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岩茶产区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比及其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霖 廖亦阳 +7 位作者 李先德 吴春梅 王佳娜 侯丽 吴琪梦 张永勋 沈长华 王维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7-1017,共11页
本文以福建武夷山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产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并阐明不同岩茶产区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对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岩茶产区土壤C、N含量差异不显著,半岩茶产区P... 本文以福建武夷山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产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并阐明不同岩茶产区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对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岩茶产区土壤C、N含量差异不显著,半岩茶产区P含量显著高于正岩茶及洲茶产区(P<0.05),正岩茶产区K含量最高,3个产区之间K含量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2)在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产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分别是主要真菌门类,毛壳菌属(Chaetomium)是正岩茶产区真菌优势属,沙蜥属(Saitozyma)是半岩茶和洲茶产区的真菌优势属;(3)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在正岩茶产区中,动物病原–内生–附生–真菌寄生–植物病原–木质腐生真菌相对丰度最高;在半岩茶产区中,内生–凋落物腐生–土壤腐生–未定义腐生真菌丰度最高,而未定义腐生真菌在洲茶产区丰度最高;(4)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岩茶产区土壤真菌群落主要受C∶K、N∶K和P∶K的影响。K与毛壳菌属、镰刀菌属(Fusarium)和曲霉菌属(Aspergillus),C∶K、N∶K、P∶K与沙蜥属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与青霉菌属(Penicillium),P与沙蜥属呈显著正相关(P<0.05);C与镰刀菌属,K与沙蜥属,C∶N与毛壳菌属、青霉菌属和木霉属(Trichoderma)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与镰刀菌属,K与被孢霉属(Mortierella),C∶K、N∶K与毛壳菌属、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之,不同岩茶产区土壤真菌群落主要受C、N、P、K计量比影响,而养分含量对真菌群落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对评估茶园土壤健康,提升茶园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钾 生态化学计量比 真菌 FUNGuild功能预测 岩茶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中高海拔茶园气温降水及品质理化指标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温桂芳 苏礼贤 +2 位作者 陈瑞林 李勇波 沈长华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3期5-7,共3页
2020—2022年对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汾水关中高海拔茶园春茶肉桂生长季气温、降水量和春茶肉桂鲜叶品质理化指标以及氨基酸组分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际间和年内各旬水、热条件存在显著差异,且波动较大,影响了肉桂生育进度... 2020—2022年对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汾水关中高海拔茶园春茶肉桂生长季气温、降水量和春茶肉桂鲜叶品质理化指标以及氨基酸组分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际间和年内各旬水、热条件存在显著差异,且波动较大,影响了肉桂生育进度和品质;春茶肉桂鲜叶品质理化指标中,水分、水浸出物、总黄酮含量年变化均呈“中间高两边低”趋势,且2022年高于2020年,而茶多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年变化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C含量年变化均呈“中间低两边高”趋势;鲜叶氨基酸组分含量最高为茶氨酸、其次尿素、谷氨酸,且不同年份气温、降水量对氨基酸组分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中高海拔 气温降水 品质指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马尾松生长季净碳交换及其昼夜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3
作者 翁升恒 姜冬昕 +3 位作者 李丽纯 李勇波 张玉琴 潘卫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177,共11页
马尾松作为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有机碳库,在调节CO_(2)、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基于涡度相关观测数据,从生态系统尺度分析了武夷山国家公园马尾松2019年生长季的碳源汇变化特征与影响因子,并对不同条件下的光合参... 马尾松作为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有机碳库,在调节CO_(2)、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基于涡度相关观测数据,从生态系统尺度分析了武夷山国家公园马尾松2019年生长季的碳源汇变化特征与影响因子,并对不同条件下的光合参数进行了拟合推算。结果表明:(1)马尾松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生长季总量为-593.06 g CO_(2)/m^(2);日尺度上,马尾松NEE的日变化特征均为“U”型,在12:00-14:00时碳汇能力最强;月总量上,马尾松9月碳汇能力最强(-94.55 g CO_(2)/m^(2)),而5-7月较弱。(2)光合有效辐射是日间碳交换的主导因子,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温度是夜间碳交换的主导因子,两者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3)光响应曲线表明,3月和7月马尾松生态系统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较高,而5月植被初始光能利用率(α)高;饱和水汽压差在1~2.5 k Pa时Pmax和α均较大,最适合马尾松进行碳吸收;土壤含水量的上升会引起生态系统呼吸(Rd)、α和Pmax上升,当土壤含水量过饱和时,Rd的增量与Pmax相近,植被净固碳量保持稳定。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马尾松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全面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马尾松 碳源汇 影响因子 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一次持续性臭氧污染过程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慧颖 李勇波 +2 位作者 林晖 程叙耕 王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5-41,共7页
2019年9月25-29日武夷山市出现了一次持续5 d的O_(3)污染过程,污染持续时间长、强度全省最强,较为罕见。文章利用气象常规与非常规观测资料,结合污染物浓度资料,采用天气聚类分型、后向轨迹(HYSPLIT)、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等方法,阐... 2019年9月25-29日武夷山市出现了一次持续5 d的O_(3)污染过程,污染持续时间长、强度全省最强,较为罕见。文章利用气象常规与非常规观测资料,结合污染物浓度资料,采用天气聚类分型、后向轨迹(HYSPLIT)、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等方法,阐明了此次污染过程生成、维持和消散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该过程武夷山市ρ(O_(3))小时均值峰值在173~199μg/m^(3)之间,谷值在60~74μg/m^(3)之间,说明此次污染过程区域输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且出现轻度污染的天数多于福建省9个设区城市。在23-24日,副热带高压加强,近地层风速减弱,O_(3)污染潜势明显增加;25-27日武夷山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温继续升高,加之平均风速从1.6 m/s降到1.3 m/s,大气层结结构稳定,大气水平扩散能力下降,区域输送的贡献增强,导致连续3 d出现O_(3)污染;28-29日在台风“米娜”外围强烈的下沉气流影响下,武夷山市日最高气温继续升高2℃,达到34.1~34.9℃,区域输送仍在持续,气象条件非常有利于O_(3)的生成,武夷山维持O_(3)污染状态;30日,受台风“米娜”影响,武夷山市出现0.1 mm降水,污染过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污染 天气形势 气象要素配置 区域传输 武夷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低温冻害对橘柚影响调查与分析
5
作者 张洁薇 周义明 +1 位作者 沈长华 郑珍萍 《福建热作科技》 2022年第3期18-21,共4页
为减少橘柚冻害损失,通过调查南平市2020年12月-2021年1月出现3次明显的低温冻害过程,分析四个不同小气候区的橘柚果园受冻的情况。结果表明,橘柚越冬期受冻程度不仅与低温有关,与防冻措施方式、地形地势、树龄、树势等因素也有一定关... 为减少橘柚冻害损失,通过调查南平市2020年12月-2021年1月出现3次明显的低温冻害过程,分析四个不同小气候区的橘柚果园受冻的情况。结果表明,橘柚越冬期受冻程度不仅与低温有关,与防冻措施方式、地形地势、树龄、树势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根据南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注天气预警,在强寒潮出现前提前采取喷灌、培土增温、树冠覆盖等措施提高果树耐寒性;受冻后及时采取松土增温、喷灌还阳等措施补救。并建议建园时可利用坡地逆温原理,选择逆温效应较明显的山坡中上部建园;在低洼处和风口处的果园加设防护林降低低温侵袭,以降低低温冻害天气对果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柚 低温冻害 防冻措施 栽培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