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净化高分子吸附材料 被引量:38
1
作者 何炳林 马建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212-1218,共7页
简要总结了我们近年来在血液净化高分子吸附材料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有机小分子吸附剂、中分子吸附剂和生物大分子吸附剂的系统研究,不仅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结果,而且筛选出了性能优良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已经与血液灌流装置... 简要总结了我们近年来在血液净化高分子吸附材料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有机小分子吸附剂、中分子吸附剂和生物大分子吸附剂的系统研究,不仅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结果,而且筛选出了性能优良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已经与血液灌流装置一起开始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吸附剂 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 人工肾 人工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网络和浓溶液中高分子链运动的NMR研究Ⅲ.质子自旋-晶格弛豫时间与凝胶和浓溶液体系中高分子链段的运动 被引量:2
2
作者 黎明 孙平川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用自旋-晶格弛豫研究了溶胀的交联聚丙烯酰胺-丙烯酸网络和线型聚苯乙烯溶液中质子的弛豫行为。交联网络中,随着交联度增大,T1CH/T1、CH2的值由1.17逐渐趋于1;,而线型聚苯乙烯溶液中,T1CH/T1CH2的的值... 用自旋-晶格弛豫研究了溶胀的交联聚丙烯酰胺-丙烯酸网络和线型聚苯乙烯溶液中质子的弛豫行为。交联网络中,随着交联度增大,T1CH/T1、CH2的值由1.17逐渐趋于1;,而线型聚苯乙烯溶液中,T1CH/T1CH2的的值由最稀浓度下的1.7过渡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溶液 交联网络 凝胶 弛豫 链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弱交联高分子体系的微观运动状态及微观结构特征
3
作者 门爱菊 黄文强 +3 位作者 李晨曦 孙平川 黎明 何炳林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32-535,共4页
用核磁共振13C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表征了以离子微区为表观交联点的以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弱交联高分子体系的微观链运动特征,及体系中溶剂分子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聚合物主链表现为快、慢两种运动状态,聚... 用核磁共振13C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表征了以离子微区为表观交联点的以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弱交联高分子体系的微观链运动特征,及体系中溶剂分子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聚合物主链表现为快、慢两种运动状态,聚合物体系存在多相结构;溶剂分子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从而间接反应了聚合物体系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交联 高分子体系 驰豫时间 链运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法回收钛白废液中硫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徐铜文 杨伟华 +3 位作者 刘兆明 李善清 李旭娣 何炳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4-208,共5页
本文研究了自制的均相渗析阴膜对钛白废液中废酸的回收效果,实验考察了膜的交换容量、苯环卤含量、废液中组分的相对浓度等因素对渗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自制的阴膜回收废液中的 H2 S O4 是可行的,能实现 H2 S O4 ... 本文研究了自制的均相渗析阴膜对钛白废液中废酸的回收效果,实验考察了膜的交换容量、苯环卤含量、废液中组分的相对浓度等因素对渗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自制的阴膜回收废液中的 H2 S O4 是可行的,能实现 H2 S O4 与其他成分如 Fe S O4、 Ti( S O4)2 的良好分离,其分离系数分别不低于 26.0 和 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扩散渗析 钛白废液 废液回收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相法合成β沸石分子筛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铁红 袁忠勇 +2 位作者 王敬中 李赫咺 孙平川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7-80,共4页
采用气固相合成方法合成出纯β沸石分子筛, 用XRD, SEM, TG-DTA, IR, NMR 等手段作了表征, 并考察了它的形成机理, 发现气固相法合成β沸石分子筛时遵循液相转化机理。
关键词 沸石分子筛 气固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貌对Co_(3)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潘桂玲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四氧化三钴(Co_(3)O_(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其颗粒形貌与大小对电化学储锂性能有明显影响。采用电解法和沉淀法分别制备颗粒状、片层状和八面体状Co_(3)O_(4)。用SEM和XRD对制备的Co_(3)O_(4)进行形貌和结... 四氧化三钴(Co_(3)O_(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其颗粒形貌与大小对电化学储锂性能有明显影响。采用电解法和沉淀法分别制备颗粒状、片层状和八面体状Co_(3)O_(4)。用SEM和XRD对制备的Co_(3)O_(4)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并研究不同形貌Co_(3)O_(4)作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储锂性能。八面体状Co_(3)O_(4)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储锂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样品以0.2 C在0~3.0 V循环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162.2 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73%。八面体状Co_(3)O_(4)具有最小的表面能,有利于形成均匀致密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提升材料的储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四氧化三钴(Co_(3)O_(4)) 比容量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制备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桂玲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1-1604,共4页
