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番茄早疫病菌活性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晓 王满意 +3 位作者 于淑晶 王力钟 李宝聚 赵卫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8-471,共4页
以OD630值作为评价指标,在高通量筛选设备上建立了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a的高通量定量筛选方法,并对嘧菌酯、百菌清、噁醚唑、霜脲氰、甲霜灵、代森锰锌、福美双和咪鲜胺8种常用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 以OD630值作为评价指标,在高通量筛选设备上建立了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a的高通量定量筛选方法,并对嘧菌酯、百菌清、噁醚唑、霜脲氰、甲霜灵、代森锰锌、福美双和咪鲜胺8种常用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与孢子萌发法和目测筛选法所得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筛选 杀菌活性 番茄早疫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谷友(单嘧·扑灭)可湿性粉剂防治谷田阔叶杂草的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汉章 刘环 +3 位作者 薄奎勇 寇俊杰 任中秋 王新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7期150-151,共2页
研究44%谷友(单嘧.扑灭)可湿性粉剂对谷田阔叶杂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剂使用剂量1800 g/hm2时,施药后30 d防效为95.04%,施药后45 d防效为89.41%,防效高于对照药剂(50%扑灭津可湿性粉剂)。经过对谷子的安全性测定,该剂量对谷... 研究44%谷友(单嘧.扑灭)可湿性粉剂对谷田阔叶杂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剂使用剂量1800 g/hm2时,施药后30 d防效为95.04%,施药后45 d防效为89.41%,防效高于对照药剂(50%扑灭津可湿性粉剂)。经过对谷子的安全性测定,该剂量对谷苗前期虽有抑制作用,但起到了蹲苗作用,中后期抑制作用趋于消失。该剂量下谷子产量与空白对照的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谷友(单嘧·扑灭)可湿性粉剂 谷子 阔叶杂草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Ⅱ.秋水仙碱浓度与处理时间对亚麻多倍体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平建 黎娟 +1 位作者 成必成 刘金胜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70-72,共3页
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研究了秋水仙碱浓度与处理时间的组合方式对亚麻种子多倍体诱导成活率的影响,筛选出了不同的秋水仙碱浓度与处理时间正确组合可以达到最佳多倍体成活率,明确了二因素在诱导变异效果上交互关系不明显,只是简单的线... 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研究了秋水仙碱浓度与处理时间的组合方式对亚麻种子多倍体诱导成活率的影响,筛选出了不同的秋水仙碱浓度与处理时间正确组合可以达到最佳多倍体成活率,明确了二因素在诱导变异效果上交互关系不明显,只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分析了二因素对诱变效果的相对重要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0.35%秋水仙碱处理11.32 h,多倍体成活率为60%。秋水仙碱的浓度对于增加多倍体成活率的效应要比处理时间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亚麻 秋水仙碱 多倍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α-生育酚聚乙二醇琥珀酸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沈会杰 李娇 +3 位作者 王艳慧 宏豆 寇俊杰 张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0-276,共7页
使用DL-α-生育酚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油端,聚乙二醇(polyoxyethylene ether,EO)链作为亲水端,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L-α-生育酚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酸酯(DL-α-tocopherol 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succinates),简称TPGS-X-M(X=750... 使用DL-α-生育酚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油端,聚乙二醇(polyoxyethylene ether,EO)链作为亲水端,合成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L-α-生育酚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酸酯(DL-α-tocopherol 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succinates),简称TPGS-X-M(X=750,1000,1500,1900,表示所使用聚乙二醇单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了该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静态和动态表面张力,进一步将该表面活性剂用作20%乙螨唑悬浮剂中的分散剂并测试了其理化参数,与商品化分散剂FS3000进行了对比。静态表面张力测试结果表明,聚乙二醇链的长度对cmc值的影响不大;动态表面张力测试结果显示,TPGS-1000-M、TPGS-1500-M和TPGS-1900-M在1249.3 ms时的动态表面张力下降的趋势较FS3000更大,具有一定优势。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TPGS-1500-M和TPGS-1900-M制备的20%乙螨唑悬浮剂的粒径、悬浮率、有效成分含量、分散性、热贮稳定性以及低温稳定性与以FS3000制备的悬浮剂相当。