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谱技术的建窑宋代黑釉瓷物化组成及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甜 杨少雄 +7 位作者 夏森伟 王芬 王莹 孙建兴 孙莉 李强 罗宏杰 朱建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5,共8页
建窑,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是宋时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之一。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历经宋、元、明、清代,烧瓷历史近千年。建窑黑釉瓷品种丰富,釉色多变,主要为黑釉、兔毫釉和柿红釉色居多。建窑黑釉瓷在中国陶瓷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建窑,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是宋时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之一。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历经宋、元、明、清代,烧瓷历史近千年。建窑黑釉瓷品种丰富,釉色多变,主要为黑釉、兔毫釉和柿红釉色居多。建窑黑釉瓷在中国陶瓷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深刻影响了亚洲陶瓷历史,尤其是日本陶瓷。对于建窑黑釉瓷的科学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致力于分析建盏胎釉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揭示建窑釉瓷的成瓷机理及制备工艺。然而,作为建窑黑釉瓷的代表品种,黑釉、兔毫釉和柿红釉,三者的原料组成、制备工艺及呈色机理的异同仍然不明晰。因此,采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μ-RS)、X射线衍射仪(XRD)和分光光度计等多种光谱技术,通过对建窑大路后门和芦花坪窑址出土的宋代黑釉、兔毫釉以及柿红釉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物相组成以及釉外观呈色进行比较研究,解析黑釉、兔毫釉和柿红釉在原料组成、烧成工艺及呈色机理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黑釉、兔毫与柿红釉瓷胎中大部分主量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三者着色元素均为Fe_(2)O_(3),黑釉与兔毫釉的Fe_(2)O_(3)含量接近(6.0~7.0 wt%),而柿红釉铁含量最高(~10.5 wt%)。较高的Fe_(2)O_(3)含量使得柿红釉面呈现红棕色。在所有样品的断面釉中、兔毫釉表面的毫纹中以及柿红釉面均发现有微米级枝状亚稳相ε-Fe_(2)O_(3)晶体。且ε-Fe_(2)O_(3)晶体的分布与兔毫釉面毫纹分布及柿红整体釉色一致。同时,在兔毫毫纹中及柿红釉面均发现赤铁矿晶体(α-Fe_(2)O_(3))。由此可知,棕色兔毫与柿红釉呈色均来自于ε-Fe_(2)O_(3)与赤铁矿的共同着色。此外,在釉中发现石英、锆英石、铁板钛矿及金红石晶体。而三者胎的化学元素组成相似,物相主要为石英、方石英与莫来石,部分样品中发现少量赤铁矿。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μ-RS)、X射线衍射仪(XRD)、分光光度计等多种光谱技术结合超景深光学显微镜(OM),能够高效精准解析建窑黑釉瓷的微观结构与物相组成,为揭示黑釉、兔毫釉和柿红釉的原料及制备工艺异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类似古瓷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 黑釉瓷 XRF XRD 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芦花坪珠光青瓷的化学组成及其呈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芬 陈璞 +3 位作者 王甜 罗宏杰 孙建兴 孙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68,共8页
为揭示福建芦花坪珠光青瓷的特征及特点,分别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色度仪以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方法,分析了芦花坪珠光青瓷样品胎釉化学组成以及呈色变化。研究表明,芦花坪珠光青瓷胎体中Fe2O3含量较高与同一窑址所产黑... 为揭示福建芦花坪珠光青瓷的特征及特点,分别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色度仪以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方法,分析了芦花坪珠光青瓷样品胎釉化学组成以及呈色变化。研究表明,芦花坪珠光青瓷胎体中Fe2O3含量较高与同一窑址所产黑瓷相似,其原料可能均来自窑址周围丰富的制瓷粘土。釉料以CaO为主要助熔剂,随时间推移,釉料配方从钙釉向钙-碱釉转变,釉色从青中泛黄的枇杷色转变为青中泛绿色,反射光谱波长的范围为590~63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花坪 珠光青瓷 特征特点 化学组成 呈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吉窑与遇林亭窑黑釉系瓷的化学组成及呈色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驰 王甜 +4 位作者 王芬 朱建锋 罗宏杰 孙建兴 孙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73,共14页
为揭示水吉窑与遇林亭窑黑釉系瓷的特征及特点,分别采用X射线光谱仪、色度计、紫外可见光红外光谱仪,通过对比分析三个窑口瓷片胎和釉的化学组成、釉呈色。发现大路后门与芦花坪窑址出土的瓷片在釉化学组成与呈色特点上具有相似性,而遇... 为揭示水吉窑与遇林亭窑黑釉系瓷的特征及特点,分别采用X射线光谱仪、色度计、紫外可见光红外光谱仪,通过对比分析三个窑口瓷片胎和釉的化学组成、釉呈色。发现大路后门与芦花坪窑址出土的瓷片在釉化学组成与呈色特点上具有相似性,而遇林亭瓷釉虽水吉窑产品瓷釉呈色特点类似,但遇林亭产品在釉化学组成上与水吉瓷片有较大不同,较高含量的K_(2)O是区分三者的关键。在瓷胎中遇林亭产品SiO_(2)含量较高,而大路后门和芦花坪瓷胎中的Fe_(2)O_(3)含量最高。表明遇林亭窑的制瓷原料应来源于不同地点,这说明古代遇林亭窑工艺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能够使用不同的瓷釉料生产仿水吉产品的高品质黑釉系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吉窑 遇林亭窑 黑釉瓷 化学组成 呈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