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新理论与新方法”(笔谈)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朝光 金以林 +4 位作者 李金铮 周晓光 肖永明 沙武田 赵云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共32页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来,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相关议题引起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积极推进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新时代中国历史学发展...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来,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相关议题引起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积极推进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新时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本刊特邀汪朝光、金以林、李金铮、周晓光、肖永明、沙武田、赵云波七位教授总结各自研究领域的新视野、新理论与新方法,展出有关建构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深度思考,希望能引起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对话,为新时代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开拓创新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历史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社会文化”取向——中国近代医疗史书写的疏通与分流
2
作者 姬凌辉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3,共23页
若从长时段视野将中国近代医疗史置于历史学发展脉络下进行回溯,其研究不免存在“社会文化”取向的研究范式转变。当前医疗社会史研究的边际效应递减日渐凸显,具体表现为疾病史研究存在同质化倾向,对卫生观念的生成、转译与中西混融情... 若从长时段视野将中国近代医疗史置于历史学发展脉络下进行回溯,其研究不免存在“社会文化”取向的研究范式转变。当前医疗社会史研究的边际效应递减日渐凸显,具体表现为疾病史研究存在同质化倾向,对卫生观念的生成、转译与中西混融情节的呈现相对单一,同时对卫生机制的研究也缺乏纵深感,总体上表现出研究理论与史料基础不够稳固的特点。特别是与中国近代医疗史当前研究的热度相比,医疗史的书写还存在单一面相的缺陷。有鉴于此,一方面应继续重视中国近代医疗史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将史料视为资源、方法与视角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可从“交叉的医疗史”“地方的医疗史”等路径入手,疏通堵点,导引分流,以期百川汇海,最终凝聚成“医疗生态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医疗史 社会文化取向 交叉的医疗史 地方的医疗史 医疗生态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2017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3
作者 罗艳春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58,67,共6页
据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博士生王嘉乐的整理,2017年度发表的社会史相关学术论文多达千余篇,涵盖主题涉及社会史通论、社会结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环境·医疗与社会救济、日常生活·礼俗与信仰以及口述史等类别。如此... 据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博士生王嘉乐的整理,2017年度发表的社会史相关学术论文多达千余篇,涵盖主题涉及社会史通论、社会结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环境·医疗与社会救济、日常生活·礼俗与信仰以及口述史等类别。如此之多的论文数量,体现出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兴盛与发展。为了展现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热点与走势,我们组织了一组专题讨论文章,旨在梳理和探讨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到底关注了哪些热点问题,呈现何种研究走势,同时对现有研究展开追问,以给出未来研究开展方向的建议。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也同样是一个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年份。自19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复兴和发展以来,社会史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并逐渐成为中国历史学领域的显学而备受推崇,无论是古代社会史研究抑或近代社会史研究都有大量的成果问世。与其相比,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兴起则不过是近些年的事情,但是它已经萌发出勃然的生机,因为它适应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社会转型空前剧烈、社会建设全面提速的客观需要,实践呼唤着我们从历史研究中汲取经验,从历史的视角对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作出规律性的解读。就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来看,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当代,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以人为本"的立场,并对"同质化"、"碎片化"的研究现象作了反思,这无疑对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需要说明的是,此前我们已与《河北学刊》携手策划了两组有关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年度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即《进展与趋势:2015年中国社会史研究扫描》(《河北学刊》2016年第5期)、《深化与拓展:2016年中国社会史研究扫描》(《河北学刊》2017年第5期),均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本组专题讨论是此前讨论的继续,希望能够一如既往地对中国社会史研究同人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 中国古代社会史 中国近代社会史 中国当代社会史 热点与走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理论争鸣及其演进(上) 被引量:5
4
