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园积雪草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固碳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林强 刘梦莹 +4 位作者 吴娟 朱秀端 张瑞旺 吴泽华 陈志强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通过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天云茶园筛选本土优势地被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an),开展为期1年的生草栽培试验,以传统清耕作为对照,分析积雪草栽培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积雪草栽培显著... 通过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天云茶园筛选本土优势地被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an),开展为期1年的生草栽培试验,以传统清耕作为对照,分析积雪草栽培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积雪草栽培显著降低了茶园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并有效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积雪草栽培下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含水率均显著高于清耕(P<0.05);积雪草栽培还显著增加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全碳、硝态氮含量(P<0.05);积雪草栽培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的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等指标,同时增加了轻组有机碳的比例。这些变化表明,积雪草栽培能够有效促进土壤碳的固定,提高土壤肥力。综上所述,茶园积雪草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和肥力,并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本研究结果为生草栽培技术在茶园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生草栽培 土壤理化性质 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汀江流域长汀段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赫 朱秀端 +5 位作者 林敬兰 朱能飞 林根根 蒋芳市 黄炎和 林金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29,137,共9页
河流水沙变化直接反映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土壤侵蚀程度。为探讨南方典型水土流失治理区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汀江流域长汀段1982年1月至2014年12月径流、输沙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CEEMDAN法、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 河流水沙变化直接反映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土壤侵蚀程度。为探讨南方典型水土流失治理区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汀江流域长汀段1982年1月至2014年12月径流、输沙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CEEMDAN法、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及构建水沙关系模型分析水沙的变化特征,通过双累积曲线法定量研究降雨和人为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汀江流域长汀段降雨和径流呈不显著减小趋势,输沙率显著下降(p<0.01)。径流与输沙的周期性及变化趋势不同步。(2)汀江流域长汀段输沙状况在2000年发生突变(p<0.01),突变后径流含沙量降低,水沙关系曲线的来沙系数显著减小。(3)自2000年后,长汀段径流和输沙总量均减小,其中人为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68%~81%,对输沙变化的贡献率为90%~98%,人为活动中以封禁治理、生态林草等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是输沙量减少的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汀江流域长汀段 水沙变化 人为活动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高温胁迫对芒萁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凯丽 朱秀端 +2 位作者 陈志强 陈志彪 焦艳金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1期38-42,共5页
芒萁是我国南方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植物。为探究短期高温胁迫对芒萁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智能光照培养箱对芒萁进行高温胁迫控制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芒萁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以... 芒萁是我国南方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植物。为探究短期高温胁迫对芒萁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智能光照培养箱对芒萁进行高温胁迫控制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芒萁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以及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含量(Chl)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Pn、Gs、Tr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整体下降,Ci呈相反趋势,表明高温胁迫能够导致芒萁光合色素和光合活性的下降,且Pn与Gs和Ci间的关系表明,导致Pn下降的主要原因与胁迫程度有关;(2)Chla、Chlb、Chl随着胁迫时间和胁迫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且Chlb下降幅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萁 高温胁迫 光合特性 南方红壤侵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硫酸镁浸矿剂的国内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柳俊 陈志强 +1 位作者 朱秀端 陈志彪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2期31-37,共7页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硫酸镁浸矿剂”文献为对象,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技术,从年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和科研机构等角度分析硫酸镁工艺的研究热点及趋势。研究发现,硫酸镁工艺愈发受到重视,近3年成果明显增多;研究热点为优化硫酸镁...