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新型肥料与传统肥料在南平市建阳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比较
1
作者 谢勇 《南方农业》 2025年第4期4-6,共3页
为实现水稻生产上的减肥增效,开展试验了解不同新型肥料对杂交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传统肥料相比,施用新型肥料的水稻产量、生产效益均有提高,增幅分别为2.11%~5.98%、0.59%~4.34%;施用新型肥料控释复合肥后,水稻田土壤的碱... 为实现水稻生产上的减肥增效,开展试验了解不同新型肥料对杂交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传统肥料相比,施用新型肥料的水稻产量、生产效益均有提高,增幅分别为2.11%~5.98%、0.59%~4.34%;施用新型肥料控释复合肥后,水稻田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提高最多,平均增幅分别为5.35%、13.46%、7.43%;施用新型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后,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最多,增幅为4.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产量 土壤养分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平市建阳区优质稻绿色生产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邵乃金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第3期26-27,共2页
水稻是建阳区的主要农作物,针对影响水稻大米品质的外部因素,提出对水稻病虫开展绿色防控、增施有机肥、优化水分管理等优质稻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措施,为绿色优质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优质稻 绿色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平市建阳区茶园土壤地力和环境质量评价
3
作者 陈桂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本试验于2021年以南平市建阳区12个乡镇、街道的17家茶企中选择30个代表性的茶园土壤为对象,全面调查了解建阳区茶园土壤健康状况,以期为建阳区茶园土壤合理安全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本文作者对30个代... 本试验于2021年以南平市建阳区12个乡镇、街道的17家茶企中选择30个代表性的茶园土壤为对象,全面调查了解建阳区茶园土壤健康状况,以期为建阳区茶园土壤合理安全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本文作者对30个代表性的茶园土壤耕层进行采样,并检测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pH、交换性铝、交换性氢、CEC、土壤容重及耕层土壤重金属Cd、Cr、Pb、As、Hg,根据检测结果分析茶园土壤的肥力、结构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建阳区茶园酸化土壤(pH<5)占比90%,不适宜茶树种植的严重酸化土壤(pH<4)占10%,阳离子交换量中上水平仅占10%,土壤结构偏紧以上占76.7%。土壤有机质整体状况较为良好,磷元素丰富,应加强外源氮、钾元素,尤其是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土壤有机质与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养分呈正相关,有效磷、速效钾与多个养分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基本在安全范围内,铬与铅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砷呈显著正相关。从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要求看,建阳区茶园土壤酸碱度、结构和肥力仍有待改良及提高,在施肥上应选择低磷且添加中微肥的茶叶专用肥,并增施碱性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肥力 环境质量 建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君两优198在南平市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4
作者 吴娟娟 陈琦辉 +1 位作者 饶溶晖 林爱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23年第1期38-40,共3页
君两优198是由福建君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丰田种业有限公司、武夷山科力兴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利用母本君S与父本R198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21—2022年在南平市山区进行多年多点试验种... 君两优198是由福建君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丰田种业有限公司、武夷山科力兴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利用母本君S与父本R198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21—2022年在南平市山区进行多年多点试验种植,均表现出生长力旺盛、高产、稳产、米质较优、耐热性强等优良特性。总结了君两优198在南平市山区的种植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试种表现 君两优198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乌龙茶风味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5
作者 冯晓雪 《茶叶学报》 2025年第2期50-58,共9页
乌龙茶有四大主产区,闽北乌龙茶是产于福建省南平市辖区范围内的乌龙茶。文章报告了影响闽北乌龙茶风味品质形成因素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不同生长环境、茶树品种、关键加工工序(做青与焙火)及储藏条件对闽北乌龙茶风味品质形成的影响... 乌龙茶有四大主产区,闽北乌龙茶是产于福建省南平市辖区范围内的乌龙茶。文章报告了影响闽北乌龙茶风味品质形成因素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不同生长环境、茶树品种、关键加工工序(做青与焙火)及储藏条件对闽北乌龙茶风味品质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探究闽北乌龙茶风味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为今后闽北乌龙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乌龙 风味品质 香气 滋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在福建建阳柑橘种植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正美 叶爱贵 +2 位作者 魏华 邱洁 江锟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1期92-94,共3页
为了解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柑橘种植中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效果,以南平市建阳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前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柑橘病虫害防控、柑橘施肥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当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 为了解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柑橘种植中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效果,以南平市建阳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前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柑橘病虫害防控、柑橘施肥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当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无人机在柑橘病虫害防控和施肥中显著提高了效率和精准度;通过选择适合地形和树冠的无人机类型、加强飞行控制技术研究、结合精准测绘技术等方式,为南平市建阳区无人机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阳柑橘 植保无人机 种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香优海丝在建阳区作中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燕萍 杨娟 +3 位作者 温良英 游靖 邱洁 廖海林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第1期37-39,共3页