采用电解法和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Co(OH)2前驱物,再经过氩气下烧结后分别制备成球形和六边形形貌的CoO颗粒。其中,电解法制备的CoO呈球形颗粒形貌,颗粒尺寸在140~180nm。水热法制备的CoO呈六边形薄片形态,片状尺寸为500~600nm。... 采用电解法和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Co(OH)2前驱物,再经过氩气下烧结后分别制备成球形和六边形形貌的CoO颗粒。其中,电解法制备的CoO呈球形颗粒形貌,颗粒尺寸在140~180nm。水热法制备的CoO呈六边形薄片形态,片状尺寸为500~600nm。由于在CoO的六边形薄片形态中,面心立方结构的高密度(111)晶面呈现六边形大表面,故在电化学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活性点与较高反应活性。当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导致六边形薄片的CoO具有呈现出较高的初始容量和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 COO 六边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核磁共振谱仪多尺度实验技术的构建与管理
8
作者 孙平川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共4页
固体核磁共振谱仪是目前研究固体和软物质材料结构和动力学的有力工具,在近年的工作中,在固体核磁共振谱仪上系统构建了用于高分子材料结构与动力学检测的系列多尺度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实验技术,丰富和完善了NM... 固体核磁共振谱仪是目前研究固体和软物质材料结构和动力学的有力工具,在近年的工作中,在固体核磁共振谱仪上系统构建了用于高分子材料结构与动力学检测的系列多尺度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实验技术,丰富和完善了NMR谱仪的实验功能并拓展了其应用范围。这项工作充分发挥了NMR的潜在功能,提高了仪器的利用效率。通过制定完善的谱仪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及学生的培训制度,保证了仪器的安全高效运行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积极对外开放交流,推动国内固体NMR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核磁共振 脉冲序列 宏指令 多尺度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评价GaN材料电学性能的检测方法
9
作者 郭恩祥 郭天瑛 徐永宽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8-393,共6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肖特基势垒特性曲线(cj-Vj曲线)的测量方法(特定电容法)。实验测定了特定电容C-V曲线,通过解析处理C-V曲线信息,计算得到肖特基势垒Cj-Vj曲线,以Cj-Vj曲线为应用基础,给出了评价GaN材料电学性能的重要参数施主杂... 提出了一种针对肖特基势垒特性曲线(cj-Vj曲线)的测量方法(特定电容法)。实验测定了特定电容C-V曲线,通过解析处理C-V曲线信息,计算得到肖特基势垒Cj-Vj曲线,以Cj-Vj曲线为应用基础,给出了评价GaN材料电学性能的重要参数施主杂质浓度和内建电压。实验检测了n/n+型硅外延材料,n型GaN体材料和n型GaN/蓝宝石外延材料。结果表明:三种材料的样品,杂质均匀分布;GaN材料施主杂质浓度为5×1016~2×1018cm-3,Hg-Si势垒内建电压0.605V,Hg-GaN势垒的内建电压1.18V。该方法检测GaN材料电学参数,具有测试简单,样品无损伤,没有欧姆接触、原则上适合各种衬底材料等优点,显然它更适合检测那些难以制作欧姆接触的半导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外延材料 特定电容 肖特基势垒Cj-Vj曲线 内建电压 杂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给体桥联单元烷基链取代位置对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郭子琦 焦灿灿 +5 位作者 吴思敏 孟令贤 孙延娜 柯鑫 万相见 陈永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1-208,共8页
设计合成了2个同分异构体小分子给体C2-C-F和C2-M-F,二者仅中间桥联三噻吩单元上烷基链的取代位置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烷基链取代位置对其吸光性能和能级影响较小,但对与受体BTP-4F-12共混后的活性层形貌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小分子给体C2-... 设计合成了2个同分异构体小分子给体C2-C-F和C2-M-F,二者仅中间桥联三噻吩单元上烷基链的取代位置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烷基链取代位置对其吸光性能和能级影响较小,但对与受体BTP-4F-12共混后的活性层形貌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小分子给体C2-C-F与受体BTP-4F-12共混的薄膜获得了较好的形貌,光伏器件效率达到12.84%.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烷基取代的位置来精细调控活性层的形貌,为高效小分子给体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 烷基链 小分子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胺桥联邻菲罗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红星 李风华 +1 位作者 林海 林华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A new ligand N,N′-bis(2-methelene-1,10-phenanthroline)-3,6-dioxa-1,8-octaneethylenediamin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mplexes LaL, LaL(Phe), and LaL( Try) were synthesize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omplexes with calf ... A new ligand N,N′-bis(2-methelene-1,10-phenanthroline)-3,6-dioxa-1,8-octaneethylenediamin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mplexes LaL, LaL(Phe), and LaL( Try) were