作者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175-18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史学兴起。新社会史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6年为第一阶段,1997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关于什么是社会史,主要有专史说、通史说、视角说三种看法,近来不断出现整合这些说法并加以创新的论...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史学兴起。新社会史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6年为第一阶段,1997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关于什么是社会史,主要有专史说、通史说、视角说三种看法,近来不断出现整合这些说法并加以创新的论述,不妨称之为"社会史新说"。社会史应该借鉴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社会史研究者的共识,讨论比较多的则是社会史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文化史、人类学、地理学、区域史的关系。就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史理论探讨的演进看,对社会史的学术定位有一个从比较考虑研究对象到兼顾研究视角再到"问题"的过程,它始终同反省历史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社会史理论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理论争鸣及其演进(下) 被引量:4
5
作者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67-172,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史学兴起。新社会史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6年为第一阶段,1997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关于什么是社会史,主要有专史说、通史说、视角说三种看法,近来不断出现整合这些说法并加以创新的论...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史学兴起。新社会史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6年为第一阶段,1997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关于什么是社会史,主要有专史说、通史说、视角说三种看法,近来不断出现整合这些说法并加以创新的论述,不妨称之为"社会史新说"。社会史应该借鉴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社会史研究者的共识,讨论比较多的则是社会史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文化史、人类学、地理学、区域史的关系。就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史理论探讨的演进看,对社会史的学术定位有一个从比较考虑研究对象到兼顾研究视角再到"问题"的过程,它始终同反省历史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社会史理论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形成、演进及其时代特征——立足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思考
6
作者 王先明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9,共16页
20世纪的“新史学”是伴随时代革命而兴的一个学术朝向。自20世纪初梁启超揭橥新史学旗帜始,直至20世纪30年代之后新史学建构才基本完成。在以通史和专门史所构成的新史学学科的基本格局中,能够贯穿始终并持久地构成其主体性内容者,则... 20世纪的“新史学”是伴随时代革命而兴的一个学术朝向。自20世纪初梁启超揭橥新史学旗帜始,直至20世纪30年代之后新史学建构才基本完成。在以通史和专门史所构成的新史学学科的基本格局中,能够贯穿始终并持久地构成其主体性内容者,则又非社会史莫属。在新史学建构的百年行程中,不同话语体系的碰撞、交锋和交错递进,为现代学术史描绘出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学术研究取径上不同的话语体系,在相互碰撞和交锋中形成了相互摄取、相互融含和共进的景象。近代民族主义为20世纪中国的“新史学”披染了浓重的时代特色,这也是其与旧史学——皇族或王朝史学的根本性分野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社会史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与事实:清中叶河南地方社会职役与治理
7
作者 常建华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1,共14页
清朝刑科题本记录河南乾隆朝命案报案职役的23个事例中,职役名称主要是“地方”与“地保”;嘉庆朝报案职役的87个事例中,职役名称基本上是“地保”。这种从多样化到一致性的变化,需要考察刑科题本书写的真实性。刑科题本出现的地保,是... 清朝刑科题本记录河南乾隆朝命案报案职役的23个事例中,职役名称主要是“地方”与“地保”;嘉庆朝报案职役的87个事例中,职役名称基本上是“地保”。这种从多样化到一致性的变化,需要考察刑科题本书写的真实性。刑科题本出现的地保,是以保为单位的报案者,同时报案者也可能是“地方”或“保正”(保长),而被刑科题本的书写者统一为地保。《清仁宗实录》记载了嘉庆朝的乡约活动,故需要注意乡约的存在。保甲与地方、乡约构成清代中叶河南职役的形态。雍乾时期河南持续推行保甲以来,“保甲”与“地方”“乡约”趋于结合,民间碑刻记载河南府乾嘉时期乡保、地方、保正、保地的存在状况,也证明了这一点。研究所见,河南与山东、直隶地方社会职役形态近似,显示出华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保 乡保 刑科题本 田文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反思及展望(笔谈)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英 陈谦平 +2 位作者 徐勇 江沛 张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2-256,共15页
抗战大后方是与根据地、沦陷区相对应的战时中国的三大政治版图之一,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新时期值得深化研究。在很长时期内,整个史学界对抗战时期商人和商会的研究都比较欠缺,战时商会的命运与作用的发挥同样很值得研究。抗... 抗战大后方是与根据地、沦陷区相对应的战时中国的三大政治版图之一,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新时期值得深化研究。在很长时期内,整个史学界对抗战时期商人和商会的研究都比较欠缺,战时商会的命运与作用的发挥同样很值得研究。抗战大后方的意义,需要透过对“后抗战时代”以及更长历史时段进行考察,才能获得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抗战大后方”的历史研究,应该有一个整体的历史架构。结合现代物理学概念,有助于深化抗战大后方研究。同时,目前的抗战史研究对于战时大后方的财政体系、工业进步的研究仍较为薄弱,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吸收多领域新知识与新思想,有助于改进思维方法,维护并促动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开放格局,以争取新的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战大后方 “后抗战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信仰与社会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荣明 代国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中国传统信仰是多样化的。有为社会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如所谓的"儒教";有为个人健康服务的生命信仰,如佛教和道教;还有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既为政治秩序服务也为个人生命服务的混合形态的信仰,如三一教。中国传统信仰的多样性表... 中国传统信仰是多样化的。有为社会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如所谓的"儒教";有为个人健康服务的生命信仰,如佛教和道教;还有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既为政治秩序服务也为个人生命服务的混合形态的信仰,如三一教。中国传统信仰的多样性表明,在一个发达的文化系统中,信仰世界也像生物世界一样,存在一个多样化的系统,信仰多样性的原因在于社会本身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道教 佛教 三一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族谱资料的整理、研究和数字化建设 被引量:14