野香优海丝系由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天稻粮安种业有限公司、江西海洲种业有限公司用野香A×R海丝(远恢611/武恢109//IR1442)选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引种备案。2019—2020年引进建阳区作中稻试种、试... 野香优海丝系由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天稻粮安种业有限公司、江西海洲种业有限公司用野香A×R海丝(远恢611/武恢109//IR1442)选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引种备案。2019—2020年引进建阳区作中稻试种、试验示范,结果表现生育期适中、米质优、产量稳、适应性较强,适宜在建阳区作中稻推广种植。总结了野香优海丝在建阳区作中稻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香优海丝 中稻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优7860在建阳区作烟后稻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江锟 《福建稻麦科技》 2021年第4期57-59,共3页
甬优7860是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培育的籼粳交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引种备案。2019—2020年在南平市建阳区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广、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米质优、丰产性好等优良特性,适宜在建阳区作烟后稻种... 甬优7860是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培育的籼粳交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引种备案。2019—2020年在南平市建阳区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广、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米质优、丰产性好等优良特性,适宜在建阳区作烟后稻种植。总结了甬优7860在建阳区作烟后稻种植的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7860 烟后稻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稻甬优5526在建阳区种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海林 温良英 +2 位作者 黄信恩 邵乃金 蔡斌 《福建稻麦科技》 2020年第3期36-38,共3页
甬优5526系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55A×F4926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2017—2019年南平市建阳区引进作中稻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性... 甬优5526系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55A×F4926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2017—2019年南平市建阳区引进作中稻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等优势,适宜建阳区作中稻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甬优5526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稻宓香优1902直播旱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庭旭 房贤涛 +6 位作者 游晴如 王洪飞 董瑞霞 陈春霞 郑建华 廖发炼 董练飞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2期27-29,共3页
水稻旱种是近年为适应农业生态条件而发展出的一种新兴的节水栽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增效的明显优势。总结了宓香优1902在永春县旱种的产量、生育特性和农艺性状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宓香优1902 直播旱种 产量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超级稻新品种荃优212的选育与应用
11
作者 黄庭旭 游晴如 +6 位作者 王洪飞 房贤涛 董瑞霞 陈春霞 郑建华 廖发炼 董练飞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荃优21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福恢212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荃9311A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1年被... 荃优21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福恢212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荃9311A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是目前福建省选育的超级稻品种中首个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籼稻品种品质标准的品种,2023年荃优212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恢复系福恢212的选育过程和配制杂交稻荃优212的种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荃优212 优质 抗瘟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探讨及建议
12
作者 谢勇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3期62-66,共5页
化肥是支撑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但农业生产上长期盲目追求高产导致化肥滥用,引发农产品安全、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化肥减量增效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统一共识。目前,中国正在以“精、调、改、... 化肥是支撑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但农业生产上长期盲目追求高产导致化肥滥用,引发农产品安全、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化肥减量增效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统一共识。目前,中国正在以“精、调、改、替”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路径推广优质、绿色农业生产。针对科学施肥技术的紧迫需求,综合评价了中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发展及成效,重点分析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及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现代施肥技术的要点及应用概况。在此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了中国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新阶段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具体建议,以期为构建长效的化肥减量增效机制及规范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高效施肥 化肥零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粉专用稻澜优151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3