synthesize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omplexes with calf thymus DNA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electronic absorbance spectra, flurescence spectra, circula r dichroic spectra and viscosity experiments. A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es may interact mainly with calf thymus DNA by intercalation and coordina tion bi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胺 桥联 合成 衍生物 邻菲罗啉 研究 相互作用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聚酯PLA/PBSA共混体系的制备与结构性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存江 陶剑 +4 位作者 胡丹 郭天瑛 张育英 张邦华 王淑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7-140,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PBSA共混材料;采用DSC,TG,DMA和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和力学行为;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降解实验法研究了共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同时对该体系的生物降解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PBSA共混材料;采用DSC,TG,DMA和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和力学行为;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降解实验法研究了共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同时对该体系的生物降解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LA/PBSA为非均相结晶/结晶高分子共混体系;PLA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模量和拉伸强度;增加PBSA的含量,可以提高PLA/PBSA共混体系的环境生物降解性。PLA/PBSA是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互补的生物降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 共混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和动态光散射方法研究两性表面活性剂胶束的聚集和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方 李干佐 +1 位作者 汪汉卿 安英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117-1120,共4页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酮为猝灭剂,利用荧光方法测定了两性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N,N-二甲基氨基丙磺酸盐(DDAPS)胶束在不同温度和不同NaCl浓度下的聚集数.利用动态光散射方法得到了胶束的水力半径Rh.结果表明,...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酮为猝灭剂,利用荧光方法测定了两性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N,N-二甲基氨基丙磺酸盐(DDAPS)胶束在不同温度和不同NaCl浓度下的聚集数.利用动态光散射方法得到了胶束的水力半径Rh.结果表明,DDAPS的胶束聚集数和Rh值随NaCl浓度的升高略有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稍有下降.DDAPS胶束之间的作用力以排斥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数 荧光 光散射 两性表面活性剂 DDAPS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羟基-3′-甲氧基苯基)-5,6-二硝基苯并咪唑的阴离子识别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郁铭 林海 林华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2-(2′-羟基-3′-甲氧基苯基)-5,6-二硝基苯并咪唑化合物(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发现化合物1能够在DMSO中对AcO-,H2PO4-,OH-的3种离子进行有效识别,... 设计并合成了2-(2′-羟基-3′-甲氧基苯基)-5,6-二硝基苯并咪唑化合物(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发现化合物1能够在DMSO中对AcO-,H2PO4-,OH-的3种离子进行有效识别,同时溶液由原来的黄色变成红色,实现裸眼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6-二硝基苯并咪唑衍生物 合成 晶体结构 阴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的组装方式及其功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徐铜文 孙树声 +4 位作者 刘兆明 杨伟华 李善清 李旭娣 何炳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3-59,共7页
双极膜和单极膜的巧妙配合 ,可用于多种分离过程 ,如化工、生物、海洋化工等领域 ,并大大地改变了这些领域的面貌 .本文对于双极膜水解离过程相关的一系列应用中 ,电渗析器的组装方式进行了较全面的规划和论述 ,并对这些构型的优劣进行... 双极膜和单极膜的巧妙配合 ,可用于多种分离过程 ,如化工、生物、海洋化工等领域 ,并大大地改变了这些领域的面貌 .本文对于双极膜水解离过程相关的一系列应用中 ,电渗析器的组装方式进行了较全面的规划和论述 ,并对这些构型的优劣进行了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电渗析 组装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吸附法处理苯酚工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槐三 寇晓康 黄文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67-70,共4页