10
作者 常建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中国族谱资料的整理工作,在编目、提要、选编、汇编、影印、考释几个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还不太完善。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90年间,海内外的学者对中国族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利用,大致可以分成奠基、复兴与拓新几个阶段,各个阶段... 中国族谱资料的整理工作,在编目、提要、选编、汇编、影印、考释几个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还不太完善。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90年间,海内外的学者对中国族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利用,大致可以分成奠基、复兴与拓新几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代表性的研究。近十几年,学术研究更加多元化,受社会史、文化史、生活史的影响,族谱研究具有从地方文献与民间文献视角探讨的特色。族谱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初见成效。中国族谱资料的整理、研究和数字化建设的推进,有赖于专门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谱 地方文献 民间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事实陈述的主要途径——涉及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与视角的治学心得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分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5,共6页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一批影响极为广泛的学术观点竟然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因而有必要在完善事实陈述的基础上,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具有一定颠覆性的重建。研究争鸣的各种理据、分析思想的内在理路、剖析文本的理论体系、拓展史料的取材...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一批影响极为广泛的学术观点竟然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因而有必要在完善事实陈述的基础上,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具有一定颠覆性的重建。研究争鸣的各种理据、分析思想的内在理路、剖析文本的理论体系、拓展史料的取材范围等,有助于形成结构、逻辑、要素、过程相对完整的事实陈述,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研究方法 事实陈述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族谱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4,共7页
中国族谱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族谱学史、族谱工具书与资料整理、族谱介绍与族谱史料价值研究、族谱意义的讨论、族谱资料的利用、少数民族族谱研究等方面。族谱意义的讨论颇具新意,利用族谱开展北方宗族研究进展明显,历史人口学... 中国族谱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族谱学史、族谱工具书与资料整理、族谱介绍与族谱史料价值研究、族谱意义的讨论、族谱资料的利用、少数民族族谱研究等方面。族谱意义的讨论颇具新意,利用族谱开展北方宗族研究进展明显,历史人口学的研究提出新问题,移民史的研究持续进行,族谱的发现推动了对武术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谱 谱谍学 宗族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中国思想史研究探索与反思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荣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8,共9页
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思想史研究孕育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第二阶段,中国思想史学科初步创立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第三阶段,中国思想史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明确了思想史研究内部各分支之间... 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思想史研究孕育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第二阶段,中国思想史学科初步创立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第三阶段,中国思想史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明确了思想史研究内部各分支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和内容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学界对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进行反思,推动着中国思想史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中国哲学史 历史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读法——以《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尔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9,共7页
拙著《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是专讲人物传记史料的。历史表明,古人讲求的高尚道德情操、做事本领、事业贡献,成为后人前进的精神力量。人物传记所记录的传主事迹和精神世界,读者会因与传主社会价值观、性格、气... 拙著《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是专讲人物传记史料的。历史表明,古人讲求的高尚道德情操、做事本领、事业贡献,成为后人前进的精神力量。人物传记所记录的传主事迹和精神世界,读者会因与传主社会价值观、性格、气质、职业、经历的某种类似,产生共鸣以及爱与憎,有亲近感,甚而融为一体,自然地从传主历史得到人生启示,获取智慧,明白做人道理,认识社会趋向,去创造美好的人生。为了读好传记,需要全面了解人物,警惕先入为主,陷入盲目状态,影响知识的获取;对历史人物既要有爱憎感情,也要有超然态度;同时关注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明了个人行为的产生与对社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传记 传记价值 感染力 传记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与田野的融合:历史人类学与当代中国乡村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家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52-58,共7页