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硫酸镁浸矿剂”文献为对象,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技术,从年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和科研机构等角度分析硫酸镁工艺的研究热点及趋势。研究发现,硫酸镁工艺愈发受到重视,近3年成果明显增多;研究热点为优化硫酸镁工艺以提高效率,聚焦氨氮污染问题;降低工艺成本和操作难度、解决稀土与重金属污染、开展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等方向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研究结果为硫酸镁工艺的发展与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CITESPACE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氨氮污染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高温胁迫对芒萁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勇祥 朱秀端 +2 位作者 陈志强 陈志彪 焦艳金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2期26-30,共5页
为探究芒萁的耐热性,在不同温度(25℃、30℃、35℃、40℃和45℃)不同胁迫时长(0 h、12 h、24 h和48 h)进行短期高温胁迫后测定芒萁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和相对电导... 为探究芒萁的耐热性,在不同温度(25℃、30℃、35℃、40℃和45℃)不同胁迫时长(0 h、12 h、24 h和48 h)进行短期高温胁迫后测定芒萁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和相对电导率(REC)含量。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温胁迫下,芒萁叶片的生理特性受到显著影响,SOD、POD和CAT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CAT对于外界伤害的敏感性更强,激活速度也更快;②MDA和REC能够明确地反映出芒萁在高温胁迫下的受伤害程度,胁迫程度越高,MDA和REC越大;Pro作为一种渗透调节物质,能够在芒萁受到高温胁迫时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③SOD、CAT和POD能够缓解细胞受到的伤害,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但膜脂过氧化又会加剧细胞的伤害程度,降低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芒萁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措施对南方典型坡地利用模式下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秀端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30-1236,共7页
【目的】探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南方典型坡地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南方红壤地区采取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福建省建瓯市建安坡面径流观测场2018–2020年降雨量、径流量、泥沙量等数据,通过分... 【目的】探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南方典型坡地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南方红壤地区采取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福建省建瓯市建安坡面径流观测场2018–2020年降雨量、径流量、泥沙量等数据,通过分析多年降雨特征和分布情况,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侵蚀防治效果。【结果】降雨主要集中在3–6月,该时期降雨天数达到全年的1/3以上,且降雨侵蚀力最大月份与最大降雨量月份并不完全重合;多种水土保持措施均有效抑制降雨对土壤的侵蚀。其中,最大降雨量月份下,茶园内设置水平台地梯壁种百喜草(T3)处理对土壤流失的缓解效果最佳,其土壤流失量仅为2.47 t·hm^(-2);降雨侵蚀力最大月份,果园内设置水平台地梯壁种百喜草(T9)处理下径流小区的土壤流失量最低,为2.07 t·hm^(-2)。【结论】茶、果园内设置水平台地梯壁种植白喜草的措施对极端降雨月份下土壤侵蚀防治效果较佳,是一种适宜的水土保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红壤 径流小区 土壤侵蚀 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套种麦冬对固土护坡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朱秀端 《中国茶叶》 2022年第9期32-37,共6页
为开展茶园水土流失生态治理,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地带的武夷山肉桂茶园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茶园坡壁和台面上套种麦冬,经3年试验,观察茶园坡壁和台面套种麦冬的密度、分蘖数、覆盖度、株高等生长性状,监测麦冬防治水土流失效果。结果表明... 为开展茶园水土流失生态治理,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地带的武夷山肉桂茶园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茶园坡壁和台面上套种麦冬,经3年试验,观察茶园坡壁和台面套种麦冬的密度、分蘖数、覆盖度、株高等生长性状,监测麦冬防治水土流失效果。结果表明,麦冬植株低矮,与茶树套种时,同茶树竞争较弱,且麦冬在坡壁、台面上均能较好地生长,覆盖度高,水土保持和提升茶叶品质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生态茶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茶园 套种 生长规律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区不同治理措施下芒萁各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8
作者 林强 朱秀端 +1 位作者 阳庆盛 林心晨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2期16-20,37,共6页
为探索紫色土区不同治理措施下芒萁各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选取不同治理措施的径流小区,采集芒萁和土壤,分析芒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治理措施下,芒萁各器官总C含量较为均匀;全N、全P差异均较显著,... 为探索紫色土区不同治理措施下芒萁各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选取不同治理措施的径流小区,采集芒萁和土壤,分析芒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治理措施下,芒萁各器官总C含量较为均匀;全N、全P差异均较显著,总体表现规律均为叶片〉枯叶〉叶柄〉地下茎根。②芒萁各器官间C/N总体表现为地下茎根〉叶柄〉枯叶〉叶片;N/P总体表现为枯叶〉叶片〉叶柄〉地下茎根;C/P不均匀,总体表现为叶柄和地下茎根较高,叶片较低。③不同治理措施下芒萁各器官养分仅有P与根际土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说明在不同治理措施下限制芒萁各器官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本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化学计量特征 芒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