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的离子碰撞截面测量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凯林 徐诗音 +5 位作者 焦鲁杨 杜梦颖 燕昊 毛钢钢 李树奇 孔祥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3-634,I0006,共13页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串联质谱分析能力。离子在分析池中做回旋运动时,镜像电流会因离子与中性分子发生碰撞而逐渐衰减。基于此,通过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并结合相应的算法,可推算出离子的碰撞截面(...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串联质谱分析能力。离子在分析池中做回旋运动时,镜像电流会因离子与中性分子发生碰撞而逐渐衰减。基于此,通过选择合适的理论模型,并结合相应的算法,可推算出离子的碰撞截面(CCS)。该方法无需增加仪器硬件成本,可通过直接分析高分辨质谱数据获取离子结构信息。近年来,随着FT-ICR MS仪器的发展和推广,该方法得到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此类方法使用的碰撞模型、利用时域和频域信号进行数据分析的不同方法及特点,虽然提供的离子CCS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在离子的动态CCS测量以及离子异构化的研究中表现出独特优势。该方法可进一步与离子淌度技术相结合,借助FT-ICR MS较高的质量分辨能力和离子操控能力,提供多维度的离子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离子碰撞截面(CCS) 离子-中性分子碰撞 时域 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的超宽波段光解离光谱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凯林 周敏 +4 位作者 石莹莹 马利福 李树奇 汪曣 孔祥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90,I0008,共11页
基于质谱技术的光解离光谱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可行性好的优势,近年来在气相离子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工作基于一台7 T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搭建了超宽波段的可调谐激光光路系统,... 基于质谱技术的光解离光谱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可行性好的优势,近年来在气相离子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工作基于一台7 T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搭建了超宽波段的可调谐激光光路系统,获得了气相离子超宽波段的光解离光谱。该系统的光谱可调谐范围为192~3 700 nm,是目前已知在单台质谱仪上可获得最宽波段的光解离光谱系统。超宽波段的波长覆盖范围使用两台宽波段可调谐OPO激光器实现,光路可以在真空传输,提高了紫外和红外激光的传输效率。该系统结合了电喷雾(ESI)电离源和FT ICR MS的高分辨能力以及超强的离子操控能力,可以获得目标离子的紫外-可见光以及中红外区域的光解离光谱,分别对应于分子的电子和振动能级,实现了分子结构信息的互补。以罗丹明110和色胺为例,获得了相应的离子在不同波段中的光解离光谱,初步证明了该仪器实现相关功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解离光谱 可调谐激光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 罗丹明 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荷态泛素蛋白离子的193 nm紫外光解离质谱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敏 石莹莹 +5 位作者 李树奇 张凯林 崔永亮 张森 张先燚 孔祥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36-2442,共7页
将193 nm激光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T-ICR)质谱仪结合,研究了不同价态的泛素蛋白离子的紫外光解离质谱.结果表明,在光解离过程中向分析池内引入适量的碰撞气,不仅能增加母体离子的裂解率,也能提高碎片离子的捕获效率.相对于碰撞辅... 将193 nm激光与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T-ICR)质谱仪结合,研究了不同价态的泛素蛋白离子的紫外光解离质谱.结果表明,在光解离过程中向分析池内引入适量的碰撞气,不仅能增加母体离子的裂解率,也能提高碎片离子的捕获效率.相对于碰撞辅助解离(CAD)中产生的b和y离子,紫外光解离(UVPD)方法能够产生更为丰富的不同种类碎片离子.其中,对于+11价泛素离子,蛋白质序列的覆盖率接近80%,远高于对应的CAD实验结果.与已往报道不同的是,裂解覆盖率呈现出较强的电荷相关性.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较低电荷态的蛋白离子的解离效率和序列覆盖率还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顶向下 紫外光解离 碰撞活化解离 泛素 电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取代位点对质子化硝基苯并咪唑离子紫外光解离的影响
4
作者 张凯林 杜梦颖 +6 位作者 许一澄 李树奇 崔永亮 张森 马利福 汪曣 孔祥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4,I0001,共11页