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这一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历史人类学抑或田野历史学作为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趋向,既是历史学与人类学学科相互融合与渗透的结果,又有力地推动着这两大学科的发展。我们需要在学科本位意识与学科融合趋势的张力中... 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这一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历史人类学抑或田野历史学作为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趋向,既是历史学与人类学学科相互融合与渗透的结果,又有力地推动着这两大学科的发展。我们需要在学科本位意识与学科融合趋势的张力中,推动文献与田野研究方法相融合、历史与现实解读视野相结合的历史人类学的发展。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融合,注重对乡村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深度理解,实现当代中国乡村研究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研究 历史人类学 田野历史学 文献 田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茶为生:清中叶茶的生计与社会生活——以刑科题本为基本资料 被引量:2
16
作者 常建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9,共14页
江西租山种植茶梓有各种纠纷发生。茶山经营出现在广大南方地区,山场将茶树与桐树、苎麻、杉木等同种一山,茶子是种茶树的重要收入。清代蒙古地区大量消费砖茶。南方一些地区挑担卖茶,寺院往往从事茶叶的生产与销售。茶铺茶馆深入社会,... 江西租山种植茶梓有各种纠纷发生。茶山经营出现在广大南方地区,山场将茶树与桐树、苎麻、杉木等同种一山,茶子是种茶树的重要收入。清代蒙古地区大量消费砖茶。南方一些地区挑担卖茶,寺院往往从事茶叶的生产与销售。茶铺茶馆深入社会,四川多以茶铺为名,安徽人开设茶馆,江浙吃茶于茶店。山西人到京城谋生开茶铺,顾客多旗人。直隶、陕西、奉天也有茶铺、茶馆,具有社交性。茶铺雇工的工钱,西部川陕地区每月四五百文,中东部工钱较高。纠纷导火索与面子问题有关,茶馆或路上当众被讨账是有伤颜面之事。茶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的交往中。礼仪性费用称作“茶果钱”“茶钱”。家中饮茶常备茶碗,茶碗有时因纠纷成为凶器。熬茶成为西部人的生活方式,因烧茶引发家庭夫妻纠纷的事例分布广泛,还有叔嫂、兄弟因饮茶引发的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茶铺 茶馆 面子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子”问题与社会、家庭应对策略——以民国之前文献为中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跃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130,共13页
中国近代之前,已婚夫妇“无子”问题深受家庭和社会关注。“无子”含义有多种,其核心是已婚夫妇“无儿子”。在男系传承、家庭养老为主的时代,“无子”使家庭的基本功能履行受阻。官方和民间为此采取了诸多预防和弥补措施,婚姻方式上一... 中国近代之前,已婚夫妇“无子”问题深受家庭和社会关注。“无子”含义有多种,其核心是已婚夫妇“无儿子”。在男系传承、家庭养老为主的时代,“无子”使家庭的基本功能履行受阻。官方和民间为此采取了诸多预防和弥补措施,婚姻方式上一夫一妻为主导、妾为补充的制度就是应对少子、无子问题的措施之一。对终身无子者,立嗣过继成为又一弥补措施。无子有女者以女招赘、以甥为嗣以及收养异姓之子的做法存在于宗族势力相对薄弱地区、移民地区。尽管妇女“无子去”的礼制和法律规条在唐以后的法律中被长期维持,但并不具有家庭实践基础,其最大作用是剥夺了无子妻子反对和抵制丈夫纳妾的权利,加重了中国家庭和社会的男性或男孩偏好观念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子 一夫一妻制 纳妾 立嗣过继 无子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以来中国家庭、家户和家研究状况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跃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6,共13页
20世纪30年代前后,学者对家庭、家户的定义虽不够规范,却将其基本特征揭示出来。然而对家的定义及其成员范围的界定则比较少。当代家庭研究存在将家庭、家户和家三者及其成员范围混合分析的不足。应将家庭、家户和家进行兼顾性研究,既... 20世纪30年代前后,学者对家庭、家户的定义虽不够规范,却将其基本特征揭示出来。然而对家的定义及其成员范围的界定则比较少。当代家庭研究存在将家庭、家户和家三者及其成员范围混合分析的不足。应将家庭、家户和家进行兼顾性研究,既重视以生活单位、居住单位为基础的家庭、家户,又关注传统社会基于男系血缘关系亲疏所形成的家组织和以直系代际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当代直系组家庭组织,借以提升对历史时期和当代家庭形态、亲属关系的分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家户 民国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政治学与中国当代史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凛然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0,共8页
正在兴起的历史政治学或可拓展史学研究论域,给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研究带来一定的跨学科启示。本体论层面,历史政治学揭示了政治史,特别是国家史在当代史研究议程中的重要性。认识论层面,历史政治学提醒我们不仅要研究国家史,更要在... 正在兴起的历史政治学或可拓展史学研究论域,给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研究带来一定的跨学科启示。本体论层面,历史政治学揭示了政治史,特别是国家史在当代史研究议程中的重要性。认识论层面,历史政治学提醒我们不仅要研究国家史,更要在国家史中做研究,增强对历史过程中的“国家”及相关概念、机制、解释等的检视。方法层面,历史政治学中一些非属传统史学的新型分析工具会丰富、深化当代中国史研究,提升其研究的理论阐释和概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政治学 当代中国史研究 史学理论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环境保护史:中国史研究的迫切课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凛然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7,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备尝艰辛,取得了重大成绩,留下了宝贵经验。然而,与生动的历史实践和时代需求相比,中国当代环境保护史研究还较为薄弱,亟待加强。中国当代环境保护史研究包括环境思想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备尝艰辛,取得了重大成绩,留下了宝贵经验。然而,与生动的历史实践和时代需求相比,中国当代环境保护史研究还较为薄弱,亟待加强。中国当代环境保护史研究包括环境思想政策史、环境管理史、污染防治史、自然保护史、环境宣教史等方面,须处理好社会变迁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宏观与微观、中国与世界四组关系,须加强史料工作及对跨学科理论方法的借鉴。作为新兴学术增长点,中国当代环保史有益于中国当代史研究的深化,也可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史学资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中国当代史研究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