新合成的表面活性剂TPGS-1500-M和TPGS-1900-M有望作为悬浮制剂的分散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DL-α-生育酚 聚乙二醇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 分散剂 乙螨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果套袋对6种典型农药沉积分布和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茜茜 王晓珊 +2 位作者 赵洋洋 邢天天 张智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5-1212,共8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QuEChERS方法提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桃叶、桃果和土壤中吡虫啉、嘧菌酯、腈苯唑、苯醚甲环唑、毒死蜱及β-氯氰菊酯6种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05~20 mg/kg(桃叶)、0.05~2 mg/kg(桃... 建立了一种基于QuEChERS方法提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桃叶、桃果和土壤中吡虫啉、嘧菌酯、腈苯唑、苯醚甲环唑、毒死蜱及β-氯氰菊酯6种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05~20 mg/kg(桃叶)、0.05~2 mg/kg(桃果)和0.05~5 mg/kg(土壤)添加水平下,6种农药在桃叶、桃果及土壤中的回收率为72%~111%,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0.90%~18%(n=5),均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不套袋施药时,6种农药在桃叶中的原始沉积量最高,其沉积量占比为桃叶、桃果和土壤中总残留量的57%~69%;其次是土壤中,占比为25%~39%,桃果中占比仅为3%~6%;此外,2次施药后14和21 d时桃果上6种农药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7±0.01)~(0.77±0.13)mg/kg和<0.05~(0.27±0.05)mg/kg,分别为其对应最大残留限量(MRL)值的15%~60%和9%~34%。套袋可以显著降低桃果中6种农药的原始沉积量和最终残留量。套袋后,桃果上6种农药的原始沉积量占比均小于1%,且2次施药后14和21 d时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对应MRL值的10%。本研究明确了果实套袋对6种农药在桃园中的沉积和残留的影响,为指导果实套袋措施在桃园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 吡虫啉 杀虫剂 杀菌剂 沉积 分布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4′-三氟甲基嘧啶基)-2-苯磺酰脲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红学 李芳 +3 位作者 许丽萍 李永红 王素华 李正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7,共4页
以单取代苯磺酰脲除草剂NK92825和NK94827为基础,将三氟甲基引入嘧啶环中,设计合成了17个新的4′-三氟甲基嘧啶苯磺酰脲化合物,产物结构均经1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目标化合物经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关键词 磺酰脲 三氟甲基嘧啶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HESI-HRMS的水冬瓜根皮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忠耀 胡恩明 +5 位作者 邓先扩 李燕 张林甦 曹芳 陈建宇 周福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23,共8页
为探究水冬瓜根皮中的化学成分,本文基于HPLC-HESI-HRMS方法对水冬瓜根皮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推测。采用ThermoFisher Hypersil GOLD aQ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以0.1%甲酸水-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 为探究水冬瓜根皮中的化学成分,本文基于HPLC-HESI-HRMS方法对水冬瓜根皮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推测。采用ThermoFisher Hypersil GOLD aQ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以0.1%甲酸水-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40℃;质谱使用HESI离子源,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质量扫描范围m/z:100~1500 Da,结合Compound Discoverer 3.0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数据分析水冬瓜根皮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通过高分辨质谱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数据对照,共推断出36个化合物,包括10个有机酸类化合物,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氨基酸类化合物,2个苯丙素类化合物,2个酯类化合物,2个萜类化合物,2个芳香含氧衍生物类化合物,4个酰胺类化合物,9个其他类化合物。HPLCHESI-HRMS方法为水冬瓜根皮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为阐明水冬瓜根皮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冬瓜根皮 化学成分 HPLC-HESI-HRMS 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取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对AHAS酶的抑制和除草活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文明 王建国 +2 位作者 李永红 王素华 李正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74-1578,共5页
