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相对贫困治理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陈宗胜 黄云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共19页
在取得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之后,中国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将重点开展相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的核心内涵是收入分配不均等。相较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不仅具有多维性、多元性,而且具有长期性等特征,同经济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 在取得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之后,中国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将重点开展相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的核心内涵是收入分配不均等。相较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不仅具有多维性、多元性,而且具有长期性等特征,同经济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都紧密相关,在瞄准和治理上都比绝对贫困更加复杂。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发展较快地区的相对贫困实践经验值得借鉴。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入分组数据,采用城乡两条相对贫困线测算了中国城乡相对贫困发生率并通过预测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相对贫困程度整体大致平稳但略有上升,未来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可能会出现缓慢下降趋势,而城镇略有上升但基本保持平稳。“十四五”时期相对贫困治理不仅要继续巩固已有脱贫成就、保证扶贫政策的有序衔接及可持续发展,更需确定适当的相对贫困标准、实现相对贫困的城乡统筹,并结合乡村振兴,建立可持续、常态化的相对贫困减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乡村振兴 绝对贫困 贫困治理 共同富裕 城乡差距 贫困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完善传统基础设施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被引量:51
2
作者 陈宗胜 朱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9,共12页
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现阶段,我国经济严重短板之一仍是农村经济发展乏力,致因主要是二元制度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其中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已经很大,更遑论“新基建”。一些学者近来突出强调依靠新基建拉动经济增长,而往往忽略我... 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现阶段,我国经济严重短板之一仍是农村经济发展乏力,致因主要是二元制度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其中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已经很大,更遑论“新基建”。一些学者近来突出强调依靠新基建拉动经济增长,而往往忽略我国仍存在严重的二元城乡差距。充分肯定“新基建”在拉动经济增长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着重分析和阐述了农村传统基建的相对不足,指出应当在“十四五”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首先大力度完善农村传统基础设施,同时也相应发展“新基建”。据此安排基建投资,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基建鸿沟及数字鸿沟,消除城乡发展不均衡,逐步过渡到共同富裕的一元现代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传统基建 乡村振兴 城乡差距 基建投资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更替演进--兼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剧大变局进程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宗胜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06-115,共10页
当今世界正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种影响人类文明阶段更替的全球性变化和系统性变化,其核心内容是统治世界三四百年的资本主义文明由盛转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变局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西方文明的内部考察,是... 当今世界正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种影响人类文明阶段更替的全球性变化和系统性变化,其核心内容是统治世界三四百年的资本主义文明由盛转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变局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西方文明的内部考察,是其经济、制度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政治、文化、外交等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内部矛盾致其从极端化转向走下坡路,近几年其民粹主义上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失败及席卷全美的反种族主义浪潮,更加剧了这一趋势;从外部考察,是前落后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奋起直追的结果,其中,中国依据特色制度更好地发挥了经济上的后发优势,同时利用多方面制度后发优势,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文明基础,并在智能网络化前沿创造了替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载体。内外两方面原因导致西方文明从绝对优势转而下滑,但仍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中国应当在明确大变局性质和趋势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其带来的机会,通过国内外双循环战略应对其可能产生的风险与挑战,最终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 马克思主义 大变局 西方霸权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