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背景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传忠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2,共11页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内容有了新的拓展和延伸,智能化、融合化、高端化、绿色化成为其基本要求。两化融合通过赋能低碳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碳排放强度、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等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发...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内容有了新的拓展和延伸,智能化、融合化、高端化、绿色化成为其基本要求。两化融合通过赋能低碳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碳排放强度、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等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并通过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潜能,为提高碳治理能力提供新路径。我国推进“两化”融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与制约。为此,应进一步强化数据、算力、算法、场景创新发展;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强化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链;强化政府政策作用促进“两化”融合和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融合“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永锋 华怡婷 《经济与管理》 2008年第2期30-33,共4页
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对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发现,环渤海地区的省市间只在三次产业机构这样的宏观层面上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而... 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对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发现,环渤海地区的省市间只在三次产业机构这样的宏观层面上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而在工业内部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上相似水平大大降低。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间只有一定程度的趋同,不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并且这种趋同现象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相似系数 产业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经济行业人才供需问题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杜传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8-73,共6页
随着无人经济开启加速模式,其“自动化+智能化”特征使得“无人业态”逐渐覆盖越来越多的领域。但“无人”不等于“减人”,无人经济对劳动者素质、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数智化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跨界融合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人... 随着无人经济开启加速模式,其“自动化+智能化”特征使得“无人业态”逐渐覆盖越来越多的领域。但“无人”不等于“减人”,无人经济对劳动者素质、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数智化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跨界融合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由此可看出化解无人经济发展人才供需矛盾的关键在于“就业转化能力”。为此,需要多方协同努力,优化无人经济人才供需结构、促进无人经济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无人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需之间的关系,既促进无人经济健康发展,又保障劳动力有效就业,是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经济 人才供需 应对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特征及建设路径 被引量:50
4
作者 杜传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2-25,共4页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注重发挥实体经济重要作用、实现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协同作用的产业体系,是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物质技术成果的产业体系,也是实现产业融合、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新征程加快建设...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注重发挥实体经济重要作用、实现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协同作用的产业体系,是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物质技术成果的产业体系,也是实现产业融合、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发展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被引量:112
5
作者 郭美晨 杜传忠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共14页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与通用目的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其基本机理是:大规模ICT资本投资、ICT生产部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及ICT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将显著提升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与通用目的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其基本机理是:大规模ICT资本投资、ICT生产部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及ICT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将显著提升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模型和两部门模型,在测算我国ICT生产性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ICT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我国ICT资本投入增长迅速且资本深化效应明显,ICT资本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ICT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显著高于整体经济平均水平,且对整体经济生产率提升作用逐渐强化;ICT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带动作用较明显,但溢出效应尚不显著且存在一定的时滞;相较于ICT制造业,软件业对其他产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为此,应着力提升ICT投资效率,强化ICT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进一步深化ICT融合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经济增长质量 生产率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 被引量:80
6
作者 杜传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6-30,共5页
工业革命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打开了机会窗口,正在迅速发展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数据、算力赋能生产力升级,通过数智技术应用创造“新质劳动力”,外加数字产业化过程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强... 工业革命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打开了机会窗口,正在迅速发展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数据、算力赋能生产力升级,通过数智技术应用创造“新质劳动力”,外加数字产业化过程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创新驱动。进入新世纪以来,技术革新在多领域集中爆发,更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多措并举加快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新质生产力 数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被引量:16
7
作者 杜传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54-57,共4页
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按融合方向,这一融合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融合,二是由服务业向制造业的融合。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还存在... 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按融合方向,这一融合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融合,二是由服务业向制造业的融合。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还存在认识、体制、技术、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与制约,应进一步提升认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平台建设和模式创新,推进两业融合的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被引量:19
8
作者 杜传忠 金文翰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93,共14页
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互联互通的物联网基础、对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及生产过程中的智能管理实现对传统制造业流程的改造升级,巩固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美国工业互联网以智能机器、高级分析和工作人员为构成要... 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互联互通的物联网基础、对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及生产过程中的智能管理实现对传统制造业流程的改造升级,巩固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美国工业互联网以智能机器、高级分析和工作人员为构成要素,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技术,以“智能”和“互联”为主要特征,构成一套网络生态体系;其基本发展机制是: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领,企业联盟的主导和推广以及基础技术的支撑和推动;重视平台建设是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特色。中国互联网发展应用正从消费互联网转向工业互联网,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工业互联网 发展经验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杜传忠 张丽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共3页
文章基于产出导向的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省域外资工业企业在2001-2010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中... 文章基于产出导向的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省域外资工业企业在2001-2010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始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全国及四大地区的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均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波形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在趋缓,各区域之间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贸易开放程度、人力资本积累、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空间集聚及外资持股比例等因素均对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资工业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