作者 邱慧明 谢冬容 +3 位作者 周仕全 马妙明 张振斌 谢勇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米粉专用稻澜优151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澜达A和恢复系江恢151配组育成的三系籼型杂交稻新品种,通过2 a福建省晚稻特种稻组区试检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高,米质符合加工专用型水稻品种品质要求,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米粉专用稻澜优151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澜达A和恢复系江恢151配组育成的三系籼型杂交稻新品种,通过2 a福建省晚稻特种稻组区试检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高,米质符合加工专用型水稻品种品质要求,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澜优151的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米粉专用稻 澜优151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特种稻新品种紫两优737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庭旭 郑建华 +9 位作者 游晴如 董瑞霞 王洪飞 房贤涛 廖发炼 陈春霞 周鹏 涂诗航 郑菲艳 董练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1-1178,共8页
【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珍贵的紫黑米资源,加强特种稻种质资源创新,扩大紫黑米特种稻的种植面积,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方法】2014年春,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种皮紫黑色、籼糯品质的两用核不育系紫392S与自... 【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珍贵的紫黑米资源,加强特种稻种质资源创新,扩大紫黑米特种稻的种植面积,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方法】2014年春,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种皮紫黑色、籼糯品质的两用核不育系紫392S与自育紫糯恢复系福恢737测交配组,育成两系特种稻新组合紫两优737,2014—2016年在福建、云南、江西和安徽等地进行品比试验,2017年、2018年参加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金鼎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组织的特殊用途紫米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8年、2019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特种稻组区域试验。【结果】紫两优737在2014—2016年多地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均在7500.0 kg·hm^-2以上。在2017年、2018年云南省特殊用途紫米组区域试验中,平均生育期161.3 d、株高97.0 cm、有效穗数286.5万穗·hm^-2、穗长22.9cm、每穗总粒数179.9粒、结实率72.1%、千粒重24.9 g、直链淀粉含量2.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7564.2 kg·hm^-2和7569.3 kg·hm^-2,分别比对照癸能紫米增产148.0%和156.2%;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964.7kg·hm^-2,比对照增癸能紫米增产169.2%。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审稻2019004号)。在2018年、2019年福建省晚稻特种稻组区域试验中,平均生育期123.0 d、有效穗数244.5万穗·hm^-2、株高108.4 cm、穗长23.7 cm、每穗总粒数172.4粒、结实率79.33%、千粒重24.7 g、直链淀粉含量2.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7475.6 kg·hm^-2和7535.4 kg·hm^-2,分别比对照宜优673减产4.39%和3.26%。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00067)。【结论】紫两优737应用前景较好,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杂种优势强、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糙米种皮紫黑色、胚乳糯性、稻米品质优、食用口感好等特点,可在福建省和云南省海拔1450 m以下及相似生态区的杂交籼稻区域作特种稻品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两系特种稻 紫米 糯稻 紫两优737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对紫两优737类黄酮及B族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房贤涛 郑建华 +6 位作者 游晴如 廖发炼 董练飞 王洪飞 董瑞霞 陈春霞 黄庭旭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36-1545,共10页
【目的】探索紫黑米品种紫两优737在不同种植季节及不同生境的黄酮及B族维生素的变化差异,进而为生产者最佳种植季节及种植地点安排、提高紫两优737生产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种植于福建12个地方的紫两... 【目的】探索紫黑米品种紫两优737在不同种植季节及不同生境的黄酮及B族维生素的变化差异,进而为生产者最佳种植季节及种植地点安排、提高紫两优737生产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种植于福建12个地方的紫两优737样本,测定其花青素、黄酮、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晚季和烟后季种植情况下,紫两优737样品中花青素、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比早季和中季高,且随海拔升高,这3种物质都有上升的趋势;总维生素含量方面,早、晚季种植比中季和烟后季种植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与海拔无明显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VB_(6)、VB_(4)、VB_(5)、花青素、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一部分体现了紫黑米中主要的营养物质。VB_(3)、VB_(8)、VB_(7)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VB_(1)和VB_(2)则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样品中得分最高的是宁德岚亭晚季样本,中季样本普遍得分较低。【结论】紫两优737的B族维生素含量VB_(5)、VB_(1)、VB_(6)较高;从种植季节或种植地点而言,晚季种植或光照充足、气温较低的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样本均含有较高花青素、黄酮、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两优737 花青素 黄酮 类胡萝卜素 B族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及温度对紫两优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房贤涛 游晴如 +7 位作者 王洪飞 郑建华 陈春霞 董瑞霞 陈双龙 廖发炼 董练飞 黄庭旭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2-782,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期播种紫两优737,分析播期和灌浆期温度变化对紫两优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等含量的影响,为紫两优737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两优737为材料,分期播种和种植,对紫两优737始穗后7、10、14、21 d环境... 