2.05,P=0.21)、6(t=2.77,P=0.49)、12个月(t=5.05,P=0.10)的V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超声造影检查未见结节复发。术后12个月,EA+RFA组SS[(1.77±0.86)分比(5.54±2.15)分;t=9.63,P<0.001]和CS[(1.39±0.77)分比(3.32±0.61)分;t=10.09,P=0.004]均明显低于术前,RFA组SS[(1.63±1.04)分比(5.90±1.79)分;t=12.72,P<0.001]和CS[(1.64±0.83)分比(3.15±0.72)分;t=8.13,P=0.012]也均明显低于术前,EA+RFA组的CSS明显低于RFA组[(0.93±0.55)分比(2.44±0.53)分;t=-11.70,P=0.007]。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EA注射可有效提高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RFA治疗的效率,并在结节VRR、压迫症状和外观不适方面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甲状腺结节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朱亚琼 金壮 +4 位作者 陈思明 任玲 王月香 田晓琦 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兔坐骨神经挤压伤定量评估的价值。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挤压伤2、4、8周组和对照组(无挤压伤)。应用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手术侧坐骨神经及...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兔坐骨神经挤压伤定量评估的价值。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挤压伤2、4、8周组和对照组(无挤压伤)。应用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手术侧坐骨神经及小腿三头肌,分别得到不同时间点损伤神经及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厚度、硬度变化指标,并与组织病理学参数进行比较。应用组内相关系数比较测试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损伤神经内径在术后2周较对照组明显增厚[(1.65±0.34)mm比(0.97±0.15)mm,P=0.00],在术后8周恢复接近正常水平[(1.12±0.18)mm比(0.97±0.15)mm,P=0.06],但神经弹性模量随时间变化逐渐增高[2周:(14.77±2.53)kPa;4周:(19.12±3.46)kPa;8周:(28.39±5.26)kPa],各时间点较对照组[(8.75±1.02)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病理表现为神经组织内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失神经支配小腿三头肌厚度逐渐减小,弹性模量于术后2周内减低,2周后逐渐增加,术后8周显著增加(P均=0.00);病理学表现为肌内胶原大量增生并伴有脂肪细胞浸润,肌肉湿重比及肌纤维横截面积下降。测试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常规超声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为挤压伤神经及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形态学及力学性能提供定量评价信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坐骨神经 挤压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特征及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3
作者 兰雨 宋青 +3 位作者 金壮 张颖 林林 罗渝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7-752,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特征及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甲状腺腺体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转移组56例,非转移...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特征及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甲状腺腺体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转移组56例,非转移组5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及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病灶位置(上中下极)、是否靠近被膜、是否靠近峡部、病灶位于左/右叶、病灶数目、最大径线、纵横比、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内部成分、周围声晕、钙化、钙化形态、血流特征、是否合并桥本氏病、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对性别、年龄、病灶是否靠近被膜、病灶是否靠近峡部、最大径线、病灶形态、含有钙化、周围声晕、钙化形态、BRAFV600E基因突变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最大径线、是否靠近被膜、是否靠近峡部、病灶形态、声晕、钙化、钙化形态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4.197)、年龄(OR=4.895)、病灶最大径线(OR=3.636)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为:Logistic(P)=–21.957+1.434×性别+1.588×年龄+1.291×最大径线。对预测模型进行效能检验显示,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72.55%。结论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年龄<55岁、男性、癌灶最大径线>10 mm时,应警惕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特征 BRAFV600E基因 颈部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兰雨 张明博 +4 位作者 张艳 宋青 阎琳 肖静 罗渝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8-337,共10页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以2019年10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接受随访的149例PTMC治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R...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以2019年10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接受随访的149例PTMC治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RFA)组(n=80)、甲状腺腺叶切除(HT)组(n=34)及甲状腺全切除(TT)组(n=35)。所有患者均完成以下3个量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甲状腺癌特异性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THYCA-QoL)及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比较3种治疗方式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SF-36量表中,RFA组及HT组患者的躯体健康(PCS)(P=0.006,P=0.033)及生理职能(RP)(P=0.003,P=0.001)均显著高于TT组,但RFA组与HT组之间在PCS(P=1.000)及RP(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A组患者精神健康(MCS)评分明显高于TT组患者(P=0.034)。THYCA-QoL量表中,TT组患者的瘢痕问题评分显著高于HT组(P=0.003)及RFA组(P<0.001),RFA组患者体质量增加的抱怨显著低于HT组(P=0.028)及TT组(P<0.001)。FoP-Q-SF量表中,3组患者对疾病进展担忧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超声引导下RFA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PTMC开放手术治疗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生活质量 射频消融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甲状腺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术后转归的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红莹 罗渝昆 +4 位作者 张艳 宋青 李文 赵佳航 李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建立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短期疗效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科初次行RFA治疗的159例PTMC患者的术前及随访资料,以RFA术后12... 目的建立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短期疗效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科初次行RFA治疗的159例PTMC患者的术前及随访资料,以RFA术后12个月内消融灶存在状态为终点事件,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消融灶未完全消失影响因素,建立评分模型。结果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17)、年龄(P=0.047)和钙化灶大小(P=0.049)是建立模型的最强预测因素,肿瘤最大径和RFA消耗总能量是建立模型的次要相关因素。在建模中确认了模型的准确性(AUC=0.762),在验证组中确定了模型的良好预测效能(AUC=0.740)。结论基于PTMC患者RFA术后1年内消融灶未完全消失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量化模型,可以准确预测PTMC患者RFA术后短期疗效,为临床准确评估RFA短期疗效及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予以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 射频消融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