为探究硝基取代位点对硝基苯并咪唑类分子紫外光解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T-ICR)质谱仪与可调谐紫外激光器相结合,分别对2-硝基苯并咪唑(2-nitrobenzimidazole, 2-NBI)、5-硝基苯并咪唑(5-nitrobenzimidazole, 5... 为探究硝基取代位点对硝基苯并咪唑类分子紫外光解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T-ICR)质谱仪与可调谐紫外激光器相结合,分别对2-硝基苯并咪唑(2-nitrobenzimidazole, 2-NBI)、5-硝基苯并咪唑(5-nitrobenzimidazole, 5-NBI)及7-硝基苯并咪唑(7-nitrobenzimidazole, 7-NBI)3种同分异构体的质子化离子进行紫外光解离(UVPD)质谱和光谱研究。实验结果表明,UVPD可以有效区分3种同分异构体。从UVPD光谱来看,2-NBI对应的光谱吸收带可延伸到360 nm左右,而5-NBI与7-NBI的光谱吸收则分别截止在290 nm和300 nm。UVPD质谱的碎裂离子比碰撞诱导解离(CID)实验中产生的产物离子丰富,其中一些离子的产生体现出明显的波长依赖性。结合理论计算,对3种离子的主要解离通路进行研究。对于2-NBI,可以测到m/z 147、146,分别归因于咪唑环N原子上的1次和2次H原子转移最终导致的OH^(+)和H_(2)O丢失。对于5-NBI,由于其硝基距离咪唑环较远,无法发生类似的H原子转移,故只能观察到由于O丢失而形成的m/z 148碎片离子;而对于7-NBI,其硝基介于苯环与咪唑环之间,仅能够发生1次H转移,所以只能测到m/z 147(OH^(+)丢失)碎片离子。最后,对m/z 134、106碎片离子的产生通道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并咪唑 FT-ICR质谱仪 紫外光解离质谱 紫外光解离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CR质谱仪的光解离光谱自动化谱图采集程序的开发与应用
5
作者 张凯林 周敏 +5 位作者 石莹莹 李树奇 马利福 张先燚 汪曣 孔祥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25-2331,共7页
光解离光谱在气相离子结构及动力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非常灵活,可在实验室中利用不同种类的激光器及质谱仪的结合来开展相应的研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自动化水平低,费时,长时间的操作容易引入人为错误,使实验结果... 光解离光谱在气相离子结构及动力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非常灵活,可在实验室中利用不同种类的激光器及质谱仪的结合来开展相应的研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自动化水平低,费时,长时间的操作容易引入人为错误,使实验结果的可信度降低。为解决此类问题,该工作开发了一套可用于光谱自动采集和分析的程序AutoMS。该程序包含:(1)AutoSpecMS用于在无需改变原仪器配套的商业化操作软件的前提下,实现多台商业激光器及一台商业高分辨FT-ICR质谱仪的集成,只需要预设参数即可自动获取action光谱;(2)AutoDataMS用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通过一维、二维或三维图示的方法来展示光解离质谱和光谱等。为验证改程序的可行性,针对tetraphenylpyrrin(四苯基卟啉,TPP),tetra(4-carboxypyryl)porphyrin(四对羧基苯基卟啉,TCPP)以及tetra(4-aminophenyl)porphyrin(四对氨基苯基卟啉,TCPP)三种卟啉衍生物分别开展了相应的实验。使用光解离光谱自动采集程序采集了TPP,TCPP和TAPP在210~700 nm波段的紫外-可见光解离光谱。同时获得了相关光解离碎片离子的单通道光谱,有利于用户对所研究体系的解离机理及解离动力学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分析探讨。光解离质谱可观察到目标离子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下的具体解离碎片,与光解离光谱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研究者理解离子在特定波段内的光解离行为。使用AutoDataMS可分别获得样品的2D及3D光解离质谱-光谱,增强了结果的可视化,使研究者更方便地获得光谱中的相关信息。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可看出,不同的取代基对紫外可见光谱的吸收产生了差异明显的影响。此外通过AutoDataMS程序的功能扩展,还实现了对质子化TPP在500~650 nm波段内各离子的相关度分析,加深了对实验数据的理解。由此可见该方法及程序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实用性,并可以为其他相关的工作提供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解离光谱 数据采集 FT-ICR质谱仪 卟啉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LDI源红外光解离质谱-光谱技术的金属-氨基酸配合物离子的结构研究
6
作者 马利福 方姗 +3 位作者 张凯林 冯茹霞 张先燚 孔祥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3,I0002,共9页
红外光解离(IRPD)质谱-光谱技术是研究气相离子结构的有力工具。本工作结合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和台式光学参量振荡器(OPO)红外激光系统,针对气相中铷-组氨酸和铷-赖氨酸配合物离子进行红外光解离光谱研究。实验中配... 红外光解离(IRPD)质谱-光谱技术是研究气相离子结构的有力工具。本工作结合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和台式光学参量振荡器(OPO)红外激光系统,针对气相中铷-组氨酸和铷-赖氨酸配合物离子进行红外光解离光谱研究。实验中配合物离子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产生,而非由常用的电喷雾离子源(ESI)产生。光谱结果显示,两种配合物离子[His+Rb]+和[Lys+Rb]+分别在3 500 cm-1和2 935 cm-1处存在最大吸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对[His+Rb]+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His+Rb]+离子主要来源于His+Rb-03,而非其最低能量构型His+Rb-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解离(IRPD)光谱 配合物离子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 密度泛函理论(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