【目的】通过分期播种紫两优737,分析播期和灌浆期温度变化对紫两优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等含量的影响,为紫两优737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两优737为材料,分期播种和种植,对紫两优737始穗后7、10、14、21 d环境温度变化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品质及类黄酮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有效积温EAT(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逐渐降低;紫两优737的株高降低,穗长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结实率和产量先降后升。始穗后10 d内的高温时数∑H(High temperature hours)、时热积温∑Th(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hour)严重影响水稻结实率;始穗后14 d内的日均温TA(Average temperature)对结实率也影响很大,当TA为31.645℃时,结实率最低,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影响趋缓;始穗后21 d的日热积温∑Td(Daily 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会造成水稻空瘪粒从而导致结实率下降。维生素含量与分期播种无明显相关,维生素绝对值较高的是VB_(5)、VB_(6)和VB_(2)。随着播期的推迟,直链淀粉含量直线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受∑H、∑Td、∑Th影响,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后期高温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趋缓。在福建晚稻地区,TA控制在26.84℃以下,对于保持糯稻的品质较好;花青素和黄酮含量随播期推迟逐渐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种皮颜色由棕红色变为深黑色,始穗后14 d至成熟,∑Td、TA和EAT对二者影响显著,温度的升高直接导致种皮变为棕红色,二者含量随之下降。【结论】在确保安全齐穗的基础上,生产中可以调整紫两优737播期,抽穗灌浆期TA控制在26.84℃以下,使EAT控制在2336.69~2390℃·d,福建晚稻对应播期6月15~25日可使产量和品质兼顾。紫两优737要合理安排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或者抽穗灌浆期TA较低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两优737 类黄酮 温度 播期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特种稻紫两优737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7
17
作者 游晴如 董练飞 +4 位作者 王洪飞 董瑞霞 廖发炼 黄庭旭 郑建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第3期8-11,共4页
紫两优73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两系杂交特种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为加快品种的推广速度,2015—2018年在福建省三明、南平进行制种高产技术研究,从亲本特征特性、播种差期、栽培方式、田间水肥管理... 紫两优73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两系杂交特种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为加快品种的推广速度,2015—2018年在福建省三明、南平进行制种高产技术研究,从亲本特征特性、播种差期、栽培方式、田间水肥管理、花期调控等方面,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 特种稻 紫两优737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键 宋振硕 +3 位作者 林清霞 王丽丽 傅永兴 陈林 《茶叶学报》 2022年第2期86-91,共6页
为了解不同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的感官品质及理化特性的影响,选用福鼎大白茶白牡丹和贡眉为供试材料,在固定压力30 t条件下,研究不同保压时间(10、20、30、40、50 s)处理对白茶饼的感官品质、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 为了解不同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的感官品质及理化特性的影响,选用福鼎大白茶白牡丹和贡眉为供试材料,在固定压力30 t条件下,研究不同保压时间(10、20、30、40、50 s)处理对白茶饼的感官品质、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两种原料白茶饼以保压时间30 s处理的品质差,而50 s处理的品质最优。理化数据分析表明,随着保压时间的增加,白茶饼硬度增加,而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均呈升高态势,儿茶素组分(尤其是酯型儿茶素)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从而使得保压时间50 s处理制作的白茶饼口感醇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饼 保压时间 物理特性 感官品质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紫两优737功能成分与产量性状分析
19
作者 房贤涛 游晴如 +7 位作者 王洪飞 郑建华 陈春霞 董瑞霞 陈双龙 廖发炼 董练飞 黄庭旭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7-665,共9页
【目的】明晰紫两优737的功能成分含量及其与亲本之间产量的相关性状,为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紫392S、福恢737和紫两优737以及白米对照宜优673,黑米对照墨江紫米为材料,比较了紫两优737及其亲本的功能成分和产量相关农... 【目的】明晰紫两优737的功能成分含量及其与亲本之间产量的相关性状,为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紫392S、福恢737和紫两优737以及白米对照宜优673,黑米对照墨江紫米为材料,比较了紫两优737及其亲本的功能成分和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紫两优737富含花色苷等抗氧化成分以及人体所需的关键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等功能成分,其抗氧化能力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是以加性效应为主,F1代的表型值偏向低值亲本;紫两优737的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了较强的杂种优势。【结论】紫糯杂交稻紫两优737富含多种功能成分,对紫两优737功能成分及其产量性状的综合评估为今后提升两系紫糯杂交稻的育种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紫两优737 功能成分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系优质稻新品种潢优808高产制种技术
20
作者 游晴如 廖发炼 +5 位作者 董瑞霞 陈春霞 王洪飞 赵锦祥 董练飞 黄庭旭 《福建稻麦科技》 2021年第3期5-7,共3页
潢优80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潢达A与福恢808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优势强、产量高、转色好、中抗稻瘟病、米质优等特点,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潢优808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潢优80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潢达A与福恢808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优势强、产量高、转色好、中抗稻瘟病、米质优等特点,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潢优808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关键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潢优808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