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平区国家和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永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9期102-104,共3页
该研究通过对延平区境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延平区现存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资源逐步萎缩,人为破坏导致植被退化是造成资源减少的主因,并根据延平区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延平区 重点保护植物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平区国家和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2
作者 李永春 《福建热作科技》 2017年第3期63-66,共4页
通过对延平区境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延平区现存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资源逐步萎缩,人为破坏导致植被退化是造成资源减少主因,并据此提出保护对策。
关键词 延平区 重点保护植物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戍柯婷 韩小红 +3 位作者 周柏威 齐文忠 齐欢 吴松青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伴生细菌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菌株的生防潜力,优化其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得到的最佳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和胰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和柠檬酸三钠;利用Plackett-Burman...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伴生细菌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菌株的生防潜力,优化其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得到的最佳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和胰蛋白胨,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和柠檬酸三钠;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3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蔗糖、麦芽糖和装液量;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以发酵液OD_(600)为响应值,优化培养基配比,获得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蔗糖8.0 g/L,麦芽糖12.5 g/L,酵母粉11.3 g/L,硫酸镁0.6 g/L,氯化钠7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在30℃、150 r/min条件下发酵、装液量25 mL/250 mL、接菌量1%,pH7.0~7.2;根据最佳配比验证,优化后培养基的OD_(600)为1.25,较初始培养基(OD_(600)=0.62)提高1.02倍,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研究结果优化了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K菌株生产发酵条件,可为后续该菌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 单因素试验 PLACKETT-BURMAN设计 OD_(6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疏伐强度对闽北杉木良种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齐文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4期94-96,共3页
为了探讨疏伐强度对闽北杉木良种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对杉木良种人工中幼林开展了不同强度疏伐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疏伐处理的林分生长量。结果表明:疏伐能明显促进杉木良种人工中幼林的林分生长,疏伐后3年,不同疏伐强度间林分胸径、树高... 为了探讨疏伐强度对闽北杉木良种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对杉木良种人工中幼林开展了不同强度疏伐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疏伐处理的林分生长量。结果表明:疏伐能明显促进杉木良种人工中幼林的林分生长,疏伐后3年,不同疏伐强度间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和蓄积量4项生长指标的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现最优的为处理A3即疏伐强度为40%,其疏伐后3年各生长指标的生长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林分蓄积量生长量为84.47 m^(3)/hm^(2),年均蓄积达到28.16 m^(3)/hm^(2)的高产水平。综合试验分析结果,闽北杉木良种人工中幼林的优化疏伐强度为40%,即伐除总株数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良种人工林 疏伐强度 生长量 闽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松人工林混生天然檫树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欧文琳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4-66,共3页
针对以往人工营造檫树纯林存在的问题 ,而营造混交林又难以调控密度和混交比例。通过调查南平市巨口乡 8年生的半天然杉檫、松檫混交林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下 ,松檫、杉檫混交林生长优于杉木、马尾松纯林 ;... 针对以往人工营造檫树纯林存在的问题 ,而营造混交林又难以调控密度和混交比例。通过调查南平市巨口乡 8年生的半天然杉檫、松檫混交林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下 ,松檫、杉檫混交林生长优于杉木、马尾松纯林 ;在适宜的混交比例和合理的密度条件下 ,混交林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收到较好混交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擦混交林 松擦混交林 混交效果 单位面积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汉阳 《福建林业》 2017年第3期44-45,32,共3页
通过大棚栽培、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盆栽3种模式的铁皮石斛进行施肥和不施肥管理茎鲜重、折干率和多糖含量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大棚栽培鲜条产量最高,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折干率和多糖含量最高;施肥能够提高鲜条产量,对品质影响不大。闽... 通过大棚栽培、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盆栽3种模式的铁皮石斛进行施肥和不施肥管理茎鲜重、折干率和多糖含量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大棚栽培鲜条产量最高,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折干率和多糖含量最高;施肥能够提高鲜条产量,对品质影响不大。闽北地区山地多,林地面积大,适宜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提高林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栽培模式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