采用XDA - 2大孔吸附树脂对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的两种含酚和丙酮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并回收苯酚 ,研究了影响吸附的各种因素。结果显示 ,在温度≤ 30℃ ,流量≤ 4BV/h条件下 ,废水中酚的去除率≥ 98% ,COD的去除率≥ 74 % ;采用丙酮解吸 ... 采用XDA - 2大孔吸附树脂对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的两种含酚和丙酮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并回收苯酚 ,研究了影响吸附的各种因素。结果显示 ,在温度≤ 30℃ ,流量≤ 4BV/h条件下 ,废水中酚的去除率≥ 98% ,COD的去除率≥ 74 % ;采用丙酮解吸 ,解吸效率接近 10 0 % ,解吸液直接返回生产车间精馏分别回收丙酮和苯酚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酚废水处理 苯酚生产 异丙苯氧化法 树脂吸附法 丙酮解吸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基离子交换纤维及其对Pb^(2+)、Cu^(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俊富 胡容霞 张政朴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以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为基体,通过辐射引发与丙烯酸接枝制备弱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研究了不同接枝率纤维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重金属离子Pb2+、Cu2+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该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纤维对Pb2+、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以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为基体,通过辐射引发与丙烯酸接枝制备弱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研究了不同接枝率纤维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重金属离子Pb2+、Cu2+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该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纤维对Pb2+、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热稳定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离子交换纤维 吸附 铅离子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MA-DVB三元共聚大孔吸附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亚宁 王槐三 +1 位作者 刘德荣 黄文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8-120,共3页
以液体石蜡、甲苯和环己酮作致孔剂 ,采用悬浮聚合合成S -MMA -DVB大孔吸附树脂 ,研究单体和致孔剂组成对孔结构的影响 ,液体石蜡和环己酮分别适宜于使树脂内部生成起扩散通道作用的大孔和发挥物理吸附作用的微孔 ,两者的比例一般控制... 以液体石蜡、甲苯和环己酮作致孔剂 ,采用悬浮聚合合成S -MMA -DVB大孔吸附树脂 ,研究单体和致孔剂组成对孔结构的影响 ,液体石蜡和环己酮分别适宜于使树脂内部生成起扩散通道作用的大孔和发挥物理吸附作用的微孔 ,两者的比例一般控制在致孔剂总量的 2 0 %~ 30 %和 12 %~ 15 %。并测定了树脂对水中维生素C的吸附能力为 17.6mg/g ,该树脂与日本产类似树脂的化学组成、孔结构以及对维生素C的吸附能力相似或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S-MMA-DVB共聚物 维生素C 合成 孔结构 吸附性能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基苯 致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醛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俊富 孔志云 张政朴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缩醛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可分解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分子中含有缩醛基团,易在酸性条件下迅速水解为醛类和小分子化合物,分解产物无毒、无表面活性且易于生物降解;而在碱性条件下,甚至很高的pH值下能稳定存在。根据这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 缩醛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可分解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分子中含有缩醛基团,易在酸性条件下迅速水解为醛类和小分子化合物,分解产物无毒、无表面活性且易于生物降解;而在碱性条件下,甚至很高的pH值下能稳定存在。根据这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征,分别叙述了环状缩醛、烷基葡萄糖苷和链状缩醛型聚醚等3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醛型 表面活性剂 研究进展 生物降解 酸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国林 马建标 王亦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3,共4页
利用L-丙氨酸和三聚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丙氨酸-环内酸酐(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 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 PEG-NH2),并以此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含量的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 利用L-丙氨酸和三聚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丙氨酸-环内酸酐(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 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 PEG-NH2),并以此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含量的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M)。利用IR、NM R、DSC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圆二色光谱(CD)考察了聚合物材料在水溶液中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M PEG-NH2引发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CD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在水溶液中主链以α-螺旋构象存在,聚L-丙氨酸分子中引入亲水性聚乙二醇单甲醚能够改善材料的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丙氨酸 开环聚合 嵌段共聚物 二级结构 Α-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