在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HAS)抑制剂进行生物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分别以4-氟-3硝基苯胺和2-胺基-5硝基苯腈为原料,合成了8个苯磺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和7个双苯磺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验... 在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HAS)抑制剂进行生物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分别以4-氟-3硝基苯胺和2-胺基-5硝基苯腈为原料,合成了8个苯磺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和7个双苯磺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验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化合物4c,4d和7c在100μg/mL浓度下对拟南芥AHAS的抑制率分别为66%,76%和68%,而化合物4a,4c,7a和7b在100μg/mL浓度下对油菜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6%,70%,89%和82%.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潜在的AHAS抑制剂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AHAS抑制剂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嘧磺酯钠盐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寇俊杰 鞠国栋 李正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58,共3页
单嘧磺酯是新型超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为了寻找生物活性与之相当、环境友好的同类药剂,室温条件下用单嘧磺酯与氢氧化钠在水中反应合成了单嘧磺酯钠盐,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认。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单嘧磺酯... 单嘧磺酯是新型超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为了寻找生物活性与之相当、环境友好的同类药剂,室温条件下用单嘧磺酯与氢氧化钠在水中反应合成了单嘧磺酯钠盐,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认。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单嘧磺酯钠盐与其母体单嘧磺酯对马唐Digitaria ciliar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苋菜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藜Chenopodium aldum的除草活性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嘧磺酯钠盐 磺酰脲类除草剂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测方法对杀螨剂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48
10
作者 孟和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51,共3页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 ,研究了不同测定方法对杀螨剂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 ,明确了应用叶片残毒法测定的药剂对害螨毒力高于玻片浸渍法测定的结果 。
关键词 毒力测定 杀螨剂 玻片浸渍法 叶片残毒法 室内生物测定 螨类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硝磺草酮悬浮剂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田间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鞠国栋 寇俊杰 +2 位作者 边强 张毅超 陈鹏浩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30-31,37,共3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25%硝磺草酮悬浮剂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硝磺草酮悬浮剂在夏玉米3~5叶期,一年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推荐用药量有效成分127.5~150 g·hm^(-2),该剂量下可有效防除夏玉米...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25%硝磺草酮悬浮剂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硝磺草酮悬浮剂在夏玉米3~5叶期,一年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推荐用药量有效成分127.5~150 g·hm^(-2),该剂量下可有效防除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牛筋草、马唐、反枝苋等,但对马齿苋效果较差。推荐剂量下对试验玉米品种安全,增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磺草酮 药效试验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谷友”防治谷田单子叶杂草的试验效果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汉章 刘环 +5 位作者 周新建 王维莲 薄奎勇 寇俊杰 王新玉 任中秋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1期61-65,共5页
针对谷田恶性杂草严重危害问题,进行了最佳化控措施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44%谷友WP防除谷田单子叶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4%谷友WP的最佳剂量为1 800 g/hm2,施药后30 d和45 d,对单子叶杂草株数防效分别为50.54%和... 针对谷田恶性杂草严重危害问题,进行了最佳化控措施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44%谷友WP防除谷田单子叶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4%谷友WP的最佳剂量为1 800 g/hm2,施药后30 d和45 d,对单子叶杂草株数防效分别为50.54%和48.38%,对单子叶杂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7.83%和94.07%,较对照药剂的防效明显提高;谷子产量与人工锄草产量一致,较药剂对照与空白对照增产极显著。该剂量对谷子安全,防控杂草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除草剂 44%谷友 单子叶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复配增效剂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梦蝶 孟令涛 +1 位作者 曹洪玉 寇俊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1-367,共7页
为研究3种复配增效剂对灭草松、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机制,并筛选出表现较好的增效剂,分别测定了以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渗透剂T)、异构醇醚和油酸甲酯为主要成分的3种复配增效剂以及分别添加了这3种复配增效... 为研究3种复配增效剂对灭草松、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机制,并筛选出表现较好的增效剂,分别测定了以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渗透剂T)、异构醇醚和油酸甲酯为主要成分的3种复配增效剂以及分别添加了这3种复配增效剂的除草剂的静态表面张力(static surface tension,SST)、动态表面张力(dynamic surface tension,DST)、动态干燥度及接触角,并计算了黏附张力及黏附功。理化性能测试显示:以异构醇醚为主要成分的增效剂在降低除草剂的静态表面张力、加速动态表面张力的降低、减小接触角方面表现出的效果最为显著;以渗透剂T为主要成分的增效剂的效果次之;以油酸甲酯为主要成分的增效剂也略有效果,但最不显著。黏附张力及黏附功的数据表明,添加了以异构醇醚为主要成分的增效剂的除草剂药液在叶片上具有更强的黏附,更易在叶表皮持留、润湿。同时,室内药效评价结果也证实了理化性能表现最好的以异构醇醚为主要成分的增效剂添加于除草剂后具有最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剂 除草剂 静态表面张力 动态表面张力 动态干燥度 接触角 除草活性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啉酮类簇合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英文)
14
作者 马洪菊 曹坳程 +2 位作者 梅向东 宁君 李永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在生物体系中,二效价配体比单效价配体对受体有更强的亲和力。根据乙酰乳酸合成酶与咪唑啉酮类复合物的3D结构信息特点,设计并合成了8个对称的双甲基咪草烟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核磁及元素分析等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咪... 在生物体系中,二效价配体比单效价配体对受体有更强的亲和力。根据乙酰乳酸合成酶与咪唑啉酮类复合物的3D结构信息特点,设计并合成了8个对称的双甲基咪草烟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核磁及元素分析等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咪唑啉酮二效价簇合物对乙酰乳酸合成酶的亲和力没有增加,在100μg/mL浓度下,对油菜B rassica campestrisL.根长抑制率与单效价化合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结合 簇合效应 合成 双甲基咪草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酰肼结构阿维菌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15
作者 王泽春 魏阿兰 +1 位作者 李娇 徐凤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9-286,共8页
为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阿维菌素B_(2)的实际应用价值,将阿维菌素B_(2a)的23-OH氧化成羰基后分别与吡啶甲酰肼、苯磺酰肼、溴代苯甲酰肼以及肼基甲酸甲酯等反应,设计合成了6个新的酰肼类阿维菌素B_(2a)衍生物,采用高分辨质谱(HR... 为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阿维菌素B_(2)的实际应用价值,将阿维菌素B_(2a)的23-OH氧化成羰基后分别与吡啶甲酰肼、苯磺酰肼、溴代苯甲酰肼以及肼基甲酸甲酯等反应,设计合成了6个新的酰肼类阿维菌素B_(2a)衍生物,采用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对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初步测试了其对小菜蛾、蚜虫及朱砂叶螨的杀虫、杀螨活性。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间溴苯甲酰肼和异烟酸酰肼阿维菌素B_(2a)衍生物在质量浓度为1μg/mL时对小菜蛾的致死率分别为75%和50%,活性明显高于苯磺酰肼以及甲氧基甲酰肼阿维菌素B_(2a)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B2 酰肼衍生物 合成 杀虫活性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中单氰胺储藏稳定性及残留行为
16
作者 赵洋洋 邢天天 +2 位作者 陈茜茜 冷连 张智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8-504,共7页
目的建立测定棉籽中单氰胺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研究棉籽中单氰胺的储藏稳定性和大田施药后单氰胺在棉籽中的残留行为及其消解规律。方法样品用乙腈-水溶液(80:20,V:V... 目的建立测定棉籽中单氰胺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研究棉籽中单氰胺的储藏稳定性和大田施药后单氰胺在棉籽中的残留行为及其消解规律。方法样品用乙腈-水溶液(80:20,V:V)提取,离心后用丹磺酰氯进行衍生化反应,离心、过膜,滤液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用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储藏试验样品和残留试验样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在0.01、0.04、0.40、4.00、50.00mg/kg5个添加水平下,棉籽样品中单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5.7%~91.4%,相对标准偏差(n=5)为2.0%~5.5%,定量限为0.010mg/kg。储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棉籽样品在低于-18℃条件下储藏56 d,单氰胺降解率小于30%。残留试验结果表明:20%单氰胺水剂按照用药量20倍液(有效成分浓度:10 g/kg)施药1次,采收间隔期15、25 d,收获的棉籽中单氰胺残留量为<0.010~0.018 mg/kg;单氰胺在棉籽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6~5.1d。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灵敏且简便、快速,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不高于-18℃储藏条件下,单氰胺在棉籽中的储藏稳定期为56d;依据单氰胺在棉籽中的残留行为,本研究提出了20%单氰胺水剂作为脱叶剂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氰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棉籽 储藏稳定性 残留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